成长的动力来自于梦想一辩陈词
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攻辩小结

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攻辩小结第一篇: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攻辩小结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攻辩小结刚才的攻辩环节,可谓是十分精彩,我方的问题对方没有回答清楚,自己却留下了很多问题。
第一,对方不断混淆“梦想”与“妄想”的概念,一直说梦想就是幻想,曲解了辩题。
“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现在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才可以达到的境况。
而“妄想”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
二者之间所差的是做与不做。
同时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意识到梦想不现实,这不也是一种成长吗?下面我将为各位一一列举出对方的问题。
第一,对方所说的自己赋予自己的责任,那我请问各位,为什么自己会赋予自己责任?还不是自己想要这么做?这不就是梦想吗?那这种责任所带来的成长不就是梦想带来的成长吗?第二,连对方辩友自己都说了,责任很多时候是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事,那这样完成的事无非就是敷衍了事,那如果对方辩友认为越来越熟练的得过且过也是成长,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第三,有梦想的是少数,实现梦想的更是凤毛麟角,这真是无稽之谈。
我们不要把梦想看得那么遥不可及,梦想其实就是我们所期望的但必须努力才能实现的一种状态,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近,我们小时候梦想做一个科学家这是梦想,长大后我们希望自己的工作突出,希望家人生活美满这也是梦想。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继续重申我方观点。
第一,勇于改变自己的梦想也是成长。
每个人在最开始都有只的梦想,我们为着自己的梦想努力,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发现有些梦想对于现在的自己是过于遥远,那我们会把这个远大的梦想暂时搁置起来,转而追求自己更近的梦想,那这难道对我们来说不也是一种成长吗?这种成长不正是梦想带给我们的吗?第二,梦想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它的高标准也注定有梦想的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它。
只是完成责任,那只是做完了最基本的要求,实现了最低的要求。
而真正有了梦想,目的是达到比现阶段更高的水平,那就需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而我们成长最足的动力也就在此了。
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开篇陈词

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一辩陈词谢谢主席。
对方辩友,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方认为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
首先我们要明确,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成长指的是心智的成长、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提升。
责任是指份内应做之事,而梦想指的是更高的追求。
不可否认梦想和责任在我们成长道路上都不可或缺,但我方认为,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
我将分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梦想是内心的原动力,而责任只是外在动力。
只有对一件事有发自内心的渴望,才会拼尽全力去奋斗,努力为之付出一切,不断超越自我,完成突破。
责任只是要求人完成分内之事,很多情况下是你已经掌握的或者已经达到的水平可以完成的事在不断重复,从这一点来讲,梦想已经远远超出责任所能带来的成长。
爱迪生仅仅是因为责任是无法坚持试完那5000种灯丝材料的,正是因为他对于科学的梦想,对于研究的渴望,一直支撑着他在研究之路上不断成长为伟大的科学家。
第二,梦想衍生出责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外因是由内因引起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在梦想的指引下不断成长,随着心智的成熟、三观的建立与完善,我们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自身、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责任,因而更加努力成长,向着自己梦想的方向更加坚定的走下去,让自己越来越强大,拥有了更美好的未来,更好的回报自己的家庭和社会。
我有施展才华、赢得辩论赛的梦想,因而我要为自己一辩这个位置负责的同时,还要对我的队友们负责,正是这梦想让我在和我的队友们下班休息的时候才拿出时间准备辩论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反问对方辩友,请问你因为身上的责任可以找到自己什么的梦想呢?第三,梦想实现了成长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成长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追逐梦想的道路不会是坦途大道,坎坷与挫折是必不可少的,但内心对于梦想的渴望激励着自己一次站起来,继续奋进,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成长。
或许会因为种种理由最终与梦想无缘,但是最少我们敢于追梦,我们曾经为了梦想拼搏过,为了自己的未来奋斗过,很多年回过头来我们敢说:青春,无悔!在追逐梦想的同时中我们成熟了心智、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这每一样不都是自我的成长吗?责任固然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承担的,但是带给我们更多成长的是梦想。
梦想辩论赛辩题(3篇)

第1篇正方立场:梦想应该顺应现实一、引言梦想,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然而,在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下,我们是否应该顺应现实,调整梦想,还是坚持自我,勇往直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正方认为,梦想应该顺应现实。
二、论据一:顺应现实,是实现梦想的基石1. 现实是梦想的土壤:任何梦想的萌发都需要现实的土壤。
只有顺应现实,我们才能在现实的基础上,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
2. 调整梦想,减少挫折:现实往往与梦想之间存在差距。
顺应现实,调整梦想,可以减少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使梦想更加接地气,更有实现的可能。
3. 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在顺应现实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些经验和能力将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有力支撑。
三、论据二:顺应现实,是社会责任的体现1. 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顺应现实,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承担家庭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顺应现实,关注家庭,承担家庭责任,是我们应尽的社会义务。
3. 关注他人需求:在顺应现实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四、论据三:顺应现实,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1. 培养适应能力:顺应现实,可以培养我们的适应能力,使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 提高心理素质:在顺应现实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但正是这些挫折和困难,锻炼了我们的心理素质。
3. 明确人生目标:顺应现实,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五、反方立场:梦想应该坚持自我六、反方论据一:坚持梦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1. 追求梦想,实现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坚持梦想,就是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
2. 激发潜能,创造奇迹:坚持梦想,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3. 传承精神,激励后人:坚持梦想,可以传承一种精神,激励后人追求梦想。
梦想人才以梦为主辩论赛

梦想人才以梦为主辩论赛一辩陈词: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立论,但是丝毫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我方始终坚信只有梦想才能创造奇迹,拥有梦想才会拥有财富。
1、梦想不是空想,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而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对梦想的追求,如果连梦想都放弃了,那么你的人生也失去了意义。
没有了追求,和信仰。
没有梦想的个人,是可悲的,没有梦想的民族,是不会进步的有梦想的人,必然怀有激情,有激情的人,必然迈向成功。
2、陈毅曾经说过:“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梦想是不容等待的,青春是需要冒险的,人要有追求,要有梦想,信仰。
也许你冒险了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不冒险必定不会成功。
千万别让自己后悔。
3、物质财富是可以创造的,但是精神财富是无价的。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梦想,金钱和梦想是不成正比的,就像精神的力量永远凌驾于物质之上。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小小的利益,只图一时安逸要为长远考虑。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才会有动力,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
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是美国最著名的学府哈佛大学的学生,但是他在大二时辍学了,为了自己的梦想。
如果他从哈佛大学毕业,也会有份稳定的收入。
但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微软,他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梦想是需要魄力和胆识的。
如果觉得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偶然是机遇。
那么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她就用坚持用毅力创造了奇迹。
在她生命的88年中,87年都生活在无声、无光、无语的世界中。
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她曾经有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来概述理想的信念:“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
”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梦想。
1辩稿

成长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
成长,指长大、长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
成长让我们了解的越多,也能意识到
成长与梦想的关系
成长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对方辩友只知道做梦,不知道追梦
欲望,空想,坐井观天
积累知识,经验,能力
距离变短了
能力增强,变短了
不断追求梦想,虽然可能没有实现最初的梦想,但是仍然离梦想越来越近了,当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摆在面前的时候。
第一段:梦想并不是不变的,梦想和成长的关系。
第二段:大家听到这个辩题可能会认为因为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但是在我们认识到梦想的不切实际,我们懂得了自我和别人的差距,
自己有个梦想,随着自己的成长,离梦想越来越近。
感性的东西。
梦想的改变是自然的,随着人们阅历的增加和对事物的了解,梦想
驾驭,实现梦想的能力,马云的例子,有驾驭梦想的能力,但是他不去实现罢了
定位越来越清楚,就会和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辩论赛梦想辩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梦想,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发无尽的动力。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它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在梦想与现实的博弈中,有人选择妥协,有人选择坚持。
本辩题旨在探讨梦想是否应该超越现实,正方认为梦想应该超越现实,而反方则认为梦想不应该超越现实。
二、正方观点:梦想应该超越现实1. 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源泉正方认为,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源泉,它能够激发人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只有超越现实,才能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个人的价值。
2. 梦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正方认为,梦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伟大的梦想家们超越了现实,推动了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繁荣发展。
3. 梦想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正方认为,梦想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
只有勇敢地追求梦想,才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4. 梦想是克服困难的利器正方认为,梦想是克服困难的利器。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面对各种挑战,而梦想正是帮助人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三、反方观点:梦想不应该超越现实1. 梦想脱离现实,容易陷入空想反方认为,梦想脱离现实,容易陷入空想。
如果一味地追求超越现实的梦想,可能会使人忽视现实的困境,无法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
2. 梦想与现实脱节,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反方认为,梦想与现实脱节,容易造成心理压力。
当人们发现梦想难以实现时,可能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
3. 梦想与现实过于悬殊,容易导致社会动荡反方认为,梦想与现实过于悬殊,容易导致社会动荡。
当大量的人追求超越现实的梦想时,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4. 梦想应该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反方认为,梦想应该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梦想的力量,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四、辩论总结在本次辩论中,双方就梦想是否应该超越现实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正方认为,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是克服困难的利器。
成长的动力--

辩论复盘辩题: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梦想还是责任正方: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梦想成员:吕冉冉、张元浩反方: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责任成员:宋昊、刘莹莹、陈龙1、立论正方:正方在开篇立论的初始,就将辩题中的名词解释的十分清楚,尤其是成长和主要这两个重要词语,将局面和战场都划分在了一个十分清晰点上,而紧接着,提出了“成长的对象不仅仅是个人,有团体,有国家,有社会。
而“梦想与责任”其实是一种发展的态势。
”将价值在一开始就进行了下意识的提升,再然后就提出来了她们的三个论点:1.梦想是源自本心的追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梦想具有超现实性,比起承担责任更利于能力的层层累加。
3.放弃梦想,也是成长。
反方:反方在立论时,提出了“越是困难的道路带给我们成长越多”,然后试图论证在责任的道路上,我们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在这些困难的驱动下,我们更需要成长,而针对梦想,提到了这样一句:“小时候,我的梦想是考哈弗,或者是考清华北大,后来才发现,是我自己想多了。
”以这样一句话,将梦想定义为一个多变、不长久、不稳定的意象。
而又提出了:“在人的一生中,责任一直伴随我们一生。
”将梦想定义为一个不长久的,将责任定义为一个必须的,这样的立论在无形中将反方拉入一个更有利的地位,增添了些不公平性。
在立论的最后,提出了孟佩杰的一个例子,将梦想与责任进行了一个对比,为反方立论增添了亮点。
两者都很好的对梦想和责任进行了定义,看清了立场,尤其是双方都对放弃梦想和推卸责任这两种负状态下的情况有所解释,都很好的为下面的自由辩打下了理论基础,正方的论点十分清晰,但却未提出有利的论据,而反方的立论并未遵循传统的论点形式,但双方都未抓住主要这个关键词,没有合理的分划战场,使这场比赛的交锋点不是很清晰。
2、驳斥正方:在进行驳斥时抓住了责任的被动性进行驳斥,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立场。
然后指出了梦想被放弃时也是一种成长,因为我们在放弃时也要成长,在放弃时“我们要进行思考、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如何放弃”。
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梦想还是责任?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梦想还是责任?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一辩,就“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梦想还是责任?”这一命题发表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责任。
责任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家庭、社会和工作中的角色和义务。
责任感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以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为他人做出贡献。
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社会,我们都有责任去成长和进步,这种责任感激发了我们的动力。
其次,梦想虽然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追求,但它们往往是抽象的、遥不可及的。
梦想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但它们并不总是能够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动力。
相比之下,责任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它要求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角色和义务,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最后,责任是一种持久的动力,而梦想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责任感使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懈,而梦想可能会因为现实的限制而受到打击。
责任感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和坚定,而梦想则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综上所述,我坚信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责任。
责任感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为他人做出贡献。
责任是一种持久的动力,它使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懈。
谢谢。
反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二辩,就“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梦想还是责任?”这一命题发表我的观点。
首先,我要指出梦想是成长的重要动力。
梦想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它们激发了我们的热情和动力,推动我们不断超越自我。
梦想给予我们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我们有意义地生活和努力奋斗。
其次,梦想具有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能力。
当我们追求梦想时,我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促使我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梦想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使我们能够超越现有的限制,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此外,梦想还能够带来内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当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我们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这种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动力,推动我们继续成长和追求更高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方认为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梦想。
我们先明确几个概念:何为成长?成长是事物走向更好更强成熟的过程,是心智的成长、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提升。
何为动力?动力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力量。
何为梦想?梦想是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的愿景和为此付出的辛酸和努力。
而“主要”是我们比较哪一个事物能取得更好效果的标准。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我方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相对于主要来自外部的责任,梦想是源自本心的追求。
当我们内心有做好一件事的渴望,有一个梦想去推动我们,我们才能为此去倾尽全力地奋斗,去付出去超越,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们就会取得仅仅是完成份内的责任永远没办法到达的成就,就能够完成自我的升华和成长。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外因是由内因引起的,这种内心的原动力是责任难以提供的,它也是成长的真正内在动力。
第二,梦想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它的高标准也注定有梦想的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它。
责任是下限,是道德和社会要求我们做到的最低标准。
而梦想却是我们我们希望达到却还未达到的水平,是比责任高一层次的追求。
有了更高的追求,我们也就有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也就有了更为有效的成长动力。
举一个例子,你的责任是学习,完成作业,这样的你取得的成长也就仅限于考纲的四则运算、二元一次方程,当你完成了这些,你就会停滞不前。
但当你的梦想是考上北大,你就会以完全不同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也许你就
会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掌握如微积分、费马大定理等难度更高的知识,并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成长。
第三,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不断超越自己,为梦想去努力地奋斗。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败可能会跌倒,但有梦想的人因为有了内心的渴望,是会在跌倒后站起,继续拼搏的人。
不断地跌倒和爬起铸就了我们的成长,使我们心智更加成熟,使我们能力不断提升。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够实现,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升华和成长,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还有路上的汗水和鲜血,它们浇灌了我们的成长。
也许有时我们不得不放弃梦想,但那不阻碍梦想的伟大,当我们回忆青春的日子,你不会因为没有梦想而悔恨。
马云曾经说过: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正是这种万一的机会,看起来渺茫,却令多少人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永不回头,这不就证明了梦想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是我们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吗?
综上所述,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梦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