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概念

合集下载

风光摄影赵勇主讲

风光摄影赵勇主讲

风光摄影赵勇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风光摄影的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机进入了千家万户。

有了相机,就要拍摄,而绝大多数摄影者拥有相机以后,最爱拍摄的主体,最经常拍摄的主题——人像与风光。

人像——合影、宝贝、爱人……风光——旅游纪念照、自然的、人文的、城市的……每个有相机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与风光摄影有了亲密的接触。

今天,从这几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1、风光摄影的概念。

2、风光摄影的特点和拍摄要求。

3、风光摄影的技术技巧。

4、风光摄影的器材准备。

最后看一些幻灯照片。

一、风光摄影概念和类别1、什么是风光摄影风光摄影是以广阔的自然景色、田园、建筑、名胜、古迹为表现对象,进行摄影创作的行为——是摄影艺术创作的体裁之一。

风光摄影的取材极为广泛——既包括大自然的天然景色,也包括人们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

天然景色——如:山川、森林、原野、海洋、湖泊、云霞、雨雾、夜色、花卉等等。

人们改造自然的成果——如:建筑、庭院、水库、电站、矿区建设、农业风光等等。

具体而言,风光摄影的取材分为以上七类:(一)自然风光——如: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原始森林、未经人工雕琢的原野风貌。

我国地域广阔,幅原广大,自然景致变化万千,给风光摄影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是风光摄影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

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猛洞河、莨山、南山等等。

(二)名胜古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少名胜古迹驰名中外。

如: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北京的颐和园、故宫等等。

这些名胜古迹构思新颖、设计精巧、施工考究,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麓山古寺、开福寺、名人故居等等都属此类。

(三)城镇风貌——如:城镇建筑、街道景色、商业设施、学校建筑……也是风光摄影的意义的题材。

尤其是城镇的新建设、新的生活服务设施,反映了人们改造自然、建设新生活的意愿,对人们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今日长沙》——就是展示长沙、建设长沙、推动长沙的更好、更快发展。

风光摄影论文三篇

风光摄影论文三篇

风光摄影论文三篇数码相机的普及,使摄影进入千家万户,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风光摄影的论文,供大家参阅。

漫谈风光摄影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旅游,旅行途中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格各异的建筑,都会吸引我们的眼球,并被摄入镜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拍万张照片,记录下美好的景色,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但是要拍好值得留念的照片,还需要下点儿功夫。

在拍摄风光照片之前,我们需要事先设定数码相机的一些基本参数。

数码相机的图像一般有jpeg和RAW两种文件格式。

设置为RAW 格式,便于后期图像处理,可获得高质量图像,jpeg图像文件便于观看和传输。

也可设为jpeg+RAW文件格式。

图像文件的大小与图像的输出尺寸有关,如用于展览、大尺寸输出,就必须设定最大文件即最高像素。

感光度即对光线的敏感度,用ISO表示。

感光度数值低,画质细腻,感光度数值高,图像可能出现噪点。

感光度数值设置得越高,噪点会明显增加,图像质量会下降。

一般数码相机给的最高感光度,只是相机的性能指标,并不保证图像质量。

为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感光度设定为ISO100为好,只有在现场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为防止握机不稳,可将感光度设定为ISO400或再高一些,以便提高快门速度。

白平衡的设定与图像色调有关。

如果图像中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白平衡功能是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颜色纠正功能。

如要准确还原色彩,就必须设置正确的白平衡,使设定的色温与现场光线色温一致。

色温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色调,色温用K来表示。

色温数值低,色调呈橙红色。

比如,日出、日落时的色温约为3000K。

色温数值高,色调呈蓝色。

比如,阴天、阴影下约为7000~8000K。

日光色温数值约为5500K。

光源的色温由低到高,色调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的变化。

一般低色温的橙红色调给人“暖”的感觉,称之为暖调;而高色温的蓝色调给人“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调。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线的作用光线是摄影的基本要素之一,了解光线的特性和作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光线的使用,从而拍摄出更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 曝光的概念曝光是指通过快门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来照射感光材料,根据光线的亮度和暗度来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以获得合适的照片曝光度。

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控制镜头光线进入的大小,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长短,ISO则是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的调节。

4. 白平衡和色温白平衡是相机校准颜色的过程,而色温则是指光线的颜色温度,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准确地还原被拍摄物体的真实颜色。

5. 对焦与景深对焦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节对焦,摄影师可以准确地将摄像头对准被摄物体。

景深则是指在一幅照片中清晰的范围,了解景深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焦距和光圈。

二、摄影器材知识1. 相机的类型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各种类型的相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摄影师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镜头的种类和特点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望远镜头、超长焦镜头等不同种类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镜头。

3. 三脚架和其他辅助器材三脚架、滤镜、闪光灯等辅助器材在拍摄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熟练使用这些器材可以提高摄影师的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

4. 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等后期处理软件是摄影师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让摄影师更好地修饰和处理照片。

三、摄影构图技巧1.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美感和表现力,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来准确地表达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通过对画面进行对角线分割,可以使照片更具有张力和动态感。

风光摄影的概念

风光摄影的概念

风光摄影的概念风光摄影是一种通过捕捉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来表达摄影师情感和艺术概念的摄影风格。

它主要关注风景的壮丽、宏伟和迷人之处,通过摄影镜头再现大自然的魅力和无尽的变化。

风光摄影通常包括山脉、湖泊、河流、森林、海滩、雪景等各种大自然的元素,它们通常以静态、动态或纪实的方式呈现。

风光摄影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吸引了许多摄影师的兴趣。

风光摄影与其他摄影类型不同,它不仅要求摄影师具备良好的摄影技术,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艺术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光线、色彩等因素来捕捉和传达风景的美感和氛围。

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镜头来突出景观的特点,并使用适当的曝光和后期处理技巧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风光摄影也要求摄影师有耐心和毅力,因为自然界的景色瞬息万变,有时需要等待适当的时机才能抓住最佳的拍摄瞬间。

风光摄影的目的是通过图像来表达摄影师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它不仅仅是记录和展示美景,更是通过照片所传递出的情感来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想象。

通过风光摄影,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美丽和宁静,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风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大自然的壮丽和奇妙,也可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保护之情。

风光摄影的技术和创意很多,摄影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和镜头选择来呈现不同的景观特色。

例如,广角镜头可以捕捉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细节,适合于拍摄大山大水的壮丽景象;长焦镜头可以突出远处的细节和构图元素,适合于拍摄遥远的山脉和平静的湖泊;微距镜头可以帮助摄影师捕捉到微小的生物和植物,展示大自然的细腻和精致。

此外,风光摄影的后期处理技巧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曝光、对比度、色彩和锐度等参数的调整,摄影师可以增强照片的质感和表现力,使其更好地呈现出自然界的美丽。

后期处理还可以帮助摄影师实现他们艺术创意的表达,例如通过添加滤镜效果、调整色调和增强特定的色彩等手段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风光摄影 毕业论文 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风光摄影 毕业论文 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风光摄影毕业论文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风光摄影主要是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创作主题,以此来展现风光美。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风光摄影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风光摄影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生态摄影与风光摄影》摘要:单从作品的形式维度来看,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的差异并不大,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理应被纳入生态摄影的领域中。

但从学理上讲,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当有不同,它要求摄影师具有创作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要求观看者具有欣赏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还要求生态审美意识在作品的传播解读阶段进行介入和引导。

为助推生态摄影的创作实践,不必给生态摄影限定过高的学术基调,以便融入更广泛的大众群体,塑造更深刻的生态审美自觉。

关键词:生态摄影;风光摄影;审美一、从“瓶颈”到“另辟蹊径”15世纪意大利艺术批评家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指出画家只能再现可见之物,不能被肉眼看到的事物无法被绘画再现。

这一点对画家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来说显然不适用,但对几百年后才现身的摄影而言却是合理的概括。

人与自然都是可见的拍摄对象,除肖像摆拍外,人们并不会停留在一处供相机捕捉,许多人像抓拍都有动态特征;自然物比人安分许多,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大多给人以静止的感觉。

但随着环境污染破坏的加剧,自然也不再静止,不再万年不变。

当摄影师拿起相机的目的不再只是捕捉自然的美,也是预见到自然之美转瞬即逝并为未来留存记忆的时候,以生态为主题的自然风光摄影就诞生了。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生态摄影的名号,并试图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以对自然风光摄影进行分类。

然而十年过去了,生态摄影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其间所发表论文不逾百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不过三五。

一来因摄影作品内容固定明确难以作多元阐释,二来摄影师在捕捉影像时未必持有特定意图,对作品是否具备生态审美自觉的评判缺失了权威。

再者,最令人困扰的是,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虽具有巨大感染力,却很难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用,直接介入生态保护的举措中,这一局限是阻碍生态摄影理论建构的关键。

摄影景深知识:如何应用景深制作出高质量的风光摄影

摄影景深知识:如何应用景深制作出高质量的风光摄影

摄影景深知识:如何应用景深制作出高质量的风光摄影摄影景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指照片中被拍摄物体的清晰度及背景虚化程度。

在风光摄影中,合理地运用景深可以制造出迷人的画面效果,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宏伟。

本文将从什么是景深、景深的种类、如何选择景深、如何运用景深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带你深入了解风光摄影中如何应用景深技巧制作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一、什么是景深景深是指平面上被拍摄物的清晰程度范围。

具体来说,景深的解释是在摄影机所在的平面内,倍长的清晰区域的范围。

换句话说,景深就是照片中的前景和背景模糊程度。

景深越小,被摄物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分离度就越明显。

二、景深的种类1.浅景深:被摄物(主体)在清晰的同时,背景和前景都比较模糊。

2.中景深:被摄物清晰,但是前景和背景都还有一定的清晰度。

3.深景深:被摄物、前景和背景都很清晰。

三、如何选择景深在选择景深时,首先要考虑你所拍摄的主题和场景。

一般而言,拍摄景色的时候,浅景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选择,可以很好的突出主体,减少干扰。

如果你想在拍摄中突出景深,应选择比较小的光圈值,使得景深变浅,使得景致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但是,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以避免过度模糊或过度清晰的情况发生。

四、如何运用景深1.突出主体在拍摄时,可以通过操作光圈和焦距来调整景深,突出主体。

将主体拍摄成清晰的状态,从而突出尺寸和距离,使照片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强画面的冲击力。

2.减少干扰风光摄影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排除背景干扰,突出前景和主体的清晰度。

此时,可以运用浅景深的原理,让背景更加模糊,凸显出前景和主体的清晰度。

3.画面的层次感在远景对角线位置上拍摄的建筑也可以成为主体,配合适当的背景可以显得画面宏大,利用景深调节主体与背景,使用大光圈再配合远处的人物/建筑等构成一幅画面层次感强烈的作品。

五、注意事项1.镜头的焦点长短和数据有关,焦点短的镜头拍出来的景深更浅,数据越小,景深越浅,需要求得画面主体清晰且背景模糊,就要选择光圈较小(如f/1.4,f/2)的镜头来拍摄。

风景摄影功能的本体性

风景摄影功能的本体性

风景摄影功能的本体性摘要:风景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一个地点,而是鲜活的事件。

亚当斯曾用“纯粹”的摄影艺术去“表现”真实美丽的世界,唤起摄影家对纯摄影艺术表现特性和巨大的潜力。

摄影的两个功能分别是纪录和表达,我们通常会把两者弄的是非不分,有时候是纪录,却偏偏被人视为表达,有时候是表达,却偏偏被人们理解成纪录,就风景摄影而言,是纪录和表达界限模糊的一个摄影体裁。

一、风景摄影本体概述风景(landscape)一词源于德语的landschaft,指的是与城镇毗邻并属于城镇的土地,既与城市相对立,又相互彼此依赖,且被纳入了政治生活、财产及商业关系之中。

德语中的风景,并不是指原始的自然景色,而是指一个由行政边界划定的地理区域。

从比利时语、荷兰语与德语原型中得到的“风景”这一英语词汇,都加上了“装饰品”、“附属物”、“副产品”或“辅助装饰”的概念。

比利时语副产品,是对土地的表述,包括了山脉、森林、城堡、海洋、河谷、城市、乡镇,以及所有我们视野范围内所展示的东西。

风景摄影美的元素包括光线层次丰富、色彩鲜艳、构图完美、主体为人或物且处在恰到好处的位置。

从文化方面来讲,摄影、音乐、文学、绘画甚至一些典礼如祭祀,都有其各自的语言,文化是通过各自的语言来体现的,每一样不同的文化体裁,都是人们用各自的“笔”来写或画出各自的内容。

摄影的语言,就是用光、色彩和构图,就摄影来讲,这是一个极为成熟的摄影师所具有掌握的摄能能力。

人们一旦拍了照片,似乎就占有了照片里所展现的内容,就像英国人在分析花园到底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它可以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幻想。

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句话说:摄影师愿意拍摄风景,是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征服自然和世界的幻想。

二、风景摄影的功能回看摄影史,最初的摄影是单纯的记录手段,而不被视为艺术。

摄影术发明之后,摄影成为冒险家们的重要记录手段,由于冒险家拍摄的都是西方读者见所未见的新鲜景观,所以他们的照片在读者中广受欢迎,特别是一些冒险家具有丰富的学识,照片很符合审美的要求,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风光摄影详细教程和精美作品

风光摄影详细教程和精美作品
闽北竹海
用俯视构图拍摄
竹海,宜于拍出竹林
的全貌,这幅《闽北 竹海》照片,远近的 竹林像海洋的波浪一
样,在阳光的照射下,
竹海形象鲜明,线条 突出,质感细腻,富 有表现力。
风光摄影
技巧
(3)用光
风光摄影依靠的是自然
光的造型。理想的光线一般
是逆光、侧逆光、测光和顺 测光。如果要拍摄色彩柔和、
层次细腻的作品,可用散射
九寨倒影
三角形构图(之一)
三角形构图是一种紧凑、 集中的构图形式,画面中心 突出。 《九寨倒影》这幅画 面,作者利用倒影,把景物 中的相互关系的视觉上“线” 联系在一起。采用韵律的呼 应,左右上下对称,形成多 个三角形,构成一幅图案美 的风景画。
风光摄影
技巧
(1)画面布局
在众多的景物中,提炼出 一种线条或者影调层次的排列, 以形成正面的主旋律。 同时,把次要的、妨碍主 体、分散视线的枝节尽可能剔
较弱。当被摄对象侧面的轮
廓形状富有特点时,侧面构 图也是非常有表现力的。
角度构图——仰摄

运用仰摄角度拍摄, 仰角大小与距离的远近
有关:距离愈近,仰角
愈大;距离愈远,仰角 愈小。 这幅《竹》利用仰
摄拍摄出光线冲破竹林
的透视效果,具有很强 的穿透效果。
角度构图——俯摄
天险
俯摄构图是指拍摄点高于被摄对象,以俯视角度来拍摄较低位置的物体。在俯摄角度所拍摄的 画面中,主体景物与广阔的空间相比,显得渺小,犹如登上泰山极顶后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天险》中的桥建立在悬崖之上,下面是奔腾的瀑布,充满了气势磅礴的味道。
空间深度感越强烈。
风光摄影
技巧
(4)表达空间
“画以深远为 贵”、风光摄影 尤其重视空间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光摄影的概念
风光摄影,是以展现自然风光之美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原创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筑摄影等) ,是摄影中的一个门类。

从摄影术诞生那天起,风光摄影就独占鳌头。

人类第一张永久性摄影作品就是风光(1826年,法国人埃普斯拍摄了他自家窗外的景物《鸽子窝》)。

风光摄影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题材 ,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最全面 ,从作者发现美开始到拍摄 ,直到与读者见面欣赏的全过程 ,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能够在一定主题思想表现中 ,以相应的内涵使人在审美中领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由此也将使人凭添些过目不忘的情趣。

在中外摄影史上,风光摄影占尽了风头,出现了众多风光摄影大师。

如安塞尔·亚当斯。

风光摄影无论你运用任何角度,终极目的是摄影者运用镜头语言进行的一次审美活动。

在自然界面前,精心布控光线的技术摄影也好,融入自己心境的主题摄影也好,均是用镜头语言描绘对自己脚下土地和山河的热爱。

没有思想,作品就没有生命。

风光摄影应该贯穿以精神和思想,其作品才更有内涵,才更有哲理。

用相机简单记录风景很容易,但是要拍摄出精彩的风光照片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事实上,风光是最难拍摄成功的题材,要捕捉到被放大的风光场景中那种戏剧化的效果,以及精神气质、色彩和环境气氛等都是很困难的。

正如我们这本书中所讲的,风光场景中的精彩瞬间转瞬即逝,常常与我们的镜头失之交臂。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风光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摄影创作的实践中,并提出了风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动的,风光摄影师要善于捕捉。

风光摄影是一种艺术,要象一个艺术家一样去思考,把作品看成是你思想的表达,而不是作为摄影师,仅仅把它拍成照片。

你要带着一个画家或者诗人的感觉走入同一场景,被感动、被鼓舞,从而产生灵感,然后把摄影作为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去进行拍摄。

把你自己的对感觉的诠译、自己的决定以及自己的感受注入每一幅作品。

摄影不能单单依赖于被摄体或摄影技
也有这样的说法:风光摄影是摄影领域中的阳春白雪。

•拍摄风光,可以顺带享受山水野趣;
•拍摄风光,要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材爬山涉水,顺便就起到了健身的作用
色彩
拍摄彩色照片的情况下,作品的色彩构成是又一大评价维度。

评价色彩构成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方向。

一说是,有强烈对比色的画面更引人“注目”。

对比色通常是指互补色,比如青与红、品与绿、黄与蓝。

每一对互补色混合后均会消色(即得到白色)。

另一说是:色彩和谐的画面更“悦目”。

色彩和谐,通常指画面包含的色彩在颜色(即色彩种类)、纯度(指鲜艳程度)和明度(指处在白-灰-黑之间哪个位置)三种属性各自相近的情况:
•颜色相近。

比如,同样是红色系的两种颜色,易于和谐;
•纯度相近。

比如,两种中等纯度的颜色,比一高纯度和一低纯度更和谐;
•明度相近。

比如,两种淡色,比一淡和一浓更和谐。

此外,一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

比如:
•色彩面积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各种色彩组合,当被看成抽象的形状、或看成可辨认物体的表现时;
•观看者的年龄、受艺术教育程度;
•长时间观看会产生适应性效应,从而混淆对色彩组合的吸引力的感觉;
1. 顺光对景物的效果
在风景摄影中,用顺光拍摄景物,能够给人明亮、清朗的感觉。

但是,顺光照射景物过于平正、明暗之分不明显,这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融合,画面缺乏立体感。

但是顺光的利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简单,摄影者只要使用相机的评价测光模式,基本上就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2. 侧光对景物的效果
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

尤其是45°角的前侧光,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同时,对画面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

而90°角的侧光,能够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画面的明暗反差和立体感非常明显。

尤其是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时,效果更为突出。

摄影者在利用侧光拍摄时,要注意尽量对画面的明亮处进行测光,避免造成画面局部曝光过度。

光圈F11 曝光时间1/60s焦距70mm 侧光的利用,使画面的明暗对比加强,同时
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3. 逆光对景物的效果
逆光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个性的光线。

逆光是指阳光从相机的对面照射过来,景物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主体与背景得以明显的分开。

逆光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在每一景物背后都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距离感和良好的透视效果。

拍摄逆光景物时,画面往往会因阳光的照射和景物的光亮轮廓而造成曝光不足。

因此,摄影者在拍摄逆光景物时,最好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来确定曝光时间,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

如果摄影者想得到剪影的效果,那么拍摄时以亮部为准即可。

光圈F6.3曝光时间1/160s 焦距80mm感光度100
逆光条件下,被呈放射状光线照射的海峡和岩石,产生浓重的阴影,整个海面营造出一种寂寥感
4. 高光对景物的效果
高光一般是指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太阳在空中几乎垂直照射到地面的光线。

高光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会给画面造成很深的阴影。

同时,高光具有一定的垂直性,除了能表现从上到下的阴影层次外,并不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

所以,这种光线并不很适合表现风景题材。

5. 散射光对景物的效
散射光一般是指在阴天等太阳光线被薄云层遮挡时所散发的光线。

在这种光线下拍摄,被摄体没有明暗的线条界线,也不会产生阴影,而只能表现出平淡的物体影像和阴沉的气氛。

因此,当摄影者处于阴天的散射光情况下,需要尽可能缩小景物范围,采取较近距离的中景或局部场面进行拍摄,才可能获得比较清晰的效果。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较大的光圈或者增加一定的曝光补偿量,可以避免阴天光线引起的曝光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