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过程和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学会和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四、课前准备:收集过往高考试卷中有关断句的考题,分析其隐含的方法规律,并从课内寻找相应的一些句子,制作成一份练习,在课前发给学生完成,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感悟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以备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总结出断句的方法。
同时,老师准备一份巩固练习,并制作好课件。
五、教学过程1.视频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标点在中国是近代的产物,古书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那个时代,读书人打开一本新书,阅读的时候就用笔把它一句句点断(大抵都是用一个圆圈),或者用毛笔的笔套,蘸上朱砂印泥,逐句盖上。
那时候,形容一个人读不懂文章,有一句术语说:“他点不断(句子)。
”两个小故事激趣:(1)“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2)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①.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②.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2.订正练习题的答案3.学生根据练习,讨论总结断句的规律方法,师生一起明确。
(1)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如题3)。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确实如此。
文言文中,“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文言文断句 教学设计-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提升专题学习目标:1、结合错误示例,明确文言文断句的6种易错角度2、迁移练习,归纳文言文断句的做题技巧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入:祝枝山巧“断”对联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祝枝山写春联。
祝枝山想;这个钱财主平日搜刮乡里,欺压百姓,今日既然找上门来何不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吩咐书童在钱财主的大门两旁贴好纸张,挥笔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过往的人们看到这副对联,都这样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钱财主听了气急败坏;知道是祝枝山故意辱骂他,于是到县衙告状,说祝枝山用对联辱骂良民,要求老爷为他作主处置。
另外,钱财主还暗中给县老爷送了些金银财物。
当下,县令便派人传来祝枝山,质问道:“祝先生,你为何用对联辱骂钱老板?”祝枝山笑着回答说:“大人差矣!我是读书人,无权无势,岂敢用对联骂人?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嘛!”于是,拿出对联当场念给众人听: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县令和财主听后,目瞪口呆,无言对答。
好半天,县老爷才如梦初醒,呵斥钱财主道,“只怪你才疏学浅,把如此绝妙吉庆之词当成辱骂之言,还不快给祝先生赔罪?”钱财主无奈,只好连连道歉。
祝枝山哈哈大笑,告别县令,扬长而去。
【点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断句不同,意思迥异。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做文言文断句题时,你有什么困惑?对于断句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重点难点:当断、不断?属上、属下?.......)二、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标志1、明词性(名词或代词)(主语前断,宾语后断)2、明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动宾、并列、介宾结构不可点断)3、关注对话词、引文4、关注虚词(借助虚词定首尾)5、关注文言句式(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6、关注修辞(顶针)、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三、例题解析1、猜猜下列的断句错在哪里,属于那种错误角度?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分析判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是否正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典例分析,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3.通过合作探究,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总结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题的答题能力,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归纳、讨论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三、典型引导,点拨深化四、达标练习,提升能力五、反思归纳,课堂小结具体教学环节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增广贤文》中说到:“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启示我们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书里的一个字价值千金。
读书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遣词用语用意,不能局限于文字的表层含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翻译”这个版块。
解读考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其能力层级为B级。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译出原文。
“达”——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无语病。
“雅”——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设计九华初中张冬云【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学时安排】一课时一、复习指导1、见《中考作业高效复习》P140-P1412、重点掌握其中介绍的前五种方法二、文言文断句练习: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标1处,加#号的句子标2处)1、且壮士不死即已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至于负者歌于途#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7、可以为师矣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上使外将兵10、同舍生皆被绮绣1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2、衔远山,吞长江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7、其一犬坐于前#18、而乡邻之生日蹙#19、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三、给下列语段断句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附教学反思: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谓语断句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谓语断句法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语文标准(修订版)》中规定: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本节课通过以《望海潮》为脚本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反复吟咏的基础上在词作中寻找拍摄素材,即重点字词的解析;总结拍摄画面,即词作整体内容的概括;整个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过程中,力求用想象和联想还原柳永笔下杭州的“好景”。
这一活动的开展既符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又能结合解说词,结合实例,实现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
最后从导入及词作的总结中让学生知晓词作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展现朝代气象的载体。
(1)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2)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3)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教学难点: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二、教学准备查阅了语文高考真题,结合自身断句方法和学生学情对高考中的断句类题目进行了依据“断句是什么”“断句怎么考”“怎样断句”的思路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并且自制课件,课件中主要的呈现内容有课前导入的视频;具体授课步骤和每一步骤的具体问题;练考题以及高考真题。
教学器材:PPT、翻页笔作品清楚叙述作者收集教育教学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器材准备等情况,反映出作者的教学预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处断句的不同点在哪里?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总结归纳断句方法(重点).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难点)故事导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希望能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的介绍信。
信里对女子的样貌进行了描述。
看了介绍信后,阔少爷以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心里非常高兴。
但是,拜堂之日,少爷发现他的妻子是个丑陋的女子,便去找媒人算账。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了,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了句,怎可怪我”?什么是断句?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前人读书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端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传统上,给文言文断句,统称为断句读。
预习检测1. 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通常包括那几个部分?主谓宾合作互学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一)标名(代)词,定主宾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采用什么方式?办什么事?取得什么结果?L试找出这个句子中的“名词”。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时间)(人名)(地名)例题分析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牛刀小试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二)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例题分析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牛刀小试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三)看虚词,找位置虚词是文言断句的重要标志。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教学设计

文言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断句的意义、明确考点;2、归纳总结断句的方法。
3、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适当点拨——练习巩固。
4、消除学生对做文言断句题目的恐惧心理,树立对做文言断句题目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题例子的练习、分析,归纳总结文言断句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断句。
【教学过程】一、需知句读1、请根据句后括号提示的意思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不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留客)明确:下雨 /天留客 /天留/ 我不留(主不留客)〔有不同的停顿,意思对即可〕下雨天 /留客天/ 留我不/ 留(主留客)2、考情回顾(提醒学生注意高考考查的题型以及分值,鼓励学生争取高分,高考题放在最后才练习)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07年广东高考卷)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 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 执叶公之余习/ 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 满之为害如是夫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08年广东高考卷)访练兵简卒/ 欲宣力中原/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善于抚纳士众/ 皆为致死/ 闻敦有不臣之心/ 访恒切齿/ 敦虽怀逆谋/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09年广东高考卷)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二、书山觅径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材料断句。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乃前曰/ 璧有瑕/ 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明确:标名代,查云曰,明修辞(顶真)2、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明确:看虚词句首:其、盖、凡、窃、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句末: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3、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明确:明修辞(排偶)4、①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孟子•梁惠王》明确:依关系。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海原一中王雪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培养良好的断句能力,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三、学习过程
(一)趣味断句
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小儿子,老头子于是就立了一个遗嘱。
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
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二)考纲分析
1、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2、考纲解读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唐沙门湛然在《法华文句记》中说:“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就是说“读”表明语意未尽而需要停顿,“句”表明文辞语意已尽。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三)、高考回放,感悟断句
近几年,各地高考加强了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
如2004年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题(只断句,不标点),5个小题,共5分。
2005年,北京卷在第Ⅱ卷的第11小题又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题(只断句,不标点),两个小题,还是5分;辽宁卷在第Ⅱ卷的第15小题也考查了文言文断句题,分值4分。
2006年广东卷第12小题,考查了文言文断句,分值3分。
2008年广东卷第9小题,考查了文言文断句,分值4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008北京卷)
(四)应考方法盘点
【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断句时,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现代汉语标点的规范。
还应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断句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2.找名代
文言文中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例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例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2005年北京卷)
3.看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例1: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例2: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2005年北京卷)
4.辨句式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不……乎”
例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其……邪”
5.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顶真、对偶、排比、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①顶真——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②排偶——排比、对偶(对称)对,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
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③反复——有些语句间隔反复出现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6.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解题技巧】
1、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4、平时要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
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断句示例】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宋弘传》)
(五)高考练兵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1、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翻译: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翻译:
4、汉成帝将立赵飞燕为后怒刘辅直谏囚之掖廷狱左将军辛庆忌等上书救辅遂得减死朱云请斩张禹上怒将杀之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臣敢以死争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庆忌此两事可与汲黯王章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