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

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 , 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教学课时: 4 课时

第 1 课时

一、考点解读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

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

(1)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 2013 年高考湖南卷、江西卷。

(2) 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 竖) 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如 2013 年高考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等。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3 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 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 2012 年的 6 个增加到 9 个。

(2) 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 2013 年浙江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以客观题为辅, 2013 年湖南卷、江西卷为选择题。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 (上下文 )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 读文段,通文意

(1)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

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句读。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要特别注意标示。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⑵疑问代词一一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

“其”

“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例 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解析】找出句中几个名词“道”“鼻”“目”“事”,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刻削之道 / 鼻莫如大 /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 / 目小可大 / 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 / 为其后可复者也 / 则事寡败矣。

(三)看虚词,找位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

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

词句,前后都可断。

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 不为 / 则易者亦难矣 /

例 3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解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而、焉、然;句末的虚词:耳、也、也、也、矣。找出这些虚词,本段就可以断句。

【答案】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 /不亡何待 /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 /遇汤武 / 今天下尽桀也 / 而君纣也 / 桀纣并世 / 焉能相亡 / 然亦殆矣!

(四)明语法,辨句式 1.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比如: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他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何……之有”(宋何

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 5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