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口诀汇总

【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口诀汇总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口诀汇总断句技巧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基本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知识讲解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知识讲解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知识讲解 (一)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知识讲解文言语句是我们初中语文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语文高考必备的知识点之一。

而在初中阶段,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则是文言语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知识。

一、什么是停顿停顿是音韵学中指「停顿」的现象,此处的停顿,是在一个文言语句中出现突然的音停。

文言语句中用于停顿的标点,如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等,所标识的位置,就是停顿的位置。

二、常见的停顿1、顿文言语句中,顿比较常用,顿的时间大致为一个音拍,停顿的位置一般在重音字上的声母。

然而,如果一句话中不止一个顿,那么音韵的长度就会改变,比如“夫火似金,而行焉如水。

”这个反复出现的“而”字,让“金”和“水”所在的两个语块重合,同样一个顿,却显现出不同的长度。

2、仄仄的时间约为两个音拍,停顿的位置一般在音高形成的自然的停顿,如“执子之手,与子绝(júé)韩)让”。

3、顿仄顿仄的时间约等于一个音拍加上两个音拍,常用于两个较为简洁的语块之间。

比如“披发左衽,\n\b御史右見(xiàn)”。

在这句话中,“御史”与“右见”形成了相对的顿和仄。

三、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方法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需要依据文言语句的语法、情感和音韵等方面来进行。

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句意和语气,从而正确把握文言语句的意思。

一般来说,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方法如下:1、观察文言语句的句型结构,如陈述句、疑问句等,适度运用停顿标点。

2、通过多语块的练习,了解哪些语块可以顿,哪些语块应该仄,以及顿和仄的顺序、时间和长度等规律。

3、观察句意和语气,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停顿位置,使每一个语块的思想、情感都可以贯穿整句话。

四、划分文言语句的停顿注意事项1、避免在文言语句中过度使用停顿。

如果停顿过多,就会产生碎片化的感觉,很难体现出这句话的连贯性,甚至影响到句子的意思。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考复习专题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探究文言文断句的规律与技巧。

(3)灵活运用技巧,准确断句。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古时候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欣然签字。

哪知吃第一顿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好了吗?”请问富翁与教书先生分别是如何断句这句话?富翁: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教书先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如果从夸赞与贬低的视角来为下列句子断句,你会怎会断?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夸奖: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贬低: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由刚刚的小游戏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

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

(二)了解断句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__________________,"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标记为“/”。

读懂文言文,断句是基础。

中考主要考试形式有直接划分语句和选择题两种,以选择题为主导。

(三)了解断句步骤那么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如何才能把这一类型的题做得又好又快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断句三步走:(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寻找标志,辅助断句。

(3)诵读多遍,检查逻辑。

(四)掌握断句技巧最关键的就是第二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沉浸式体验一次断句剧本杀,扮演法官的角色,像断案那样查找断句的线索,解开“断句之谜"!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2)吾日三省吾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余幼时嗜学(3)尔安敢轻吾射/汝之不惠/子非鱼(4)彼竭我盈/必先苦其心志(5)吾与徐公孰美/名之者谁(6)何陋之有/安知鱼之乐(7)此皆良实/斯是陋室/是日更定矣常见名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器物名、动物名、时间等。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公开课课件

访 敦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三、作为一为个语致义单位死的不/可停闻敦有不臣之心/
恒切齿/
虽怀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故 逆谋/ 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 周访训练士卒,检阅军队,想要为讨伐中 原效力,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 善于招纳安抚,士兵百姓都愿为他效死命。 听说王敦有反叛之心,周访常常恨得咬牙 切齿,王敦虽然心怀不轨,最终因为周访 在世,不敢作乱。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A.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B.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 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 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 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 的有“谁”“孰”“何”;“何”也问 事。问事的还有“奚”“胡 “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 有“此”“是”“斯”“兹”“夫”等, 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 还常作指示代词。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思 “考 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读这句话,“理解”是指能读懂文言文表达
的内容,理解文意是断句和翻译的基础。 文言文断句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确定无
标点的文言语句的停顿,有时也要求加标点。 断句与翻译息息相关,对文章全面正确
的理解、准确的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则 是运用现代汉语对文言文意的精确表述。
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 其余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鸿门宴》)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最新公开课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ppt

最新公开课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ppt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关联词:“其、盖、凡、诸、唯
夫、若夫、至若、于是、是故、已而、向使、 然而、然则”等前面可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 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呜呼”“噫”“ 嘻”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 句末语气词 : “者、也、矣、欤、哉、耶、
探究二:下列断句有何特点?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 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言句内停顿的方法:
• 正确地将句子翻译出来准确地理解文 意。
• 借助文言句中停顿的规律进行停顿:
主语和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之后,关联词
语之后,应当停顿。
“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 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类型二:句间停顿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考点说明
文言文语句停顿是理解、翻译 文言语句的基础,所以文言语句的 朗读停顿,是近年中考中一直都有 的题型。我市近几年的考试形式是 直接划分语句的朗读节奏。
复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 用“曰”“云”“问”等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 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 把主语省略。
练3: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 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 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 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乡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乡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
▪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 方便。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 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 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探究四: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
▪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关联词:“其、盖、凡、诸、唯
夫、若夫、至若、于是、是故、已而、向使、 然而、然则”等前面可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 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呜呼”“噫”“ 嘻”等。前后都可断句。
▪ ⑵ 句末语气词 : “者、也、矣、欤、哉、耶、
探究二:下列断句有何特点?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 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武汉少年扬言要整成都教授
—《武汉晚报》
武汉少年扬言要整/成都教授 成都教授纷纷逃离成都
武汉少年扬言要整成/都教授 看“星星”中毒太深吓坏父母
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 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断 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 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停顿 叫断句读。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 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中考题型
▪ 1、句内停顿 ▪ 2、句间停顿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 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 联系。
第三步: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 句。
▪ 类型一:句内停顿
句内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两处) 夫战,勇气也。(一处) 今天下三分……(一处) 其一犬坐于前(一处)
提名不提姓了。
▪ 练习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 映书 而 读 之邑 人 大姓文不识家富多 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 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 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邑 人 大 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 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 之
真题再现
▪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分)2017年 2.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2分)2016年 3.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2分)2015年 4.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3分)2014 5.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有惭色。(3分)2013年
文言句内停顿的方法:
• 正确地将句子翻译出来准确地理解文 意。
• 借助文言句中停顿的规律进行停顿:
▪ 主语和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 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之后,关联词
语之后,应当停顿。
▪ “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 ▪ 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 类型二:句间停顿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考点说明
文言文语句停顿是理解、翻译 文言语句的基础,所以文言语句的 朗读停顿,是近年中考中一直都有 的题型。我市近几年的考试形式是 直接划分语句的朗读节奏。
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断句考题类型和特点。 2.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
法。 3.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 练2: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 和代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 、官职名等。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 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 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 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 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