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教案公开课

文言文断句教案公开课

文言文断句教案长沙市第六中学语文组罗秀红一、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树立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3.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先请大家来看一则趣味断句:(二)趣味断句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这句话如要夸奖一人该怎么断,要是贬低那人又该如何断呢?(请学生思考)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总结:断句不同,褒贬迥异,因而我们不能小看断句。

那么,何为断句呢?(三)什么叫断句?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下面请大家齐读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树立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考点解析: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20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2005年至2010年高考,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多个省市的高考卷考查了文言断句。

2010——2015年湖南卷在这个点上连续五年设题。

全国卷近几年年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高考的考试题型不外乎两种:A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011年湖南)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一是要抓住虚词“故”,因为虚词“故”在文言文中经常放在句首的;二是要注意倒装句式,“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实为“人之笑者为迂者多”。

中考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导学案

中考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导学案

中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明确目标高效学习】1.了解断句概念,掌握断句方法;2.通过练习讨论,学会灵活运用。

【知识讲解断句步骤】【小组合作方法总结】请同学们分工完成四大法宝的探寻之旅,为以下探险地点的句子断句。

【课堂闯关勇夺宝典】【闯关一】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

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

余爱小饮,不喜多菜。

芸①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

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

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

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

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

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

(节选自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以下选项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B.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C.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D.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闯关二】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①,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

篆所至之囚系满狱。

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

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应.。

(节选自《崔篆平反》)【注释】①王莽改制:王莽于公元9年建立新朝,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闯关三】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①,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 , 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教学课时: 4 课时第 1 课时一、考点解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1)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 2013 年高考湖南卷、江西卷。

(2) 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 竖) 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

如 2013 年高考湖北卷、浙江卷、四川卷等。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3 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 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 2012 年的 6 个增加到 9 个。

(2) 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 2013 年浙江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以客观题为辅, 2013 年湖南卷、江西卷为选择题。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意。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 (上下文 )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 读文段,通文意(1)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

文言文断句高考复习导学案.docx

文言文断句高考复习导学案.docx

文言文断句高考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诵读文章,把握内容,领悟主旨,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给文言文断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断句练习,掌握断句方法教学难点:特征不明显的文言句了的断旬学习过程:一、明口断句的重要性:标点在中国是近代的产物,古书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结束时用“。

”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

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据说时冇一个老头儿,只冇一女。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人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口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了,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那么,县官是怎么断旬的呢?请在句中用/线进行断句。

七I•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二、考点探析: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古书。

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盂要练习断句。

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Z-O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

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007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就出现了这种题型。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文言断句题将出现在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40分的加试题中,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6分;并冋答有关问题,4分。

断句只需用斜线表示,而不用加上具体的标点。

实质上,这两个考杏点是密切联系的,能正确断句了,文段人致内容就能理解了。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文言文断句导学案一、引言同学们,咱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该在哪里停顿,哪里继续?别担心,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学会文言文断句的小窍门,让那些复杂的句子变得清晰明了!二、断句的重要性想象一下,你正在读一篇文言文,就像走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要是没有正确的断句,那简直就是一路磕磕绊绊,根本不知道走到哪儿了!比如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可以让他们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是断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啦,变成了老百姓认可,就让他们去做;老百姓不认可,就要让他们知道原因。

这不同的断句,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所以说,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三、断句的方法(一)凭借语感咱们平时多读文言文,读得多了,自然就有语感啦。

就像学唱歌,听得多了,哼起来也就顺溜了。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读起来是不是很顺口地就在“夫”后面停顿一下?(二)找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找到它们,就能帮助我们断句啦。

比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唐贤今人”“诗赋”就是名词,“其”是代词,在它们前面或后面断句,准没错。

(三)看虚词虚词就像路上的小标志,能给我们提示。

像“夫、盖、若夫、至若”等开头的,往往在前面断句;“也、矣、焉、耳”等结尾的,通常在后面断句。

比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邪”和“也”就是断句的标志。

(四)明对话要是文中有对话,“曰、云、言”这些字就是断句的好帮手。

比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看到“曰”字,就可以断句啦。

(五)察修辞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也能帮助我们断句。

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仗工整,很容易就能断句。

四、实战演练咱们来练练手,看看这些句子该怎么断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断断看,然后咱们一起来讨论。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文言文断句复习导学案(公开课)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知识链接什么叫“断句”?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 (jù dòu) ”,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1、教师激趣导入 ( 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

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2、明确学习目标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后划分停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

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1、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孔子云/何陋之有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5、公输盘曰/夫子何焉为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种情况:1、句首语气词:其、岂、安、孰、盖、凡、诸、但、夫、若夫……如: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前面可断开)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善哉……如:嘻/技亦灵怪矣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与(欤)、哉、耶(邪)、乎、焉、兮、耳、已……如: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得为众人而已耶?(后面可断句)4、常放在句首的时间词: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时间词前面可以断句,当句子较长时,时间词后面最好也断句。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⒉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四、教学重点引导总结文言断句的几种技巧,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通过练习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很难得满分,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再辅以一些方法技巧,提高文言断句能力。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二、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 文言文断句
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断句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1 课时
三、知识链接什么叫“断句” ?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
础上自己处理
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j u d cu)”,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四、复习过程
1、教师激趣导入(所以,正确断句很重要,断错了位置,意思就改变了。

那么,断句有没有规律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
2、明确学习目标
3、断句方法复习指导明确:文言文断句要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在基本理解句意

划分停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来断句。

这些小方法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意。

师:请同学们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1、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3、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4、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5、公输盘曰/ 夫子何焉为
师:断句小提示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言”、“问”为标志。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问”字后面有宾语的应在宾语后点断。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如《孙权劝学》《公输》《曹刿论战》等都是以描写对话为主的文言文,同学们只要多读几遍即可把握这类句子。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断句的第二种小方法: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虚词和例句。

断句小提示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常见的5 种情况
1、 句首语气词:其、岂、安、孰、
如: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前面可断开)
2、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如:嘻/技亦灵怪矣哉 (前后都可断句。

) 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与(欤)、哉、耶(邪)、乎、焉、兮、耳、已
如: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得为众人而已耶? (后面可断句) 4、常放在句首的时间词:
今、顷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而、忽、忽然
(时间词前面可以断句,当句子较长时,时间词后面最好也断句。

) 如: :俄而百千人大呼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5、
常见固定结构 : ① (句意
: , 疋 ...。


a
者,•… ••也”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a 者也” __ 莲/花之君子者也
a 也” 南阳刘子骥/冋尚士也
② (句意
:有••… •呢?) "何 之有” 何陋之有?
③(句意:不也……吗?)
“不亦……乎” ——不亦说乎?
(可在这些固定结构前后断句 ) 小试牛刀:(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 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师:同学们观察这段话,除了每句后有表语气的虚词外,还有什么特点吗 师:同学们观察下列句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例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例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例4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盖、凡、诸、但、夫、若夫 嗟夫、嗟乎、呜呼、噫、嘻、善、
善哉
断句小提示3:借助对称的句子断句
找修辞手法:顶真、排比句、对偶句、反复。

也就是找对称的句子,在其前后断开。

注意:大致对称的句子前后有时会有其它文字,注意不要随意断开。

小试牛刀::阅读全文,给下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3分钟)
《师旷劝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④行乎?”平公曰:
“善!” (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晋国国君。

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

③炳烛:点燃灯烛。

④昧:昏暗,黑暗。

师:小组讨论说说你停顿的依据然后根据断句解释句子的意思。

断句小提示4:主语前、宾语后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若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例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例2: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1、请用四条/给下面画线的句子断句。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2、请用三条“ /”给下面句子断句。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五、教师小结断句的4种方法:
方法归纳1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曰” “云” “言” “问” 后断句
方法归纳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借助①句首语气词、②独立叹词、③句末语气词、④ 时间词、⑤固定结构断句
方法归纳3:借助对称的句子断句。

借助排比句、对偶句等对称句断句
方法归纳4:主语前、宾语后断句
六、当堂训练
学以致用,一试身手。

(5分钟)
4.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
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言—顶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用三条“/”断句)
①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②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请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师:小组讨论说说你停顿的依据然后根据断句解释句子的意思。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课后作业
1、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
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请用三条“~/”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2、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请用四条/给句子断句)
3、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试一试给该段句子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