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公开课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汉语》教材第四章“文言文断句”,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用断句方法及其运用。
着重分析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并通过实例讲解断句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断句方法。
2. 能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工具书、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古文断句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兴趣。
2. 基本原则: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等。
3. 常用方法:讲解常用断句方法,如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基本原则保持句子完整性遵循句子结构2. 常用断句方法句读法对称法顶针法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2. 答案: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断句的灵活运用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文作品,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并在课后进行断句练习,逐步提升文言文断句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灵活运用。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实例,详细讲解断句过程。
3.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断句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实践。
文言文断句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旳形式,我们 自然能够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 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识众寡之用 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 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识众寡 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师说》最终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坚决为“……好古文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 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旳古文运动,提倡旳是先秦 两汉旳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旳一部分,假 如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么褒奖旳。更 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干称为“通习”, 这里说旳李蟠“通习”旳是六经旳经文和传文,这 些在当初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 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 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 寡败
找出句中几种名词,句子基本就 断开了。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主要旳标志。尤其是某些语 气词和连词旳前后,往往是该断句旳地方。 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 语词和表敬副词; 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 经常出目前; 句中:“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 目前。 根据这些特点,有利于断句。
文言文断句
措施概述:
1、通文意 2、抓标志 3、懂常识 4、知语法 5、明修辞
基本环节
读全文,贯文意, 明构造,揣语气, 先断开,后标点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获奖课件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此前,有一位阔少爷,常但愿找个漂亮
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提亲信,并描 述那女子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 头发,没有麻子。”美人,非常快乐。拜堂 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 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 这女子:
第34页
▪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 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 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 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 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 发矢不直。
第35页
▪ 【参照译文】
▪ 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 我年轻 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 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了。 近来我把收藏弓箭拿给做弓箭 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 都不是好木材做。我问原因, 工匠说,木材质地不平直,纹 脉都是斜,弓箭虽然有劲,然 而射出箭不会平直。
第10页
规律二: 找虚词,定句读。
明辨句读,虚词也是重要标志。
⑴句首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夫、若夫
常用于句首叹词: 嗟夫、嗟乎、 呜呼
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 哉、乎、焉、兮、耳、而已
⑶以、于、为、而、则、之等连词常用在 句中,如句子较长或规定断得细致、详 细,则这些词语前面要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第1页
一、考点讲解
▪ 明辨句读, 对旳断句, 是阅读古文最基本能 力。
▪ 断句题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 ▪ 高考命题一般只考断句, 不考标点。
第2页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 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常常 在一句话末了用“。”断开, 叫“句”;在一 句之内语气停止地方用“、”断开, 叫“读” (dò u)。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参考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 足/人之道则不然(bùrán)/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 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练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曰以 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zhī zǐ)罕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 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 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yǐwéi)宝也/故敢献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dàicí)),
2、找虚词(定xū句cí读),。定句
读。
3、察对话(duìhuà),定
实际
句读。
操作
4、依修辞,定句读。
中要
5、借句式,定句读。
综合 运用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nǎizhì)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 自《世说新语》)
以(zúy/ǐ)亡 积恶多/ 者 虽有一/善 是
为误/中 未足以(/zúyǐ)存 人/君闻此
可/以悚惧 布衣/ 闻此 可以改容。
第十九页,共35页。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十九章《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特点、断句技巧及实践。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能熟练运用断句技巧进行句子划分。
2. 了解常见文言文句式特点,提高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技巧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朗读一篇未断句的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断句对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技巧和常见句式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对教材中的句子进行断句,并进行点评。
5. 知识拓展:介绍古代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如“读破句法”等。
六、板书设计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作用2. 断句的基本原则3. 常见句式特点4. 断句技巧及实践5. 古代文言文断句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断句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使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章节为《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以及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让学生尝试断句,引发学生对断句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根据语义、语法、语境进行合理断句。
b. 讲解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对称句等。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对课后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断句基本原则a. 语义b. 语法c. 语境2. 常见句式断句方法a. 主谓之间b. 谓宾之间c. 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d. 对称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岳阳楼记》进行断句。
b. 选取一段文言文,运用所学断句方法进行断句。
2. 答案:a. 《岳阳楼记》断句答案。
b. 选取的文言文段断句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断句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断句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进行断句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杭州市中考题)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
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
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 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
练习回放:
1、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限断三处,2017年温州市中考)
2、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非命哉
(断三处)
1、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2、今妻皆有饥色矣 / 君过而遗先生食 /
先生不受/岂非命哉
练习(六):给文中划横线句断句(限断四处)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
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
第三步:统观全句,联系上下文,符合语意。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内容大意先理解, 紧紧抓住曰云言,常用虚词是标志,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动词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2017年杭州市中考题)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 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 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 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 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 我子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 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 “非是我子 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给女婿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 是我子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 不得干预。 ——给幼子
旧时,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作较长停顿,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断开作小停顿,叫“读”
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1、(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蓄之十数日
2、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3、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曾 不 能 损 魁 父 之 丘
/ 如 太 行 王 屋 何 / 且 焉 置土 石?
1、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 子 又 有 子 /子又有 孙 2、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云归而岩穴暝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注意:主语有时省略,那可以找动词来确定句读。
1、 (限断三处)(2017年衢州市中考) (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蓄之十数日 2、(2017宁波市中考)(限断三处)(3分)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3、 (2015宁波市中考)(限断三处)。(3分)
文本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文本四: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 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本四: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7宁波市考纲例卷) 时已薄暮检寻既移时反覆讲论既移 时城门已阖遂不能出
时已薄暮/检寻既移时/反覆讲论既移时/ 城门已阖/遂不能出 时已薄暮检寻/既移时反覆讲论/既移时城门已 阖/遂不能出
注意:断句后,看意思是否讲得通,内容是否合理。
断句一般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 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注意: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主语前与宾语
后一般要断开。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 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 尉。吕 蒙 图 袭 关 羽 权 以 问 仪 仪 善 其 计 劝 权 吕 蒙 图 袭 关 羽/ 权 以 听 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问 仪/ 仪 善 其 计/ 劝 权 ——《三国志· 卷六十二》 听 之。
文本二: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1、句首虚词:“夫、盖、若夫、至若、其、安、岂” 等前面可断开。 句首的时间词:“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等前面可断开。 句首的关联词:“则、是故、于是、然而、无论、虽、 是以、假使、然则、遂”等前面可断开。 句首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呜呼”等前后都可 断句。 2、句尾:“也、焉、耳、矣、与(欤)、哉、乎、 耶(邪)、而已”等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2015宁波市中考)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2016宁波市中考)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017宁波市中考)(限断三处)(3分) 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恐不能自存活。
文本一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2、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3、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找对话标志词:“曰、云、言、谓、道”等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 而 益 善 耳。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固定句式
1、判断句式: …者,…也; ……也。
2、反问句式:不亦…乎; 岂…哉 ; 孰与……乎。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3、被动句式: 为……所……
4、宾语前置句式:“何……之有”;“唯……是……”
5、其它固定句式…,孰若……
1、王独利鲁宋之小 不恶其大 何也
2、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王独利鲁宋之小/不恶其大/何也 2、泛观前世 / 子姓不克孝/ 兄弟不克友/ 莫不由左右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