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科室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内科诊疗常规汇总

内科诊疗常规汇总

内科诊疗常规汇总内科诊疗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成年人和儿童的内部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内科诊疗的常规汇总:1.详细病史收集: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症的起始时间、症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基本生理指标。

医生还会检查视力、听力、肌肉力量、反射等生理功能。

3.实验室检查:内科诊疗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以了解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尿液分析、血生化指标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糖检测、血脂检测等。

4.影像学检查:内科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以了解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超声波、CT扫描、MRI等。

5.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通过将一根细长的镜子插入体内,检查内部腔体或器官的检查方法。

常见的内窥镜检查包括胃镜检查、结肠镜检查、膀胱镜检查等。

6.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检测心脏病变的检查方法。

心电图可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7.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如果患者疑似感染,医生可能会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并确定适合的抗生素治疗。

8.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包括免疫球蛋白测定、淋巴细胞计数、自身抗体检测等。

9.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分析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病理学检查常常需要进行组织活检、细胞涂片等。

10.诊断和治疗方案:根据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医生会制定一个诊断和治疗方案。

诊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排除,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11.定期复查:治疗完成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大方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大方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者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浮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2 痒或者痛,咳嗽。

3 恶寒发热,无汗或者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4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5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6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特别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1 风寒证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者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症状:发热或者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 暑湿证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

1 中成药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

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 中药针剂2.1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 3 ~ 6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 500ml 内静滴,每日 1 次。

2.2 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 40ml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250 ~ 500ml 内静滴,每日 1 次。

3 外治疗法3.1 大蒜液滴鼻, 10%大蒜液每次 1 滴,每日滴 3 ~ 5 次。

合用于各证型感冒。

3.2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 1 次。

诊疗常规范文

诊疗常规范文

诊疗常规范文尊敬的患者: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诊所就诊。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医疗服务,我们将按照以下诊疗常规为您进行诊疗:一、初诊。

1. 患者首次来诊所就诊,需填写《患者基本信息表》,详细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等内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您的病情。

2. 医生将对您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您的主诉和病情,然后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3. 初诊结束后,医生将为您开具诊疗建议和处方,您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是否进行治疗。

二、复诊。

1. 复诊时,请携带上次就诊时的诊疗建议和处方,医生将对您进行再次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2. 如果您在治疗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或疑问,欢迎随时向医生进行咨询。

三、门诊治疗。

1. 患者在门诊治疗时,需按照医生的诊疗建议进行治疗,如需进行药物治疗,需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品。

2. 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医生将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结束后,医生将为您开具出院小结,详细记录您的治疗情况和注意事项,以便您在家康复期间进行自我管理。

四、注意事项。

1. 在就诊过程中,请如实向医生反映病情,不要隐瞒病史和过敏史,以免影响诊疗效果。

2.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守医生的诊疗建议,不要盲目听信他人的治疗方法,以免延误病情。

3.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不满意的地方,欢迎向医生或医护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

以上为我们诊所的诊疗常规,希望您能够配合医生的诊疗建议,共同努力,早日康复。

如果您在就诊过程中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祝您健康快乐!此致。

敬礼。

XX诊所整理制作。

各科诊疗常规

各科诊疗常规

各科诊疗常规(一)DIC诊疗常规1.DIC是一种继发于不同疾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常继发的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产科意外,肿瘤及白血病,外伤及手术,输液及输血反应,肝脏疾病,血管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自体免疫性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肺复苏术后等。

2.DIC的特异性表现为广泛微血栓的形成伴受累脏器的功能障碍和凝血因子,血小板大量消耗及纤溶亢进引起出血。

典型病史包括基础疾病史,可有出血,微血管栓塞症状,低血压及休克表现,溶血表现。

体征:皮肤瘀斑,阴道流血,手术刀口大量渗血等多发出血倾向,体温升高,血压降低,低氧血症。

辅助检查:初筛:PT,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血小板计数。

确证:3P试验,FDP,D-二聚体。

其他:AT-Ⅲ含量,血浆FⅧ,血浆FⅧ:C活性DIC评分法。

3.诊断: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化验(DIC指标等)4.鉴别诊断:1)重症肝炎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5.治疗:一般治疗:清除病因和诱因1)清理病理产科的子宫内容物2)控制感染及败血症3)抗休克4)纠正缺氧(必要时呼吸机支持通气)5)支持疗法特殊治疗:1)抗凝:肝素治疗:普通肝素5-7U/Kg/h 静脉输注,连用3-5天;低分子肝素75-150 IU/Kg/d,连用3-5天。

2)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600-1000ml;血小板10U每次;纤维蛋白原首次2g,以后0.5g,Q8h或Q6h静滴;凝血酶原复合物400 IU静滴。

3)改善微循环障碍: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d;复方丹参20-30ml,Q12h4)抗血小板:用于慢性DIC。

噻氯匹定250mg Q12h口服,连续5-7天;双嘧达莫500mg Qd静点,连续5-7天morrissey2008-09-24 14:29(二)妊娠脂肪肝诊疗常规1.ICU收治的妊娠脂肪肝多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

主要为无肝病基础上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伴或不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

医技科室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医技科室的诊疗操作规范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的医技科室,包含但不限于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等。

第三条定义和缩写1. 诊疗操作规范指医院医技科室在进行各类医疗技术操作时应遵从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2. 医技科室指医院内开展各类医学技术工作的部门或科室,包含但不限于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等。

第二章诊疗操作规范管理第四条诊疗操作规范的编制和修订1. 医技科室应依据相关标准、指南和规范,订立和修订本科室的诊疗操作规范,并报医院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2. 诊疗操作规范应包含操作流程、操作要点、操作步骤、质量掌控和安全防护等内容,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诊疗操作规范的宣传和培训1. 医院应将诊疗操作规范以书面形式发布,并在医技科室内进行宣传,确保医务人员了解和遵守规范要求。

2. 医技科室应定期组织诊疗操作规范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识操作流程和要点,并掌握操作的正确方法。

第六条诊疗操作规范的执行和监督1. 医技科室应严格依照诊疗操作规范执行诊疗操作,不得私自修改、跳过或忽视规范要求。

2. 监督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技科室的诊疗操作进行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医院对违反诊疗操作规范的医务人员,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

第七条诊疗操作规范的评估和改进1. 医技科室应定期评估诊疗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进行改进。

2. 医机科室应依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诊疗操作规范,确保规范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3. 医院应建立诊疗操作规范的反馈机制,鼓舞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合理引入。

第三章诊疗操作质量掌控第八条诊疗操作质量掌控的目标和要求1. 诊疗操作质量掌控的目标是确保医技科室的诊疗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诊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院一般诊疗技术常规

医院一般诊疗技术常规

医院一般诊疗技术常规一、动脉切开术【适应证】1.重度休克须行动脉输血者。

2.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心血管检查、造影术、体外循环等。

3.需直接监测动脉血压者.【禁忌证】动脉周围皮肤有炎症。

动脉血管栓塞或有出血倾向者。

【用品】同静脉切开术。

【方法】以楼动脉为例:1患者仰卧,术侧上肢外展外旋,局部消毒、铺巾和麻醉同静脉切开术。

2.于腕部沿槎动脉径路作一长约2〜3cm直切口或横切口。

用小弯止血钳分离出楼动脉。

3.若行动脉输血,可将针头直接刺人动脉,进行加压输血。

4.若行导管插入者,则在动脉下穿过细丝线2根,用1根先结扎动脉远侧,暂不剪断丝线,留作牵引用。

5.牵引远侧丝线将动脉提起,再用近侧丝线提起动脉,在其远侧将动脉剪一小口,迅速插人导管,结扎近侧丝线,固定导管.接上输液装置,即可开始输液、输血。

6.剪去多余丝线,缝合皮肤切口。

7.输液完毕后,拔除穿刺针或导管。

动脉切开者,尽量将切口缝合修补或予结扎。

缝合皮肤切口,覆盖无菌纱布,以绷带加压包扎。

【注意点】1.切口不可太深,以免损伤血管。

2.分离动脉时勿将其伴行的静脉误以为动脉,动脉壁较厚,多能扣及搏动。

3.分离动脉时勿损伤槎神经。

4.禁忌向动脉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因会引起动脉痉挛、肢体坏死等。

5.术华,应尽量行动脉血管切口修补术,以免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6.上肢动脉切开术应尽量选择左侧。

二、腹腔穿刺术【适应证】诊断方面:了解腹水性质,送检常规、生化、细菌及病理学检查。

治疗方面:缓解压迫症状,腹腔内注射药物及腹水浓缩回输术。

【禁忌证】疑有巨大卵巢囊肿、腹腔内广泛粘连及肝昏迷前期。

【用品】清洁盘,腹腔穿刺包,腹带,安全针,塑料围裙及中单,水桶,无菌试管4〜6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酶学及病理细胞学检查标本)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及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方法】1.嘱患者先排空尿液,扶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或取斜坡卧位,背部铺好腹带,腹下部系塑料围裙及中单。

腹水量少者,则采取侧卧位。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和技术操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患安全。

以下是骨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

二、常规诊疗流程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部位、症状、伴随疾病等。

2.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的病情,包括观察疼痛部位、活动受限情况等。

3. 影像检查: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4. 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技术操作规程1. 手术准备:对手术室、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和检查。

2. 麻醉管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麻醉安全。

3. 手术操作: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操作时注意细节,并随时与团队成员做好沟通配合。

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引流管理、镇痛等。

5. 康复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安全措施1.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2. 事前确认患者身份,并进行必要的标识,避免手术患者混淆。

3. 确保手术器械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以减少手术操作风险。

4. 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5. 预防术后感染,包括严格控制伤口的护理、使用适当的抗生素等。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标准进行调整。

在执行过程中,请始终关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

医技科室诊疗质量检查规范标准

^.一、影像科(放射、CT、磁共振)医疗质量检查标准项目检查要素检查标准1、科室管理科室有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制度、有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控制指标,如期进行质量谈论与改进。

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出现问题有整改措施。

有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及演练(放射事故、设施故障、病人病情科室管理变化、火灾)2、人员资质员工满足工作需要,人员资质吻合岗位要求。

医师有执业(助理)医师证 ,15技师有上岗证3、业务学习科室业务学习每个月最少一次,应有学习记录、讲义、人员签到、考卷等资料4 、技术操作符( 1)有技术操作规范工作质量合规范( 2)有收集建议渠道,如期召开医学影像与临床病例谈论会,有记录45( 3)落实临床随访制度,睁开临床病例随访,随访有记录( 1)有图像质量谈论制度,原始资料记录保留完满。

5、各种医学影( 2)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表达清楚。

大型设施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像资料质量符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24 小时。

急诊报告时间≤ 30 分钟,平诊≤合要求,报告及12小时时、正确、规范,( 3)坚持集体阅片制度,对特其他阳性发现与阴性有上级医师的复核、有审察制度。

更正报告及签字制度;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制度6、工作人员、放射科防范设施齐全、保留圆满,设施数量满足工作需要,要及时提示患病人防范设施者衣着防范设施。

标分8162355255医务部检查扣分方法得分有一项不吻合要求扣 1 分一人不吻合要求扣0.5 分业务学习记录,理论核查人员1-2 次(三基 +制度),未睁开学习不得分,学习资料保留不全扣0.5 分,回答不全扣 0.5 分无规范不得分查原始记录,记录不全扣 1 分无随访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全扣 1 分一项达不到要求扣 1 分抽查诊断报告:一份达不到要求不得分一项制度不落实不得分一项达不到要求不得分^.7、管理制度执( 1)重点病例随时请上级医师或主任谈论出报告101、无读片记录,每日次扣1分(周1-5 )行( 2) X 线、 CT、 MRI与病理诊断比较资料统计解析,每个月一次2、每项非常较解析记录扣1分( 1)读片制度( 3)疑难、误诊病例读片解析谈论记录,每个月最少一次。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技术操作,以提高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 诊疗常规- 2.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疾病发作时间、症状表现、既往治疗情况等。

- 2.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相关部位,包括肿胀、疼痛、畸形等情况。

- 2.3 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 2.4 诊断判断: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立准确的诊断。

3. 技术操作规程- 3.1 骨折复位:采用手法或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的骨片重新复位,恢复骨骼正常形态。

- 3.2 骨折固定: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内固定或外固定等,稳定骨折断端,促进骨折愈合。

- 3.3 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检查术,观察和诊断关节疾病,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

- 3.4 手术操作:对于一些严重的骨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操作时需遵循操作规程和消毒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 3.5 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或创伤后的患者,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恢复锻炼、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4. 注意事项- 4.1 患者安全第一,操作时需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 4.2 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4.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避免不当使用。

- 4.4 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更新骨科诊疗技术和知识。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骨科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帮助。

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以医生的专业判断为准。

二甲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常规标准aa

二甲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基本诊疗常规标准急诊科:1.心脏骤停的抢救2.心源性休克的抢救3.静脉临时起搏4.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5.高血压急诊抢救6.高血压的诊治(包括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规范化治疗)7.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急诊医学科:1.完善的急诊体系,符合《急诊科建设及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2.心肺脑复苏术。

3.心电图检查及心电图监测。

4.正确氧疗。

5.呼吸肌应用。

6.除颤、电复律。

7.急腹症鉴别诊断。

8.多发伤诊断及急诊处理。

9.急性中毒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

10.B超诊断在急诊中的应用。

11.中暑、溺水、电击及自缢处理。

12.急性心肌梗塞的监测和抢救。

13.哮喘持续状态的抢救。

14.各种大出血的初步急救。

内二科:1.急性心肌梗塞的规范化治疗(溶栓)2.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规范化诊治4.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规范化治疗5.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级及规范化治疗。

6.肺炎和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学检查及抗感染的合理应用。

7.大咳血的诊断及治疗。

8.自发性气胸诊断及治疗,张力性气胸的救治。

9.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治疗。

10.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内三:1.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甲亢危象的识别和识别。

2.糖尿病的诊断、分型。

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医源性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诊断和处理。

3.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4.能测定TSH、FT3、FT4、Trab、TGab、TPOab。

5.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6.蛋白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7.原发性肾小球的诊治。

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

9.尿路感染的诊治(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10.急性肾衰的诊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医学操作常规
第一章普通X线检查
总则
1.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室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种特殊检查或治疗,须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术前准备,按预约日期来放射科检查或治疗。

2.重要及特殊的检查或治疗,应由负责医师、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和各种临床资料,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定适应征,选择最佳检查方案。

实施前对患者和家属交代有关事宜,签订协议书。

3.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检查技术,应有临床医师在场监护,以便随时进行抢救,防止意外。

4.各种检查原始资料,包括X线片、CT片、造影片等均由放射科统一保管,严格执行借阅手续。

凡具有科研价值和某些特殊情况的资料,常规到放射科阅片,原则上不外借。

5.执行集体阅片制度,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阅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诊断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发。

6.透视、急诊和特需者检查报告应及时发出,其他检查一般情况均于当天发出,遇特殊情况亦可次日发报告。

7.健全各种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由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
水平。

8.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工作。

第一节影像科操作规
一、登记室常规
1.接待患者,做到定价准确无误。

2.负责登记、编号、预约工作,负责向患者解释检查注意事项及准备情况。

3.急诊(包括床边照片)应优先登记,并及时通知医技人员。

4.准确统计每日工作量,按时上报。

5.清点整理并归档当天的照片;严格执行借片卡借片制度,防止照片丢失。

示教片、典型片和科研片,原则上不外借,遇特殊情况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借
出。

6.及时处理因特殊情况(如加造、加透视、问病史、借旧片对比等)未发报告的片袋;结果发出半年后未取者作废。

二、CR摄影常规
【开机】
1.打开UPS电源,再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站。

2.合上拍片室墙壁电源闸刀,打开X光机电源及控制台电源。

3.打开扫描电脑,进入操作程序。

4.打开DRY PIX4000打印机预热。

5.先打开UPS电源,再打开FCR XG5000IP板扫描仪。

【检查】
1.在登记电脑中打开影像医师工作站,转入登记窗口,依次填入病人的、性别、
年龄、科室及部位,单击“确认”,系统自动编号。

2.对应病人扫描IP板条形码,将IP板标签朝上,条形码朝里,紧靠IP板插槽右
侧边,插入到扫描仪平台插槽中,扫描完成后取出并点击传输。

3.在工作站中选择病人,双击打开。

4.双击图象,滑动鼠标,调节亮度和对比度,调节好后选择相应的横向
(Landscape)、纵向(Portrait),分隔格式及胶片大小,按需剪切并选择打
印图像将图象拖入框中。

5.单击胶片打印,打印图像。

【关机】
1.关闭工作站,关闭电脑,再关闭UPS。

2.点击扫描电脑中的“FCR”,再点击关闭系统,FCR XG5000IP板扫描仪及扫描电脑自动关机,关闭UPS。

3.关DRY PIX4000打印机。

4.关X光机电源及控制台电源,拉开拍片房墙壁电源闸刀。

三、激光打印机操作常规
FUJIFILM DRYPIX4000操作规程
【开机】
1.按下DRYPIX4000打印机屏幕右侧的电源按钮至闭合状态。

2.等待打印机进行自检和预热,需要时间约5min。

3.再打印机预热完成以后即可以开始打印胶片。

【关机】
1.确认所有打印工作完成后按下显示屏幕上的关机按钮,并点击确认。

2.等待系统自行关闭。

【更换胶片】
1.当屏幕上显示胶片数量为“0”时,则表示片盒中胶片已耗尽,需要重新装入新的胶片。

2.再触摸屏上按下相应的片盒,然后选择“是”打开片盒。

3.取出耗尽的胶片盒,按照相应的方向装入新的胶片。

4.关闭片盒,开始打印工作。

【注意事项】
1.DRYPIX4000所使用的干式胶片应尽量避免光线照射。

2.洗片机应保持清洁并且定期清洗。

3.在常规情况下,DRYPIX4000可以长时间开机,运行1~2周后关机自检1次。

四、激光胶片使用常规
1.胶片存放应符合低温、干燥、远离放射源,无化学气体,避免各种光线照射的安全条件。

2.胶片进出账目要清楚,按失效期先后顺序使用,竖立安放,避免摩擦及重压。

3.掌握激光胶片机操作规程,发现机器异常现象或照片质量问题时,要及时向组长、上级技师或科主任汇报。

4.期检修和维护胶片机、检测网络工作及通畅情况。

5.下班时要关闭电源、门窗、确保安全。

五、CT操作常规
【准备和关机】
1.开机是指通过接通电源将供电电流馈送给予主机和计算机系统。

CT机按照自设程序进行自检,在自检过程中,不得随意按动任一功能键及移动鼠标,待
自检完成,监视器屏幕上显示人机对话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球管加热每日新开机时,首先应对球管进行加温,亦称球管训练。

球管加热是在扫描视野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用空气扫描方式曝光数次。

球管训练的
目的在于保护X线管。

刚开机时,球管温度低,通过管电压和管电流由低到高
的训练,使得冷球管温度逐步升高,从而防止了突发的冷高压对X线管的损坏
或将灯丝打断。

在开机运行期间,若间隔3h没有进行扫描,则应重新对球管
进行加热训练。

3.空气校准由于诸多探测器之间存在有参数和余辉时间的差异,加之球管输出的变化,因而探测器会出现零点漂移现象,影响探测器对数据的准确采集。


点漂移会引起探测器读得的空气的CT值不是-1000而造成失真,为了修正
原始数据零点漂移所带来的误差,所以要进行空气校准,采用空气扫描方式获
得探测器各通道的零点漂移值,从而保证采样数据的准确性。

4.机器存的检查每台机器的存是有限度的,为了保证当天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前应首先检查存的空间状况,消除一些处理完毕的图象数据。

5.关机带有冷却系统的CT肌,扫描完后至少等待20min以上再关机,以防因冷却系统停止工作而球管过热,损伤球管及阳极靶面。

【扫描方法】
1.普通平扫CT机的普通平扫是指不注射对比剂的扫描,多采用横断层面扫描,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扫描部位伸入扫描架,定好扫描基线和扫描围,扫描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