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军中行路难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注释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注释

《行路难》原文及翻译注释《行路难》原文及翻译注释《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是李白的诗作。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行路难》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行路难》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翻译注释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解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行路难的赏析

行路难的赏析

行路难的赏析《行路难》赏析嘿,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李白的《行路难》。

这诗可太有意思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一开始,李白就给咱们摆了一桌超级豪华的酒席,那酒啊,贵得吓人,那菜啊,更是价值连城。

可是呢,他居然放下了酒杯和筷子,吃不下去!还拔出剑来,左看看右看看,心里迷茫得很。

这就好像咱们考试前,明明准备了一堆好吃的,想要给自己打气,结果紧张得啥都吃不下,心里乱糟糟的,不知道该咋办,对不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想渡过黄河,可河水都被冰给堵住了;想登上太行山,山上却堆满了雪。

这得多倒霉呀!就像咱们想去游乐场玩,结果赶上修路,又碰上下大雨,是不是感觉超级郁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时候李白想到了姜子牙在溪边钓鱼钓到了周文王,伊尹做梦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被商汤聘用。

哎呀,他这是在给自己打气呢!就像咱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想想那些成功的榜样,告诉自己别放弃,说不定好运马上就来啦!“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连着喊了两次“行路难”,这得多难啊!到处都是岔路,自己该走哪条呢?咱们有时候不也这样吗?面临选择,不知道该咋办,心里着急得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不过,李白可没被困难打倒,他坚信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高高挂起云帆,在大海中勇往直前!这多有气势呀!咱们也得有这样的勇气,遇到困难不害怕,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在这首诗里,李白把自己的心情和遭遇写得特别生动。

他一会儿郁闷,一会儿又给自己加油鼓劲,就像咱们心情起起伏伏一样。

他用黄河被冰塞住、太行被雪覆盖来比喻自己遇到的困难,多形象啊!而且他还能从古人的故事里找到力量,这也告诉咱们,要多读书,多学习,遇到困难能从历史中找到办法。

我觉得这首诗最棒的地方就是它让咱们知道,就算眼前的路再难走,也不能放弃希望。

只要咱们有梦想,有勇气,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你们觉得呢?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

行路难其二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其二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其二翻译及赏析行路难其二翻译及赏析导读:行路难其二翻译,是一首抒怀诗,全诗表达了作者李白对建立功业的渴望。

本文行路难其二翻译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行路难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粟。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二字词解释: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

归去来:指隐居。

行路难其二翻译: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行路难其二中心思想: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

行路难其二赏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

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

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

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这一首诗中,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

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

“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

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

《行路难(其一)》课文解读

《行路难(其一)》课文解读

《行路难(其一)》课文解读1.主旨“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抒写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闷的心态及对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2.结构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就整体而言,这首诗起伏跌宕,曲径通幽。

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

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

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

古诗从军北征翻译赏析

古诗从军北征翻译赏析

古诗从军北征翻译赏析《从军北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前言】这里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经诗人剪裁、加工,并注入自己的感情,使它更浓缩、更集中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注释】①遍:读piān。

②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③碛:沙漠的意思。

这里指边关。

④回首:回向。

⑤月中:月明。

【翻译】天山下了一场大雪,薄海刮来寒冷的风。

行军途中,战士都吹起《行路难》的笛曲。

沙漠里征军三十万,一到夜晚,所有的战士都一起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

【鉴赏】这里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经诗人剪裁、加工,并注入自己的感情,使它更浓缩、更集中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李益对边塞景物和军旅生涯有亲身的体验。

他的边塞诗与有些人的作品不同,并非出于想象或模拟,而是直接来自生活,因而诗中往往隐藏着他自身的影子,对读者有特殊的感染力量。

这首诗的题目是《从军北征》,说明诗人也参加了这次远征从远征途中耳闻目睹的无数生活素材中选取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并以快如并刀的诗笔把它剪入诗篇。

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话来说,这正是一个诗人必须兼有的“能感之”和“能写之”的本领。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

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

《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

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2024年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2024年行路难原文及赏析

2024年行路难原文及赏析行路难原文及赏析1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清代纳兰性德 谁道阴山行路难。

风毛雨血万人欢。

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

黄羊高宴簇金盘。

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译文 是谁说阴山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

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马鞍。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

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

霜风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注释 于中好:词牌名。

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也是曲牌名。

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

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

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

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风毛雨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 鹰绁(xiè):拴鹰的绳索。

马鞍(ān):马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黄羊:一种野羊。

簇(cù):众人围聚。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词人亲自陪同,这首《于中好》就是词人在狩猎途中所写的。

赏析 上片描绘塞上自然风光,前二句说阴山道上并非“行路难”,而是别有一番情趣滋味。

显然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接着二句写塞上特异的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会。

下片写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绘途中的休憩和欢宴,后二句转而描述了异域的风俗异味,此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达了一种惊异的心理感受。

这首词气势豪迈,格调激越,细致生动地描摹了塞上风光。

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射猎后的宴饮场面和特有的塞外风情和惊奇的感受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最终定稿)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最终定稿)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最终定稿)第一篇: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9篇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行路难唐代:卢照邻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译文: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您难道没有看见长安北城渭水桥边,枯死的树木枝丫横卧在田间地头吗?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之前这棵树可是烟云雾绕,红紫一时,风光无限。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春光春景花开如雪,香车宝马塞满道路。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哪个游人不竞相攀折?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妖冶的倡女宝袜蛟龙帔,富有而轻薄的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黄莺鸟对花戏春娇鸣,青鸟三三两两与孩子在游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千百个枝条互相掩映,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在珊瑚一样的叶子上有凤凰来巢,鸳鸯双栖。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但是等到巢翻树枝折,凤凰归去,就只剩下狂风吹落叶枯枝,萧条不已。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一朝零落没人关心,万古摧残您哪里知道?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人生是高贵还是卑贱,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只在瞬息之间。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
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下面小编整理了行路难
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行路难》译文及注释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幺艰难,多幺艰难;眼前歧路这幺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
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军中行路难翻译赏析
《军中行路难》作者为唐朝诗人骆宾王。

其古诗全文如下: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凭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授律动将军。

将军拥麾宣庙略,战士横戈静夷落。

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危登剑阁。

阁道岧峣起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征役无期返,他乡岁月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

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原饶毒雾,溪谷多霪雨。

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

漂梗飞蓬不暂安,扪萝引葛陟危峦。

昔时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

沧江绿水东流驶,炎州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关秦塞阻烟波。

三春边地风光少,五月泸中瘴疠多。

朝驱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

重义轻生怀一顾,东伐西征凡几度。

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

天涯望转遥,地际行无已。

徒觉炎凉节物非,不知关山千万里。

弃置勿重陈,重陈多苦辛。

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

绛节红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行路难,歧路几千端。

无复归云凭短翰,空馀望日想长安。

【前言】《军中行路难》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作品,诗中描写了作者从蜀地至姚州(今云南)行军
的经历,通过对西南边地山高林暗,水汽多毒的险恶环境描写,表达了诗人重义轻生、丹心报主的情怀。

【注释】⑴封狐:一作“丰狐”,即大狐。

雄虺:传说中的大毒蛇名。

⑵征恶少:征召勇猛善战的青少年从军。

⑶横戈:一作“横行”。

静:指平定。

⑷岧峣:高峻貌。

⑸岁月:一作“岁华”。

⑹哀牢: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⑺区宇:指疆域。

⑻交趾:古国名,在今越南。

昆弥:昆明附近古国名。

⑼漂梗:即泛梗,漂流的木偶人,指远离家乡,典出《战国策·赵策》。

⑽丹徼:古代称南方的边疆。

⑾泸中:一作“泸川”,即泸水。

⑿繁弱:也作“蕃弱”,古代良弓名。

⒀灞城:即今陕西西安。

滇池:昆明湖,在云南昆明西南。

⒁遥:一作“积”。

⒂弃置勿重陈:袭用曹丕《杂诗》句。

⒃讵:岂,怎么会。

⒄绛节:古代使者持作凭证的符节。

日羽:指太阳的光芒。

⒅短翰:即短羽,喻指才力浅弱。

【赏析】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古辞不存,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乐府解题》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这首《军中行路难》为骆宾王所写的乐府诗之一(一说此诗为辛常伯所作)。

据《旧唐书·高宗纪》所载:“(咸亨)三年春正月辛丑,发梁、益等一十八州兵,募五千三百人,遣右卫副率梁积寿往姚州击叛蛮。

”骆宾王深入西南边塞参加了此次平叛,回到长安后写下此诗。

诗中叙述了从蜀地至姚州(今云南)行军的经历,极力铺陈西南边地山高林暗,水汽多毒的险恶环境,反复描写行军的艰险,表达了重义轻生、不畏困苦,只求丹心报主的
情志。

这首诗可以说是骆宾王西南军旅生活的回顾。

全篇紧扣“行路难”三字着笔,反复咏叹环境的险恶、路途的艰辛,浓墨重彩的铺陈叙写,实是为了映衬自己丹心报主的坚贞情操。

诗中五言与七言灵活转换,自然环境与情怀抱负交错写出,形式自由奔放,情感深沉丰富,洋洋洒洒,不愧大家手笔。

明人周敬、周挺《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称赞骆宾王《畴昔篇》、《帝京篇》两首长诗说:“不独富丽华藻,极擅天下之才,而开合曲折,尽神工之致。

莫言中晚,即盛唐罕有与敌。

歌行长篇绝技,舍两作更何格律可法?”此评亦适于此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