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作业成本法的对比及运用-最新范文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企业中常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合理评估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在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将就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成本核算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在现代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降低成本,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更高的盈利。
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过程和生产环节,对成本进行细分和核算,帮助企业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成本,并及时找出成本异常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定价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定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更好的盈利。
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对各项作业活动的成本进行核算,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从而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既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够保证企业的盈利水平。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作业成本法可以对各项作业活动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作业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有助于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实现成本控制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运用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运用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在制造企业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通过将制造过程划分为各个作业来确定和追踪每一个作业的成本,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控制成本、评估利润和做出决策。
以下是对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运用的一些浅谈。
首先,作业成本法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制造企业中,产品的制造过程通常会经历多个阶段和环节,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涉及到不同的资源消耗和成本产生。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制造过程划分为各个作业,将成本分配到每个作业上,从而更精确地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关于各个作业成本的详细信息。
其次,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成本的组成和结构。
作业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作业,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产品成本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追踪和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到产品制造过程中哪些环节和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最大,从而指导企业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另外,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准确计算成本和评估利润。
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间接费用等多个方面,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很难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利润。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分配到每个作业上,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根据销售价格对每个作业进行定价,从而评估出每个作业的利润。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和利润进行监控和分析,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最后,作业成本法为制造企业提供了基于成本的决策依据。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追踪和分析,企业可以得出每个作业的利润率和贡献率等指标,从而根据不同作业的成本和利润情况来进行决策。
例如,在产品定价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不同作业的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作业的成本和利润,合理安排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在产品开发方面,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作业的成本和利润,决定是否继续开发或停产一些产品。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与应用在企业管理会计中,成本计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针对特定产品或服务,以作业(或任务)为单位来计算成本的方法。
它强调对每个作业进行独立计算,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追踪和控制成本。
传统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是一种按部门或功能对成本进行分配的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更注重整体成本,将总成本按照某种基础(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等)分配到各个部门或产品上,适用于生产过程简单、结构清晰的企业。
对比分析成本分配方式作业成本法:成本分配更加精确,能够将成本直接关联到具体作业,便于实现精细化管理。
传统成本法:成本分配相对简单,以部门或功能为单位进行成本分配,缺乏细化的成本控制。
适用场景作业成本法:适合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差异性大的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分布情况。
传统成本法:更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估算整体生产成本。
管理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多关于作业绩效和成本构成的信息,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传统成本法:提供了对整体成本的把控,有利于整体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
应用建议在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差异性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实现更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而对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则传统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整体成本的控制。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在不同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最佳效果。
浅析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实践

浅析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实践完成日期: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答辩小组成员:论文成绩:摘要在供过于求的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应该要选择盈利能力较高的产品和客户,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做到基业长青,而企业使用较为完善可靠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系统是关键所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区分产品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对各成本项目均按照统一的标准在不同产品或服务上进行分配,如按照不同产品的产量比例、工时比例或预先设定的定额标准进行分配,所获得的成本信息往往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甚至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误导。
与此同时,在西方产生了作业成本法,该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则,通过对产品所消耗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资源的消耗,使产品的成本得到了准确计量。
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很多美国企业如IBM、AT&T、朗讯科技等都已经采用了作业成本法,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中也逐渐开始了研究和实践。
本文详细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生成机理及实施过程,并比较了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区别,最后简要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香港地区和我国制造业的应用,了解了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以便使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的应用在我国的企业当中,使之发挥其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成本信息;成本管理AbstractIn the pile up in excess of requirement i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modern enterprises should select products and customers with high profitability, and continue to reduce the product cost, can form th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to succeed in the competition, do evergreen, and enterprises to use more perfect and reliable cost accounting and cost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key, the complexity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method do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iversity of products and process,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unified standards in different products or services for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such as fixed standard ratio of different products work ratio or preset, the cost information is often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management, even for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misleading.At the same time, the operating cost method in the west,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products consume activities, activities consume resources" princi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s by the consumption of products, further to determine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the product cost can be accurately measured. The method has gained wide attention, a lot of America companies such as IBM, AT& T, Lucent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dopted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recent years in some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gradually begun to stud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proces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BC and the traditional cost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in Hongkong are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stand the cost of operation method has shortcomings, so that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can be better applied in the the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make it play its greater advantage.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1.1 选题背景 (1)1. 1. 2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作业成本法概述 (2)2.1 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2)2.1.1 作业成本法定义及内容 (2)2.1.2 作业 (2)2.1.3 作业成本 (3)2.1.4 成本库 (3)2.1.5链和价值链 (3)2.2 作业成本法的动因 (4)2.2.1 成本动因 (4)2.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及计算流程设计 (5)2.3.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5)2.3.2 作业成本法及其计算流程 (5)2.3.3 作业成本计算 (6)3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 (8)3.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 (8)3.1.1 传统成本法的弊端与不利影响 (8)3.1.2制造费用的高分配率极易造成产品成本的失真 (9)3.2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10)3.2.1能促使管理人员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首先,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可以将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分解,从输入材料的采购、加工、产品组装、运输等细节层面,详细记录每个环节的耗费,这使得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产品的制造成本。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产品的成本结构,了解各个环节成本的占比,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以此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定价策略。
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分别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将每个作业的成本加权后统计出产品的总成本,从而确定产品的定价。
通过对各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成本组成,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定价策略。
通过不断地调整产品的定价,企业可以逐步适应市场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定价策略,并且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
当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需要注意完整记录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并且注意及时分析和整理成本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范本模板】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摘要: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从长期来看,会促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作业成本法精确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准确详细,不仅提高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成本可追溯性,使产销决策和产品定价更加合理,而且该法有利于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效益决策现代管理学将作业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统计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实现有区别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1]。
随着高新技术在企业技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多方面应用,使得间接费用在生产费用中也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使得成本核算通过“作业”完成,改变了传统成本法的束缚。
通过“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均计算到产品成本内,把间接费用的分配以作业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对企业的盈利有着很大的影响[2—5]。
ABC的出现,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有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经营作业进行动态追踪,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
ABC改变了传染人工成本为主要资源分配标准的局限性,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营状况。
二、作业成本法的现状和问题(一)作业成本法的现状ABC的计算方式相对比较复杂,在我国,完全采取ABC的企业并不多。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核心的成本核算方法,通常适用于制造企业。
在企业管理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应用、优势和不足等方面,对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一、概念作业成本法是指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根据作业活动的性质和过程进行分类、计算和分配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成本驱动原则,把产品的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归属到制造活动或作业中。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产品生产的成本构成和分配方式。
二、应用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制造企业中,特别是对于采用作业为核心的企业。
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跟踪和控制制造活动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成本与制造作业直接相关联,从而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
这种方法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制造成本的核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制造成本的总体情况,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间接费用成本等。
这些信息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支持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整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对不同生产计划的成本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更好地决策和调整生产计划,掌握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3、实现成本控制和降低成本作业成本法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作业的成本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控制。
对于一些高成本作业,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而降低成本。
三、优势作业成本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优势:1、实现成本分类和分配作业成本法能够实现对成本的分类和分配,帮助企业明确不同制造作业所产生的成本情况。
2、提供针对性的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在关键的制造作业中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3、促进成本管理的持续性采用作业成本法,企业能够在不断地制造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分类和分配,从而使成本管理的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四、不足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不足点:1、成本分配不精确作业成本法虽然能够进行成本分配,但有时比较复杂,导致分配不够准确,给企业的管理决策带来不确定性。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企业会计中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定量核算和分配,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作业成本的构成和分配情况,有助于企业合理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应用过程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浅析。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生产作业过程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它将企业生产过程划分成一个个作业,每个作业都有明确的成本,既可以追溯成本到具体的作业,也可以根据作业特点计算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到底哪些部分是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将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明确分开,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过程主要包括作业成本的核算、作业成本的分配、成本分配的依据等。
在核算环节中,需要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成一个个作业,并明确每个作业所需消耗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在成本分配过程中,需要根据作业的特点和所需耗费的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成本分配的依据也是作业成本法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构成合理确定基础或者分配依据,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成一个个具体的作业,有助于企业对成本进行详细的追踪和核算,准确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
作业成本法将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明确分开,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避免了将间接成本简单地分摊到每个作业的情况。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根据作业的特点进行成本核算,还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进行成本分配,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有关不同作业的成本数据,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要求较高,需要进行详细的作业划分和成本核算,运行成本较高。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分配过程中需要确定成本分配的依据,这需要企业对业务特点和成本构成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作业成本法的对比及运用
浅论一、前言
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的出现,使得成本会计有了传统和作业之分,一切不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会计统统归入传统之列,一切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会计都称之为作业会计。
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法的继承和发展,对两者进行适当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作业成本法,进一步推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二、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优势
1.扩大了直接追溯的单件成本比例
生产各种产品需要各种作业来完成,从产品的设计、物料供应、车间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
在不同的作业中心都要产生直接或间接成本,且间接成本按照成本动因来归集。
通过对作业中心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
2.便于了解单件产品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作业的发生、产品的设计,而不是产品的产量。
采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会导致管理者减少产品中的人工含量,而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更关心作业中心的成本控制,减少产品中成本动因的含量。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差异
1.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
采用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
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
而传统成本法下的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
2.信息准确性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
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
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把好自我生产关口,实现自我质量监督。
而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生产从原材料开始进入第一生产工序,依次类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终形成完工产品,从而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难以及时修补或剔除。
4.分配基准特性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财务变量,也强调非财务变量,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
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
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
5.适用条件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点解析
1.目标必须明确
作业成本法的目的就是能产生更精确的成本信息,所有的AB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牢记这一特殊目的。
该目的能重新设计或改进生产过程,影响产品设计决定,使产品组合更合理,或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
通过预先定义的目的,系统将确定生产线经理或部门,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决定被认为是改变信息的结果。
ABC模式应当是较简单的,它的实施应当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关系。
2.最高管理层统一指挥
ABC项目的实施也不能缺少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一个由各职能部门的主管所组成的最高管理层委员会能使这些支持制度化,每月定期开会讨论项目过程,提如何改进模式的建议,一旦该模式固定时将会对决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会计人员之外,该部门还应包括生产、市场(销售)、工程和系统方面的人员。
这样,成本动因组织的专家们
能够合并于模式的设计和每一组织人员在他们的部门和组织内对项目进行支持。
3.作业成本模式的设计要完善
一个既复杂又难以维护的ABC系统,对管理人员来说会难以理解和操作。
因此,ABC模式的设计应像任何其他设计和工程项目一样,持续适当的权衡会使系统的基本功能以最小的附加成本完成任务。
完善的ABC模式设计能避免过于复杂的系统问题或无法辨认出成本项目(产品和顾客)、作业和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4.要赢得全面的支持。
虽然ABC比原有成本系统产生更精确的成本信息,更能指导生产经营,但并非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欢迎技术上的革新。
个人和部门的抵制是因为害怕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会暴露出无利润的产品、无利润的顾客、无效率的作业和过程、大量无用的生产能力。
因此,赢得下属的广泛支持将是作业成本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推广应用要个性化
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我国的企业无论从产品的数量、质量,还是技术含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大批量、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
这些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环境远未成熟,如果一味推广,必然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因此,作业成本法还只能在一些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管理先进的企业推广。
五、结语
作业成本法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它记录了全部成本并且把这些成本与价值的增加联系在起,这正是传统会计所无法做到的。
作业成本分析的思想对我们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改善经营战略、提高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中国加入WTO、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作业成本法必将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