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诊断基础: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
肺泡通气量及其相关概念

肺泡通气量及其相关概念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内用于气体交换的气量,是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介绍了肺泡通气量的概念、测定方法、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和相关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肺泡通气量的相关知识。
一、肺泡通气量的概念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内用于气体交换的气量。
它是由潮气量(tidal volume,VT)和无效腔气量(dead space volume,VD)决定的,公式为:V A=(V T−V D)×f其中,f为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即每分钟呼吸次数。
二、肺泡通气量的测定方法肺泡通气量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间接方法推算。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改良Bohr法改良Bohr法是利用呼出末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ECO2)和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无效腔通气比值(VD/VT),从而推算出肺泡通气量。
其原理是:呼出末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等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而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等于毛细血管血中的二继续回答:二氧化碳分压(PvCO2),因此PECO2/PaCO2=PACO2/PvCO2。
由于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按照二氧化碳分压的梯度进行的,因此PACO2和PvCO2是相等的,即PECO2/PaCO2=1。
但是,由于无效腔中的气体不参与气体交换,而呼出气中包含了无效腔中的气体,因此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ECO2)会低于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PECO2/PaCO2<1。
根据稀释原理,可以得到以下公式:V D V T =PaCO2−PECO2PaCO2其中,VD/VT为无效腔通气比值,PaCO2为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ECO2为呼出末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
由此可推算出肺泡通气量:V A=(V T−V D)×f=V T×f×(1−V DV T)=V T×f×(1−PaCO2−PECO2PaCO2)改良Bohr法的测定步骤如下:(1)受检者取坐位,休息15分钟,加鼻夹,含咬口器,待呼吸平稳后,收集呼出气,测定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ECO2)。
常用肺功能指标

常用肺功能指标、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定义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潮气量(VT或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0.5L 用于计算分钟通气量盒调节呼吸机补呼气量(ERV) 平静呼气末作用力呼气时能继续呼出的最大气量1.68L 与通气储备有关补吸气量(IRV) 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与同期储备有关残气量(RV)作最大用力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量1.55L 限制性病变时减少;阻塞性病变时可增加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气量。
FRC=ERV+RV意义同RV深吸气量(IC)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与通气储备有关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4.13L 为临床上最常用指标之一,减少见于限制性病变和严重阻塞性病变肺总量(TLC) 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5.67L限制性病变时减少。
阻塞性病变时增加。
且RV/TLC比值增加(RV/TLC比值常约0.3)肺通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定义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呼吸频率(f)每分钟呼吸的次数14次/min 中枢抑制时可减慢;肺部病变时常增快死腔气量(VD)每次呼吸末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无效气量包括解刨死腔和生理死腔,肺部疾病时常增加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肺泡通气量(VA) 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气量。
VA=(VT-VD)*f4L 反映有效的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VE)静态状态下每分钟呼出的气量。
VE=VT*f6L 人工通气常用指标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单位时间内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达到的通气量。
MVV≈FEVI*35150L/min反映呼吸系统整体效能(包括呼吸神经肌肉功能、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用力依赖性强,阻塞性及限制性障碍均可致其下降通气储量(VR%) VR%=(MVV-VE)/MVV*100% >=93% 通气储备能力指标,<60%~70%时可出现明显气促用力肺活量及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MEFV)指标肺功能指标定义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用力肺活量(FVC) 最大吸气后用最大努力快速呼气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4.13L FVC正常应=VC,下降见于限制性障碍和严重阻塞性障碍,用力依赖性强一秒量(FEV1) 最大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1秒所呼出的最大气量3.65L临床上最常用指标,重复性好,用力依赖性较强。
呼吸机理论(一)

三、停用呼吸机指征及脱机步骤
1、停机指征:病人全身情况好转:
①循环稳定,如肤色红润,肢暖;不用升压药时血压、 脉率正常,无心律失常发生;末梢红润,尿量足等。
②呼吸平顺,自主呼吸强,能保证满意的通气,呼吸频 率<25次/min,潮气量>6mL/kg。肺活量>10~15mL/kg; 吸气负压>25cmH2O; 当FiO2<60%时,PaO2 >70mmHg, PaCO2 <45mmHG,PH≥7.35,CPAP<490Pa(5cmH2O); VD/VT<0.6。
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应通过增加潮气量或呼吸 频率,来提高每分钟通气量,通过减少I/E比, 延长呼气时间,增加CO2排出。当PaO2过低时, 可提高FiO2,当FiO2>60%,PaO2仍偏低时,应加 用PEEP,同时要解除病因。
2、呼吸性碱中毒:任何原因引起的肺通气量过多, 均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其血气分析特点是:pH 值升高>7.45,PaCO2明显降低<35mmHg,PaO2正 常或升高。
(八)湿化器温度:湿化器温度监测,是防止湿化 瓶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的保险装置,温度过高可能引 起呼吸道灼伤,温度过低又起不到吸入气体加温加 湿的效果,故理想的温度监测是保持警惕湿化器温 度恒定在32—37℃之间为宜。
二、血气分析与呼吸机参数的调整
1、呼吸性酸中毒:任何原因引起的肺通气量 不足和肺交换不充分,均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其血气分析特点是:pH值降低<7.35,PaCO2增高 >45mmHg,PaO2正常或降低。
天医护人员较多时进行。②短期机械通气病人常
测定技术 肺通气功能测定

测定技术肺通气功能测定分钟通气量(一)定义: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是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所呼出的气量,即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通气量。
(二)测定方法:坐位,上鼻夹,经咬口器连接肺量计,平静呼吸30sec~1min,测定VT及呼吸频率(RR),则VE=VT×RR。
(三)临床意义:VE是常用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其与最大分钟通气量的函数关系是反映通气代偿能力的指标之一(后述)。
VE更是危重监护人工通气时的关键指标之一,对人工通气参数的设臵至关重要。
VE>10-12 L/min为通气过度,VE<4-3L/min为通气不足。
肺泡通气量(一)定义: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VA)是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能达到肺泡并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正常呼吸中,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气道仅起气体传导作用,不参与肺泡气体交换,是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部分进入肺泡的气体因无相应的肺泡毛细血管血流与之进行气体交换,则亦无法进行气体交换,是为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合称生理无效腔(生理死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这部分气体称为死腔通气(dead space ventilation, VD)。
正常情况下,因通气/血流比例正常,肺泡死腔量极小,可忽略不计,因此生理死腔量基本等于解剖死腔量。
解剖死腔量一般变化不大(除支气管扩张以外),故生理死腔量变化主要反映肺泡死腔量的变化。
(二)测定方法:受检者取坐位, 休息15min, 加鼻夹, 含咬口器, 待呼吸平稳后,收集呼出气,测定呼出气CO2分压(PECO2),并在收集呼出气之末取动脉血或动脉化耳血测定PaCO2 。
依改良Bohr公式: VD/VT=(PaCO2-PECO2) /PaCO2可计算出无效腔通气比值,则VA=VE×(100-VD/VT) %。
(三)临床意义:VA能确切反映有效通气的增加或减少。
肺功能简述

通气储量百分率:反应通气储备能力; 通气储量%=(MVV-VE)/MVV×100%; 正常值≥93%; 低于86%提示通气储备不佳,胸部手术须慎重考虑; 70%-60%时为手术相对禁忌; 60%以下一般为手术禁忌。
气促指数=MVV实测值占预计值%/VC实测值占预计值% 对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1.0为阻塞性; >1.0为限制性。
④测试前使用过舒张剂,致使气道反 应达到了极限。
支气管激发试验判定
✓ 高渗盐水吸入激发 ✓ 药物激发(常用乙酰
胆碱或组胺) ✓ 运动激发(踏车) ✓ 特异性激发(花粉、
尘螨等过敏原)
阳性判定: FVC或FEV1 激发先后下降率≥20%
提示: 气道存在高反应性
1、协助哮喘的诊断:对于轻度哮 喘患者和处于哮喘潜伏期的病人 ,可以早起发现和预防。 2、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3、作为哮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 估:气道反应性高低与哮喘严重 程度相平行。 4、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7、TLC-HE:氦气稀释法 肺总量 FRC-HE:氦气稀释法 功能残气量 RV-HE:氦气稀释法 残气量(男:1.38±0.63;女:1.30±0.47) RV/TLC-He 残气量/肺总量(正常值:≤35%) COPD通气功能程度分级RV/TLC-He:轻:26-45%、中:46-55%、重≥56%。 结论:通气功能X度减退。
注:LLN为正常值下限。
实例解释3
实例解释4
阻塞性通气
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量。
内科护理学完整版

第一篇内科护理学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通气量①肺泡通气量(VA):指在吸气时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②最大通气量:以最快速度和尽可能最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护理措施病因本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护理措施①适当休息,防止疲劳;②采取呼吸道隔离;③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④警惕并发症;⑤药物护理;⑥适当锻炼,增强体质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4.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概念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组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的环境因素有:①吸入物: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②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③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④药物:如普奈洛尔、阿司匹林等;⑤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临床表现①症状: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发绀等;②体征: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辅助检查①血常规检查;②痰液检查;③呼吸功能检查:最大呼气流量(PEF)及其变异率测定PEF可反映呼吸道通气功能的变化治疗要点①脱离过敏原:是哮喘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②药物治疗: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茶碱类:为黄嘌呤类生物碱,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病因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COPD最多见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动脉高压形成是肺心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治疗要点①急性加重期慎用镇静剂,镇静剂会抑制呼吸中枢;②控制感染;③氧疗: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氧;④控制心力衰竭:对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用利尿剂、强心药及血管扩张剂;⑤控制心律失常6.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护理病因及发病机制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婴幼儿麻疹、支气管肺炎、百日咳等感染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所致的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①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黄绿色脓痰每天可达数百毫升;②反复咯血辅助检查①痰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7.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护理概述是由肺炎球菌引起,临床最常见的肺炎类型,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位临床表现有寒战、高热呈稽留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临床医学内科Innocor参数及临床意义

S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为混合静脉血中血红蛋白实际氧 结 合 量 与 最 大 结 合 量 之 比 。 正 常 SvO2 为0.73~0.85。
SvO2是组织水平上氧输送与氧消耗最 终结果的表现。是一项反映病人心肺功 能状态的非常重要指标,可以作为急性 变化的最早指标SvO2<0.50一般均伴有 组织氧合障碍。
是指心脏将血液泵入动脉时传递给血液 的能量。
心脏做功是维持心排出量和血液流动的 前提。
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的搏出量相等,但 肺动脉仅为主动脉压的1/6,故右心室做 功量只有左心室的1/6。
Predicted CO预测心排量
世界上很多医生从另外参数计算心排出 量;
本仪器使用常用的氧耗基本值来计算法; 医生可以用它来校准和判断从其它的方法
疼痛/紧张/激动/颤抖 VO2I减少:代谢率下降,全身麻醉,晚期脓毒症,
血红蛋白氧合曲线砖移 (低碳酸血症,碱中毒,低体温)
A-V diff 动静脉氧差
A-V diff动静脉氧差值与心功能关系:
它是人体氧摄取率的有益反映, 氧利 用率来检测心肺功能, 并且是心排血 量是否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重要指 标。
Innocor 参数及临床意义
CO心排出血量(心排量)
单位时间(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ardiac Output,CO)。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为4~8 L/min。 左右两侧心室的排出血量基本相等。 CO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心脏
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
* CO一词命名:“心排出量”更准确,因为心脏只能向外排 出而不能输入,而“心输出量”的输字带有进和出之意。
分钟通气量VE
肺功能检查

三、用力肺活量-时间曲线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用力肺活量-时间曲线和最大呼气流量-
用力肺活量—时间曲线(FVC用力肺活量—时间曲线(FVC-t曲线)(正常 人三秒种左右可将肺活量完全吹完),用力 快速呼气至残气位,用肺量计所描记的用力 呼气过程中肺容积改变与呼气时间相关的曲 线为FVC线为FVC-t曲线。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受检者 深吸气至肺总量位时,然后尽快地用力呼气 至残气位,将其呼出的气体容积及相关的呼 气流量描记成曲线称MEF气流量描记成曲线称MEF-V曲线。
四、各类型通气功能障碍的判断及鉴别表: 各类型通气功能障碍的判断及鉴别表:
阻塞性 通气功能特征 呼所流量降低,气 流量正常 限制性 混合性 肺总量,肺活量降低 呼气流量降低,肺 总量降低
FVC VC%预计值 正常或↓ VC%预计值 MVV%预计值 MVV%预计值 FEV1/FVC MMEF%预计值 MMEF%预计值 RV/TLC TLC%预计值 TLC%预计值
肺功能检查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定义
采用一系列手段检测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容量 测定,肺通气功能测定,通气、血流在肺内分布及通 气/血流比率测定,气体弥散、肺顺应性、气道阻力、 小气道功能等的测定及运动试验、动脉血气分析等。 临床上常规的检查项目主要是肺容量测定、肺通气功 能测定和动脉血气分析。
FVC降低见于限制性通气障碍,呼吸肌力减弱,重 FVC降低见于限制性通气障碍,呼吸肌力减弱,重 度COPD。正常人FVC约与VC相等。COPD患者 COPD。正常人FVC约与VC相等。COPD患者 VC可能正常,而FVC常明显减少。 VC可能正常,而FVC常明显减少。 (2)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 (2)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 (FEV1/FVC):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过程中, FEV1/FVC):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过程中, 第一秒时间内呼出的气量称为FEV1,临床上常用一 第一秒时间内呼出的气量称为FEV1,临床上常用一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 来评价。 (3)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MEF,FEF25--75) (3)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MEF,FEF25--75) 指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间的平均流量。 指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间的平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