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拔除术的护理

牙拔除术的护理
牙拔除术的护理

牙拔除术患者得护理常规

【概念】

牙拔除术就是运用全身或局部麻醉,通过手术得方法,将不能再行使口腔功能得牙拔除。它既就是口腔颌面外科应用最广泛得手术,也就是治疗某些牙病得手段。

【适应症】

1.牙体病损

牙体组织龋坏或破坏严重、用现有得修复手段已无法恢复与利用者可拔除。如牙冠破坏严重而牙根经治疗后可用桩核、根帽等方式利用者应尽力保留、一些牙隐裂经一定治疗后可考虑保留。

2.根尖周病

根尖周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者可拔除。应当注意得就是根尖周病变得恢复需要一定得时间,应慎重判断。

3。牙周病晚期

牙周病,牙周骨组织支持大部分丧失,采用常规与手术治疗已无法取得牙得稳固与功能。

4。牙外伤

根中1/3折断一般为拔牙适应证。根尖1/3折断可经治疗后观察。脱位或半脱位得牙,如牙体组织基本完整,均应复位保留。

5.错位牙

影响功能、美观、造成邻近组织病变或邻牙龋坏,不能用正畸等方法恢复正常位置者均可考虑拔除、

6。额外牙

额外牙常会引起正常牙得萌出障碍或错位,造成错耠畸形,常考虑拔除。7。埋伏牙、阻生牙

引起邻牙牙根吸收、冠周炎、牙列不齐、邻牙龋坏得埋伏、阻生牙均应拔除、青少年病人发现阻生得恒牙,有条件得可采用正畸治疗。部分阻生牙也可采用牙移植得方法加以利用。

8。滞留乳牙

影响恒牙萌出得乳牙应当拔除。如成人牙列滞留得乳牙,但对应恒牙先天缺失或无法就位,可暂保留。

9。治疗需要

因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减数得牙;因义齿修复需要拔除得牙;囊肿或良性肿瘤累及得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者均为拔牙适应证。恶性肿瘤放疗前,为减少某些并发症得发生,拔牙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10.病灶牙

引起颌骨骨髓炎、牙源性上颌窦炎等局部病变得病灶牙为拔除适应证、内科疾病得病灶感染学说认为在极少数情况下,口腔内患牙得局部病变可能会成为远隔组织、器官疾病得致病因素,可能引发亚急性心内膜炎、某些肾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在相关科医师得要求下可慎重考虑拔除。

11、骨折累及得牙

因颌骨骨折或牙槽突骨折所累及得牙,应根据牙本身得情况决定,尽可能保留。

【禁忌症】

1. 心脏病

2. 高血压患者血压未控制至正常时。

3、血液病

4。肝病

5。糖尿病

6。肾病

7. 甲状腺功能亢进

8。月经、妊娠期

9。恶性肿瘤

10。急性炎症期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诊断,饮食情况,文化背景,健康史,过敏史、2、口腔局部症状:反复肿痛阻生。

3、心理:病人心理状态,就诊目得。

4。知识:口腔保健知识,对疾病治疗程序得了解。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告知相关知识,缓解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2.了解病史:询问病人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排除拔牙禁忌,协助病人完成各种检查,如拍牙片。

3。测量生命体征。

4、签署手术同意书: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术中可能发生得问题,以取得病人及家属得合作

5。坏境准备 :干净、明亮、整洁、牙椅功能正常。贴防污膜。

6、物品准备:一次性治疗盘、常用麻药、注射器、牙龈分离器、牙铤、拔牙钳、刮匙等、

7、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得体位,系号胸巾,嘱病人漱口。

8、调节光源。

(二)术中

1.与医生一起核对牙位,协助医生进行麻醉(同局部麻醉护理常规)

2.协助医生拔除牙齿,主动准确快速地传递器械

①递龈分离器分离牙龈

②递拔牙钳或牙铤将患牙拔除

③递刮匙将牙槽窝内碎骨片或者发炎肉芽刮除(乳牙、正畸牙则不需要)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吸出病人口中得唾液、血液等,充分术野清晰。

4.观察病情,在拔牙过程中认真观察病人病情,如:意识、面色、呼吸、有无抽搐

等,重视病人得主诉,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等、发现异常,立刻停止手术,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三)术后护理

1.调节椅位至病人舒适得体位。

2.为病人擦拭口周得血迹。

3.整理用物,对治疗台及椅位进行终末消毒。

【健康教育】

1。术后轻咬创口上得半小时,以达到加压止血得目得、

2术后当日可进食温凉软食或流质饮食,不宜进食过热过硬得食物,防止出血、3术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不要从事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

4术后不要反复吸吮伤口或吐唾,以免口内负压增加而引起出血。

5术后1~2天内唾液会有淡红色血丝,属正常,无需处理、

6术后2~3天局部可能会有肿胀、疼痛、张口困难等,属正常现象,可行局部热敷,以上症状将在一周左右自行缓解。

7如果创面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复诊。

8如有切开缝合得病人,嘱病人一周后复诊拆线

9镶牙:活活动义齿一个半月,固定义齿3个月、

【健康回访】

1.术后情况

2。伤口护理

3.饮食指导

4.心理调整

【评价】

1.解除患者得焦虑心理、恐慌心理、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患者了解治疗方法、治疗效果、预后及治疗后得注意事项。

3.疼痛减轻或消失。

4.无发生感染、出血、过敏反应及昏厥。

5.患者已了解健康指导得内容。

6.患者了解口腔保健知识。

7.对治疗护理工作满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