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招生制度之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之优缺点

摘要:中国和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由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招生制度,按照是否达到招生制度目的为标准着重阐释中美这两种高校招生制度的优缺点,希望能为中国招生制度的改革明确方向。

关键词:高校;招生制度;优缺点

一、中、美高校招生制度

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实行统一考试为主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对象是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的公民。高考采取笔试方法,考试科目通常为4科,并存在几种具体的考试方案:“3+x”、“3+x+1”、“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等,即以考察语、数、外为主加上选修科目考试或综合测评。从2003年起我国诞生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已有80所大学实行[1]。

1.考试机构

由教育部统一编制各高校招生计划、方针、政策,统一制定录取标准和录取程序。

2.考试形式

尽管从2001年起南京地区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开了自主招生的先例,到2011年,全国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80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2],自主招生制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高考作为招生制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状并没有改变。

3.招生程序

符合高考报考条件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6月7、8、9三日举行的高考,高考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以内根据对高考成绩的估计来填报志愿。高校依据教育部给定的名额和考生的高考成绩依次从高到低录取,这是每个省份招生的主要形式,也有部分高校在高考的基础上,实行自主招生,对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面试或者其他形式的考察,最终确定要录取的考生。

4.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

不论采取何种考试形式,高校录取学生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就是高考的成绩。录取方式为高校通过邮寄的方式给学生邮寄录取通知书,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即正式被目标院校录取。

1.考试机构的设置

美国没有国家设置的高校招生考试管理机构,也不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目前,由私人团体办的大学招生考试机构主要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和美国大学考试项目测试中心。

2.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学习能力考试(AST),用以测试学生在学术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考试,全美国约有60%的大学招生参用其提供的考试成绩;第二种是高校测验考试(ACT),用以测试学生所学课本知识水平,全美国约有40%的大学招生参用其提供的考试成绩;第三种是学业成绩考试(CBATS),测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多是为入学竞争较激烈和水平较高的大学所采用的考试形式。美国各大学对招生考试有自主考试权

力,学生究竟参加哪一种考试,一般由招生学校制定,也有的学校自编试题,组织入学考试。

3.考试程序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高考,大学招生所参考的量化成绩是ACT和SAT,高校参考何种成绩和中学生参加何种考试,完全由招生学校和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考试,也可以同时选择两种考试。具体考试程序如下:学生向有关考试机构提出申请,考方把考试所需的有关表格寄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填好表格并寄回考试机构,考方对学生的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并建立初步档案,然后寄给考生一张带有考生照片的卡片,通知考生于何时何地参加考试,考生也可在填写申报表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考试地点。

4.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

录取标准除了SAT和ACT的参考,高校还非常重视参考学生的中学成绩、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其他知识,美国高校的入学考试不属于选拔性考试,而只是为各类高校招生提供关于考生的能力水平的大致情况,入学考试成绩并非录取新生的唯一条件,新生录取一般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录取方式是学校通过网络和邮件形式录取新生,高校获取学生成绩渠道有两条:一是考试机构根据考生的要求将成绩寄给所报学校(多所均可);二是根据考生的要求向有关考试机构索取成绩,采取何种方式由考生自定[3]45。

二、优缺点

衡量一个制度好坏的标准就是该制度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达到

了最终的目的。同样衡量招生制度的标准就是是否在花费最少资源的情况下录取到合适的人才,依据这个标准我们来分析一下中美两国招生制度的优缺点。

1.优点

第一,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第二,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每年一度的高考声势浩大,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不菲,但是相较于各高校自己单独组织招生考试来说,目前的招生制度由国家统一安排管理,确实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2.缺点

一是高校不能按照高校自己的意志招收符合条件的学生。各个高校按照国家或者省教育部门制定的计划确定录取人数、录取标准,在录取学生时高校的意志很难参与到其中,即便是教育部门授予自主招生的院校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招生。2003年,教育部批准22所已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自主选拔录取;目前,教育部批准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80所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这些学校拿出5%的名额进行自主招生[2],国家对于办学规模的核定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另外,不论是统一招生还是自主招生,高校选择学生的主要参照标准依然是学生的高考成绩,一个合格优秀的学生往往不是干巴巴的一张高考成绩就能体现出来的,也就是单以高考成绩难以选拔出高校想要的优秀

人才。研究发现,SAT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且学生的SAT成绩与他们上大学后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也即SAT成绩高的,并不一定在大学里有什么过人之处,反之,SAT成绩不高的,并不一定在大学里不能成功[3]64。同样的,中国高考成绩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考成绩只能说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不到表现和肯定,学校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能确定学生适合自己学校的培养方式和自己想要的人才。

二是学生难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目标院校。学生在目标院校的选择上可选择性少,并且都是单向的。尽管填报志愿时可以按高到底有3个层级的志愿填报,每一层有三个可填报的目标院校机会,但是实际上每一层的第一志愿不录取,同一层级的其他两个目标院校录取的可能性很低致使学生大多是博弈般地“孤注一掷”,实际上每个学生在每个层级的实际选择机会只有一次,第一层第一志愿不录取,就直接滑到第二层的第一志愿,依次类推,这往往使得很多学生去了自己并不满意的学校。即便是自主招生的高校大多都出台相关的政策条款,要求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生必须参加高考,且第一志愿必须报考该校,甚至一些学校要求考生第一志愿必须填报该校且不能填报提前批次志愿等[2],学生自主选择院校的机会甚至低于统招,换句话说,自主招生不仅没有赋予学生更多的院校选择权,相反,更是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

1.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