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指导 (共102张PPT)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复习——散文.ppt

2019高考复习——散文.ppt
容丰富。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尾句段
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 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地 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 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1.【新高考P46 《奔走的大树》】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新高考练习册P17 《垂钓的遗憾》】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第②段的作用。
3.【新高考练习册P18 《静夜品瓷》】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结 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新高考练习册P20 《走进塔里木》】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①“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 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体力的渐 渐衰竭;②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富足精神的同时 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 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3. 用追问法思考为什么,从上下文(关联语句)找到答案
例3: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 子过活去。 (2017年全国Ⅱ卷《窗子以外》)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 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 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饱尝”一词有何含义?
“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向往和思念 之情,情感真切、热烈。
1.【新高考P46 《奔走的大树》】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 要分析。

2019高考散文复习专题.ppt

2019高考散文复习专题.ppt
故设疑问,引发思索;引出下文,或为下 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领下文;呼应开 中间句子 头,为结尾做铺垫;呼应标题,深化主旨;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 结尾句子 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
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 穷,引发读者思考。
何谓“文眼”?
“文眼”就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围绕 着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统一起 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文 眼”既是全文的主旨,又是行文线索。在散文 中,“文眼”往往是一段深含哲理的话、或是 包含激情的言词、或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
如何找文眼?
1、可能出现在标题。
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
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
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
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 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 情于景。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 好的表现主题。
3、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 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 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 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 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 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 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 路,分析文章的立意。散文线索通常有以下几 种: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鉴赏评价 E 表达技巧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

2019高考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
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浓郁地方色彩)【明确 术语】,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 【举例子】,通俗质朴,形象生动【明效果】
2021
47
2、关注句式
2021
48
长句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把相关成分有次序地依附 在一个中心词上,往往修饰语多、并列成分多、某 一结构复杂。
(1) 不畏风雪,坚忍不拔 (2)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3) 高洁淡然 (4) 超凡脱俗
2021
16
形象 二、形象(物象)作用 主要物象 次要物象
YOUR BRAND OR YOUR COMPANY
2021
17
主要形象
内容主旨作用
文章结构作用
线索、照应、推动……
2021
18
《我们失去了和自然交流的语言》:文章写梭 梭树的作用?
• (1)梭梭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起于梭梭树,终于梭梭 树,由梭梭树产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联想和对比。【结 构上】
• (2)文章通过对梭梭树的生存状况和生存下来的原因的 思考,揭露了现代人远离自然的现状,寄托了对自然的 敬畏,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容主旨上】
2021
19
次要形象/物 象
自身作用: 独到特点、 审美价值
散文阅读复习
2021
·形象 ·手法 ·语言 ·内容
1
• 一、类型
•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 • (二)议论说理类散文 • (三)写人记事类散文 • (四)文化游记类散文
2021
2
• 二、考情
• (一)选文来自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紧扣时代脉搏; • (二)多数作品设计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现代人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ppt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ppt
14
• 2.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 面。
• 解析: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的能力。只要给文章划分出段落层次,概括出 内容要点,就能做出答案。文章第一段交代写 这部长篇要表现人类的探索精神无限。第二段 写当初创作时梅里雪山让“我”不再困惑,并 找到了主人公。第三段写梅里雪山的地理环境。 第四、五段写十七位攀登者的牺牲。第六段至 结尾是作者对攀登的认识。
第一编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1
2
• 一、(2012·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 心灵的篝火
• 张海迪
•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 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 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 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 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 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在南极
• B.第四段以黯淡的天光、无边的黑夜烘托 “心灵的篝火”;“覆盖在冰雪中”则暗指十 七勇士生命的终结。
12
• C.时至3000年,地球变暖,冰雪融化,勇士 重生:作者在一个想象的情境中,寄寓了自己 美好的愿望。
• D.最后一段作者流露出对笔下人物有时想接 近,有时欲避开的复杂心态,在“怕”的背后 是对人物的挚爱。
15
• 答案:(要点)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帮助作 者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
• 启发了作者为小说主人公赋予梅里雪山登山者 的身份。
• 提供了小说主人公活动的严酷环境,烘托了登 山者的探索精神。
• 凸显了小说的探索永无止境的主题。 • 有助于理解小说名字的由来。(答对其中三点,

2019年高考专题:散文(文学类)完美版PPT

2019年高考专题:散文(文学类)完美版PPT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 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开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 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分析作品结构,明了句段作用。 凸现主题丰富、拓展主题,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人文底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结构(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 结构(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局部和各个方面之间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二、分析文章 的行文思路
一、指出文章的 结构方式,并作 简要分析
整体构思
三、文章在 材料安排上 有何特点
作品的整体构思考查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 4.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 5.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 结构知识储藏: 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 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等;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比照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取材作用: 凸现主题丰富、拓展主题,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人文底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结 构(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栏目一 考情梳理 ·一目了然 栏目二 考题研究 ·一步到位 栏目三 专题学案 ·一一突破 栏目四 知识清单 ·一览无余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优秀PPT课件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优秀PPT课件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 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 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综合分析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 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 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 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景物开篇, 烘托渲染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 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可能有烘托(多为衬托)、勾 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作用。
(二)中间句段作用 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 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 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 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 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 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 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 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 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 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 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 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 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一)开头句段作用
句段作用归纳
开篇点题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起全文,点 明题旨。
关照下文
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 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或运用特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概括主题 • 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 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都是为表现主 旨服务的。如果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 题,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需要的答案来。但 是,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需要我们 体会概括。
• 4、分析手法 • 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表生的艺术效果。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及其作用等。
• ②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 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 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 式等。 • 例:安徽卷《独木舟之道》第14题:请结 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 的“独木舟之道”。(8分)
• ③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 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 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而每 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 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 被总分值除尽的。 • 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点一般是2个;如果 分值是6分,要点一般是3个。
分析综合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六、高考题型: (一)品鉴字词题 (二)品味句子题 (三)筛选概括题 (四)赏析评价题
• 七、阅读习惯与答题指导:
⒈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 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 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 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 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 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 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 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 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 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 心应手了。
• 5、品味语言 •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体会品味语句 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 章的主旨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 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五、 高
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散 文 阅 读 考 点
鉴赏评价
7.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 ④看有无字数限制。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 制,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 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 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当然也 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因为这样恐 怕会遗漏要点的。 • 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 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
• ⒊确定答案所在区域。 •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 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 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①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 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湖南卷《粮食》 第15题: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 特点?(4分)
• ⒉审题时要一字不漏。 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 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 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 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 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 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 不可忽视:
• ①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 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 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 题合而为一作答。 • 例:大纲卷《听雨》第17题:“雨”给作 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 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 (8分)
•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 二、散文类型
• ①记叙性散文:以记写人物、事件、景物 为主的散文。(含状物散文)如:《鹤》 (广东卷) • ②抒情性散文: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 如:《听雨》(大纲卷) • ③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 (哲理性散文) 如:《乾坤草亭》(江苏 卷)
三、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 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 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 2、寻找“文眼” • 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 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 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 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 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 “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 的缘由与目的。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 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 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 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第一课时:散文概说
一、什么是散文? ▲ 散文是相对于诗歌、戏剧、小说的一种文学 样式。 ▲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 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 的文学!" ▲ 散文就是追求生命意义的开拓。 如《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想北平》等
•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四、阅读方法
• 1、梳理文脉(整体把握) • 找到线索,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 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事件、景物, 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以写景散文为例,写景 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 《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故乡的榕树》 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所以阅读时,理清 文中的事件、景物、人物及线索,才能整体把 握文章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