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2022年新高考I卷
(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题目的作用 (2) 概括内容要点和 赏析表达方式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2)理解文章句子的含 义和分析句子的作用
2021年新高考Ⅱ卷
(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分 析创作思想
2020年全国Ⅲ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篇布局的鉴赏能力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
4.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 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年份和卷别 2023年全国甲 2023年新高考I卷
考点以及能力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2)撰写文学短评
2022年全国乙卷
(1)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文章要点 (2) 理解文本内容,分 析作者情感
1、梳理概括事件或情感脉络,体会 理性思考 2、概括人物事迹,评析形象, 3、品味文本语言 4、关注细节描写 5、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议论效果 6、夹叙夹议的写法 7、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抒情直 露显豁,汪洋恣肆;抒情用曲折隐 晦的笔法)
涉及的考点
1、理解并 概括文章内 容 2、赏析语 言 3、赏析描 写手法 4、赏析表 达方式 5、鉴赏创 作风格
2023全国甲卷主观题:
8.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一再写到工人,请 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9.这篇随笔的最后一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 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分)
考点: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2023年新高考I卷: 8.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 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通用版)第一部分专题三第一节整体阅读学会快速读文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通用版)第一部分专题三第一节整体阅读学会快速读文

[三步快速读文示范] —————[考题原文]———————[三步信息提炼]———————— (2017·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4 分) 窗子以外 林徽因 ❶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2017· 卷Ⅲ
《我们的裁缝店》 中国 李娟 当代
1.从试题形式上看 (1)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和 全国卷 Ⅲ 文学类文本阅读均选 择了散文文本,共设置 3 道题, 一道 4 选 1 选择题和两道简答 题,共 14 分。 (2) 选文关注的是人们的现
2.从考题考点上看 (1)考点集中在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 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内容要 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分析文章深层意蕴 等方面。 (2) 对更高层级的 “ 鉴赏评价 ” 能力的考
写人叙事散文 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 议论说理散文 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 于形象。
(三)散文的表达技巧
(四)散文的语言艺术 1.语言特点 炼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 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 用词 之美 叠词 画美;②叠词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叠词可以组成 整齐的句式, 具有形式美; ④叠词能使意思强化, 起到强调作用; ⑤叠词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 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直露与 含蓄
直露 含蓄 质朴(平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 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课件PPT(完美版)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2、寻找“文眼”
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 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 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 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 “心里颇不宁静”,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鉴赏散 文时,要全力找出 “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 与目的。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 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 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解析】(1)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 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 的意愿而行。 (2)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 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例4]
【例题】 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
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乌。鸟躲在绿荫里。它 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 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 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 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 碧绿。
第三步,段落取精,分类合并。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 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 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1散文的整体阅读示范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2.1散文的整体阅读示范课件

[尝试解题]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第一次去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开头,主要是为了 呼应下文,暗示那时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值得记忆的景点不多。 B.文章始终以岳桦与白桦的对比为主线,通过白桦养尊处优、风流 浪漫与岳桦身处绝境、倔强不屈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文章最后写到,“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并非是指 岳桦发生了基因上的改变,而是指它们在精神上、性格上完成了自身的超 越。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岳桦这样一个由谷底 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艺术形象,赞叹了自然界生命力量的伟大与神奇。
[以例说法] 阅读文本 [2019·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 岳 桦 任林举 ①第一次去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 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②那时长白山还没有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 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也是那样,尽管一路 上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 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 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 准的照片。
阅读步骤 步骤一 研读标题,找切入点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岳桦。 步骤二 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①~③段写作者第一次到长白山时对岳桦留下了深刻记忆。 第④~⑥段写岳桦身躯匍匐而树梢吃力翘起,它为了生存而迸发出 巨大的生命能量。 第⑦~⑧段写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 第⑨~⑩段写残酷的环境使白桦变成了岳桦,实现了对树本身的超 越,产生了某种生命质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完美课件专题二散文阅读高考命题点一厘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完美课件专题二散文阅读高考命题点一厘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完美课件专题二散 文阅读 高考命 题点一 厘清结 构思路 分析句 段作用 (优秀 课件)
答案要点
答案启示
外部游踪:出家门——小 首先明确这是一篇写景抒怀的游记类散文,既然是游
径——荷塘(赏荷塘)—— 记,就需寻找游踪:勾画关键句“带上门出去”“一条
家:空间顺序的圆形结构 幽僻的路”“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不觉已是自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汆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 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审题判断:题干中的“全文”“情节的发展”“心理变化”等词表明本题以人物 心理变化的形式考查文本的行文思路。 借鉴思考:借鉴教材《荷塘月色》情感思绪变化的提炼过程。 我的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完美课件专题二散 文阅读 高考命 题点一 厘清结 构思路 分析句 段作用 (优秀 课件)
那时,那浮汆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6 年版,有删节)
【注】 盌(wǎn),一种敞口而深的食器。也作“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完美课件专题二散 文阅读 高考命 题点一 厘清结 构思路 分析句 段作用 (优秀 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完美课件专题二散 文阅读 高考命 题点一 厘清结 构思路 分析句 段作用 (优秀 课件)
示例
(2)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4)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ppt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ppt
14
• 2.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 面。
• 解析: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的能力。只要给文章划分出段落层次,概括出 内容要点,就能做出答案。文章第一段交代写 这部长篇要表现人类的探索精神无限。第二段 写当初创作时梅里雪山让“我”不再困惑,并 找到了主人公。第三段写梅里雪山的地理环境。 第四、五段写十七位攀登者的牺牲。第六段至 结尾是作者对攀登的认识。
第一编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1
2
• 一、(2012·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 心灵的篝火
• 张海迪
•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 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 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 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 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 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在南极
• B.第四段以黯淡的天光、无边的黑夜烘托 “心灵的篝火”;“覆盖在冰雪中”则暗指十 七勇士生命的终结。
12
• C.时至3000年,地球变暖,冰雪融化,勇士 重生:作者在一个想象的情境中,寄寓了自己 美好的愿望。
• D.最后一段作者流露出对笔下人物有时想接 近,有时欲避开的复杂心态,在“怕”的背后 是对人物的挚爱。
15
• 答案:(要点)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帮助作 者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
• 启发了作者为小说主人公赋予梅里雪山登山者 的身份。
• 提供了小说主人公活动的严酷环境,烘托了登 山者的探索精神。
• 凸显了小说的探索永无止境的主题。 • 有助于理解小说名字的由来。(答对其中三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7
②语言的形象性。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 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③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表现形式上,议论说理类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 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 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 更真切感人。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9
文本展示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 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 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 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 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6
2.议论说理类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 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 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类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 随笔、哲理散文等。 体裁特点: ①内容的丰富性。在思维形式上,议论说理类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 作者将平日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 运用,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 读者。
上一页
下一页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1课件 大纲人教版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1课件 大纲人教版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1课件 大纲人教版
博学之,审问之,慎寺之,明辩之,
1
笃行之。精心整理,欢迎收藏
1.(2019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后面的题目。
春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 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 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 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 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选自1980年4月8日《北京晚报》)
答案: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 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 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 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 南国的春风转为怀念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 主旨。(意思对即可) 2.(2019年高考浙江卷·原文见第一节)文中画 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5分)
(2)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 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 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 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 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 达出来)含蓄,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 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 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 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 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 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 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 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 或喜或悲的情感。 (7)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 角。
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 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 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 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 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 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 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 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 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命题切入口小。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 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 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直接考,就是 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如2007年江苏卷) 。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 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如2009年江苏卷) ③题型主要是“作用分析”题,即分析某段(句)在 文中的作用(好处),或者变式提问,如文章为什么 从×××写起(或以×××收尾)。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答题 指导

二、理解含蓄句、哲理句 含蓄句、哲理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 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 ,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需 要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 三层“句外意”。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在理 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一般说来 含蓄句、哲理句都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把握了主旨 之后,我们再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 句内意”,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就可以理解得差不多 了。
“分析语段的作用”答题指导

(2)句子的作用 大体与段落的作用相当。只是如果是处 在段落中间或文章中间、结尾,则要注 意它的呼应作用。
第二课时
分析语段的作用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答题 指导



①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 即选择某一段或某几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这是 主要的命题角度。一种是小处着眼,大处设题,即 要求分析全篇的表达特色。 ②答题要求多角度切入(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等),“分析”要求既有对表现手法的辨 识,又有对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 ③考查的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
散文阅读
考点透视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鉴 赏散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 法;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 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CDF。
第一课时
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段的作用
“分析语段的作用”答题指导
“分析语段的作用”答题指导

c.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 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 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 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分析语段的作用”答题指导




③末段的作用 a.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b.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 思。 c.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④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 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 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第三课时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答题 指导

一、理解结构句 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 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对于 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来确定其含意的。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分 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 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 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分析语段的作用”答题指导



②中间段的作用 a.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 是承上启下(过渡)。(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 此类) b.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 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 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 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 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 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 用就是反衬。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答题 指导

四、语言特点 知识梳理 语言赏析是平时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高考 中一般不涉及这块,如若考查这块内容,就会在题 干中说明,如“请从语言表达角度”或“从词语运 用、句式选择角度加以赏析”等,语言表达赏析的 角度一般是从词语的选用(选用什么样的词语,如 口语、叠字等)、词语的锤炼(精心炼字)、句式的选 用、修辞手法四个角度赏析。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答题 指导



三、修辞手法 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是表达技巧鉴赏中的重点,常见常考的修辞手法共九种。一般 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 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 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修辞手法考查有这样三个特点:①综合考查,一句或一段综合运用了好 几种修辞手法;②确认手法和作用效果一块考,它很少单考“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一般都要求作用效果分析;③一般为局部考查(句段), 很少整篇考查。 做修辞题的重点与难点是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一般分析要将 其本身作用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效果结合起来。
“分析语段的作用”答题指导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 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 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 段的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1)段落的作用 ①首段的作用 a.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 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 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答题 指导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 ”答题 指导



二、表现手法 知识梳理 散文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①象征(托物言志),②对比,③虚实结合,④联想、想象, ⑤衬托,⑥以小见大,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上述七种表现手法,要找到对应的例文例段,仔细揣摩 其特征,做到快速、准确地辨认出。 答题时应掌握两点: ①确认篇章或文段所用的表现手法,②依据所用表现手法 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分析语段的作用”答题指导



b.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 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 下文作铺垫。 c.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 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 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d.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 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e.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 强烈的抒情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