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散文写作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讲义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讲义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抢分点二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要做到“三联一依”突破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篇以“窗子以外”为题的散文,通过写生活中有形的窗子(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和无形的窗子(你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你的生活习惯)时时处处让你融不到别人的世界和生活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消除的距离、隔膜之感。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结合上下文”暗示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不是词典上的意思。

(2)“窗子”,指明考查的对象。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评分细则]能从有形和无形两个角度作答,答出1点得3分,答出2点得6分。

【类题拓展】阅读2017·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窗子以外》,结合全文,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的神气,架上科学陌生的地方瞭望。

答:①“考察”的含义是:②“科学”的含义是:答案:①“考察”,表面意思是实地的观察,分析;在这里的意思是浮光掠影地看看。

有讽刺意味。

②“科学”表面意思客观、准确;这里是“旁观”“没有温情”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不要忽视语境一般而言,散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具有深层含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又具有临时意义的词语。

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语境十分重要。

首先看外部环境。

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其次看动态语境。

动态语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不存在了。

临时意义又叫动态词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岁月的礼物”写作指导及例文

2019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岁月的礼物”写作指导及例文

2019高考语文备考:命题作文“岁月的礼物”写作指导及例文文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岁月”指“年月”;而“礼物”,意思是“为了表示尊敬或庆贺而赠送的物品,泛指赠送的物品”。

请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写作指导“岁月的礼物”是一个比拟性的说法,即“岁月赠人〔或物〕以礼物”。

题目中的“礼物”,一般应取其虚指义。

此题参考立意:【一】挫折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礼物;【二】成熟,是岁月赐予一个人的礼物;【三】岁月的礼物——勇气、责任、学会与人相处等;【四】岁月的礼物是告诉我要学会“放开手”;【五】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一毫一厘的收获,便是岁月给予母亲的最好的礼物。

学生作文常见失误:【一】忽视“岁月”的含义和限制。

“岁月”指历时较长的一个阶段,不少同学未能注意到这一点。

【二】“礼物”的范围过大。

比如写“岁月的礼物是有关成长的独家记忆”,写“岁月赋予我们的礼物——人生”,这就较为空泛、含混。

像“人生”,至少可具体化为“人生的真善美”。

【三】内容上扣题不够紧密。

一篇800余字的作文,有些同学用500余字写母女冲突,然后是“我”回想往事,顿时理解了妈妈的挚爱深情,最后点题:理解母爱,是岁月带给“我”的一份礼物。

此类作文,内容主体并未扣住“岁月的礼物”,自然难得理想的分数。

开篇例如英国王储查尔斯曾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

当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岁月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落在他的肩上。

一类卷中岁月的礼物白玉婷我痴痴地望着手中被盛夏烈日融化的冰淇淋,一滴一滴,随着泪水溅落。

就像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岁月,一地伤心,拾掇不起。

像每一个贪嘴的小孩子一样,香甜可口的冰淇淋对儿时的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那时最盼望夏天,不是因为有个长长的暑假,而是在那三伏天里有一丝的清凉甜香,带给我巨大的幸福感。

这幸福的来源就是我亲爱的姥爷——这世上唯一一个在酷暑烈日下骑半小时车为我买冰淇淋的人。

2019年高考作文天津卷题及范文以身许国,做有大格局者

2019年高考作文天津卷题及范文以身许国,做有大格局者

2019年高考作文天津卷题及范文以身许国,做有大格局者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三则材料都指向爱国情怀,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话从信念、使命、实践等方面突出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强调个体融入国家发展、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宏阔情怀。

因此考生在审题立意要结合以上关键信息来谈爱国,不可“另起炉灶”,或无实际内容,泛泛而谈。

2.内容限制。

引导语提示考生必须依据“以上材料”进行思考和感悟,脱离材料的作文视为偏题或者跑题。

3.价值取向限制。

材料中的“可赞美”“本分”“值得骄傲和自豪”等肯定了中国前途之光明美好、爱国之责无旁贷、奉献之不懈追求,由此可以看出命题者有意引导考生结合材料去谈自己对“爱国”的理解,注重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

4.思维限制。

引导语“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综合三则材料,注意三则材料的逻辑联系。

细究可知三则材料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前两则重在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那么第三则材料就是在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具体实践。

而且由“国”到“人类”可看成一种层进关系,考生也可将三则材料建立其他逻辑联系,凝练为一个中心论点,兼顾到每则材料。

行文若忽视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可能导致层次不清或立意偏离。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在爱国的大背景之下,可以从个人的角度谈人生价值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也可以从集体的角度谈信念的坚守、奋斗的豪情等。

2019年高中议论文-郭沫若散文银杏

2019年高中议论文-郭沫若散文银杏
熏风会媚抚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搓枒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摺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澄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没有读过中国的诗人咏赞过你的诗。我没有看见过中国的画家描写过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恒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在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呼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巩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会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2016·天津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4分)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

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

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复习预习重要句子含义的类型,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考点/易错点2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

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

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四、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新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二 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重点推荐】【

(新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二 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重点推荐】【

群文通练二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微导语竹,是古代四君子之一,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淡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的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散文写作一、知识清单(一)散文的类型散文按其写作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也叫记叙散文。

与小说写人叙事的区别。

它以叙事为主,通过对事情的具体叙述,表现事件的意义、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的深刻感受、真挚感情。

侧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于对事件的叙述。

所叙之事既可以是一件以往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刚发生的事;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有头有尾,也可以是对几个片断的剪辑。

但在叙事中,往往倾注作者真切的感情,极富有意义和志趣。

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怀念萧珊》、张洁的《拾麦穗》等。

2.抒情散文:侧重抒发作者感情的散文品种。

抒情性散文以倾吐作者浓郁的感情为主,重在用抒情笔调、象征手法写景状物,在描写中抒发情感。

它也叙事、写人、发议论,也有场面和细节描写,但没有贯穿全文的事件和人物;它叙述的事情、描写的人物、景物和发表的议论,都处于从属地位,是为表现作者的强烈感情服务的。

抒情性散文与其他的散文的区别就在于情感强烈,想象联想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感情和志趣必须通过写景状物来表现。

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峻青的《雄关赋》、贾平凹的《丑石》等。

3.议论散文:以形象的议论为特征,注重文学性,又富于哲理性。

杂文、文艺(文化)随笔可归入此类。

与议论文的区别:议论散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议论说理,它也抒发感情,但以论述道理为主;它不用一般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直接逻辑论证方式来说理,而用形象说理的方法,用形象来说话,融逻辑性、象征性和抒情性于一体。

唐代韩愈的“杂说”、现代鲁迅的杂文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范畴。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和叶至诚的《假如我是一个作家》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

为了让考生快速掌握散文文体的特征,这里重点讲解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方法,以区别前面两讲中的议论文写作和记叙文写作。

(二)散文的特点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散文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怀、明志、访旧、描绘风土人情,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虫鱼,均可入文。

但它又讲求审美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美质的材料,以此抒情表意,映照人生社会。

散文因为不像小说,剧本那样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及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题材也就显得十分广泛了。

它长于写“小”题材,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情感。

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点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往往都是散文的好题材。

1.手法多样,行文灵活在文学各体类中,散文是最不受文体约束的文体。

写法灵活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这首先是指散文运用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均可使用。

其次,是指散文结构形式的灵活自由。

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可以以人物、事件、景物、典型细节等为结构中心。

2.形散神聚,文情并茂如同只有兼具形体和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好的散文也应该是“形”“神”兼备的。

古人说:“形具而神生”,“形谢而神灭”。

这说明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不管写作或阅读散文,都应该留意形神是否兼备、和谐统一。

要做到这一点,通常采取两种手段:以形传神和以神写形。

一种是通过对“形”的描绘来传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认真选择、高度提炼,对字句的反复锤炼;另一种是借助“神”来照亮所描绘的形象,这是在把握事物的精神、气质之后,对“形”作更准确、更精细的描绘。

散文看似散漫却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一个情感的基点去曲情尽态,妙笔生华。

因此,散文既有优美的笔调,又有浓郁的情感,文情并茂。

好的散文应是情感真挚自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的文章。

(三)散文的写法散文尤如青春少女,神备则“淡妆浓抹总相宜”。

构思也就是人们俗说的的打腹稿,散文的构思是指在孕育过程中,作者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它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散文的谋篇布局,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手法。

1.缘情构思情有所动,有感而发,借助形象,以情缀文,行文挥洒,这是散文构思的要诀。

(1)借助联想进行构思:①借托式联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②链环式联想——由发端环环相套的联想。

③辐射式联想——由基点向四外扩散的联想。

(结合朱自清《荷塘月色》等作品做具体分析。

)(2)寻觅“动情事”,捕捉“动情点”。

“动情事”、“动情点”指的是:倾注了作者感情、富有诗意的事物和感受,既是作者情感的爆发点,也是散文构思的落脚点。

散文构思要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挖掘深意,找出联系,赋予浓情,做到情、理、物相交融。

(3)把握双弦并奏的艺术:外在情节线与内在情思线。

散文的特点是:外在情节线小于内在情思线,情节为情思服务,二者和谐统一。

(这点与小说不同。

小说的特点是:外在情节线大于内在情思线,后者为前者服务。

)2.善于立意(1)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郁达夫: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2)用象征的手法表达诗情哲理。

通过某一形象表现与之相近相似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如:《松树的风格》。

(3)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展示不平凡的人生意义。

关注身边的凡人琐事,发现平凡中蕴寓的伟大,写出其真、其善、其美。

对比阅读:朱自清的《给亡妇》与巴金的《怀念萧珊》。

3.严格选材散文选材的原则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感受体验为半径画圆,囊括在这个圆内的社会生活、客观事物,无论巨细、轻重、大小,只要能被“我”认知、经“我”思考,引“我”动情,均在可选之列。

(1)选择事物的细微之处寄托真情。

散文主要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怀的,尤其是抒情散文,更是以情为主,情景兼备,寄情于物,在选材上必须尽可能选用最能表现寄托情思的事物的细微之处。

比如:郁达夫的《一个人在途上》、邹韬奋的《我的母亲》。

选取寄托青丝的事物细微之处,不仅仅是个方法技巧问题,要想使自己选择的小事打动人,必须先能打动自己,只有真正理解生活,对生活事件充满情感,才可能写出好的散文,收到自然、真实、动人的效果。

(2)选择风俗事象透视人文心态。

这种选材多适用于叙写景物、地貌整体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散文。

一般要求给读者以事物的整体过程感和事物的特色情态氛围等特征。

通过对事物属性的描写,来展示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事象。

比如: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和贾平凹的《秦腔》、《五味巷》。

(3)童年忆旧话亲情。

不少作者写回忆童年、怀念故人的散文,目的不在于怀旧,而在于抒情,尤其是抒发今昔对比产生的现实感受,是直面人生的一种手段。

比如:臧克家《老哥哥》。

4.锤炼语言散文的语言是一种艺术的语言,一切艺术都讲求创造,作为散文的语言更是这样,艺术创造性便是散文语言的特性。

散文短小精悍,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不靠情节与形象取胜,全靠一个“情”字,这就决定了散文的语言要求凝练、概括、朴实、优美。

散文被称为美文,美在哪里?美在情致上,美在内容上,而这情这景,全靠语言来取胜,所以还要有美的语言,散文家碧野说过:“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辞用句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练。

”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

”原文初稿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后改定多五字,极简明。

至于全文用21个“也”字,却毫无造作之意,恰切地表现出当时士大夫娩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致。

这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正因为散文的语言要求很高,所以古人称之“易学难工”。

有些人可以写出优秀小说,剧本,但他却不见得能成为散文家,因为这对作者的“情与语言”的要求很高。

散文语言讲求传情寓意的蕴涵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应当凝练、朴素、优美。

具体地说:(1)从简洁中寻求传神的形象——形象美。

小说可以通过场面与动作描写为人物造形;戏剧可以通过矛盾冲突和对话来塑造形象,散文没有这样的条件,常常只能依靠作者的直接概括的介绍,为人物造形。

所以散文要想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其语言就一定要简洁,重在传神。

要求①简洁地表达事物的基本特征,要形似。

②绘声绘色,绘影绘神地写出事物的精神气质,要神似。

如:“一根细线从断崖绝壁挂下去,风一急,好象会吹断的。

其实不是线,是一条羊肠小道。

”(杨朔《两江月》)这是对井冈山中一条通往黄洋界山路的描写。

作者鸟瞰山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简洁而明了地介绍出井冈山区的地势与山貌,这种语言简约而实有表现力。

(2)从自然中寻求深沉的情韵——含蓄美。

散文的语言要求自然,不雕凿或较少雕凿,挥洒自如,意到笔就。

最好的冉冉的语言就是口语,鲁迅先生就提倡用口语去写作。

这种口语是艺术化了的口语,体现着语言的本色,带着清新的气息,具有内在的情韵。

在运用时以实写虚,有潜台词,语外有意,有含蓄之美。

所谓含蓄美,就是让深刻的意蕴涵蓄在字句中,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3)从流畅中寻求抒情的旋律——音乐美。

散文的语言流畅,正如冰心所说的“行云流水”。

语言的流畅是语言的音乐性要求的。

音乐性就是讲音调、节奏。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具有音乐性。

苏爱伦堡说:“旋律这是散文的基础,每个散文家总是有自己的独特的不因袭的音乐的调子。

”节奏是构成旋律的重要因素。

汉语的节奏是由汉语言的单音词、双音词、长短句、快与慢,抑与扬,疾与徐而构成的,切当地选用语句,造成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节奏,使文章显出一种语言的气势,更便于抒发作者情感,也便于读者感受领悟情感。

鲁迅的散文《风筝》写幼时破坏了弟弟的风筝,后来痛悔之极,便这样写道:“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呵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这种补过的方法,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节奏,表达出童心的跳荡。

这其实又是一种无法补过的方法,这是逆转,大幅度的跌宕,由活泼轻快的节奏,变为凝重滞缓。

用这种语言的跌宕变化,表现了哥哥的悔过与自责。

这里用的实际上是京剧里“紧拉慢唱”的手法。

为此,我们在散文写好后,可以自己先读几遍,看看顺不顺,畅不畅,把拗口的,疙里疙瘩的字词,毫不可惜地删除,尽量使语言畅达一些,自然一些。

(4)从朴实中去寻求华美的色彩——风格美。

这是从风格方面来讲语言的。

最美的散文风格是朴实。

茅盾、老舍的语言就是追求这种风格。

更多的作家是经历了一个由华丽到朴素的过程,青年作家尤为这样。

对于作家的这种变化,用四个字来概括字叫“归朴返真”。

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散文写作要寓华美于朴实。

好比一块玉,在室内瞧平淡无光,到阳光下看则光彩夺目,好的散文也是这样,初读平淡无奇,细品则华美淳香。

文化革命中人们极尽华丽之词汇,大谈高呼领袖的大号,祈祷般地颂福,结果事过境迁,一切成为笑柄,毫无流传。

而方纪写的《挥手之间》,文字朴素无华,却打动人心,令人百读不厌,毛泽东那缓慢而有力的挥手一瞬,好似一个塑像,永远存入人民心间。

杨朔的语言尤如一种淡墨,绘画着祖国的锦秀山河。

他的散文字字斟酌,拿来当诗一样去写,语言却朴实无华,句句凝练很难改写,这种语言其实是最具色彩最美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