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冰心忆读书阅读答案(精品7篇)

冰心忆读书阅读答案(精品7篇)

冰心忆读书阅读答案(精品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冰心忆读书阅读答案(精品7篇)冰心忆读书阅读答案(1)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忆读书》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26忆读书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根据语境写词语。

1.现代人很少能把jīn jīn yǒu wèi()地阅读shū kān()上的piān zhāng()作为自己唯一的消遣。

2.《红楼梦》以贾府的日常suǒ shì()为中心,记录了贾家的xīng shuāi()故事,读起来总会使人有wú xiàn()的思考。

二、选一选,填一填。

chuán zhuàn传.说( ) 传.记( ) 传.神( )shāshà地煞.( ) 煞.费苦心( ) 煞.尾(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 )( )有味②一( )半( )③栩栩( )( ) ④()( )无味1.写出两个与词语①、③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______和______(填序号)是一对反义词。

写出与词语②意思相反的词语:____________。

句子模块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奶奶认为好书的标准是( )。

①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②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无病而呻的文字。

③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A.①②B.①③C.②③2.起初《红楼梦》对我的兴趣并不大。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第26课《忆读书》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6课《忆读书》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6一、积累与运用1.开心词典(看拼音,写词语)。

zhū wèi wú liáo fān yìzī wèi qián bèi huāng tá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堆切传记煞气索然无味B.消谴派遣敌冠风花雪月C.凯旋斩首水浒质朴浅显D.烦索刑物呻吟不有自己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A.”港独”分子是影响香港人民安居乐业的罪魁祸首。

B.这名罪犯屡次进监狱,真是百折不回。

C.对现代经济学的一知半解是导致他经营失败的原因之一。

D.犯罪分子的做法,让人难以置信。

4.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既是本文的总结,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B.三句话,从读书的意义讲到如何读书,如何读书强调“多”和“好”两个字,有量有质,言简意赅。

C.读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读书,人就无法生活。

5.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写的。

(2)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改为双重否定句:(3)我之所以把“诸”念作“者”,是因为我只学过“者”字。

(改成先因后果的句子)(4)冰心说:“我给一个儿童刊物写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

”(改为转述句)(5)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仿写句子)①读《西游记》,②读《_____》,(6)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 ”一词表明作者暗下决心,“ ”表示作者读书的结果出乎意料。

(7)同时,书看多了,我也学会挑选、比较。

句中的“挑选、比较"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8)“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有三层意思,请试着说一说。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贾府(jiǎ)呻吟(shēn)水浒传(hǔ)B. 消遣(qián)书刊(kān)荡寇志(kòu)C. 烦琐(suǒ)凯旋(kǎi)天罗地煞(shà)2.看拼音写词语。

jiùfùháo jié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duīq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iān zhāng xīng wáng shèng shuāi suǒrán wúwe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1)我听得津津有味。

________(2)(他们)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________(3)看来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站》,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________4.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1)补全词语。

分久________ 合久________ ________知________解________如生________有味索然________总而________ 自作________ 风________雪________真________实________ 心________神________ 无病________(2)以上词语中“________”和“________”意思相反。

(3)“________”常用来形容文学、雕塑等形象逼真,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指读书理解得不够透彻。

5.修改病句。

(1)《三国演义》对我十分感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一、课内阅读忆读书(节选)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第二段中“含泪上床”你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部分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练习。

松晨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侯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跨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忆读书》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让生字走进语境。

jiù fù送我一本讲yīng xióng故事的书,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zhēn qíng shígǎn,一个个故事向我们shù shuō着一段段血泪史,我看得心中满是辛酸。

2.下列词语中的“津”字与“津津有味”中的“津”意思相同的是()。

A.津.液B.津.贴C.津.津乐道D.无人问津.3.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1)补全词语。

分久合久知解如生有味索然总而自作风雪真实心神无病(2)以上词语中“”和“”意思相反。

(3)“”常用来形容文学、雕塑等形象逼真,它的近义词有:、。

(4)“”指读书理解得不够透彻。

4.课文整体梳理。

这是冰心奶奶以“”的形式叙述自己的一篇文章,前半部分以“”为主,表达了作者;后半部分以“”为主,告诉读者。

5.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下划线的关联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津津有味”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改病句。

(1)《三国演义》对我十分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看多了,我也会比较、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读了起来,果然越看越明白。

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 2—1 7题。

(1 4分)忆读书冰心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忆读书》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忆读书》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忆读书》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2)一、积水成渊1. 读拼音,写汉字2. 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3. 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

4.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5. 照样子,各写四个词语。

(1)津津有味(AABC)________(2)寻寻觅觅(AABB)________6.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知道、理解的不够全面透彻。

________(2)不问对方的态度,一厢情愿地自己作出种种温情的表示。

________(3)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________(4)心神向往。

形容向往、思慕之情不能自持。

________7.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8.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9. 将人物与相关书籍用线连起来。

10. 课内阅读。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 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理解词语。

消遣:________索然无味:________(4)“同时,书看多了,我也学会挑选、比较”中的“挑选、比较”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________(5)作者渐渐明白要看什么样的书?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6)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值得我们去读?________11. 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
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
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⑨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0)我自1 9 8 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
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
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
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
自已!
(11)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2)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节选自冰心《忆读书》,略有改动) 1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真正开始读书是几岁? (1分) 答:
13.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 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 .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 . 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 . 读过《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

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14.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分)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1 5 . 根据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
答:
15.为什么不喜欢读《荡寇志》? 为什么喜欢读《西游记》? 为什么不喜欢读《封神传》? (4分)
答:
16.《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
这四部书的作者分别是谁? 从它们的体裁上看,《聊斋志异》与其他三部书有何不同? (3分)
答:
17.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与冰心的读书实践不谋而合。

结合冰心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对马南邨文章中“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

(2分)
答:
(一)(14分)
12 .7岁(1分)
13 .D(2分)
14 .(1)作者很想知道下面的情节那种急切、期盼、不舍。

(2)作者暗自下定了自己去读书的决心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

(2分)
15 . 喜欢读《水浒》,因为它的人物栩栩如生(或有极其生动的人物个性);不喜欢《荡寇志》,因为它索然乏味(或人物没有个性)。

喜欢《西游记》,因为它写得精彩;不喜欢《封神传》,因为它写得烦琐。

(4分)
16 . 罗贯中蒲松龄施耐庵曹雪芹体裁不同之处:《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其它三部书都是长篇小说。

(3分)
17 .(1)马南邨认为读书不必过分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重在兴趣。

冰心儿时读《三国演义》就是由兴趣引发的,一知半解地读,字音都读得不对,居然越看越懂。

(2)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还认为有些书应该反复读,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冰心在少年时期读《红楼梦》只看到了贾宝玉女生女气,林黛玉哭哭啼啼,到了中年以后,才读出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