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麻雀》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麻雀》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麻雀在猎狗的追赶下,得到了老麻雀的保护,最终猎狗放弃追赶的故事。
课文描绘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奋不顾身的场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情感丰富,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在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体会课文中母爱的伟大,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体验其中的情感;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节,掌握生字词。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情感。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相关表格,巩固课文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2.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麻雀来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麻雀。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进行准确描述。
2.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 或黑板、彩色粉笔。
2.包含麻雀生活习性和食性的图片或幻灯片。
3.学生准备好的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先介绍麻雀这种鸟类,引导学生对麻雀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麻雀是什么样的鸟?它们生活在哪些地方?它们吃什么?”激发学生思考。
2. 观察麻雀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中分组观察麻雀,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并在观察记录表上做出标记和描述。
4. 展示与总结各小组展示观察记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观察到了什么?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有什么特点?”5. 激发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描述,引导他们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自己总结和提出问题。
6. 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五、课堂作业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写一篇关于麻雀生活习性和食性的短文。
2.鼓励学生带相机或手机拍摄麻雀的照片,带回来与同学交流。
六、课堂反思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观察和表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培养他们对身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麻雀》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麻雀》参考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麻雀伟大的母爱。
2.过程与方法(1)学习描写麻雀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通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的伟大母爱。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2.课堂讲解(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老麻雀有着怎样的品质?(2)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重点词语,如:无畏、勇敢、伟大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老麻雀在面对猎狗时,为什么会表现出无畏和勇敢?4.课堂练习(1)学生用书上的词语造句,如:无畏、勇敢、伟大等。
(2)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给予鼓励。
5.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写一篇关于老麻雀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讨论积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深入。
2.在讲解重点词语时,应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提高学生的语境理解能力。
3.课堂练习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4.作业布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动物的美好品质。
2.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动物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辅段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16麻雀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麻雀的弱小、无助和老麻雀的勇敢,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1.引言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讲了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那么老麻雀是怎么拯救小麻雀的呢?现在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一起去感受强大的力量,母爱的伟大。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回忆上节课讲述的内容,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二、课文精讲(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事情的起因1.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预设: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荫路上)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讨论问题: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预设: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3.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在书中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课件出示: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预设:“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
16《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5.实验与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麻雀的活动,或进行相关实验,如观察麻雀的行为习性、了解麻雀的食物来源等。通过实验与观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课文内容,互相交流观点。
7.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拓展延伸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麻雀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以及参与课堂讨论,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学生需要理解麻雀在冬天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如何在城市环境中找到食物和庇护所。学生还需要理解麻雀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麻雀在城市中的栖息地,以及它们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2.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麻雀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我计划引入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这一关系。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麻雀的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麻雀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后拓展
-阅读材料:选择一些关于麻雀的科普文章或故事,让学生了解麻雀的习性和特点,以及麻雀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些阅读材料可以来自书籍、杂志或在线资源。
知识点梳理
1.麻雀的生活习性:了解麻雀在冬天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如何在城市环境中找到食物和庇护所。麻雀善于在人类居住环境中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麻雀的特点:麻雀体型小巧,行动敏捷,善于飞翔。它们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麻雀在冬天的生活习性包括寻找食物、寻找庇护所等,这些特点使它们能够在城市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2.知道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3.体会老麻雀深深的爱子之情二、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2.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3.复习主要内容,谁能看着板书的角色,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点名回答)4.小结:写事情的文章,我们可以先找出主要角色,再把他们做的事情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出示PPT(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故事的起因是——经过——结果——,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新课,品味重点句子(一)课文内容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全文,思考:“小麻雀”、“猎狗”、“老麻雀”这几个角色各有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形容,在书上标注下来,并用“~~~~”画出能体现它们特点的句子。
2.出示默读要求,师贴副板书:小麻雀猎狗老麻雀。
(巡视,指名学生上台书写角色特点。
)(二)集体交流1.了解小麻雀(1)黑板上同学们写下了小麻雀的特点,有可爱、可怜、无助,你从哪些句子感悟出来的?(指名回答)(2)文中没有出现“无助”二字,但我们却可以感悟出来,那是因为作者通过描写——(引导学生回答:小麻雀的外貌、神态写具体的)。
(板书外貌、神态)(3)出示图片。
师:这样的一只小麻雀,才刚出生,这么无助,这么弱小,善良的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想法?(引导同学回答“同情、担心、紧张”)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生齐读文段)(4)我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你们的担忧,真好!读书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
这样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本应该在温暖的窝里,为什么会掉落在路上呢?(生回答)(设计目的:让学生引出“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环境描写。
)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为下文做铺垫)2.了解猎狗(1)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猎狗十分“凶猛”、“可怕”,请你把你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希望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猎狗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麻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
本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老麻雀的勇敢和伟大,以及生命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的关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悟,以读促悟,以读促写,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懂得热爱生命。
教学难点:1. 理解老麻雀在庞大猎狗面前,为拯救小麻雀奋不顾身的行为。
2. 抓住文中对老麻雀的描写,体会其爱的力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麻雀》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 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庞大”、“拯救”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付出的努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如何克服困境的经历。
6.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勇敢、关爱的文章或书籍,如《狮子王》、《爱心树》等。
7.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麻雀》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朗读课文三、理解词语四、课堂讨论五、情感体验六、拓展阅读七、小结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结合生活实际,用“庞大”、“拯救”等词语造句。
4. 想象自己是文中的小麻雀,给老麻雀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5. 阅读一篇关于勇敢、关爱的文章或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麻雀第2课时精品教案

《麻雀》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第4—7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第4—7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回顾旧知: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第1—3自然段。
一起来回顾一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起因是小麻雀掉落在地上,被猎狗发现了;经过是猎狗想攻击小麻雀,老麻雀不顾自身安危保护小麻雀;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逼退。
2.面对猎狗的步步逼近,老麻雀到底是怎样拯救小麻雀的?我们这节课继续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引导学生清晰地把握课文已学内容。
利用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学习课文的第4、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麻雀的危险和老麻雀的无畏。
2.探究过程(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抓重点词句体会小麻雀面临的危险。
(2)画出体现老麻雀无畏精神的重点词句,谈谈体会。
(3)组内交流,抓住描写老麻雀的语句体会它的行为以及心理变化。
(4)小组代表分享交流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归纳、总结。
3.探究活动(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文中找出来。
预设: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
(2)老麻雀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是怎样出现的?预设1: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
预设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句中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出现得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麻雀》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而且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而与想吃小麻雀的猎狗,准备搏斗一事。
)(出示板书)
二、研读文本。
(一)事件的起因。
师:引读,我打猎回来,……,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原来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1.猎狗到底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出示卡片)
请您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第3小节。
(出示幻灯)
2.哪些词,哪些句告诉了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①出生不久(样子……)
②从巢里掉下(体会谈风大)
③无可奈何的,可怜的(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呆呆地,为什么会发呆?害怕陌生的环境)
3.生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了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4.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
(稍轻、稍慢)
5.齐读第1自然段。
(二)事件的经过。
1.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幻灯,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出现了(动幻灯)(板书:想吃)
2.老麻雀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3.你找到了哪一句?
4.齐读第一句,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
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应该读时稍快,语气加重)
5.老麻雀飞下来后,又是怎样做的?(全体男生读)
“扎煞“是什么意思?(是一般的竖起吗?我们知道鸟雀一般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时也会篷起自己的羽毛,那时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坚硬,充满了力量。
它扎煞起羽毛说明了什么?(做好了准备搏斗的姿势)6.我们不仅看到它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而且还能听到他绝望的尖叫,绝望是(毫无希望)老麻雀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希望?(力量过于悬殊)但是,老麻雀退缩了吗?逃避了吗?(所以,这尖叫是老麻雀
竭尽全力发出的,它明知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但它仍然决定与猎狗进行搏斗。
)(板书:拯救)
所以这句话应该这么读。
师范读,生跟读。
第5自然段
1.老麻雀为救小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下来,而且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竭尽全力地发出了(绝望的尖叫)它还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一心想把自己的幼儿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
2.可是,为什么它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出示卡片)从呆立着不动,你又会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读课文,学习句子4、5两句。
3.浑身发抖是因为紧张?为什么紧张?(力量悬殊)
4.既然老麻雀那么紧张,以至于全身颤动,连嗓子都哑了,但是不能放弃吗?你从它呆立着不动,又体会到了什么?(老麻雀信念坚定不动摇,宁可牺牲,也要与猎狗展开生死搏斗。
)
5.谁能把老麻雀虽然紧张,但又十分坚定的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出来。
(有勇气读好的同学的起来读)
引读:
6.老麻雀为救自己的幼儿,尽管它知道搏斗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因为紧张,而呆立着不动,发出了绝望的尖叫,但是它仍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准备着一场博斗。
7.是啊!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地,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因为它孩子的生命正
在受到威胁。
它要(救自己的孩子),所以会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板书)那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也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板书)(母爱)
8.这一段是课文的高潮部分,出示卡片,请你用“谁为什么而怎样做的”句式归纳段意。
9.这一部分中哪些是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的,让我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体会。
(三)事件的结果。
1.奇迹终于发生了,老麻雀的幼儿得救了。
2.齐读最后的小节。
猎狗为什么会后退?
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3.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我唤回猎狗怜爱,感动)
(1)对小麻雀的怜爱(2)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四、总结
1.学完课文,你觉得最受感动的是什么?(作者正是要赞颂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母爱)
2.课文写得生动吗?所以我们要有感情地来朗读。
现在老师要请一位有信心读好的同学来示范读,配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