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爬天都峰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的课文,作者是黄奕波。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天都峰是黄山“三大名峰”之一,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峰壁巨岩上,有“天都峰”三个大字。
峰顶有“试胆台”。
登峰顶观看日出是美景奇观之一。
课文以“爬天都峰”为题,重点不是写怎样爬,而是写爬天都峰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以及所感所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爬天都峰》是一篇关于勇气和毅力的课文,它描述了主人公“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的经历。
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高度和陡峭程度都非常惊人,对于攀登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篇课文的背景信息包括黄山的天都峰和作者黄奕波的个人经历。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以其险峻、壮观而著名。
黄奕波是本课的作者,他通过这篇课文,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与读者分享,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此外,这篇课文还涉及到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
通过主人公“我”和爸爸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我”在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不自信,以及受到鼓舞后的坚定信心和勇气。
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这篇课文所要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
总的来说,《爬天都峰》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勇气、毅力和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精美PPT课件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爬“天都峰”吧!
走近作者
黄亦波:1937年生,江苏无锡人。著有 诗歌《阿布加和中国医生》,散文诗集《远 方的礼物》《阳台上的小客人》,故事集 《眼睛会动的布娃娃》,儿歌集《从小养成 好习惯》,诗歌《含羞草》,散文《峨眉山 上的奇遇》等。
理解词语
【攀着】 【石级】 【奋力】 【居然】 【白发苍苍】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充分鼓起劲来。 (抓着铁链)向上爬。 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用石头砌的台阶。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 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 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 天都峰的事。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应该善于 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铁链• (li√àn lián) 相• (xi√àng xiāng)片 鲫• (√jì jí)鱼
攀(bān •
biàn
小子
pān
着
hē
笑呵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留作
纪念。
xiāng (相信) 相 xiàng (相册)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这本相. (xiàng)册是我为你挑选的生日礼物,我相. (xiāng)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图文讲解+练习17、爬天都峰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4、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5、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6、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 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7、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8、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9、“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10、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批注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批注一、背景概述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是一篇充满情感与哲理的散文,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本文的批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提供一些重要的词汇和语句供读者赏析。
二、逐段批注1. 段落一:此段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批注建议: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值得细细品味。
2. 段落二:此段通过描写夏天的炎热与宁静,表现出季节的多样性。
批注提示:此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更加凸显了夏季的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夏季的魅力。
3. 段落三:此段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批注领悟: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
4. 段落四:此段通过对冬天的描绘,表现出季节的静谧与沉稳。
批注体验: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冬天比作安静的老人,形象生动,引人深思。
5. 词汇注解:课文中一些生僻的词汇,如“盎然”、“萧瑟”等,需要加以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三、主题剖析本文通过四季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对不同季节特点的描绘,展示了季节的多样性,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四季的特点。
这些特点也寓含了一定的生活哲理,如春天的生机勃勃代表着新生与希望,夏天的炎热与宁静代表着生活的丰富多彩,秋天的丰收代表着努力与成果,冬天的静谧与沉稳代表着忍耐与积淀。
这些哲理不仅适用于四季,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
四、写作风格与技巧分析本文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描绘将四季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比喻等,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此外,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注重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写作技巧的应用,使得本文成为一篇优秀的散文。
五、个人感悟与总结通过阅读与赏析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二、翻译下列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
收集苏轼和李白描写祖国山水的其他作品,与同学分享。
祖国山河壮丽,无数的诗人为之留下壮美的诗篇。
望庐山瀑布[唐]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自读三首古诗,想一想: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
《望天门山》
《望洞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门山
洞庭湖
西 湖
写景诗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作者简介
造句:这块磨刀石已经很多年了。
遥
yáo
组词:遥望 遥远
造句:遥望远山,一片翠绿。
银
yín
组词:银灰色 白银
造句:这个盘子是用白银做成的。
盘
pán
组词:盘子 棋盘
造句:小明的盘子里已经空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交流教研课件
断
duàn
组词:中断 断开
造句:我与小明中断了联系。
楚
chǔ
组词:清楚 楚国
造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至
zhì
组词:至今 至此
造句:上学至今,我已得到了五张奖状。
孤
ɡū
组词:孤独 孤单
造句:小明在路上孤单地走着。
帆
fān
组词:帆船 一帆风顺
造句:一只帆船在大海中航行。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一直耸立在江边,怎么会突然出现呢?从这个“出”字,你能猜到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
长城 课文

长城课文《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
作品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现整理分享原文、段落大意及长城资料。
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段落大意】《长城》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长城的概貌。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长城的构造。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指出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长城资料】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 爬天都峰 教学课件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 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爬上天都峰对于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 难的事情,但是他们都做到了。一是和他们自 己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二是他们能相互鼓 励,相互汲取力量。
哪些词语表现了爬天都峰的过程?
一会儿……一会儿……
终于
爬呀爬
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 爬上天都峰花了很长的时间,也体 现了他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 神。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人物内心。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此刻,老爷爷心里想: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此刻,我心里想:
读一读,体会两位人物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 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爸爸所说的“力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话中的“力量”
战胜天都峰艰险的勇气和信心。
力量来源
“我”和老爷爷之间的相互鼓励。
在困难面前,我们应当向“我”和老爷爷学习,学习他们 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他们相互学习、互相鼓励、共同 进步的精神。
描述天都峰的诗词
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 并,苍浑莫之先。
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
唐代诗僧岛云初登天都,留下诗篇:
《登天都峰》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底。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17.爬天都峰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你爬过山吗?有什么感受呢?
我会认
jí 级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麻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我回来打猎,走在林荫路上,猎狗在我前面奔跑。
突然,猎狗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闻到了前面有什么野兽。
XXX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XXX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风猛烈地摇晃着路旁的白桦树。
我顺着XXX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显然是刚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紧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但是由于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但它不能安全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想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于是慢慢地向后退。
练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梧桐树麻雀呼唤死亡小鸟搏斗二、组词。
绒毛博斗语言3.挽救,使之幸免。
——拯救改写后的文章:诚实、勇敢、努力、拼搏是每个人成功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教学设计
茅阳第一小学四(3)班刘丽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长城起始地图、长城的图片、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气氛渲染:播放“长城——谭晶”)
一、检查预习
1、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怎样的?
2、每年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长城有关的资料。
(出示中外游客爬长城等图片资料)
3、出示国外领导人游览长城后,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
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4、听了这些赞美之词后,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一起来学习第17课长城,请听课文范读。
2、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
(3)、理解长龙的比喻。
(4)、出示长城的起始地图: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5)、齐读第一自然段,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长城之旅第二站——“近看长城”
(1)、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
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2)、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理解下列词语:
条石、城砖、高大、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4)、出示图片理解长城近景的结构,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过度:假如你登上了长城,你会想起什么?
4、长城之旅的终点站——“遥想当年”
(1)、指名朗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2)、体会“两三千斤重、无数的、无数的、步一步”所蕴含的意思。
(3)、想象一下,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修筑的?
(4)、齐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并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想)。
(5)、体会“站、踏、扶”与“想”的关系。
(6)、指名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7)、理解“多少……才”的含义。
(8)、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齐读第3自然段。
5、有气势地读第4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1)、学生说说奇迹的原因。
(2)、这段话向我们说明了长城的什么?
四、课文升华
1、结合下列提示语或你收集到的资料,给我们当一回小导游!(小组讨论,再作交流)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修筑、条石、陡峭、山岭、气魄雄伟、奇迹
2、谈谈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看:长
近看:高达坚固奇迹
联想: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