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设计说明】

《小狗包弟》的教学形式,主要想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想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之下重视学生的学,引导学生主动去学,并适度发挥其个性特点,体现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既设计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又划分了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合作讨论探究。本文的重点是作者深情的语言,难点是对人性扭曲的理解,便以此作为重中之重,其它都是烘云托月之势。关于难点,解决的方案是联系“文革”的背景,并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去理解,不求十分准确,但要大差不差。关于句子,重在品味。总之,一切以文本为主,不可脱离。拓展阅读,重在扩大视野,提高认识。至于能力的提升,不在一日之功。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质朴自然的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沉情感。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极其价值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作者质朴自然的的语言,体会其中蕴涵的深意及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及其认识作用和警醒作用的价值。

【教学方式】

以学生理解领悟为主,教师点拨并指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年即2006年是农历(即阴历)什么年?

生:(大多数)狗年!

师:对。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人对狗有感情,狗也是通人性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

中,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板书:小狗包弟,散文,巴金)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向大家简要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生: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灭亡》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等,以及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等。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师:言简意赅。巴金先生生于封建家庭,但接受了进步的民主教育,曾留学法国。他的小说,多以反封建为主要内容,其中以《家》的艺术成就最高,被称为“小红楼梦”。他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身心遭受巨大摧残。散文集《随想录》是他“文革”后最重要的作品,而《小狗包弟》又是其中的名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出示不同时期巴金先生的影象资料)

(环节设计说明:本环节由司空见惯的宠物—狗引入,既联系现实又切合课文,既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又引发其读文的好奇心。介绍巴金,是文学常识的需要,也是调动读文积极性的需要。同时,简略交代文章背景,为理解文章预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先朗读后默读。读时注意作者的感情在语句中的变化,读完后谈谈在不同情景下句子的读法以及阅读的感受。

(生读5~6分钟,师巡回指导读法。)

生1:朗读“艺术家与狗”这一节时,要读出悲伤、愤怒、崇敬之情,对艺术家遭遇的悲伤,对打人凶手的愤怒,对小狗的崇敬与怜悯。

师:能否读两句示范(modle)一下?

(生笑)

(生1读“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等句,饱含悲愤之情,赢得一阵掌声。)

生2:朗读“小狗包弟与我们一家人亲密相处”这一部分时,要读出欢快的语气,因为它给我家乃至国际友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师:说得好。这一点大家都能感受到,为节省时间,就不用范读了。

生3:朗读第七至第九自然段时,要读出惊恐不安的语气,因为在“文革”时代,狗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

引到我家来。其中写红卫兵抄邻居家时要读出物伤其类的感情。

师:请你读两句试试。

(生3读“人们拿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等句,生4认为不到位,起来重读。同学们点头赞许。)

生5:剩下部分都是作者的忏悔,要读出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情。

师:分析的非常到位。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四人语文学习小组),组长朗读,其它三位同学感受、品味,并纠正朗读不当之处。开始。

(各小组认真朗读,积极性很高,一时书声朗朗。师往来询问指导。3~4分钟结束。)

师:同学们请回过头来,快速默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是在不断起伏变化的,请同学们用线条把它勾勒出来。

(2分钟后,生口述,师板书)

作者感情变化历程: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中难受)

师:虽然历经变化,但总体上主要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歉疚、忏悔。

(其它人补充:有些沉重、哀伤、无奈、自责)

师:本文的题目是《小狗包弟》,而开头却写了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本文似乎没有关系,我觉得应该删去。

(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同意)

生1:从写法上看,能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生2:从内容上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出这类事情在全国并非特例,而是普遍现象。这样安排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题。

生3:从写作效果上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着重表现的是一种愧

疚和自省。

师:三个同学的分析合起来,可以说是非常完整的理解。如果去掉这一段,不仅内容单薄许多,给人的震撼力也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好文章就是艺术品,随意增删是不可取的。

师:文章先写了小狗包弟的伶俐可爱,后写自己的歉疚之情,这中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1:铺垫。

生2;衬托。

师:能否具体一点?下面各小组讨论一下。

(两分钟后)

生3:写小狗包弟的伶俐可爱,才能表现主人对它的喜爱,才能体现二者的亲密关系。正因如此,作者为保全自己而牺牲小狗,才引发自己的歉疚之情。这就是铺垫,也可以说是因果关系。

生4:也可以理解为反衬。正因为二者关系亲密,才反衬作者牺牲小狗这种做法的不应该,从而加重了愧疚之情。

师:很好。对文章的理解是多角度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尽量发表个人的见解。

(环节设计说明:学生读的过程,就是感受、体验的过程,尤其这种感情深沉的文章,本阶段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让学生心灵进入文字内部与作者交流并融合。关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结构框架,本环节用三个问题引导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而为后面的深入理解与探究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品味探讨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文章语言很朴实,但时而精彩动人(精彩句,简称句类a),时而蕴涵深厚(内蕴句,简称句类b),都值得深加咀嚼。请同学们按文章先后顺序找出这两类句子,自做分析品味或提交大家讨论。

(生找。师板书:句类a,句类b。5分钟后。)

生1:

句类b:认识他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

句类a: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

师:现在咱们共同分析这两句,以便作为例子。第一句中“掉开头去”的人可能有什么心态?

生1:不屑一顾。

生2:漠不关心。

生3:同情、难受、不忍心。

师:三种态度代表三种人,推测一下可能是那些人?

生1:不屑一顾的可能是反对派,仇人,或者有矛盾的人。

生2:漠不关心的可能是看笑话的人,麻木的人,或者

怕连累自己的人。

生3:不忍心的人可能是同路人,同情的人,或者亲戚朋友等关系好的人。

师:三种态度,三种人,值得深思。为什么不去安慰他或者帮助他?

生4:前两种人不愿意,后一种人不敢。

师:对。由此可见“文革”对人的心灵的扭曲以及它的残暴性。

第二个句子呢?

生5:动词用的好,表现小狗对艺术家的友好亲密。

师:能否联系上一句看出它的深刻性?

生(大部分悟出):人的良知竟然不如狗!这个对比好。

师:下面同学们把划出的句子展示给大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品味这些句子,并形成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展示的句子有(取交集):

1、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2、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3、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4、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同学们讨论热烈,不时举手询问。师来回点拨指导,并让学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简洁。)

明确:

1、a类,写小狗包弟之可爱喜人,反衬下文愧疚之意。

2、b类,前后对比,重在“暗暗”二字,小狗包弟成为我的包袱,我为保全自家,决定送它到医院作解剖用,而它不知,依然那么可爱友好。我伤感、内疚、无奈,只能“暗

暗”地流泪。

3、b类,递进关系,写作者象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宰割。同时也是作者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是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

4、b类,包括两句话。前一句说我将包弟送上解剖桌,,十几年来一直内疚,为之难过。我必须给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而这决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说今后的日子不好过。后一句是说那十年那么难我都挺过来了,还怕别的困难么。这两句表明作者反思过去的痛苦和必须反思过去的决心。

(5分钟结束。)

师:(总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语句的理解,表面上是研究如何读,实际上是研究人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研读。(起下)通过以上句

子的研讨,大家发现它们在感情上的共同点是痛、悔、愧!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生:作者做了错事。他不该把亲爱的小狗送上解剖台。

师:他自己愿意舍弃小狗么?

生:也是被逼无奈。

师:谁逼的?

(生展开热烈讨论。有的说是别人,有的说是形势。师归结:是人,也是形势。人推动了形势,形势又推动了人。使整个社会扭曲,人性扭曲。这就是“文化大革命”。)

师:速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表现了人性的扭曲。

(生纷纷回答:艺术家被打被批斗,小狗被打,红卫兵到邻居家抄“四旧”,我把小狗包弟送到医院作解剖用,作者的住处环境变恶劣,说谎成风等。)

师:同学们能否从中看出一点“文革”的罪恶?

生:能。只不过是一点点,一个侧面。这篇文章的写法和深刻在于“以小见大”。

师:太好了。巴金无疑也受到影响,人性也有扭曲,表现在哪一方面?

生:为了自家利益,不惜牺牲小狗,把亲爱的小狗送上解剖台。

师:同学们非常明白,巴金先生也是被逼无奈,同小狗一样,都是受害者,但是他认为他犯了错,有罪过,因而他写出来了。而那些害人的斗人的人出来忏悔了吗?你还见过谁发表文章专门暴露自己的缺点?

(生想,摇头。随即悟出巴金可贵的自我解剖精神。)

师:巴金不仅敢于暴露自我,而且一再表达对小狗的愧疚之情。同学们浏览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迅速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

生找出的句子有:

1、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

2、我感到羞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得一次演讲》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得一次演讲》就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得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就是一篇写人记事得散文。文章偏重于记述讲演得过程,突出讲演者得形象,通过写一次演讲得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得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得崇敬之情。结构层次清晰,其中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得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与体会。 梁启超得名气在于她得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得角度表现梁启超,而就是从她得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就是她讲演时得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得真性情,从而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梁启超。 二、说学情 高一得学生对梁启超已相当熟悉,学生们对梁启超得印象还停留在戊戌变法,而本篇课文所表现得就是生活中得梁启超,就是作为学者得梁启超,这无疑会引起她们极大地阅读兴趣。与之前得《纪念刘与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本文篇幅短小、线索清晰,也更易于学生把握与理解。但就是学生可能存在得问题就是,对文章开掘不深,只停留在表面。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描写人物得方法。 分析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得技巧。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得手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得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整理信息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任公先生得真性情与爱国情怀,感知伟人得人格魅力。 四、说重、难点 重点:揣摩语言,把握梁启超在性格、气质与修养上表现出得特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得。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得评论与感受得写法。 五、说教法、学法 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得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教法:1、问题引导法; 2、交流讨论法; 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得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得良好阅读习惯。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1—获奖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说教材 教材单元定位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教学三位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跟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2、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主要段落语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2、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探究感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

五味瓶说课稿备课讲稿

《五味瓶》说课稿 华中电网麻城希望学校吴迪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五味瓶》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 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造型、表现。主要讲“酸、甜、苦、辣、咸“不同味道给我们不同的感受用色彩、图形、拼贴、表情艺术等方法表观五种不同的味道。培养了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运用。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学习色彩知识和表情艺术打下基础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 1 )让学生学习用图画、色彩来表现五种的味道的相关知识。 ( 2 )提高学生观察、欣赏、动手动脑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 1 )通过看、尝、说、议、画、制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 2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来掌握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 )通过亲身尝试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欣赏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3 )在绘画和制作中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做事认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 对引导学生对五味的体验,感受及大胆的对“五味”进行色彩和图形的联想,对“五味”表情艺术的分析,注重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各种表现方法的引导,以及爱学习、爱生活的思想渗透。

(四)、教学难点 用图画、颜色表现五种味道大胆想象及引导学生制作时有创意。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1 、直观教学法: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是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2 、动画导入法:看动画是儿童善于乐见的活动形式,根据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看动画视频开课。 3 、实践操作法:实践是儿童获取基本技能的主要手段。 四: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2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3 、探究学习:是不能凭想当然得出结论,必须调查、搜集数据,用科学的方法,实验来证明。 五、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理念是让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创作。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阶段(3-5分钟) 1、以一首儿歌《找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快乐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2、教师通过观看动画导入法创设有趣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10-15分钟) 1、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尝试各种味道,回忆生活中这些味道的来源。老师画出各种表情粘贴在“五味瓶”上并粘贴相应味道的食物; 2、穿插游戏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不同颜色的卡纸和“五味”的对应关系,初步在脑海把味道和颜色联系在一起;(如:红-辣、绿- 酸、白- 咸、黑- 苦、黄- 甜、褐色- 甜、紫- 甜、紫- 酸等不同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8课《小狗包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8课《小狗包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执笔:云国林) 一、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难点:客观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搜集资料,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研讨——同桌间或前后排讨论交流,共同研读文本。 四、学时安排: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节课 教学步骤: (一)感染导入

出示有关“十年浩劫”图片,问:你们知道图片上反映的时代是怎么样一个社会状况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图片1: 陶铸等被批斗并且致死(陶铸,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 图片2:辽宁省委班子集体被批斗(“革命”造反派向当权派开刀) 图片3:大字报随时随处都有(人们疯狂高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 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性丧失。作家秦牧曾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从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上,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再看看浩劫中我们的旬阳县——据县志记载:“旬阳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死、逼死共二百四十四人。除参加武斗被打死、炸死二十三人外,被乱打、乱抓、乱扣致死、逼死的二百二十一人(本人的父亲也在其中,79年平反昭雪;父亲被逼死后,母亲带领我们姐弟四人相依为命、苦度难关)。

人教版本-高一-语文-人教必修一第8课《小狗包弟》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一第8课《小狗包弟》课堂教学实录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立人学校林耀和 多媒体显示: 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师: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第10段,找出能够体现当时作家内心感受的相关词语。 生(部分):轻松。 生(部分):沉重。 师:还有呢? 生(部分):羞耻。 师: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 生:责备自己。 师:很好。哪位同学用一个词语来代替“责备自己”呢? 生:…… 师:自己责备自己。 生:自责。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这样变化的──轻松,沉重,自责。我继续问同学们: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生A:因为作家送走包弟之后好像甩掉了包袱,于是就感到轻松。 师:回答得很好。作家为什么会把包弟当成“包袱”呢? 生(齐答):从红卫兵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 师:小狗包弟这个“包袱”,会不会给作家全家人带来什么坏的影响吗? 生B:会连累作家一家人。 生C:作家担心一家人会像小狗那样惨遭不幸。 师:从红卫兵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 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作家为什么会沉重? 生A: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 师:还有呢?哪位同学继续补充? 生B:作家和包弟有着深厚感情,但作家却把它送到医院被人“血淋淋”地解剖。为此,作家感到心情很沉重。 师:非常精彩。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我们知道,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哪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生:“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师:××同学的回答完整吗? 生(齐答):不完整。 师:那么,完整的回答应该是── 生(齐答):“不能保护一条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讲课稿 一、讲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的第9课、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性的散文,也是略读课文,它围绕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取了几个给作者深刻印象的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了梁启超先生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语言简练风趣,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挚自然、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讲学情 高一的学生对梁启超已相当熟悉,所表现的生活中的梁任公形象以及风趣的语言无疑会引起她们极大地阅读兴趣。与之前的《纪念刘与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本文篇幅短小、线索清楚,也更易于学生掌握与理解。然而学生估计存在的问题是,对开掘不深,浅尝辄止。 三、讲目标 依照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四、讲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揣摩语言,掌握梁启超在性格、气质与修养上表现出的特点; ②从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掌握作者对梁启超的感情、 难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人物 的描写方法。 五、讲教法与学法 教法:1、问题引导法; 2、交流讨论法; 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考虑、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过央视的《百家讲坛》不?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与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的第9 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 等三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下,概括课文。当堂评价。 2、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课下由学生自行 练习。作业评价。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主要段落语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 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当堂评价。 情感与价值观1、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由学生通过概括分析“有学问,有 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当堂评价。 2、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二、教材地位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 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 倾向”。(见教材P26) 三、教学内容 学习重点: 了解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刻画人物的角度和方法。 学习难点: 深入体会梁任公的爱国热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明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先生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大师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 文章的重点。这也符合教材编著者单元编辑思路。(见本教材《致同学们》) 我认为所谓品人就是品评人物,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文本,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品文是从写作的角度鉴 赏文本,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综上所述,设计两个当堂问题,一个是正面侧面结合的写人技巧,一个是分析“热心肠”。 四、教学方法

《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纪念刘和珍君》。 一、说教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五本书中,仅设有2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必修一的第三个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必修2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共有6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秋绿记》)〈纪念刘和珍君〉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写人记事散文。 相对于老教材,所选散文篇章比例有所下降。那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本所选经典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 (二)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课文七部分之间的关系。 2、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体会作者其中的情感。 3、局部探讨课文,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战斗性和抒情性,是当代散文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理清思路,从而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并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一些语句的 深意及体味其作用,从而达到对主旨的准确把握。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2、难点是夹叙夹议的方法; 3、关键语句的理解。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对鲁迅先生比较了解,但作为高中生阅读《记念刘和珍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如何直面社会人生,学生没有体验;其次,特殊的纪念文章,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 编者编排这些文章是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和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可能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 对于我校高一的学生,学习本课要达到编者的目的,是比较的困难。学生对于这个“割裂”的文章形式,不宜接受。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先理顺文章内容,由浅入深,透过文章对人和事的描写,揭示作者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成为一个重点。 (二) 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章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结构层次清晰,其中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从而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梁启超。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对梁启超已相当熟悉,学生们对梁启超的印象还停留在戊戌变法,而本篇课文所表现得是生活中的梁启超,是作为学者的梁启超,这无疑会引起他们极大地阅读兴趣。与之前的《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本文篇幅短小、线索清晰,也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但是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文章开掘不深,只停留在表面。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分析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四、说重、难点 重点:揣摩语言,把握梁启超在性格、气质和修养上表现出的特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五、说教法、学法 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教法:1、问题引导法;2、交流讨论法;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