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四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庄子寓言故事ppt课件(12页)

庄子寓言故事ppt课件(12页)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如果从“认知活动”方面来看,两人的论说从未碰头;如果 从观赏一件事物的美、悦、情这方面来看,则两人所说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 的立场与境界上,一个有所断言(“知道鱼是快乐的”),一个有所怀疑, (“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显然的!”)他们在认知的态 度上,便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这不 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 逻辑家的个性。
注释:①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②楚王:指楚威王。使:派。③累:忧 累。④巾:用以覆盖物品的丝麻织品。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这里名词用作动 词。⑤曳:拖。涂:泥。⑥往矣:走吧。
四、视权贵如腐鼠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 鸟,其名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 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篇章)
九、东施效颦
西施①病心②而颦③其里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 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⑥妻子而去⑤之走。彼知颦美⑦,而不 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 ①西施:越国的美女 。②病心:心口痛。 ③颦:皱眉头。 ④里:乡里。⑤去: 躲开,避开。 ⑥挈:带领 。⑦颦美:皱着眉头美。 译文: 西施心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个长得丑的人看见了(西施)觉 得她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 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她)跑开。(东施)知道皱着眉头会 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庄子寓言故事ppt课件

庄子寓言故事ppt课件
3
邯郸学步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
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庄子·秋水》
赵国都城邯郸的人,擅长行走,不仅步子轻快,
而且姿态也非常优美。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
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
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
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好象还没有完全睁开迷胧双眼的幼犬啊。
7
7.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 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 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 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 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 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 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之。
庄子《庄子·徐无鬼》
11
吴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 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了;唯独 有一只猴子,却洋洋得意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 前卖弄灵巧。
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飞箭接住了。 吴王下令左右的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被射死了。
吴王回过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自 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骄傲,以 至于这样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 耍骄傲呀!”
10
猴子逞能
原文: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
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
委蛇攫搔,见巧乎王。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
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
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
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无以汝色

寓言四则ppt课件详解

寓言四则ppt课件详解
没有气体的。
日月星辰,也是聚积的气体中那些能发光的东
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C
主要讽刺的是杞国人。
“心理描写”表述错误。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有“科学的认识”说法错误,主要缺乏起码的常
识和经验。
曾经
原因
于是,就
……的样子
/
/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终日在天中行止。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
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地,积块耳,充塞四
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说明他内心忧虑重重。
杞人明白道
理、
后的喜悦之情
解除了忧虑
无,没有
伤害
消除疑虑的样子
告知,开导

踩、踏
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
列御寇
战国
道家

“释”
解除、消除
无,没有
死亡
告知,开导
天刚亮的时候(或明白、知道的意思)

好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担心
通“无”,没有
因此
告知、开导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ຫໍສະໝຸດ 真、是 即使 伤害
四方
踩踏
消除疑虑的样子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

《寓言四则》ppt课件

《寓言四则》ppt课件

自学检测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溉汲(gài jí) 杞(qǐ)人 躇(chú)步
跐(cǐ)蹈 舍(shì)然 中(zhòng)伤
星宿(xiù)
挖掘、开凿 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顺接连词 溉,浇灌。

汲水,从井里取水。
像这样,如此
得到, 挖到,挖得 听取传闻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了一个空闲的劳力,并 非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像这样听取消息,以讹传讹,还不如什么都没听 到的好。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
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 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 败之地。
对比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 写法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 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表 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 》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问宙斯雕像

耳 墨
问赫拉雕像

问自己雕像
一个银元
雕 还要贵一点 像

算添头白送
更尊重
讽刺 盲目自大者
算添头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发展:
想——问——笑问——想——问—— ?

《庄子寓言四则》课件

《庄子寓言四则》课件

《庄子寓言四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庄子》中的四则寓言,分别位于教材的第三章《寓言与比喻》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逍遥游”中的“鲲鹏展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两段寓言,“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以及“大宗师”中的“轮扁斫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庄子寓言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庄子寓言中的哲学思想,如“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

教学重点: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庄子寓言的哲学思想。

3. 例题讲解:以“庖丁解牛”为例,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从寓言中提炼哲学思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一个道理。

六、板书设计1. 《庄子寓言四则》2. 内容:鲲鹏展翅:志向远大,顺应自然秋水共长天一色:认识自己,知足常乐庖丁解牛:顺应规律,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技术精湛,谦虚低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四则寓言中任选一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寓言寓意的理解。

2. 答案示例:以“鲲鹏展翅”为例,我认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同时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可急功近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庄子寓言四则,使学生理解了寓言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庄子》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庄子》四则-完整PPT课件

《庄子》四则-完整PPT课件

3、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主要得益于什么?
• 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 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 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 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 游刃有余的大气。
4、你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 (1) 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 互接近转化”道理:“大智若愚”、“大 巧若拙”、“大勇若怯”。
• 有人认为,“齐物论”就是齐是非、齐万 物、齐物我、合天人。
• 概括言之,“齐物论”就是一切 平等。
• 【原文】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 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 “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 应了。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 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发展——斗鸡的
• 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 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就 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 誉尧(仁慈)而非难桀(斗狠),就不 如恩怨两忘而与大道化而为一。
“相濡以沫”寓意:
• 比喻在困境中的相依为命和互 相救助。但更多的使用时比喻夫 妻情感状态。
你怎么理解“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 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 失、荣辱都是相对的。“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2024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3张ppt).ppt

2024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课件(共53张ppt).ppt
蚊子在临终之际确实有所醒悟,通过“叹息”体现。 这个故事通过蚊子的悲痛告诉我们,即使在成功之后,也应 保持谦逊和谨慎,因为过度的自信和骄傲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 后果。
合作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两篇 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 ①结构上,两则寓言都遵循了先讲述故事,后点明寓意的模 式。 ②写作特点上,两则寓言都充分发挥想象,赋予神或动物以 人的性格,运用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 对比的方法深化故事的主题。
赫耳墨斯前两个问题提及的是神界中极具分量的神祇,而第 三个问题则直接将自己与这两位至高无上的神并列。这三个问 题逐步展开,巧妙地勾勒出赫耳墨斯自负、虚荣、自大且轻视 他人,却未被他人所重视的形象。
故事感悟
从赫耳墨斯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生活智慧?
①要有准确的自我认知,避免盲目自大。 ②不要过分自恋或自视过高,否则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失望。 ③虚荣心是空虚的,真正的价值来自于内在的品质和成就。
精读细妍
你认为导致误解的核心词汇是什么?它为何会造成这样 的误解?
导致误解的核心词汇是“得一人”。在丁氏的原话“吾穿井得一人” 中,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挖井之后节省了一个劳动力,相当于“得到” 了一个人的帮助。然而,这个词组在字面上容易被理解为“从井中得 到了一个人”,这种直接的、字面意义上的解释导致了信息的误传。
赫耳墨斯(Herme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罗马 神话中称为墨丘利(Mercury)。他是宙斯和阿特拉 斯的女儿迈亚所生。赫耳墨斯在神话中扮演多重角 色,包括众神的使者、商业、旅者、小偷和畜牧之 神,同时也是雄辩之神。他以机智狡猾著称,被认 为是欺骗之术的创造者,并且与古埃及的智慧神托 特混为一体,被认为是魔法的庇护者。赫耳墨斯的 形象多变,他穿有飞翅的凉鞋,手持魔杖,能像思 想一样敏捷地飞来飞去。

庄子寓言四则ppt

庄子寓言四则ppt

• 《秋水》(节选)只是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 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 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 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 看,却可以带给我们多种启迪,既可以理解为鞭策 人们永远不要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永远不要自满 自足,又可以理解为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 人应该保持谦虚的美德,因为谦受益,满招损;既 可以理解为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可以理解为人知耻 而后才近乎勇;既可以理解为做事有比较才有鉴别, 也可以理解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既可以理解为要 有广阔的胸襟气度和远大的志向目标,也可以理解 为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这样作 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反而越能使读者产生丰富联 想。
“庄周梦蝶”的文学意象 • 三、庄周梦蝶则脱去了上述忧 伤的调子,透露着生活的恬淡 与惬意
“庄周梦蝶”的故事以其深刻的意 蕴,为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想象 空间,因此诗人们的离愁别绪、人生 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 生感悟和体验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借 其表达了出来。在历代文人的共同努 力下,这一文学意象不断充实和完善, 其魅力也越来越迷人。
例如
•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 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 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 ——辛弃疾《满江红》 • 别后梦烦庄叟蝶,迩来书误子卿鸿 • ——李若水的《次韵高子文途中见寄》 • 梦去倚君傍,蝴蝶归来清晓 • ——黄庭坚的《离亭燕· 次韵答廖明略见寄》
庄子寓言四则
《庄子·述的是哲学 思想,但在写法上却不同于一般的论文, 具有许多鲜明的艺术特点。
• 一、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秋水》篇 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也就是说,世间 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相对于黄河确实很大, 但是“四海”仍处在“天地之间”,如同蚁穴处在 大泽之中一样。庄子认为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 最小,而人在天地间显然很渺小,因此人才要顺应 自然。《秋水》要表达无限相对思想,却并不单纯 说理,而是运用生动的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 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通过河伯与北海 若的七次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先秦诸子中 很多人喜欢引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但像《秋水》这 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 言不是纯粹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文中的河 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 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 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 哲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柔克刚。
保全生命
2(政治上)“无为而治”:
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影响------性格
• 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流放时,就从老庄思 想中吸取力量 。他在《读庄子》一诗中写 道: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 这种身处逆境,而“少忧伤”的豁达,得 之于庄子思想。
• 培根说过:“为了控制自然必须服从自然”。庄子 理想的自然是“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 万物不伤,群生不夭”、环境没遭破坏、物种不 被灭绝、生态平衡的生物圈。
影响------文学
• 奠定了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逍遥游】
• 宋代豪放派诗人苏轼,少年便十分喜好老 庄,他诗词中的“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 生”之类的句子,都缘于庄子旷放任性的 精神品格。他在《送文与可出守陵州》中 写道:“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 周。”这也反映了追慕庄子逍遥游世的艺 术品味和人生意境。
像 那只栩栩飞舞的蝴蝶一样让人梦魂牵绕,其 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 醉,此后“梦”与“蝶”交织在一起,以其
迷离 的梦幻色彩为历代迁客骚人所吟唱,这一文
例如
•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 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 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 所求。
• 李白年轻之时在儒家的经世之志影响下积极参与 政治,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表达自己对投入政治 的热情和自信.
• 但当现实中的政治在并不怎么辉煌的翰林院中到 来后,李白开始失意了,复杂的政治生活束缚了李白.
•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在 经过儒家的失意后,庄子的逍遥游开始深刻影响到 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这样写到: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意识到自己 的自由在自然里才能找到答案也真的在自然里找 到了自己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 二、哲理因用意境描绘而更含蓄丰满。由 于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 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智者 的叮咛》),因此他不仅善于虚构具体生 动的艺术形象来寄寓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 感情,而且常常通过景物描绘,创造意境, 寓意理于“境”的诗歌表达方法来构建全 篇,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其艺术境界往 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诙诡谲 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 庄子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 还可以陶冶人们豪放的性格。
•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要求彻 底摆脱世俗的羁绊,“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乐观豪放的性格也是 深受庄子影响。
影响------处世态度
不敢为天下先 得过且过 处事圆滑 知足常乐 做事不较真 随大溜 不得罪人、做事留余地 遇事不爱承担责任 不愿守纪律约束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 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 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梅尧臣(宋)
“庄周梦蝶”的文学意象
• 一、抒发他们人生如幻,变化无常, 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 叹。
例如
•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 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 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除了它的雄辩之外,还 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 但辩者的思维方式却截然不同,因而辩论的结果也 就很难判断出谁是谁非。惠施是从认知规律上来说, 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鱼不可能有人的喜怒哀 乐感情;庄周则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 从认知规律上说,庄周的逻辑推理,纯是玩弄诡辩。 他是根据相对主义的理论,不仅完全泯灭了人和鱼 不同质的差别和界限,而且把惠施的发问作为辩论 的前提。“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施展诡辩到了强词夺 理的地步。
《庄子·安知鱼乐》
• 全文着重在一个“辩”字上。辩论的双方庄 周和惠施都是当时著名的论辩家。一个是聪 明绝顶而又看透世情的学者,一个是专门研 究辩术而又“自以为最贤”的“辩者”。两 人虽然还谈不上旗鼓相当,并驾齐驱;却也 是棋逢敌手,互不相让。
• 本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略作交代外,通 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采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针式地把 这场辩论深化。庄周肯定人能知鱼之乐, 惠施则否定人能知鱼之乐。且不说辩论双 方谁是谁非,光两人在辩论中所反映出来 的敏捷的思路,就使人应接不暇;睿智的 谈锋,令人拍案叫绝;丰富的奇想,更能 启人遐思。
• 三、哲理因用“暗示”手法而更多义丰富。 庄子认为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不 能用具体的感官和逻辑思绪去把握。“道” 的玄虚空灵使得庄子讲寓言故事时,往往并 不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 那卓异的形象思维,含蓄的“暗示”手法, 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这种寓言的背后, 包藏的是无穷的万象,不尽的意蕴,让人能 够捕捉一二却又难以全部领悟,无形中更增 加了文章内涵的丰富和模糊的美。
庄子寓言四则
《庄子·秋水》
• 《秋水》是一篇说理文章,阐述的是哲学 思想,但在写法上却不同于一般的论文, 具有许多鲜明的艺术特点。
• 一、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秋水》篇 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也就是说,世间 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相对于黄河确实很大, 但是“四海”仍处在“天地之间”,如同蚁穴处在 大泽之中一样。庄子认为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 最小,而人在天地间显然很渺小,因此人才要顺应 自然。《秋水》要表达无限相对思想,却并不单纯 说理,而是运用生动的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 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通过河伯与北海 若的七次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先秦诸子中 很多人喜欢引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但像《秋水》这 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 言不是纯粹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文中的河 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 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 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 哲学思想。
庄Hale Waihona Puke 梦蝶• “庄周梦蝶” 具有十分深邃的内涵。它既非 是齐物论中相对主义的同质异构体,亦非 是单纯的“物我同一”的审美。其包含着 “我是谁”式的存在本体的逼问,从中透 出人生的悲剧意识,并带着一种超功利的 态度超越现实,通向人的诗意存在。
“庄周梦蝶”的文学意象
“梦蝶”的寓言故事充满了梦幻迷离:是庄周 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呢?庄周与 蝴蝶又有什么分别呢?庄周的“蝴蝶梦”就
• 但不幸的是,庄子揭示的现象今天依然存在,且 愈演愈烈,出现了拜金主义,物欲横流,见利忘 义乃至欺诈犯罪等现象。这当然引起社会有识之 士的高度重视与警惕。庄子看到物质文明在进步, 另一方面道德又在退步。
鲁迅九十多年前对十九世纪文明重物欲之 “通弊”也有深刻的揭露与反省,至今仍 警钟长鸣。
一个社会如果过度崇拜物欲,则必导致道德 崩毁,社会停滞;一切个人如果毫不节制地 追求名利权势,势必成为物的奴隶,失去
民间俗语—浓厚的道家色彩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影响------不为物役{不为外物所更改自己的动向}
• 庄子生活在“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 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的时代。 在他看来,这都是人己异化,成了物的奴隶。所 以他反复告诫人们“不以物易其性”,“不以物 挫其志”,保持主体人格的独立尊严。
庄子思想
1 “天道无为”:
一一棵切很事物大都在的变化树。,庄是子主没要认用为的自然,的因比人为为 伐的应木要自好然人,规律提很倡】快无用就,认要为大把无它用就砍是有去用;。而【顺 一◇提棵倡:长清静无得为,不太好的歪脖树,却 因为没用,不会被砍伐,而得以 贵雌守柔,【以柔弱为尊贵,坚守雌性的柔弱 】
• 《秋水》(节选)只是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 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 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 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 看,却可以带给我们多种启迪,既可以理解为鞭策 人们永远不要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永远不要自满 自足,又可以理解为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 人应该保持谦虚的美德,因为谦受益,满招损;既 可以理解为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可以理解为人知耻 而后才近乎勇;既可以理解为做事有比较才有鉴别, 也可以理解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既可以理解为要 有广阔的胸襟气度和远大的志向目标,也可以理解 为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这样作 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反而越能使读者产生丰富联 想。
• 长此以往,必将危及人类的生存。所以庄子告诫世 人:“圣人处物而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 人类无情地破坏自然,自然会反转来报复人类,使 人类受到应有的惩罚。
• 庄子曾提出“夫物不胜天久矣”的论断,这在以 天地主人自居的征服者来说,似乎人类在自然面 前矮了半截,而津津乐道于“人定胜天”、“与 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豪言壮语。殊不知 人类只能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有限 度地利用、改造自然,人类最终是不能战胜自然 的。
负面影响
• 首先,是在思想上. • 诗人陶渊明是受老庄思想影响比较深的一个人.陶
渊明本来是一个小官员,但他不满于现实生活中的 尔虞我诈,弃官去当农民,过着虽然清苦,有时吃不 饱饭,但依然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 • 后来出现的道教,更是受到老庄思想的深刻影响. 道士的出家,隐居山林, 与老庄有很大关系. • 现在的道士,有许多仍然保持出家修行住庙。道 教有其合理性的地方,但如果大家都成了道士,社 会何以发展?中国会更落后.
庄子留给我们什么?
--------浅谈庄子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
• 学者南怀瑾这样说:
•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 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 家,我们就没饭吃,道 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 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 会它,要是一生病,就 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