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花的历史_
有关于桂花的神话故事

有关于桂花的神话故事
1、吴刚伐桂;听说,月中有桂花树,高五百丈。
汉代河西区人吴刚,因学仙不依照规,被罚月中伐桂,此树随砍随合,总不可以倒,自始至终生机盎然,每临中秋节,馨香四溢。
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花树是两位一体的,桂花树能与月亮一样代表延年。
毛泽东诗词“讯问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来源于这一历史典故。
2、桂花仙女;传说故事八仙中的仙姑到南岳山挖药,将金簪埋在山里长出桂花树,化作仙女。
一位秀才善于画桂花,結果打动仙女,与其说结为夫妇。
湘河流中的龙子听闻这事,十分妒忌,派龟相谋害她们。
结果,仙女将龟相化作石龟,压在南岳庙御碑亭的大石碑下边。
又提到一只石鼓,压在湘江龙宫的出入口,化作石鼓山。
桂花的历史文化

桂花的历史文化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香花,素以芳香而著称。
桂花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记载。
《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
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已成为美的化身,成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据历史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
自汉代就开始栽培桂花。
西汉刘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
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
晋代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桂花,多为秋天开花,故被誉为“金秋娇子”。
桂花,以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桂花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
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成都、武汉、南京、桂林、杭州、苏州等城市栽培最为集中。
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相关的神话故事

桂花相关的神话故事摘要:一、桂花起源的神话传说1.嫦娥奔月2.桂花树的神话寓意二、桂花的文化意义1.象征吉祥2.寓意浓情厚意3.表达美好愿景三、桂花的实用价值1.食用2.药用3.观赏四、桂花节的民间习俗1.庆祝活动2.民间艺术表演3.桂花产品展示正文:桂花,这种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植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神话传说。
自古以来,桂花就被赋予了吉祥、喜庆的寓意,成为中秋节的代表性植物。
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索桂花背后的神话故事及其文化意义。
桂花起源的神话传说要追溯到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后裔为了让嫦娥在月宫过上幸福的生活,特意为她种植了一棵桂花树。
这棵桂花树不仅象征着幸福,还成为了月宫的守护神。
桂花树的神话寓意也因此传遍了人间,成为了民间传说。
桂花在我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桂花寓意浓情厚意,常用来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同时,桂花还寓意着美好的愿景,人们希望通过种植桂花,祈求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桂花的实用价值同样丰富。
首先,桂花具有独特的食用价值。
其花香可用来制作各种美食,如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茶等,为人们带来口福。
其次,桂花具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桂花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失眠等症状。
此外,桂花还具有观赏价值,其枝繁叶茂、花香四溢,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
每年农历八月,是我国传统的桂花节。
此时,各地纷纷举行庆祝活动,民间艺术表演、桂花产品展示等活动层出不穷,欢声笑语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桂花节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桂花神话故事、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今天,当我们提及桂花,不仅想起那迷人的香气,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
桂花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桂花的历史典故〕导语: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历史典故你们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桂花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桂花的历史典故▲【典故】: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当时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
”南京为天朝古都,南朝齐《南武帝(公元483—493年)时,湖南湘州送桂树植芳林苑中。
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583—589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把桂树用于园林栽培了。
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此时园苑寺院种植桂花,已较普遍。
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
关于桂花的故事

关于桂花的故事
桂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故事。
其中,有一则关于桂花的美丽传说,那就是关于月宫和嫦娥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人类。
为了报答他的功德,王母娘娘赐给他一种长生不老的灵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无意间得到这颗灵药,但她并不想成为不朽之人,于是她藏匿起来。
后羿发现后,一直想尽办法要得到这颗灵药,但嫦娥不愿意交出来。
后羿一气之下将灵药吞下肚子,并且被追赶到了月宫,而嫦娥则因为怕被后羿抢去灵药,便飞到了月宫上。
王母娘娘感动于嫦娥的孝心,便让她留在了月宫,成了月宫中最美丽的仙女。
后羿则被发配到了人间,但他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对着月亮思念自己的妻子。
为了让丈夫能够知道自己的安危,嫦娥便在月宫中挂了一株桂树,因为桂树的叶子色泽明丽,花香四溢,所以每当后羿对着月亮思念的时候,嫦娥就会摘下几片桂叶,丢向后羿,让后羿知道她在月宫中平安无恙。
因此,桂花也成了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象征之一。
关于桂花的典故

关于桂花的典故桂花,又称为月桂花、桂木花,是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常常被用于制作茶叶或糕点,给人们带来了美味和愉悦的享受。
桂花的典故源远流长,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与桂花相关的典故。
典故一:桂花香于十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被赋予了良好的美德象征。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女子,她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的桂树下织布,而这棵桂树正是一棵桂花树。
尽管她家境贫寒,但她却非常善良和勤劳,常常帮助邻居们。
某一天,她突然生病了,临终前她告诉邻居们:“我去世后,请在我的坟前种上一棵桂花树,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会在天堂里化为桂花,给大家带来幸福和快乐。
”邻居们听后都非常感动,纷纷在她的坟前种下了桂花树。
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桂花便在这个村庄里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人们都相信这是那位善良女子的馈赠,也将桂花的香气传颂至十里。
典故二:桂花开遍天下桂花的香气和美丽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仙女下凡,她每天都会在人间漫步,并且带来了许多好运和幸福。
有一天,她来到了一个贫穷的村庄,看到了这里的人们生活困苦而艰辛。
于是,仙女决定为这个村庄带来一些好运。
她在村庄的每个角落都种下了一棵桂花树,并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年的这个时候,桂花将会开放,给你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从此以后,这个村庄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将桂花的香气和好运的象征传颂至天下。
典故三:桂花如金秋桂花是一种在秋季开放的花卉,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金秋花”。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贵族女子,她非常喜欢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每年的秋天,她都会在家中的花园里举办一个盛大的桂花花展,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赏。
这个花展持续了很多年,成为了当地的传统活动。
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聚集在这个花展上,欣赏桂花的美丽并感受秋天的气息。
因此,桂花被赋予了“金秋花”的美称,成为了秋天的象征之一。
桂花的典故让我们了解到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无论是在故事中的善良女子、仙女的祝福,还是贵族女子的花展,都让桂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桂花有哪些传说桂花的由来历史

关于桂花有哪些传说桂花的由来历史
桂花由来历史:
我国古人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
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
桂树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
桂花传说故事: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
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
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
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扩展资料: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
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
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
惊艳金秋秋分节气中的桂花飘香

惊艳金秋秋分节气中的桂花飘香惊艳金秋秋分节气中的桂花飘香金秋时节,阳光温暖,秋风袭人,正是大自然变幻的时刻。
而在秋分节气里,一种花香扑鼻的桂花迎风飘香,使整个季节更加愉悦宜人。
桂花,作为秋天的代表之一,以其芳香四溢、花色艳丽而受人喜爱。
本文将介绍桂花的特点、桂花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桂花给人带来的美好心情。
一、桂花的特点桂花,学名“丹桂”,属于木犀科桂花属植物。
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片互生,长椭圆形,花朵香气浓郁,花色多样,有白桂、黄桂、红桂等。
桂花花朵小巧玲珑,花瓣5片,花冠长为筒状,花瓣略带弯曲,花后结小球形果实,果实成熟后变黑。
桂花不仅花香四溢,而且花期长,从9月底开始至11月中旬。
尤其在清晨、黄昏时分,桂花散发出的香气更加浓郁,被称为“一日之荣华”。
这淡雅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花海中。
二、桂花的历史与文化桂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名花之一,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桂花的诗歌:“蜀锦含香秋雨露,荆王望月夜如昼。
”这是对桂花花香与神秘的桂花树对咲的美景的称赞。
桂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桂花被视为君子之花,象征高洁、灵巧、光芒照人,有“君子如桂”之说。
在古代诗词中,桂花也常与忧思、离别等情感结合,如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此诗通过描绘桂花的美丽与秋天的凉意,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思念与期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还有着与中秋节有关的特殊意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人们会制作月饼和拜月,而桂花被用来装饰月饼,赋予了传统月饼更加浓郁的香气。
三、桂花给人带来的美好心情桂花的香气不仅能扑鼻而来,也能温暖人心,带给人们美好的心情。
首先,桂花的香气能够使人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科学研究发现,花香能刺激人体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使人产生愉悦、放松的心理状态。
在金秋时节,每当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气蔓延开来,人们常常会感到心情愉悦,让烦躁与忧愁烟消云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桂花的历史
桂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素以芳香而著名,因其树势丰满、紧凑、姿态秀丽、四季翠绿、色泽四时有变,根系发达、抗寒抗逆能强,可作盆花、行道树、大小香花灌木球、盆景桩头等种苗。
她是集绿化、香化、美化、彩化于一身,品味、价值极高的珍贵花卉树木之一。
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
”楚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注:“桂浆”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
由此可见,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
此外,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
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
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
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为美的化身。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
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汉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等记载。
由此可见,桂花引种帝王宫苑,汉初已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
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
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
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介绍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嫦娥奔月”此传说最早出自《归藏》。
这是一部约成于战国初年的上古典籍。
书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
”以后,西汉刘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纪)等典籍中多有征引,内容更为详尽,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可能算是对嫦娥的一种惩罚。
“吴刚伐桂”。
这一传说引自唐代式撰《酉阳杂俎》(860):“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桂树的“树创随合”,即砍树的创伤很快愈合,隐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这个传说中,月亮和桂树是两位一体的,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
“蟾宫折桂”。
一说见自《晋史》。
据该书载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
”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
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
……许多才子争攀折。
常娥道: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
”意指用攀桂、折桂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话故事的影响,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
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载植在零陵所住精舍。
顾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选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
白居易曾
任杭州、苏州刺史,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
有诗咏日:“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魏晋以来,文人诗词咏桂成风,名句佳作颇多。
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发感情的。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
”由宋代诗人吕声之所作。
他称桂花是三秋期间的领衔花木,有着不凡的渊源(月中种)和异异乎寻常的奇香(天际香)。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这是一首很有名气的咏桂诗,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1130—1200)所作。
语言自然朴实,短短二十个字,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生于岩岭间)、物候表现(花开仲秋节)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
”由宋代诗词并佳的朱淑真所作。
她运用委婉、细腻的笔法,表达优美的客观事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正是桂花盛开之时;花好月圆是家人团聚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
而花残月亏则是人事沧桑的另一侧面。
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历代名人赞赏不绝的。
例如,南宋爱国名相李纲最喜爱桂花,他抗金壮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书斋就命名为《桂斋》,而且亲植桂花以明志。
在两首题木犀的《采桑子》中词云:“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直待秋风,香比余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吹动珑璁。
”“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长。
玉壶贮水花难老,净几明窗,净几明窗,褪下残英簌簌黄。
”其后,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福州西湖荷亭边重修李纲祠时,在祠旁筑了一个读书处,也题名为《桂斋》,以表继承李纲的爱国遗志。
桂花是木犀属(0smanthus)植物中的代表物种,其民间栽培,始于宋代,盛于明初。
全世界现已发现32种,我国有27种之多,我国是世界木犀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桂花不仅有极高的园林生态价值,而且在开发食品方面(桂花糕、桂花汤圆、月饼、桂花茶、饮料、桂花酒等);在化工方面(提炼自然、桂花香精、香水、香皂、香包);药材(桂花、根、桂籽、叶,都可入名贵中药);退耕还林(一些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桂花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使之价廉物美)等方面有巨大的开发价值(特别是四季桂品种群的品种,在园林方面还是空白)。
古代桂花象征胜利、崇高、友好、吉祥。
古有仕图得志者,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挖掘丰富的桂花文化,传承邀月赏桂的古老民俗,把赏桂与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
突出桂文化的独特性,营造了高雅、热烈、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有关城市每年举办桂花节,以花为媒,繁荣经济,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步伐。
八月桂花香今天从主楼前走过,忽然一缕幽香飘来,惊喜,是桂花!深呼吸,捕捉着这若有若无的幽香,一阵眩晕!这个城市一到八月桂花飘香的季节,整个城市于是都浸淫在这桂花的香气渲染中。
走在马路上,徜徉在校园里,抑或住家附近,到处是桂花的天下。
那时,总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够用,狠不得深呼吸下,将浓郁的香气尽染五脏六腑。
那时,爱将校园内每一处有桂花的芳踪觅尽,然后停留在一株桂花树下,让幽香将自己包裹,沉沦、冥想、空灵。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
见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宰相李德裕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中一首。
他很喜爱桂树。
这首咏桂花诗题下有小注说:“此树白花红心,因以为号。
”李德裕在平泉别墅栽种的这株桂花就是桂花
品种中的红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