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选评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作文猜题及范文分析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作文预测题及范文分析
写作。
ㅤ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坚韧。
坚韧的精神,不仅在于“坚毅、勇敢”,更强调“韧性、韧劲”。
生命需要韧劲。
有韧劲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坚定信心,坦然面对,勇敢前行;没有韧劲的人,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气馁,畏缩不前,一事难成。
ㅤㅤ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选择你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生活经历,抒写你最真挚的情感吧!请自拟题目,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定(不能写成诗歌)。
③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④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⑤字迹清楚,字数不少于600字。
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的关键词为“坚韧”,“坚韧”可以解读为坚忍不拔、坚强不屈、坚持到底,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仍旧生生不息的精神本质。
“坚韧”不仅个人自身充满着能量,也会给周遭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写作此文我们可以“坚持,让梦想开花”为主题,可以从生活中选材,以生活中的人物或者历史上的名人轶事来论述主题。
首段可以用一组排比句来引出主题,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
第1页共6页。
201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选评精品文档11页

201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选评真题再现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本题满分50分)①半命题作文题目:找回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②自命题作文“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
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始新的征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真题解析青岛市今年采用了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二选一的作文命题方式,降低了写作难度,增大了写作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相应的文题。
文题①为半命题作文,形式比较开放,考生可根据命题的要求去完成写作;文题②为话题作文,“告别”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可谓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实际。
针对这类话题,在选材上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素材来写,且宜真实忌空洞,宜小不宜大;立意要新颖、深刻;表达方式上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来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题①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我们要领悟题目中的重点词“找回”,既然是“找回”,那么肯定就“失去”过。
单说“找回”这个词,“找”是一个过程,“回”是一个结果。
因此,写作此文,需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失去”的过程,“寻找”的过程,最终的结果。
以这个文题作文时,“失去”的过程里要有无奈,“寻找”的过程需曲折,“找回”的结果应动人。
考生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思想的蜕变过程来构思行文。
此外,还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情感表达要真实可信,不可胡编乱造。
立意上,要尽可能地体现出青少年的美好人格品质,如自信、自尊、自爱、乐观、守信、孝顺等,选取最为熟悉的方面来写。
本题还需注意的是:“找回”不等于“找到”,二者要区分开来,避免跑题的危险。
这两篇作文,凭什么入选中考试题分析范例?(第4辑)

这两篇作文,凭什么入选中考试题分析范例?(第4辑)青岛市招生办公室组织编写了一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为我们研究命题立意、答题情况提供素材,资料齐全、真实、精当,十分难得。
我们把这套书中精选的作文范例整理出来,略加赏析,供大家参考。
今天推出的,是2019年青岛市中考的两篇满分作文。
01题目一半命题作文题目:镌刻在___的约定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你曾经与谁约定?又将这份约定镌刻在何处?请以“镌刻在____的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优秀作文】镌刻在琴弦中的约定“你可想好,你能保证每天都练习吗?”“当然能,妈妈,你放心就行。
”“那我们来做一个约定吧。
”“好的,妈妈。
”就这样,一个近三年的约定在我们母子间形成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
”我抱着巨大的兴趣与热情开始学习钢琴,这个被誉为“音乐王子”的大家伙立刻充盈了我整个生活。
但不到一个月,我就被那几首基础的乐曲搞得厌烦无聊。
这时,妈妈走到我身边,对着正在发脾气的我平淡地说了几个字:“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这句话如一盆冷水,让我想要发火的欲望顿时消失。
她又安慰道:“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下去,一定会有结果的。
”我望着这黑白二色点了点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开始真心爱上钢琴了,这一首首动人的曲子让我近乎醉倒,每当听到琴弦发出优美的旋律,我的疲劳便被一扫而空。
但毕竟“高处不胜寒”,随着难度的增大,我再次遇到了瓶颈,天生手小的我被老师认为“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跨八度时总会让我的曲子像断线的珠子般无法连在一起。
但这次,没有等到妈妈鼓励,我便已重整旗鼓开始进行比常人更多的训练,斜眼看到妈妈在门口对我微笑,我仿佛有了无限的力量。
毕竟,我们之间还有一个未兑现的约定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07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选评

2007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选评(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详见71页)原题回放:二选一1.以“孝敬父母”为话题作文;2.半命题作文“做人从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要求:请从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作文,既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也可以编写故事,等等。
要求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不少于600字。
试题解析:今年青岛市中考作文题选题贴近考生生活,旨在挖掘考生对日常生活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感触。
“孝敬父母”这类反映家庭生活琐事的题材,看似简单,实际上把握起来非常难。
据了解,今年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做人从开始”这个题目,而离考生平日生活最近的“孝敬父母”的题材却鲜有人写。
如果考生平时缺乏对父母的关怀或爱的体验和观察,就很难写出真情实感,容易流于形式,写成简单的“流水账”。
“做人从开始”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大,但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领悟。
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只要考生在记忆中曾经有某件事情触动了自己,在这里都可以表现出来。
不过写这个题目,关键是要有准确的切入点,“做人”是一个大事,而此处要写的事情,则越小越好。
倘若考生泛泛而谈,则不容易出彩。
当然若能把这两个中考作文题来个“二合一”,写成“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也是不错的。
写法点拨:文题一:要写好此题,构思时必须注意如下四点:第一,最好不要写成议论文,因为这一话题对我们来说很难把握,写出有分量的议论文不容易。
第二,写作时要寓情于事,即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寄寓于客观事件的叙述之中,一般情不外露,感情借助于具体事件的生动写实来表现。
如某考生的《一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六岁时,邻居王伯杀了头猪,送来半斤肉。
当时,吃饭不点灯,昏暗中母亲误吃了一块肉,即刻又吐出来,放到我的碗中。
”这一细节就极其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爱子的深情。
可见,选取那些曾占据过自己心灵的细小、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品德风貌,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2009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选评

2009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选评考题回放题目:那时,我__________(幸福极了、突然长大了、感受到了爱……)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
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③力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验。
试题解析今年青岛市中考作文题目和往年一样,仍然是二选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也反映了这些年命题的稳定性。
第一个题目《那时,我》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说真话、表真情,如同这个题目的提示中所给的“那时我感受到了爱”、“那时我突然长大了”,等等。
这个题目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下面具体谈一下第一个作文题目的写法:第一道作文题是一个让考生有话可说的题目。
回首以往的生活,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时”:那时,你笑了;那时,你哭了;那时,你真遗憾;那时,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时”,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斗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
你尽可以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来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
写作前,首先应注意认真审题。
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
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
“那时”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我”决定选材只能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
其次是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
这由考生自己决定。
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
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
再就是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
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
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
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能做到以上这些,就基本合乎要求了。
但如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语言生动、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及范文)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及范文)写作专题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11.(50分)作文。
追梦路上,遇到困境,紧张焦虑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取得成绩,浮躁懈怠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环境变化,难以适应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状态良好,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立意需在材料包含范围内;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⑥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山东省青岛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13. 作文。
现代文阅读中,《春之思》结尾写道:谷雨到了,气温一天天高起来,雨水也慢慢多起来。
草木准备大口喝水,顶着烈日,迎接生命的又一个节气。
读完这句话,同学们深有感触。
有的同学说,我从中读出了坚定的信念;有的同学说,我从中读出了美好的憧憬……你读出了什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表达观点。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5)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25,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作为子女,应该有子女的样子;作为中学生,应该有中学生的样子;作为公民,应该有公民的样子……请以“这才是该有的样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观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阅读下面的诗歌。
按要求作文。
统一聂鲁达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共5页文档

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作文解析与佳作示例【中考真题】请以“身边风景也动人”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文题解读】从审题的角度看,“身边风景也动人”的关键点有三:一是明确“风景”“动人”的内涵。
风景,既指自然风景,又指人文风景,其特征是“动人”。
怎样挖掘“风景”的内涵,表达怎样“动人”的情感,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
二是要注意限制语“身边”。
也就是要求考生能立足生活,写学校、家庭、社会中熟悉的生活场景,而不能虚构自己不熟悉的场景。
三是注意关照“也”字。
“也”字,表同样,其中暗含着一个对比。
要求考生通过身边和其他风景的对比,发现身边的风景也是美好的,进而表达一种感悟和体验。
命题虽然简单,但若不注意审题,仍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忽视“也”字,只写身边的风景,不存在对比,就无从表达“也”字的内涵;二是只描绘景物,不深入挖掘风景的内涵和承载,这样的作品是肤浅的;三是细节不生动,风景不动人,缺乏个性。
或者虚构场景,脱离开“身边”二字,都是偏离主题。
【考场佳作一】身边风景也动人◎济南一考生我们常大喧大叫趁着青春还在要去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去游览,却常忽略了自己身旁不起眼的风景,其实,身边的风景也动人。
搬家之前的老家,虽然常常打扫却也因低矮破旧而显得有些荒凉。
每当在老屋中感到分外寒冷的时候,我便喜欢将大厅中的那盏旧灯打开,躺在沙发上,看着灯旁的光晕一圈一圈向屋外跑去。
这本是我无意间发现的,那次,看电视看到无聊,便索性关了躺在沙发上。
亮着的灯还是那种大肚子的白炽灯,并不怎么耀眼,我痴痴地望着白炽灯,突然发现,一层层的光圈如同涟漪向外扩散,那五彩的动感的光晕,在眼前跳动,实在是这个有些破败的家中最美的风景。
以至于后来到了新家,我还是喜欢躺在沙发上看灯光与屋顶之间的图案,只是远不及老屋的温暖罢了。
学校里我的座位是最不让人待见的。
正对着那扇已旧得掉漆的木门不说,每到有阳光的时候,大半个黑板以至老师的板书都在这白光中消失了,每每讲课,老师伟岸的身影常是讲到哪儿挡到哪儿而被我形象地称为“360度全死角”。
第29题 山东青岛:重返校园以后+青春的火花-全国中考作文精选30题题解+佳作评析

第29题山东青岛:重返校园以后+青春的火花考场真题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24.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个漫长的假期。
五月,你接到了复学的通知,重返校园。
请以“重返校园以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青春的生命、才华,……眼看自己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选自《傅雷家书》)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文题解读今年青岛市的作文结合了命题和自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而且特别贴近当下,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命题作文,直接贴近疫情之下的学习生活;自命题作文则贴近考生个体的生命状态。
如果说前者是国事家事天下事,那么后者就是自己的读书声(青春如何对待)。
跟去年的作文相比,今年是命题和自命题,任选其一则可,题目可选性比较强,有利于高水平作文的产生。
一般来说,自命题作文,中心立意因人而异,记叙文和议论文之间自行切换,选材更是丰富多彩,确实会让那些作文高手脱颖而出。
就本次自命题作文来说,主题比较简单明确,相对而言不容易写跑题,但是不容易写出彩,或许题目贴近“责任与担当”更好一些,并且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这样选材也会很充实,不至于空喊口号。
首先考生看到题目后就应该选择题目。
如果选择命题作文,那就要在这个题目的条条框框内写作,有句话说“带着镣铐跳舞”,那么考生就要遵循规则,否则就会“伤着”自己,体现在文章里,就是有或大或小的瑕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解及佳作选评字数:2518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2013年9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真题再现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本题满分50分)①半命题作文题目:找回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②自命题作文“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
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始新的征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真题解析青岛市今年采用了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二选一的作文命题方式,降低了写作难度,增大了写作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相应的文题。
文题①为半命题作文,形式比较开放,考生可根据命题的要求去完成写作;文题②为话题作文,“告别”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可谓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实际。
针对这类话题,在选材上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素材来写,且宜真实忌空洞,宜小不宜大;立意要新颖、深刻;表达方式上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来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题①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我们要领悟题目中的重点词“找回”,既然是“找回”,那么肯定就“失去”过。
单说“找回”这个词,“找”是一个过程,“回”是一个结果。
因此,写作此文,需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失去”的过程,“寻找”的过程,最终的结果。
以这个文题作文时,“失去”的过程里要有无奈,“寻找”的过程需曲折,“找回”的结果应动人。
考生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思想的蜕变过程来构思行文。
此外,还要注意选材的典型性,情感表达要真实可信,不可胡编乱造。
立意上,要尽可能地体现出青少年的美好人格品质,如自信、自尊、自爱、乐观、守信、孝顺等,选取最为熟悉的方面来写。
本题还需注意的是:“找回”不等于“找到”,二者要区分开来,避免跑题的危险。
题②是一道话题作文。
写好这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要点:首先,要化大为小。
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就只是泛泛而谈。
考生最好能够根据“告别”这个动词,去展开联想与想象,选择一个恰当的连带成分,组合成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作为题目。
可以用具体事物命题,如“告别网吧”、“告别家乡”、“告别英雄”等;可以用抽象事物命题,如“告别懒惰”、“告别自卑”、“告别自私”等。
其次,要立意深远。
本题虽未设审题障碍,但那些主题不够积极健康的题材在作文中应避免。
文品即人品,做文章,思想健康、立意深远是首先要做到的。
写“告别”话题的文章,考生可以写毕业后,与老师、同窗好友的告别,表达出依依不舍之情;也可以写自己告别家乡到异地求学,变得更加自立、坚强,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等。
总之,能给人以启示,激发向上的情感是上选。
再次,要展现个性。
由于本题写作范围较宽,考生可以用第一人称写自己告别某样东西的独特经历,如“告别回忆录”;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他人告别时的场景,重现人物心情,发挥想象,凸显主题,一展才华,如“告别也美丽”;还可以用童话形式写百兽“告别森林”,表现了对环境恶化的忧思等。
如果能像《藤野先生》中鲁迅告别恩师,《背影》中朱自清告别父亲那样,制造出打动人心的动情点,就更好不过了。
考场佳作一找回童心青岛一考生月考结束后,学校放了三天假。
然而,对于正值初三时期的我来说,所谓的休假无非是换个地方学习。
那天,我正被一道数学题搅得焦头烂额时,表弟悄悄地来到我的书桌前。
表弟今年五岁半,刚上幼儿园,满脑子想的都是玩,还不晓得什么叫“上学苦”。
看着正处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的表弟,想到被功课和中考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自己,我内心隐隐有些忌妒。
“表哥,你能陪我玩一会儿吗?”表弟小心翼翼地问。
“不能。
”我态度坚决且毫不犹豫地拒绝道。
表弟不说话,也不挪步,只坐在我对面,似乎要与我对峙一般。
我低下头去,很嫌弃地瞪了他一眼,却发现欲落未落的泪珠在他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打转。
我有些心软了,抚摸着他稚嫩的小脸放缓语气说:“你天天去幼儿园,有那么多的小朋友陪你玩儿,放假回来了还缠着哥哥呀?快看电视去吧。
”我看了看表,“这个时间,电视里有你爱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不嘛,我就要你陪我玩。
我每天上幼儿园都要背儿歌,学算术,读英文单词,放学回家还要练电子琴。
星期六、星期天,爸爸妈妈就把我送到辅导班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学书法……”短暂的沉默后,我心软了,但看了看那堆成山的作业,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表弟默默地走开了。
夜幕降临了,我望着天上闪烁的繁星,突然想起往昔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童话故事的时光,久久不能入睡。
想不到五岁半的表弟也如此忙,如此累,如同奋战在中考前线的自己,他在不应烦恼的时光里就已经尝遍了烦恼的滋味。
想到这些,我的心中竟有种说不出来的痛。
第二天,我对表弟说出我的决定,我决定陪他玩一天,痛痛快快地玩一天。
“真的吗?真的吗?”表弟的眼睛里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我知道,那道光芒的名字叫“快乐”。
玩什么呢?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陪他放风筝。
田野里,我抱着表弟,他搂着我的脖子,一边看那越飞越高的风筝,一边拍着手,还不时亲吻我的脸颊。
那一刻,我找回了久违的快乐,而表弟找回了本就该有的无忧无虑。
我慢慢地收线,就像找回那美好的如童话一般的童年。
童年对我来说已成往昔,然而那些美丽的时光糅合在一起的不过是一颗未经褶皱、快乐自由的童心。
既然我已重新拥有,便不愿再次失去,更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简单的快乐。
创意点评:本文选材看似普通,中心事件是“我”陪表弟放风筝,然而细细品读,却能感受到蕴藏其中的深意。
陪表弟放风筝,“我”却要作一番思想斗争,而处于童年期的表弟也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童年……如此一写,把当下应试教育的弊端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作者的思考深度与思想高度。
本文外在线索是“我”陪表弟放风筝,内在线索是表弟和“我”一起“找回童心”,双线并行,可谓匠心独具。
考场佳作二找回阳光青岛一考生我的童年像是住在一间溢满老师与同学夸赞的玻璃房子里,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了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贴在墙上的一张张金灿灿的奖状一样耀眼。
就这样,我在幸福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三年前,因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到了这座城市。
还残留着阳光气息的荣誉证书,将我指引到了这所对应试教育“毕恭毕敬”的新学校里。
在“实验班”中,高手云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几近疯狂,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惧。
我不甘心与新同学有巨大的落差,便百般努力,可是“临阵磨枪”又怎能与“千年磨一剑”相提并论?第一次月考的惨败使我完全地被忽略和排斥了,用以保护自己的坚固城堡也被那些冷嘲热讽击垮了。
我无计可施,开始憎恨一切,每天像幽灵般面无表情地游走,遍体鳞伤却只能在暗无天日的角落里舔舐伤口。
于是乎,我彻底地忘记了阳光的滋味。
“孩子,你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你看看你的眼神里满是仇恨,你的脸上写满了自卑和放弃。
我知道你是优秀的,只是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你还不适应。
从现在起,你要学会勇敢地去面对。
你应该试着去热爱这个新集体,试着抬起头去寻找阳光和感受阳光……这样你才会发现,世界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冰冷无情。
”母亲在一旁谆谆教导,我则低头不语。
我沉默的时间,似乎有几个世纪之久。
我始终低着头,不敢直视母亲那能洞察一切的锐利双眸,但我知道我流泪了,她也流泪了……我开始尝试着调整心态,像母亲所说的那样抬起头去面对一切。
我渐渐发现,其实同学们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对我另眼相待,原来他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帮助我。
同桌会在我发呆的时候提醒我;英语科代表会在我听不懂的英语课上,悄悄地在讲桌下面放一台录音机;老师读我文章的时候,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赞赏的目光……老师对我的表扬,同学们对我的肯定渐渐渗透到了我的心中,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我顺利获得了全国英语比赛一等奖,我的诗文也在报刊上接二连三地得到发表,我也学会了去帮助和关心他人。
渐渐地,我找回了从前的自己。
两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得回到家乡参加中考了。
我没有丝毫的兴奋,心中反而充溢着苦涩。
离别,终究是要来的。
那一天,许多同学赶来送我,我们在车站紧紧地相拥、道别,虽然嘴里只有只言片语,但脸上却满溢不舍的泪水。
我真的不想离开这座留有我短暂却快乐的回忆的城市,不想离开这些教会了我许多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
列车飞驰,天空透明得像一块崭新的蓝玻璃,我整个人醉在阳光的怀抱里。
原来,只要心中晴朗,处处都充满阳光,总有一天浓雾会消散。
窗外,阳光明媚,终于,我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阳光!创意点评:开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现曾经充满阳光的生活状态。
篇末运用景物描写,突出了“找回阳光”的主题,更具韵味。
作者运用误会法,在文中制造了波澜,母亲的出场是解除误会的前提,突出母亲对“我”的关爱。
文中还运用了大量感人的生活细节,真实地再现了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读来温暖感人。
考场佳作三告别又是新的开始青岛一考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
在许多诗人的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欢这两种依依不舍的告别,我更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豁达开朗的告别。
因为告别意味着崭新的开始。
当爱迪生离开他的母亲到各地去闯荡时,与母亲的告别意味着他发明事业的开始;当比尔·盖茨离开故乡西雅图到异地创建微软公司时,他与故乡的告别就意味着他创业的开始;当鲁迅放弃从医回国开始他的写作生涯时,他与恩师藤野先生的告别就意味着他人生旅途的新开始。
由此可见,告别旧的事物意味着开启新的事物,告别并不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乐观的心态、开阔的胸怀来面对告别的。
有的人因为过于伤感而忘记了告别之后的崭新开始。
这些人往往因为太留恋过去而无法面对新人新事物,更别谈新的开始了。
告别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事。
毕业时,我们会与老师、同学告别;离家时,我们会与父母、亲人告别。
如果我们把这些告别都看作是新的开始,那就可以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
历史上有无数名人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海伦·凯勒告别了自卑与暴躁,奋发向上,成了一位盲人女作家、社会活动家;莱特兄弟告别了竹蜻蜓,却发明了飞机;斯蒂芬·威廉·霍金告别了绝症的痛苦,写下了《时间简史》……这些名人事例足以证明:只要我们以开阔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对待告别,或许成功就在前方向我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