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者心理

合集下载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主要说明毒品所造成的:( )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主要说明毒品所造成的:( )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主要说明毒品所造成的:“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主要说明毒品所造成的心理依赖性。

心理依赖性亦称精神依赖性,是指多次反复使用毒品后,使人产生的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这种心理上的欣快感觉导致吸毒者形成对所吸食毒品的强烈渴求和连续不断吸食毒品的强烈欲望,继而引发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不断满足的心理活动。

吸毒者成瘾后的“终生想毒”和戒毒后又复吸,就是其心理依赖性的内在反应。

属于吸毒者吸毒品的原因是什么

属于吸毒者吸毒品的原因是什么

属于吸毒者吸毒品的原因是什么
吸食毒品的原因有好奇心、侥幸心理等。

1.好奇。

好奇心是吸毒者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

很多不涉世的年轻人,在某些场合经常看到别人吸毒或受到别人的诱惑,觉得吸毒新鲜、有趣、刺激,抱着尝试毒品的好奇心上瘾,渐渐染上毒瘾,情不自禁。

2.刺激心理学。

刺激心理是指吸毒者试图通过吸毒来寻求心理刺激的心理状态。

3.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是指吸毒者利用毒品作为工具,及时享受自己。

有这种心理的人文化素质较低,或者认为自己对凡人世界的幻想破灭,或者人生目标更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不知道该怎么办。

4.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吸毒者可以逍遥法外的心理。

5、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吸毒者由于情绪的影响而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心理行为。

这种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为普遍。

另外还有以下原因:毒品的常识、危害的认识不足;②错误地认为吸毒是一种时尚;③受伙伴压力影响;④在特定环境下使用;⑥家庭环境的影响;⑦出于好奇心理;⑧受配偶或异性性伙伴的引诱或影响。

1。

人为什么要吸毒

人为什么要吸毒

人为什么要吸毒?明知吸毒有害,但是仍有人敢于尝试,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有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出十种常见的吸毒心理:1、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是导致吸毒的心理动力之一,是吸毒群体最常见的心理表现。

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犯罪历程常常是在某些场合看到别人吸毒,或者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好玩,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理沾上毒品,逐渐深受毒害而不能自拔。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吸毒者因情绪影响而作出的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反的行为的心理表现。

此种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为普遍。

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岁两个年龄段中进行调查,具有此种心理的人员高达57.1%。

调查发现,大多数走吸毒道路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缺少家庭的温暖,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对其漠不关心。

3、刺激心理有的吸毒者企图通过吸食毒品来寻求精神刺激的心理状态。

持有这种心理的往往是这些人:有的因受挫折打击,有的因钱太多却深感生活无聊,有的想事业有成却经常失意等等,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毒品的精神刺激作用之一,就是能让人在一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感,得到一种新鲜的刺激,让吸食者感到如“进入仙境”、“升到天堂”。

4、及时行乐心理持有此种心理的人往往文化素质较低、胸无大志;或自以为看破红尘,或遭受重大的精神打击,无法摆脱目前的困境;或人生目标较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所适从,抱有“今朝有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借助毒品可抑制中枢神经活动的作用来麻醉自己、回避现实、逃避烦恼、解除痛苦,从而获得短暂的解脱、快乐和满足。

据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有心理障碍、曾遭受重大挫折或精神打击的人,容易选择毒品作为情感宣泄的工具。

5、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产生的强烈的依赖性,也叫成瘾性。

此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吸毒者的身体和心理上。

成瘾性是毒品区别于一般毒物的重要依据,其中尤以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一旦吸毒成瘾往往很难戒除,即使戒除后,复吸率也较高。

第一讲 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

第一讲  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

第一讲吸毒人群的心理世界:吸毒人群初吸状况企图以吸毒的方式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一种误导,一个大骗局。

吸毒能使人产生一种虚假而短暂的超脱感和控制感,并获得力量。

也就是说,吸毒是在一个不存在任何意义的地方寻找意义。

关乎人类自身走向毁灭的答案也许不是核战争而是毒品。

当一个个痛苦扭曲的躯体、一个个陷入深渊的灵魂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作者的视野时,我的心也为之揪紧。

在南京戒毒所访谈的日子里,一个个“白色故事”留给我太多的思考和震撼。

这种震撼是一种无声而绝望的呼号,一种催人泪下的苦楚……“走上吸毒的道路,其实是要机遇的。

”这是作者结束访谈以后的第一个感受,也是最想说的话。

为什么呢?作者所访谈的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的经历虽然各不相同,初次吸毒的原因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在访谈54个吸毒者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很多吸毒者的初次吸毒经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而且有些原因是偶然中的必然,因此作者提炼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区分他们初次吸毒的一些表层原因,便于作深入描述和研究。

一、好奇与时尚吸毒人群中很多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和渴望。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新的事物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毒品(海洛因)作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新鲜事物,也吸引了很多人。

作者所访谈的个案2是南京某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由于家境殷实、条件优越,他的生活求新求异,同时也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接触了毒品。

作者把他的初吸感受归结在本节,而没有放在“交友不慎”部分,并不是说,交友不慎不是他初吸的原因,只不过是认为他的初吸更多是因为个人的好奇心理。

相反,交友不慎也是他初吸的原因之一。

作者承认,任何行为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个案2在吸毒之前,家庭和事业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

当时他已经和自己的亲戚出来做买卖,生活的自由度和富余时间较多,他便开始感觉空虚。

2004年6月,他讲述了初吸经历:(个案2 男1978年生大学)第一次接触毒品,是2003年初,我当时已经下海办厂,那天晚上八九点钟,我当时正在打桌球,一个朋友来了一个电话,让我过去玩,顺便带上一些水果。

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危害

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危害

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危害一、身心健康受损1. 身体健康方面:吸毒会严重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肺纤维化、肺梗塞等)、传染性肝炎、艾滋病与性病、败血症等。

吸毒还会引起骨、关节、肌肉的炎症,甚至导致突然死亡。

据联合国禁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吸食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因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每年约1000万人。

新型毒品如合成毒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尤为严重,可能引发精神类疾病,如幻觉、妄想、情绪失控等,进而导致自伤自残、暴力伤害他人等行为。

2. 心理健康方面:吸毒会使人心理变态,人格解体,不知廉耻,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吸毒上瘾后,青少年可能会沉迷于毒品带来的幻觉之中,无心学习,荒废学业,人生目标迷失。

二、家庭关系破裂吸毒需要大量的金钱,一般家庭根本无法承受。

即使有些积蓄的家庭,也会因毒资的消耗而很快倾家荡产,导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父子反目,甚至道德沦丧。

吸毒者的父母会因子女吸毒而深感绝望,家庭的幸福感从此消失殆尽。

三、社会危害严重1. 引发犯罪:吸毒人员为了筹集毒资,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进行盗窃、抢夺、抢劫、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

吸毒还可能导致精神失常,进而引发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据统计,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因吸毒而诱发和导致的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2. 败坏社会风气:毒品往往与赌博、卖淫、嫖娼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

吸毒者会失去正常人应有的道德观念、伦理准则和是非标准,严重摧毁民族精神。

四、法律后果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吸食、注射毒品是违法行为,会受到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对于青少年来说,一旦沾染上毒品,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负担。

综上所述,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不仅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损害,还会破坏家庭关系、危害社会安全、触犯法律法规。

吸毒是什么心理

吸毒是什么心理

吸毒是什么心理文章目录*一、吸毒是什么心理*二、吸毒的危害*三、如何预防吸毒吸毒是什么心理1、因为好奇而选择吸毒人都有好奇的心理,对任何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听说吸毒后想什么就有什么,便想试一试,结果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青少年特殊的身心状况,易被毒瘾所染。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成长阶段、思想较幼稚,好奇心强,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抵御吸毒快感诱惑能力较差,同时青少年自我独立意识和社会交往意识日益增强,社会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使得染上毒瘾的机会大大增加。

通常是出于朋友交往及好奇,吸食朋友递补上一支掺有海洛因的香烟,结果两三次就会上瘾。

一个人染上毒瘾后,要摆脱毒品十分困难,特别是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足够的决心和毅力戒除吸毒恶习,即便强行戒除了也较容易反复。

2、因为逆反而选择吸毒一些青少年在外做错了事,或偶尔吸毒,被家人发现,接受不了家长的严厉批评,认为家长纠缠不休,于是赌气吸毒上瘾。

这部分人当中有的从小受父母娇惯,比较任性,有少部分属于缺少家庭的温暖。

家庭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吸毒蔓延起重要作用。

据对100名25岁以下的吸毒者调查情况的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吸毒青少年都存在着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

一些家庭不健全,父母离异或长期离家外出,对子女放任不管,家庭生活极不正常,生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长期处于一种对家庭失望,前途迷茫、惆怅的精神状态中,极易误入歧途,有的一家两三个未成年子女都跌入毒坑,造成悲剧。

3、因为追求快感而选择吸毒在初吸阶段,吸毒者心理上的反应和变化基本上处在动机、态度、情绪等层面,吸毒对其人格的破坏作用还不是十分明显。

他们在主动寻毒以体验快乐的同时,动机的能量在一次次地加强,机体对毒品的要求也开始由需要向依赖过渡。

由于还没有感受到药物依赖带来的戒断症状的痛苦体验,他们对毒品的态度自然是肯定的,并且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其他人炫耀。

许多人在此阶段仍保持着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己有控制能力,不会像成瘾者那样一切以毒为核心,没有毒品就活不下。

吸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辅导措施

吸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辅导措施

临床研究心理医生2015年11月第21卷第22期组别。

所有患者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

除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42例F+A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低至21岁,高至61岁,年龄平均值(42.55±2.21)岁。

病程短至半年,长至2年,病程平均值(12.67±0.32)个月;体重低至42kg,高至82kg,体重平均值(63.34±1.23)kg。

41例F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龄低至21岁,高至60岁,年龄平均值(42.89±2.13)岁。

病程短至5.5个月,长至2年,病程平均值(12.82±0.28)个月;体重低至41kg,高至83kg,体重平均值(63.61±1.31)kg。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可用于临床比较。

1.2 方法F组单纯以氟西汀治疗,20mg/d。

F+A组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

氟西汀早上服用,20mg/d。

奥氮平晚上服用,2.5mg/d。

所有患者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HAMD量表评分、Spitzer量表总分的差异。

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包括5项内容: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与朋友支持、生活前景等,每项评分值均为0~2分。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

抑郁量表(HAMD)共包括17项内容,每项评分值均为0~4分,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患者抑郁症状总评分。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症状越重[4]。

HAMD评分减少率大于等于75%为显效;HAMD评分减少率大于等于50%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5]。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用SPSS 21.0软件处理抑郁症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相关数据;总有效率以%表示,经χ2检验。

HAMD量表评分、Spitzer 量表总分均统一以(x-±s)表示,经t检验。

吸毒违法者心理起因与特点

吸毒违法者心理起因与特点

浅论吸毒违法者心理起因与特点摘要:自我国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公安机关,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识之士都把一定的精力投入到吸毒原因调查上,吸毒违法活动、吸食者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镇周边,毒品零售市场不断扩大,复吸率高,吸毒者以青少年为主的特点。

关键词:吸毒原因;特点中图分类号:df79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78-02一、吸毒违法者心理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交友不慎,盲目模仿,陷入毒品通过同吸毒青少年的交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各种接触毒品的可能性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交友不慎,即与青少年生活发生较密切联系的朋友中,如果有瘾君子存在,那么染上吸毒可能性就要比社交圈子中没有吸毒者的其他青少年染上吸毒的可能性大得多。

一些学生交往中很容易形成“哥儿们”或者“姐儿们”的亲密关系。

在这些青少年眼里,往往是“哥儿们”或者“姐儿们”干的事情,自己也可以不妨试一试,吸毒也是如此。

因此,交友不慎应该是青少年误入吸毒歧途的主要原因。

(二)盲目的好奇心理驱动好奇心理、人皆有之,把握得好,可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把握不好则会误入歧途,害已又害人。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同时,为因交际往来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对自己产生吸引力的事物逐渐增多。

常常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高,脱离实际或由于自己的欲望和要求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便会产生挫折感,情绪焦虑和心理失衡。

特别是这些学生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社会阅历也较单纯,因此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识别能力较低。

他们往往处于好奇,不加分析地去猎奇,对一些不良的消极典型加以效访。

坏人正是利用青少年这一弱点,进行教唆和诱骗,使一些青少年学生出于猎奇的动机去尝试自己不知深浅的违法之事,从而误入歧途。

(三)对毒品毒害不了解,认为毒品可以减肥治病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都是因为对毒品的危害性不了解,糊里糊涂地沾上毒品,尤其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瘾君子中竞流传着一些谎谬的“理论”,这些“理论”常常也是他们拖人下水的一种借口,这种理论就是声称海洛因、鸦片能减肥,能治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毒者心理
一、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分析调查分析,戒毒人员在吸毒成瘾的过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包括生理变化和人格变异。

(一)初期吸毒的心理诱因
1.好奇心理。

大多数戒毒人员初期吸毒是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原因有:一是毒品本身的神秘感。

二是吸毒场所的隐蔽性。

2. 无知心理。

初次吸毒者,由于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方面的知识而使自己判断失误或盲目涉毒而导致吸毒。

3. 追求时髦、追求虚荣。

特别是青少年,这种心理相当普遍,认为吸毒才是“耍哥”的行为。

4.解除忧愁、空虚、逃避现实。

不少吸毒者因为工作、情感、婚姻等问题不能忍受挫折,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失意,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和处理,反而用毒品来麻醉自己,以便心中的忧愁、空虚得到暂时的解脱。

5.同伴压力和从众。

许多吸毒者因为交友不慎,在吸毒朋友无形影响和教唆下,开始吸毒。

有些是纯粹为了交朋友而盲目顺从,导致吸毒。

6. 意志薄弱、自控力差。

大部分吸毒者在社会环境中经受不住毒品的强烈诱惑,不能自制而吸毒。

7. 逆反心理。

特别是青少年对毒品和吸毒危害性的宣传持怀疑态度,这种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吸食毒品。

8. 身体疾病。

有些吸毒者是因为不能忍受身体疾病带来的痛苦,为了解除生理上的折磨而开始吸毒。

(二)吸毒成瘾后的心理
1.强迫性觅毒心理和行为。

在吸毒成瘾期间,吸毒者对毒品心理依赖的强烈程度甚至超过食欲、性欲等本能欲望,有着强烈的不可克制的冲动,特别是断药后,出现的生理戒断反应带来的痛苦,更使吸毒者无不控制自己。

2. 人格扭曲。

大多数吸毒者都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异常:
一是认知方面的特征:病理性的消极态度,主观意志色彩浓厚,是非不分,善恶不分,道德沦丧。

二是情感方面的特征:常以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为主。

三是意志方面的特征:吸毒者一方面在寻找毒品时表现出病态的意志亢进、坚忍不拔。

另一方面在戒断毒品时表现出病理性的意志缺乏、自制力差,无法用自己的力量戒断毒瘾。

四是个性特征:脾气暴躁、敏感、多疑、优柔寡断、耐受性差、自控力差、自信心不足、心理康复能力减弱、贪图享受、消极怠惰、适应环境能力差、社会交往不良,丧失事业心责任感,伦理感和道德感水平低下等。

(三)复吸的心理
造成复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最主要是吸毒者对毒品产生强烈而顽固的心理依赖和因吸毒导致的人格扭曲而复吸。

1. 吸毒者在吸毒时所所获得的“欣快”感会长时间留在其脑海中,无法磨灭,导致吸毒者“心瘾”难以消除。

2. 吸毒者经过了急性戒断期的脱毒治疗所带来的戒断反应,再加上毒品对大脑功能的损害,他们不愿去承受戒断所带来的痛苦,而且还会出现如焦虑、紧张、失眠等稽延性戒断症状,这些导致再吸毒以便消除上述症状的想法。

3. 戒毒人员回到社会中去,若遇到工作不顺心,婚姻家庭不美满,社会交往接触不良,心理上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导致诱发再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