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者的特征
禁毒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毒品认识及吸毒行为的表现特征

二、毒品的作用特点
(一)常见阿片类药物及作用特点
5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虽也可与阿 片受体结合,但其亲和力很弱。该药 由人工合成,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 统,对人体的作用类似吗啡和海洛因。
二、毒品的作用特点
(二)常见可卡因类药物及作用特点
1
2
3
可卡因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是导致滥用的重要原因。
谢谢观看!
一、吸毒行为
(二)吸毒行为的分类
二、吸毒行为的方式与表现
二、吸毒行为的方式与表现
(一)吸毒行为的方式
1. 吸入式
(1)烟吸 (2)烫吸 (3)鼻吸
二、吸毒行为的方式与表现
(一)吸毒行为的方式
过去曾有口服阿片酊、大 麻油。现在这种方式多为制剂, 如口服可卡因片剂、二氢埃托 啡片剂、含阿片的糖浆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
一、毒品定义及分类
(二)毒品的分类
依据毒品来源
依据毒品的医疗用途 依据毒品出现的时间顺序
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合成毒品 抑制剂、兴奋剂、致幻剂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传统毒品、新型毒品
二、毒品的作用特点
1、常见阿片类药物及作用特点 2、常见的可卡因类药物及作用特点 3、常见大麻类药物及作用特点 4、常见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及作用特点
(1)经人体生物样本检测证明其体内含有毒品成分。 (2)有证据证明其有使用毒品行为。 (3)有戒断症状或者有证据证明吸毒史,包括曾经因使用 毒品被公安机关查处或者曾经进行自愿戒毒等情形。
二、吸毒成瘾者处遇
二、吸毒成瘾者处遇
(一)社区戒毒
二、吸毒成
(二)强制隔离戒毒
一、吸毒行为
(一)吸毒行为的内涵 吸毒行为的特点
关于青少年吸食毒品的调查报告

据一调查个吸毒者每天所需毒资100—— 1000元不等,因此,一人吸 毒,往往会使全家的积蓄迅速耗光。当吸毒者毒瘾发作而又无争买毒时, 吸毒者就会不顾一切变卖甚至偷拿家中的财产,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家 庭的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和,并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 散,亲人反目,甚至残害采用肌肉或皮下注射方式吸毒,因多人共用消毒不严的针 头号或注射器,而传播多种皮肤病、肝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 给家人安康带来很大隐患及危害。
2、不良的家庭影响。调查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 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结果。除了家庭成员的吸毒行为直接成为青少年吸 毒的原因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都 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
3、个人交友不慎被人诱骗。青少年缺乏分辨力,人际交往能力差,极 易受到周围朋友、邻居的影响,而且在交往中称兄道弟,盲目的从众心理 较强,据调查,在吸毒的青少年中,因为朋友吸毒觉得好奇赶时髦而吸毒
理工作,建立吸毒青少年社会预控体系,吸毒青少年本身是受害者,社会、 家庭、学校、单位不能对其歧视,放任白流,要为他们戒毒创造有利条件。 特别是戒毒后青少年禁毒部门建立回访制度,基层成委会、群团部门同他 们建立帮教联系,并协助其家庭做好教育管理,使其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同时,重树生活信心,早日健康成长。
和受朋友引诱后吸毒占70咖上。
4、教育管理的病化。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方式相对滞后,在调查 中,有50/上吸毒青少年对毒品缺乏了解和认识,此外, 对吸毒青少年的 帮助、管理、控制工作薄弱,相当一部分戒毒后青少年受到歧视、缺少关
爱帮助。仇视社会,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策和建议:
1、以理拒毒。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工作, 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关部分应尽快编写 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禁毒教材,把禁毒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加大禁毒 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各项活动,使防毒、禁毒观念身入人心。
瘾君子的症状表现

�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我院近7年(1996~2003年)收治的9例吸毒合并败血症病例,血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1~32(平均25)岁,均有反复静脉注射毒品史,吸毒时间3月~3年不等。
1.2 病情总结 多以畏寒高热为首发症状,均伴有咳嗽、咳脓性痰或脓血痰,活动后气促2例,胸痛2例。8例入院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6例三尖瓣赘生物形成并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赘生物形成并关闭不全和心包积液,1例心肌腱索断裂。9例病人均出现咳嗽、咳痰,胸片显示双肺斑片状或团块状阴影,6例出现胸腔积液和气胸。1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头痛、抽搐和偏瘫1例,A-S发作1例,其余皮肤脓疱疮、四肢末端坏死1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增高。
3、吸毒引发自残、自杀等行为。
4、吸毒容易感染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二、吸毒对家庭的危害。
1、吸毒给家庭成员造成巨大的精神摧残。
2、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3、吸毒贻害后代。
三、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美国吸毒者用于购买毒品的毒资约94%来自刑事犯罪活动。
吸毒的症状
始吸毒时,有的人只有欣快感,对尚未成瘾者来说,这样很容易继续吸下去,导致成瘾;有的人有不适感,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昏、全身乏力、思睡、注意力不集中、视物不清、焦虑、心烦等症状。
吸毒的危害
一、吸毒对个人的危害。
1、吸毒严重危害人体的身心健康,加速死亡。
男性吸毒者的人格特征分析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n r l a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S o c S c i )
c a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n d b e t w e e n P a n d L h a s a s i g n i ic f a n t n e g a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பைடு நூலகம் .
备P ( 精神质 ) 、 E ( 内外向) 、 N( 神 经质) 的人格特征 的 男性 吸毒 者分数 显著 高于 中 国常模 ( 男) ; 男性 吸毒 者 L
( 掩 饰性) 分数显著低于 中国常模 ( 男) ; 其 中 E和 N之 间呈显著性 负相 关 , N和 P之 间呈显著性相关 , P和 L之
c o m p u l s o r y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s i s ,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s a r e a s f o l l o w s : Ma l e d r u g a b u s e r s P ( E P Q— P ) S c o r e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C h i n e s e n o r l T l s ’ ( m a l e ) ; Ma l e d ug r a b u s e r s E( E P Q~E ) s c o r e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C h i n e s e n o r m s ’ ( m a l e ; M le a d ug r a b u s — e s r N( N e u r o t i c ) s c o r e s s i ni g i f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 ma l e ) C h i n e s e n o r ms ’ ; Ma l e d ug r a b u s e r s L( Hi d e s e x u 1) a s c o r e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 m le a ) C h i n e s e n o ms r ’ ; Ma l e d ug r a b u s e r s b e t w e e n E a n d N h a s a s i ni g i f c a n t n e g a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 b e t w e e n N a n d P h a s a s i ni g f i —
吸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辅导措施

临床研究心理医生2015年11月第21卷第22期组别。
所有患者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
除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42例F+A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低至21岁,高至61岁,年龄平均值(42.55±2.21)岁。
病程短至半年,长至2年,病程平均值(12.67±0.32)个月;体重低至42kg,高至82kg,体重平均值(63.34±1.23)kg。
41例F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龄低至21岁,高至60岁,年龄平均值(42.89±2.13)岁。
病程短至5.5个月,长至2年,病程平均值(12.82±0.28)个月;体重低至41kg,高至83kg,体重平均值(63.61±1.31)kg。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可用于临床比较。
1.2 方法F组单纯以氟西汀治疗,20mg/d。
F+A组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
氟西汀早上服用,20mg/d。
奥氮平晚上服用,2.5mg/d。
所有患者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HAMD量表评分、Spitzer量表总分的差异。
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包括5项内容: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与朋友支持、生活前景等,每项评分值均为0~2分。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
抑郁量表(HAMD)共包括17项内容,每项评分值均为0~4分,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患者抑郁症状总评分。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症状越重[4]。
HAMD评分减少率大于等于75%为显效;HAMD评分减少率大于等于50%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5]。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用SPSS 21.0软件处理抑郁症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相关数据;总有效率以%表示,经χ2检验。
HAMD量表评分、Spitzer 量表总分均统一以(x-±s)表示,经t检验。
吸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吸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吸毒人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精神系统出现了障碍或变异。
在相当多的国家,吸毒人员首先被视为精神戒毒人员,从这一角度上说,吸毒人员既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同时又是毒品的受害者;既是一个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违法者,也是一个需要社会的帮助、治疗和康复的戒毒人员。
经过脱毒治疗,戒毒人员的身体初步得到了恢复,注意、记忆、思考的能力也比吸毒时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戒毒综合症的出现,再加上有些人多次戒毒失败,各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认知方面的特点戒毒期间是戒毒人员心理活动最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最强烈的时期,如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需求与满足的矛盾,这些内心矛盾使得戒毒人员常处于感情的漩涡中。
我们常看到不少戒毒人员在戒毒初期很短时间内就戒断了生理上的毒瘾,当他们为自己取得成绩沾沾自喜、对前途充满信心时,却听到充斥于戒毒场所的“毒瘾易除、心瘾难戒”、“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等论调;看到“二进宫”、“三进宫”、“多进宫”吸毒人员的泛滥后,有很快陷入了沮丧、失落的情绪之中。
正是因为戒毒人员缺乏正确的认知方式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不善于进行自我调控,对挫折和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和能力准备,从而容易对戒毒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无能为力,以致进一步加深心理失衡及心理变异。
二、人格特点近年的戒毒研究表明,大部分吸毒人员在吸毒前就已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与人格障碍,其人格特征表现为非积极进取,缺乏激情,缺乏社会交往和逃避现实。
他们吸毒后,因受社会、家庭对戒毒人员负面评价的影响,在就业、交友、婚姻、经济等方面面临巨大的阻力,进而引发和加剧吸毒人员情绪、人格等方面的不良状况,刺激他们对毒品的渴求,并使他们借助毒品麻醉自己已暂时摆脱眼前的困境。
当他们承受社会、家庭及周围环境的负性评价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从无奈、自卑、逃避、封闭的心理转化为对社会和家庭的不满、仇视、报复等心理,逐渐发展成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禁毒安全知识_禁毒小常识

禁毒安全知识_禁毒⼩常识 禁毒⼯作是事关⼈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项重要⼯作。
那么你对禁毒安全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禁毒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吸毒的危害 (1)吸毒对⾝体的毒性作⽤:毒性作⽤是指⽤药剂量过⼤或⽤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体的⼀种有害作⽤,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损害,通常在突然终⽌⽤药或减少⽤药剂量后发⽣。
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杀⾝亡。
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
他们的⾏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为吸毒⽽丧失⼈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形肝炎,及令⼈担忧的艾滋病问题。
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对于毒瘾者,在体征⽅⾯,他们多数有早衰现象,⽐如耸肩膀、缩脖⼦、⾯窝枯⿊、神情倦怠、经常便秘、消瘦和贫⾎。
另⼀类是多次服⽤毒品所产⽣的慢性影响的迹象:如疑神疑⿁,总觉得被⼈监视的样⼦;有幻觉症状;有时好像“癫痫病”发作,瞬间失去记忆;⼲什么都是有⽓⽆⼒的样⼦,经常六神⽆主、傻乎乎等。
毒品的种类 毒品种类繁多,但⼀般来说,毒品都有四个共同的特征:不可抗⼒,强制性地使吸⾷者连续使⽤该药,并且不择⼿段地去获得它;连续使⽤有不断加⼤剂量的趋势;对该药产⽣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戒断症状(脱瘾症状);对个⼈、家庭和社会都会产⽣危害后果。
各类毒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法。
联合国⿇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类:吗啡型药物(包括鸦⽚、吗啡、可卡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是最危险的毒品;可卡因、可卡叶;⼤⿇;安⾮它明等⼈⼯合成兴奋剂;安眠镇静剂(包括巴⽐妥药物和安眠酮);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
禁毒知识手册

禁毒知识手册目录一、毒品的定义二、毒品的归类三、毒品的特性四、吸毒者的一些特征五、中国的百年禁毒历程六、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七、贩毒分子常用的毒招八、青少年发现毒贩、吸毒者后如何处置的方法九、老师、家长发现学生、子女吸毒后如何处置的方法十、戒毒的一些治疗措施十一、青少年防毒10条戒律一、毒品的定义毒品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在一定意义上是同一种物品。
因麻醉和精神药品的使人成瘾性,极易导致非法使用,给非法使用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所以,重要的是要教育我们自己,了解麻醉和精神药品的两重性,识破其隐蔽性,提高拒毒的自觉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这是我国关于毒品的法律定义。
二、毒品的归类:一、按毒品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
二、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看。
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等三、按毒品的自然属性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四、按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可分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
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新型毒品在我国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
展区中央倒置的梯形结构,用于展示新型毒品,隐喻新型毒品来势汹汹、迅速蔓延的态势。
,我们在这里采用凹面镜成像的展示技术,用以呈现毒品的三维影像,意在特别提醒观众对新型毒品保持高度的警惕。
这里是一组新型毒品的图片,有甲基苯丙胺(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三唑仑,麦角二乙胺、麻古等,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新型毒品的种类归纳起来共有四类,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毒者的特征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一些不良风气亦随之涌入国门,吸毒行为即为其中的一种。
毒品,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
给社会、家庭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
吸毒是条不归路,吸毒导致家破人亡并不鲜见。
所以戒毒,是吸毒者唯一的出路。
而对家属来说及时发现吸毒者的吸毒行为并尽早劝其戒毒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家人有吸毒行为呢?一般来说,吸毒者有以下一些特征:
行为特征
吸毒者的行为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吸毒者的行为表现无不带有毒品的“烙印”。
用“药”压倒一切。
对依赖者来说,用药比进食、睡眠、性等基本需要还重要。
生活一反常态。
他们整天不见太阳、不运动、不工作,睡眠错位,甚至日夜颠倒。
谎话挂在嘴边。
说谎是吸毒者共同的特征之一,吸毒者为了能继续使用毒品和逃避或缓解内心及外界的压力,说谎是必然的。
因为说谎是他们逃避外界和内心压力的唯一方式和选择。
“戒毒”真真假假。
吸毒者常常表现为一方面信誓旦旦要痛改前非,要戒毒,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寻找毒品,要吸毒。
搞钱不择手段。
吸毒成瘾后,由于毒品价格昂贵,购买毒品很快成了问题。
因此,搞钱便成了吸毒者的生活中的另一中心,如借贷、乞求、抵押、变卖家产等,甚至巧取好夺、男盗女娼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直至杀人越货。
人格特征
情绪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便行动。
经受不住失败与挫折,持破罐破摔的生活态度。
缺乏自信与决策能力。
自卑感强烈而隐蔽、内心孤独、害羞、不会交知心朋友。
冷酷、仇恨、缺乏爱心。
没有责任感。
情绪特征吸毒者在使用毒品以后常有舒适和欣快的表现,吸毒者进入一种似睡非睡的松弛状态,此时烦恼、忧虑、焦虑、紧张一扫而光,人觉得非常宁静、平安、快慰、温暖,同时伴有愉快的幻想驰骋。
而在药物中断后出现戒断症状时,则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和易激惹等情绪障碍。
常见的戒断症状表现为失眠、出汗增加、烦躁不安、骨及关节疼痛、鸡皮疙瘩、哈欠、流泪、流涕、冷热交替、乏力、全身不适、呕吐、皮肤蚁行感等等。
思维特征
据国外研究,药物依赖人群中的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出现反社会行为、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另外,长期吸毒者还有一些体表特征:如烫吸者有牙齿发黄发黑的表现,肌肉注射者在上臂三角肌或臀部处有针眼或硬块形成,严重的可出现皮下脓肿,静脉注射者可发现静脉炎。
总之,吸毒者有着以下的心理学特征:外表萎靡不振、面黄肌瘦、衣着不整洁;谈吐时可见思维散漫甚至赘述,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力明显受损、智力活动较迟钝;情感反应以淡漠、沮丧多见,亦有欣快者;意志活动减弱,行为趋于退缩,
懒散疲沓、劳动力明显下降;人格改变尤为突出,表现为焦躁易怒,或猥琐自卑,或狡猾奸诈,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