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对吸毒人群的心理矫治:心理矫治效果

合集下载

吸毒人心理帮扶计划

吸毒人心理帮扶计划

吸毒人心理帮扶计划背景吸毒是一个让人不安的现象。

吸毒者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都会遭受到损害。

然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帮扶计划得到解决。

本文将讨论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吸毒人心理帮扶计划。

认知偏差吸毒人普遍存在认知偏差,这是一种对事情的看法,与事实不符,一般会给自己制造困惑与烦恼,如:•对自己的重要性过高估计•感到心情沮丧和孤独•对未来存在幻想和期望针对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采取正向的帮助方式,比如:•提供正面的情绪支持•倾听和共情•帮助吸毒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管理情绪心理帮扶的过程中,吸毒者通常需要掌握一些情绪管理战略,来应对他们在戒毒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能够迅速平静心绪和放松身体的简单方法。

吸毒者可以通过深度呼吸,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感官放松法感官放松法是一种身体放松的有效方法。

吸毒者需要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并关上一切噪音和光线,然后逐渐放松自己的身体。

冥想冥想是一种可以让人达到放松状态的心理技巧。

对于吸毒者而言,它可以帮助他们忘记过去,集中注意力和放松身心。

运动健身锻炼被认为是治疗精神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吸毒者释放压力、减轻身心负担。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是一种能够增加吸毒者自尊心、自信心和改变行为的方式。

有社交支持的吸毒者更容易保持戒毒的决心。

以下是一些社交支持的策略:加入社交团体吸毒者可以加入一些戒毒团体、社交俱乐部或线上社交支持群体,以获得与其他有相同经验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

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吸毒者需要告诉家人和朋友他们与吸毒的情况,并请求他们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将让吸毒者感到被接受和尊重。

倡导行动吸毒者可以参与社区倡导行动,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经历和行动鼓励和激励身边的人。

结论心理帮扶计划是帮助吸毒者戒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信本文章所提到的策略将有助于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帮扶计划。

心理矫正对戒毒者康复的作用

心理矫正对戒毒者康复的作用

心理矫正对戒毒者康复的作用一、心理矫正在戒毒康复中的重要性心理矫正作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对于戒毒者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成瘾不仅是一个生理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戒毒者在戒毒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戒断反应,还要应对心理上的诸多挑战。

因此,心理矫正在戒毒康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1 心理矫正的定义与作用心理矫正是指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帮助戒毒者调整心理状态,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促进其戒毒成功和康复。

心理矫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戒毒者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成瘾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 缓解戒毒者在戒毒过程中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

- 增强戒毒者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

- 促进戒毒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1.2 心理矫正的方法与技术心理矫正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戒毒者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其摆脱成瘾行为。

- 动机增强疗法:通过增强戒毒者的内在动机,激发其戒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戒毒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 家庭治疗: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为戒毒者提供一个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 团体治疗:通过团体互动和团体支持,增强戒毒者的归属感和社交能力。

二、心理矫正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心理矫正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干预和治疗。

以下是心理矫正在戒毒康复中的具体应用:2.1 戒毒初期的心理矫正在戒毒初期,戒毒者往往会经历强烈的戒断反应和心理不适。

此时,心理矫正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戒毒者缓解戒断反应带来的痛苦,增强其戒毒的信心和决心。

具体措施包括:-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疏导,帮助戒毒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 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戒毒者认识到自己的成瘾行为,并逐步改变其认知和行为模式。

- 进行动机增强疗法,激发戒毒者的内在动机,增强其戒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禁毒工作中的心理干预与治疗

禁毒工作中的心理干预与治疗

禁毒工作中的心理干预与治疗在禁毒工作中,心理干预和治疗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工作。

随着毒品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社会对禁毒工作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禁毒工作涉及到治安、健康、社会稳定等方面,因此心理干预和治疗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禁毒工作中心理干预和治疗的相关内容,探讨心理干预和治疗在禁毒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禁毒工作中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心理调节和辅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

在禁毒工作中,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戒毒者缓解戒断症状,提高戒毒效果。

同时,心理干预也可以预防和减少毒品滥用,对延缓毒品依赖起到积极作用。

禁毒工作中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个体心理测评对戒毒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心理特征和困扰,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2.心理咨询通过对戒毒者的个人与心理状况的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帮助戒毒者调整心态,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3.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以达到心理调整和治疗的目的。

在禁毒工作中,认知行为治疗被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戒毒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禁毒工作中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心理调节和治疗,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

在禁毒工作中,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戒毒者缓解戒毒期间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帮助戒毒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禁毒工作中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催眠疗法催眠疗法是指通过催眠师对个体进行催眠,使其进入一种放松、专注的状态,帮助个体缓解情绪和改变行为。

在禁毒工作中,催眠疗法被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戒毒者解决戒断症状,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促进戒毒者的恢复。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指通过对个体进行特定的药物治疗,帮助个体缓解情绪和改变行为。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与矫治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与矫治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与矫治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毒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对待毒品问题的处理中,强制隔离戒毒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然而,这个过程中,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征的了解和矫治对策的制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针对这些特征的矫治对策。

一、心理行为特征在强制隔离戒毒环境中,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表现出一些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依赖心理戒毒人员对毒品有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他们难以抑制对毒品的渴求,思维固定在毒品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其他事情。

这种依赖心理导致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经历着强烈的内心斗争。

2. 悔过心理很多戒毒人员在其自愿或被迫接受戒毒治疗后,会生成一种悔过心理。

他们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和毒品带来的后果,渴望重新获得正常的生活。

然而,这种悔过心理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

3. 心理逃避在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戒毒人员常常表现出心理逃避的行为。

他们逃避与其他戒毒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交流,尽量回避真实的自我。

心理逃避不仅增加了戒毒人员的挫败感,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对治疗过程的反感。

4. 自卑感戒毒人员在接受戒毒治疗时,常常会因为自己曾经的行为产生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可以是源于他们对自己的否定,也可以是来自社会对戒毒人员的歧视和排斥。

自卑感会影响戒毒人员的情绪和自尊心,对戒毒治疗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矫治对策面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矫治对策。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矫治对策:1. 心理辅导戒毒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心理行为特征,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戒毒人员建立积极的心理支持系统,增强他们对戒毒治疗的信心。

2. 情感支持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他们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这可以通过与父母、家人、朋友或其他戒毒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

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戒毒人员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增强他们的戒毒意愿。

吸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辅导措施

吸毒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辅导措施

临床研究心理医生2015年11月第21卷第22期组别。

所有患者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

除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42例F+A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低至21岁,高至61岁,年龄平均值(42.55±2.21)岁。

病程短至半年,长至2年,病程平均值(12.67±0.32)个月;体重低至42kg,高至82kg,体重平均值(63.34±1.23)kg。

41例F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龄低至21岁,高至60岁,年龄平均值(42.89±2.13)岁。

病程短至5.5个月,长至2年,病程平均值(12.82±0.28)个月;体重低至41kg,高至83kg,体重平均值(63.61±1.31)kg。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可用于临床比较。

1.2 方法F组单纯以氟西汀治疗,20mg/d。

F+A组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

氟西汀早上服用,20mg/d。

奥氮平晚上服用,2.5mg/d。

所有患者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HAMD量表评分、Spitzer量表总分的差异。

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包括5项内容: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与朋友支持、生活前景等,每项评分值均为0~2分。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

抑郁量表(HAMD)共包括17项内容,每项评分值均为0~4分,将各项分值相加即为患者抑郁症状总评分。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症状越重[4]。

HAMD评分减少率大于等于75%为显效;HAMD评分减少率大于等于50%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5]。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用SPSS 21.0软件处理抑郁症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相关数据;总有效率以%表示,经χ2检验。

HAMD量表评分、Spitzer 量表总分均统一以(x-±s)表示,经t检验。

罪犯矫治心理

罪犯矫治心理

复吸毒人员刘某进行心理矫治获得成功的案例摘要:在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中,我们总结了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得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办法。

针对戒毒人员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先作仔细的调查,对其中的一些影响吸毒人员成长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诊断,戒毒人员中吸食毒品是否是因这些客观因素所导致的。

其次,以着手对戒毒人员的人生观、价值取向作调查、研究,分析戒毒人员在思想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找出其自身的人格缺陷,逐步地、长期性地对其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使戒毒人员从思想上、心理上真正地明确,并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达到从心理上彻底摆脱毒品的控制。

用调查客观因素和分析自身心理因素加之正确的引导方法,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中每一名通过这样的方法矫治之后、健康地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让社会、家庭乃至每一个人都感到欣慰。

关键词:复吸毒家庭生命劳教所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

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导致一个个家庭破裂,一个个吸毒者走向死亡!在全世界人民面对毒魔高举利剑的同时,对吸毒者心理疾病的矫治问题已摆在大家面前。

为什么一个个吸毒者在无数次生理脱毒之后,大都发生复吸情况,周而复始地重演这样的人间悲剧呢?就是因为在吸毒人员进行生理脱毒的时候,心理矫治工作没有做足、做好,没有彻底戒除吸毒者在心理上对毒品的迷恋,所导致的后果。

所以在戒毒工作中对心理的矫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健康的人,除了要从生理上彻底脱毒以外,还必须在心理上摆脱毒品的诱惑和控制,只有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可以算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1、基本情况。

戒毒劳教人员刘某,出生于农村,家庭成员三兄弟均有吸毒史,刘某无业。

生活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如何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

如何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

如何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来源:爸妈在线作者:发布时间:2012-10-24 08:30:01|浏览:15评论:0音乐冶疗:音乐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的又一特色性“辅助治疗”手段。

对吸毒者悲伤、孤独、忧郁、消极、自怜、焦虑、矛盾等复杂心情,据相应的情况辩证选不同乐曲,为此我所创建了七种音乐治疗方法,分别是放松训练法、催眠音乐治疗,散意法、聚意法、自我发泄法、神经调节法、心灵涤荡法。

心理康复治疗是指戒毒机构在戒毒康复过程中,经过对戒毒人员的长期观察和分析,运用心理治疗学的科学理论,对戒毒者的心瘾环境进行干预,以逐步减轻和消除吸毒者对毒品(成瘾类药物)的心理渴求。

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已成为开展戒毒康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必将在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心瘾“心瘾”是一种俗称。

确切的说法应是异常的心理依赖(或精神依赖)。

它表现为对毒品(成瘾类药物)具有强烈的心理渴求和精神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亦称心理依赖性,是指多次反复使用毒品后,使人产生的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这种心理上的欣快感觉,导致吸毒者形成对所吸食毒品的强烈渴求和连续不断吸食毒品的强烈欲望,继而引发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不断满足的心理活动。

吸毒者成瘾后的“终生想毒”和戒毒后又复吸,就是其心理依赖性的内在反应。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心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年甚至数年的时间。

出现精神依赖具体表现有:(一)吸食毒品逐步成为生活的重心与中心。

(二)正常人的一般性生活习惯被改变。

如:生活规律的改变等。

(三)行为能力的退化和减低。

如:动作迟缓、丧失劳动能力等。

(四)社会交往与社会生存的缩小或减弱。

如:无法与人交流、不能参加工作等。

(五)人格的改变。

如:易说谎、性格偏执、强烈的敌对心、逆反行为等。

心理矫治在戒毒各个阶段的应用和效果

心理矫治在戒毒各个阶段的应用和效果

心理矫治在戒毒各个阶段的应用和效果第一篇:心理矫治在戒毒各个阶段的应用和效果心理矫治在强制隔离戒毒各个阶段的运用和效果我所从09年3月起开始收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至今已累计收容921人,现在所467 人。

按照司法部劳教(戒毒局)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我所制订了系统的心理矫治实施方案并在强戒人员中全面实施,对强戒人员的教育改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场所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

根据司法部劳教(戒毒局)的要求,我所将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共分为生理脱毒期、康复期、回归社会准备期三个阶段,现将各个阶段的运用和效果做概括陈述和总结。

一、心理咨询在各个阶段的运用(一)生理脱毒期。

强制隔离戒毒学员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后,从一个相对松散自由的环境到相对封闭的场所,面临着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阶段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情绪波动比较大,并引发焦虑、抑郁、怨恨等等不良情绪。

针对这个阶段学员的心理状况,我们制定了如下心理矫治措施。

(1)心理健康测试。

在学员入所三至四周后,由教育科心理咨询师对入所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量表为SCL-90,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躯体、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等十个因素类型。

测试完成后为每名学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由心理咨询室统一保管。

通过对戒毒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戒毒人员的身体情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行基本的登记,并对其性格特点、行为特征、气质、心理状况等进行初步的测试,以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重要依据。

(2)心理咨询。

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将测试数据异常的强戒学员归类,由教育科心理咨询师专职进行心理咨询,同时我所在民警当中培训了一批心理咨询师,各大队至少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他们通过观察和了解,对刚入所时产生对环境不适、焦虑、抑郁的学员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适用面广、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等特点,我们对入所学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的重点内容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对吸毒人群的心理矫治:心理矫治效果
上文通过团体心理矫治、同伴心理矫治、个体心理矫治三大手段对心理矫治技术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本节将就心理矫治手段的有效性进行讨论。

尽管心理矫治的方式根据吸毒者个体的情况而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心理矫治的效果还是较为突出的。

研究显示,心理矫治对于吸毒者的治疗、提高戒毒信心有较显著的疗效(任攀,2007)。

主要体现在减少偷吸现象、改善保持情况、改善毒品依赖程度和改善精神心理状况这四个方面。

一、减少偷吸现象
偷吸现象的主要测量指标是:①尿检总阳性或者总阴性的比例;②尿检连续阳性或者阴性的比例。

尿检测量的毒品包括阿片类物质、可卡因、苯(并)二氮等。

Mclellan等的研究把病人分为三组:①最小美沙酮服务(Miinimun MethadoneServices,MMS):只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没有任何其他服务:②标准美沙酮服务( Standard Methadone Services,SMS):除了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之外,还提供一般咨询服务;③强化美沙酮服务( Enhanced Methadone Services,EMS):除了提供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咨询服务之外,还提供医疗、精神、家庭和就业等强化咨询服务,矫治期限为24周。

结果显示:MMS组尿检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两组,EMS组阿片类物质尿检阳性的比例显著低于SMS组(McLellan等,1993)。

Stitzer等的研究把病人分为两组:①列联管理组:根据病人尿检结果给予不同程度的带药回家的权利;②非列联管理组:病人带药回家的权利和尿检结果不相关,矫治期限为24周。

结果显示:列联管理组尿检总阳性的比例从基线的
67.5%降到了矫治后的64.3%,而非列联管理组从基线的60.8%增加到了矫治后的70.1%。

另外,该研究分别以尿检阳性的比例减少10%或者至少连续4周(12次)尿检阴性作为偷吸状况是否改善的标准,结果显示:列联管理组有32%的病人达到了改善的标准,非列联管理组只有8%的病人达到了改善的标准,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病人达到了改善的标准,非列联管理组只有8%的病人达到了改善的标准,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Stitzer等,1992)。

Preston等的研究把病人分为四组:①列联管理组:根据病人尿检阴性的结果给予不同程度的代金券奖励;②提高美沙酮剂量组:美沙酮维持剂量从平均50mg/天提高到70mg/天;③综合列联管理和提高美沙酮剂量组:即同时实施上述两个矫治措施;④标准治疗组:没有任何矫治措施,美沙酮维持剂量为50mg/天,每个病人每周接受一次个人咨询。

矫治期限为8周。

采用2 x2析因分析方法分各组阿片类物质尿检总阴性的比例和连续阴性的比例,结果显示:列联管理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列联管理能显著降低阿片类物质的使用(Preston等,2000)。

Woody等的研究把病人分为两组:①矫治组:除了接受一般咨询服务外,还要追加支持表述心理治疗;②对照组:除了接受一般咨询服务外,还要追加咨询服务。

矫治期限为24周。

结果显示:矫治组和对照组阿片类物质尿检阳性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矫治组可卡因尿检阳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Woody等,1995)。

二、改善保持情况
保持情况的主要测量指标是:①保持率,但是计算保持率的标准和方法不完全一致;②平均保持时间;③有时也用脱失率来描述病人的保持情况。

Mclellan
等的研究以达到以下两条标准作为需要退出研究的标志:①连续8次尿检呈阳性;
②累计3次需要急诊治疗。

结果显示:6个月的矫治活动结束后,MMS组有69%达到了退出的标准,SMS组有41%达到了退出的标准,EMS组有19%达到了退出的标准,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cLellan等,1993)。

Stitzer等的研究显示:列联管理组平均保持时间为23.1周(7至28周),非列联管理组为22.8周(5至28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列联管理组6个月脱失率为38%,非列联管理组为26%,两组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Stitzer 等,1992)。

Preston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列联管理组、提高美沙酮剂量组、综合列联管理和提高美沙酮剂量组,以及标准治疗组之间的8周保持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Preston等,2000)。

三、改善毒品依赖程度
毒品依赖程度的主要测量指标是成瘾严重程度指数( Addiction Severity Index,ASI)。

ASI主要是评估过去1个月中与物质滥用相关的躯体健康、就业状况、物质滥用、法律状况、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健康等6个维度,包括20个条目,每一条目采用0至4级评分法,每个维度得分换算成严重程度指数,范围为0至1分。

0分表示无问题或症状、程度最轻,1分表示问题最严重(McLellan等,1992)。

Mclellan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矫治活动结束后,EMS 组总体ASI显著低于SMS组。

其中,就业状况.法律状况、精神健康状况等方面都显著优于SMS组(McLel-lan等,1993)。

Woody等的研究把病人分为两组。

①矫治组:除了接受一般咨询服务外,还要追加支持表述心理治疗;②对照组:除了接受一般咨询服务外,还要追加咨
询服务。

矫治期限为24周。

研究结果显示,矫治活动结束1个月后,矫治组在毒品和酒精的使用、就业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比基线调查有显著的改善,对照组也有类似改善。

但6个月后,矫治组在毒品使用、就业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比基线调查仍然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改善(Woody等,1995)。

Abbott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矫治组在物质滥用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矫治组在物质滥用方面比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改善Abbott等,1998)。

四、改善精神心理状况
精神心理状况的主要测量指标除了ASI中的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外,还可以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蒙德斯利人格量表等量表评分。

Woody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一般咨询服务外,追加支持表述心理治疗的矫治活动结束1个月后,矫治组精神心理状况比基线调查显著改善,贝克抑郁量表得分降低了23.8%,症状自评量表得分降低了26.4%,蒙德斯利人格量表得分降低了12.5%,而对照组只有前两个评分比基线调查有显著改善。

矫治活动结束6个月后,矫治组贝克抑郁量表得分和蒙德斯利人格量表得分仍然比基线调查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只有贝克抑郁量表得分比基线调查有显著改善(Abbott等,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