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ppt
合集下载
文史常识ppt 通用

5.(2008年海南历史单科卷第1题)古代以干支 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 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B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6. (2008年高考山东第54题)下列诗文中含有 “中国”别称的是 ①楚失华夏 ②死去元知 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④长夜难明赤县天 ⑤我欲因 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 A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赤县:战国时称中 C.①②③⑤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音律:五音 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 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 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 细,此为五脏正音。 相当于现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高考真题解析
1.(2007年全国文综I卷第12题)帝王谥号主要 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是 B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2. (2007年宁夏文综卷第26题)中国古代有避 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 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 这种情况的是 A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 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 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 平”
5、科举考试: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 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 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 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 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 (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 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 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18张PPT)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反复分析比较各选项的解说,用已知的文化常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缩小确定范围,推 断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阅读《晋书·何攀传》 ,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 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 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 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 父老乡亲。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反复分析比较各选项的解说,用已知的文化常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缩小确定范围,推 断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阅读《晋书·何攀传》 ,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 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 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 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 父老乡亲。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事业编中国文史知识巩固内容PPT演示

相关典故:临阵倒戈
战争名称:城濮之战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叁 先秦思想
肆 文学常识
伍 科技成就
陆 节日习俗
柒 戏曲知识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有晶莹剔透的小露珠,也赶来赴这场美丽的盛宴;小蚂蚁也来了,停留在花的边缘,静静地欣赏着滚动着的露珠;翩翩起舞的蝴蝶当然不能不来,它总是飞到这朵再飞到那朵,甜甜的吸允着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战争名称:城濮之战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叁 先秦思想
肆 文学常识
伍 科技成就
陆 节日习俗
柒 戏曲知识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有晶莹剔透的小露珠,也赶来赴这场美丽的盛宴;小蚂蚁也来了,停留在花的边缘,静静地欣赏着滚动着的露珠;翩翩起舞的蝴蝶当然不能不来,它总是飞到这朵再飞到那朵,甜甜的吸允着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仔细走近一瞧,那紫粉色的小喇叭上 ,有晶 莹剔透 的小露 珠,也 赶来赴 这场美 丽的盛 宴;小 蚂蚁也 来了, 停留在 花的边 缘,静 静地欣 赏着滚 动着的 露珠; 翩翩起 舞的蝴 蝶当然 不能不 来,它 总是飞 到这朵 再飞到 那朵, 甜甜的 吸允着 花蜜……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18张PPT)

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 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 的人物关系。①谢弘微“童幼时, 精神审,时然后言”。②过继后 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③谢混 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 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 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 “曰”,虚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2.生僻的文化常识。高考命题要依据选文来设题,因此,难免有生僻、 偏难的题目出现。但这类生僻的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注意:不仅是语 文教材,还包括历史、地理等)中某些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 文内容密切相关(选文中有诸多信息显示了其内涵)。这类题目表面上生 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对这类文化常识要多依据选文内容 来判断。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49张PPT)

宗法礼俗
1.宗法 (1)宗法是根据 血缘关系 来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核心 是 嫡长子继承制 ,基本点在大宗、小宗的区分。
(2)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建造的祭祀其祖先 的礼制性建筑,称为 宗庙 。其正殿叫 庙 ,后殿叫 寝 ,合称 寝庙 。
(3)宗庙的等级有严格规定,周天子为 七庙 ,即后稷、文王、武 王三庙和四亲庙。诸侯为五庙 ,大夫为 三庙 ,士为 一庙 。庶人 不准设庙。
(3)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作为每年的序号,这种纪年法叫“ 干支纪年法 ”。1995年是农历 乙亥 年, 1996年是农历 丙子 年,1997年是农历 丁丑 年。
(4)《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 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年号干支兼用法 。
(7)杭州 ,又称临安、钱塘、武林。 (8)元代的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 (9)汉代的“两都”,又叫两京 。指 长安 、洛阳 。 (10)东汉的“三都”指的是东都 洛阳 、西都 长安 、南都 宛 。 (11)唐代的“三都”指东都 洛阳 、北都 晋阳 和京都长安 。 (12)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中的“锦官城”指的 是 成都 。
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纪年法
古代历法
纪月法
古代历法
纪日法
古代历法
纪时法
古代历法
纪年法
(1)中国古代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的纪年法有:帝王年 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 。
(2)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如“周平 王元年”,依次以元年、二年、三年的顺序计算;春秋战国时, 以诸侯即位年次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第38页/共83页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 一、国号名称的来由 1、根据原部族名定:商、周、秦 2、根据发迹地定:汉(楚汉争霸,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 3、根据封号定:隋(杨坚曾封隋王)
唐(李渊曾封爵唐国公) 4、根据发迹地特产定:辽(即契丹语“镔铁” )
第39页/共83页
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 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 (“大哉乾元”) 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朝(陈霸先) 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
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 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第14页/共83页
3、汉 西汉: (前202年至25年)
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理财家:桑弘羊 音乐家:李延年 政治活动家:张骞
(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 1、三国鼎立 • 2、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19页/共83页
1、三国鼎立
曹操
刘备
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
孙权
第20页/共83页
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 马钧:发明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
的发展(七擒孟获)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第21页/共83页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 期
• 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 称“西晋”
• 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西晋灭亡。西晋皇族 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 一、国号名称的来由 1、根据原部族名定:商、周、秦 2、根据发迹地定:汉(楚汉争霸,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 3、根据封号定:隋(杨坚曾封隋王)
唐(李渊曾封爵唐国公) 4、根据发迹地特产定:辽(即契丹语“镔铁” )
第39页/共83页
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 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 (“大哉乾元”) 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朝(陈霸先) 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
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 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第14页/共83页
3、汉 西汉: (前202年至25年)
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理财家:桑弘羊 音乐家:李延年 政治活动家:张骞
(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 1、三国鼎立 • 2、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19页/共83页
1、三国鼎立
曹操
刘备
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
孙权
第20页/共83页
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 马钧:发明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
的发展(七擒孟获)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第21页/共83页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 期
• 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 称“西晋”
• 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西晋灭亡。西晋皇族 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
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 “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 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 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 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A.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
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内容 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 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 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C.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围城》分别塑造了 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知识 分子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
《新月集》————泰戈尔————印度
8、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
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 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 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 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 驼样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 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 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 《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
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都收在小说
集《呐喊》中。
B、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
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
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袁枚———清———散文
B.《西游记》———吴承恩——明———小说
C.《西厢记》———王实甫——明代——戏剧
D.《死 水》———臧克家——现代——诗歌
5、下面作品、作家、朝代(或国别)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儒林外史》—————— 吴敬梓 ——— 清 B. 《后汉书》——————— 范晔 ———— 南朝·宋 C.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 俄 D. 《玩偶之家》—————— 易卜生 ——— 英
C.巴金,原名李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 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 都是他的代表作。
D、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 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 传体三部曲。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 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 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 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 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 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 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母亲》、《战争与和平》、 《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塞万提斯、高尔基、托尔斯泰、 莫泊桑。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10.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史 记》——司马迁——汉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漱玉词》——李清照——宋代;
《残冬》,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家》、《春》、 《秋》。
B.“二十四史”是指《史记》、《汉书》、《资治通 鉴》、《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C.《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 都是清代的作品,作者依次是吴敬梓、李宝嘉、刘鹗。
D.《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丑小鸭》、 《麦琪的礼物》的作者分别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 的莎士比亚,丹麦的安徒生和美国的欧·亨利。
7、下列作品、作家、国别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A.《高老头》————巴尔扎克———法国
《变形记》————卡夫卡————奥地利 B.《死魂灵》————果戈里————俄国
《悲惨世界》———歌德—————德国 C.《神曲》——————但丁————意大利
《雪国》—————川端康成———日本 D.《丑小鸭》————安徒生————丹麦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 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
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 普通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 《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 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文史知识(三)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 水群鸥野老心’’和“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 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这两副对联所写的诗人分 别是唐代的杜甫和白居易杜。丽娘
B.崔莺莺、杜十娘和李香君分别是元代王实甫的《西 厢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孔尚任的《桃花 扇》三部戏剧中的女主人公。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
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A.a④ b③ c②⑤ d①⑥
B.a① b③④ c② d⑤⑥
C.a⑥ b③④ c② d①⑤
D.a①④ b③ c⑤ d②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 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 B.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统治所造成的种 种罪恶。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 “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 表“楚辞”。 D.明清两代,我国戏曲得到迅速发展,反应的现 实生活也更为广泛、深刻,著名作品有关汉卿的 《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 厢记》等。
1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 大,他是“唐宋八大家”和“桐 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B.唐代诗歌体裁完备,名家辈出,“诗圣”杜甫生活饱 经忧患,作品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兵车行》 《长恨歌》“三吏”“三别”等。 C.鲁侍萍是《雷雨》中的人物,王利发是《茶馆》中的 人物,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人物。 D.《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 敬梓,《巨人传》的作者是法国的 拉伯雷。
C.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融写景、抒情于一炉, 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 之称,人们把以孙犁为 代表的作家群称为“荷花淀派”。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 表,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其小说总 称为《人间喜剧》。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 A.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指《春蚕》、《秋收》、
18.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a)春天、(b)夏天、(c)
秋天、(d)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
今暝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分别是前苏 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作品。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 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 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绽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 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 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11、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
这个传统节令是:(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
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塞罗》《李
尔王》《威尼斯商人》。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牛天赐传》《离婚》《四世同堂》,中
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
《龙须沟》《茶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