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1、关于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是基于词义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还可以分析成更小的一束语义特征的假设, 参照音位分析的方法,从词义中分析出来 的最小语义成分。用于比较词义间的共性 和差异 语义特征没有语音形式,是纯语义单位。 语义特征用大写和二分的标记。以突出超 越具体语言的中词汇的一般性。

2、语义特征的表示方法
4、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多义词是一个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一词 多义。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的不同的一组词, 词义之间没有联系。只是偶尔同音罢了。 例如汉语里“花钱”的“花”和“花朵”的 “花”,“分别”的“别”和表示否定的“别”。 英语里nail的意义可以是“钉子”,也可以是“指 甲”;sense的意义可以是“感觉”,也可以是 “意义”。 同音词在词典中分别出条,用不同的角标标出, 以示是不同的词。

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是词义的各种关系中最 值得重视的关系


同义反义是辨证的统一。同中有异,异寓于同。 Many和much在表示的内容上是同一,而在搭配 上则是对立。 果断和武断,在词所概括现象的特点上是同,在 主观态度上则是异。随意同义词中包含了反义的 因素,反义词中包含了同义的因素。 有些成对的词,如果不限于理性意义,说它们是 同义词也可以,说它们是反义词也可以。
3、词义引申的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申大体可以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 隐喻建立在两类现实现象的相似性联系上,二者 是一种比喻关系,如俄语的зелёный,汉语的 “窟窿”,英语的eye。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 要方式。 转喻的基础是建立在两类现实的相关性联系上, 这种联系因在人们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 而可以用假现象指称乙现象,二者是一种借代关 系。如英语里的pen,汉语的“兵”,“导 演”“裁判”等,俄语的язык 是舌头,用来指语 言。

第五章 语义特征分析法

第五章 语义特征分析法

• • • • • • •
语义特征分析解释: 句中动词决定的 A组都有“给予”的语义特征 “给予”可以描写为: 存在着给予者和接受者双方 存在着从给予者向接受者转移的事物 给予者能动地将所转移的事物从自己一方 转移到接受者一方
• • • •
B组具有“取得”的语义特征 可以描写为: 存在着得者和失者双方 存在着从失者一方向得着一方转移的事物
墙上挂着画 画挂在墙上 左胸上别着北大的校徽 北大的校徽别在左胸上 头上戴着礼帽 礼帽戴在头上 树上钉着广告牌 广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钉在树上 领子上绣着两朵玫瑰花 两朵玫瑰花绣在领子 上
• 各个动词具体意义不同,但有某种共同的 语义内涵:“使附着” • 词典中的解释有极大地相似之处。 • 例如:
•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 支持身体重量。 • 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 • 蹲:两脚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 不着地。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 • 跪: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 立:同“站” • 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
• 母亲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 +年长,-年幼] • 父亲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 +年长,-年幼] • 哥哥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 +年长,-年幼] • 姐姐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 辈,+年长,-年幼]
• 弟弟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 -年长,+年幼] • 妹妹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 辈,-年长,+年幼] • 舅妈:[-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 辈,+年长,-年幼] • 舅父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 辈,+年长,-年幼]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改)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语言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涉及语言形式如何与它所指代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即语言符号以及符号的组合与现实世界、人类经验的关系。

——语义学(词义、句义)二、涉及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说话人具体运用语言时所要表达的交际目的,即涉及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说话者的关系。

——语用学第一节词汇一、词汇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2、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不能随意增删改动或改变词序)和意义的整体性。

3、分类: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04)(08)1、基本词汇是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指语言中产生较早而又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高的词,为全民所理解。

基本词汇所标记的概念,大多是与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现象和行为,其特点是: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是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其特点是:开放性、非稳固性、非普遍性、非能产性。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词汇。

社会的变化发展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1)派生关系:一般词汇中的词多是由基本词汇中的词派生的。

(2)转化关系:一方面,一般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与人类社会日益密切变成基本词汇;另一方面,基本词汇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其所指示的现象或概念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不再密切从而退出一般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

4、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意义:(1)研究语言的历史: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基本词汇是判定亲属语言的重要依据,区分二者,有利于探索词汇及语言的发展。

(2)有利于进行语文教学: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构词能力强,一般词汇中大量的词语都是以基本词汇为材料构成的,学习一种语言,应首先学习它的基本词汇,牢固掌握基本词汇就等于掌握了整个词汇的主干。

第五章文本的概念语义分析信息过滤...

第五章文本的概念语义分析信息过滤...

第二章文本预处理研究图2,1信息过滤中的文本预处理过程当文本的内容被简单地看成是它含有的基本语言单位(字、词、词组或短语等)所组成的集合时,这些基本的语言单位统称为项,也就是说文本D可以用项集(TermList)来表示,即D(T,,T2.…,兀),其中砟是项,1≤女≤H。

本文中,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将使用“词”代替“项”这个术语。

定义2.3特征词特征词又称关键词.是指能够较好反映文本内容的项,是文本内容的简约表示。

文本D可以进一步用特征词集表示,即D僻,,膨,…,Km),其中膨是特征词,1≤f≤卅,m≤月。

定义2.4词的权重对于含有H个词的文本D(乃,T2,…,死),词n常常被赋予一定的权重%(1≤女≤”),表示它们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即D(Tj,%;T2.盼:…;L,%)。

有时在特征词条确定时.常简记为D=-D(%.%.…,%)。

定义2.5向量空间模型(VectorSpaceModel,VSM)给定一文本D=D(乃,%;T2,W2;…:L,%),由于死在文本中既可以重复出现又应该有先后次序的关系,分析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简化分析,可以暂不考虑孔在文本中的先后顺序并要求n互异(即没有重复)。

这时可以把乃,乃,…,瓦看成一个盯维的坐标系,而%,%.…,%为相应的坐标值,因而D(WI,%,…,%)被看成是”维空间中一个向量。

我们称D(%,%.…,%)为文本D的向量表示。

VSM是60年代末由GerardSalton等人提出的,是近几年来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的文本表示方法之一。

若非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文本均采用VSM表示。

南开人学博士学位论文图2.3利用概念推理网的词组自动识别过程(虚线部分表明实际并不存在)2.3文本潜在特征词(词组)的挖掘近些年,Internet尤其是www(WorldWideWeb)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线文本信息急剧增加。

人们一方面可以轻松地享有互联网所提供的丰富信息,但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生,人们越来越容易受到色情、反动、暴力、迷信等不健康信息的侵袭。

第5章 属性文法与语义分析

第5章 属性文法与语义分析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流行的语义处理的方法主要是 属性文法和 语法制导翻译方法,应用最广的是属性文法。属性是描述语义的 有效方法,由此发展而来的属性文法被认为是上下文无关文法的 扩充。
• 属性文法的基本思想
目是将语言结构的语义以属性(attribute)的形式赋予代表此结构 的文法符号,而属性的计算以语义规则(semantic rules)的形 式赋予由文法符号组成的产生式。在进行语法分析推导或归约的 同时通过语义规则实现对属性的计算,以达到对语义的处理。
5.2.1 名字的作用域
程序设计语言范围的划分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并列 的和嵌套的。例如,Pascal语言的过程定义可以是嵌套的,即 一个过程内部可以再定义另一个过程;而C/C++语言的过程 只能是并列的,即过程中不能再定义过程。但是C/C++允许 程序块(block)嵌套,每个程序块的范围以{ }界定, { }内 可以再嵌套{ } 。
例:下述源程序说明了C的程序块符合上述作用域规则。
main( )
{ int a=0; int b=0;
/* 最外层,不妨定为B0层 */
{ int b=1;
/* B1层,被B0嵌套 */
{ int a=2; int c=4; int d=5; /* B2层,被B1嵌套 */ printf("%d %d\n",a,b);
当从某个作用域退出时,从栈顶把该作用域的所有名字全 部摘走,存放在一个不活动的临时表中,以备后用。例如, 当分析从B2退出并进入B3时,则把栈顶条目a=2摘走,而将 条目b=3加入。这种临时摘走的方式也称为临时删除或假删除 ,只有确认某名字永远不会再被使用,才被真正删除。
设符号表中有n个条目,那么成功查找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n/2,不成功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n+1。因此,在符号表中插 入n个名字和完成e次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应该是n(n+e)。当n和e 很大时,在线性表上进行查找的效率显然很低。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特点:1. 全民常用;2. 稳固性;3. 构词能力强。

(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

“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任何词都是在概括。

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

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

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

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语素、词语、词组和句子等语言单位的定义以及具有的意义;了解语音、语汇和语法这三个语言要素的意义第一节语义概说一、什么是语义1、定义:语义指的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的表达内容2、语义所包括的内容:(1)语汇意义:实词和固定短语所表达的意义语法意义:虚词、语序、形态、句调等所表达的意义。

(2)言内之意: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言外之意: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如:今天天气很热(3)理性意义: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非理性意义:表达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如:你真讨厌二、语义的性质★(1)概括性:人们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如:笔(2)模糊性: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线。

如:土豪、中午。

(3)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及分类也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如:龙:中国的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而西方的dragon是一种危害人间的怪物。

三、语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1、要不要研究语义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彼此密不可分,互相不能取代,强调语言研究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2、怎样研究语义:研究各种语言片段表示的语汇意义和语段意义第二节词语的意义一、词义的构成要素1、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1)理性意义:是人们对主观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是概括性的反映如:山、河、神仙、天堂(2)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2、语素义(1)单纯词:词义=语素义,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词如:书(2)合成词:①词义=语素义+语素义如:皮包②词义并不能从其构成语素义推导而来如:针线3、义项★(1)定义: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来决定的如:凉:①温度低。

6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提纲

6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用提纲

6语⾔学概论第五章语义和语⽤提纲第五章语义和语⽤【内容简介及重点】主要要掌握词义的聚合和组合的种种情况,要能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并正确运⽤词汇的⼀般特点。

第⼀节词汇和词义⼀词和词汇1.1 词汇1.1.1 概念(1)词汇是⼀种语⾔中词的总汇,是语⾔的建筑材料。

不同语⾔的词汇系统各⾃独⽴,有⾃⼰的特点。

因为:a.什么样对意义与什么样地语⾳结构在⼀起构成⼀个词,在不⽤语⾔的词汇中是不同的。

b.⼀个词可以只有⼀个意义,但也可以有⼏个意义。

c.甲语⾔中⽤⼀个词来标志的⼀定范围的事物,在⼄语⾔中却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分别标志;反过来,⼄语⾔的⼀个词所标志的事去在甲语⾔中却要⽤词的组合来标志。

(2)词是⼀种语⾔建筑材料的单位,也就是造句时能⾃由运⽤的最⼩单位。

词是构成语⾔词汇的单位。

(3)语⾔的词汇可以分成基本词汇和⼀般词汇两⼤部分,⽽“语⾔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

从表达概念意义的⾓度看,⼀种语⾔词汇的范围要⼤于词的范围。

1.1.2 基本词汇(1)语⾔中有这样⼀些词,它们标志着与⼈们世世代代的⽇常⽣活关系密切的事物,如⽇常接触的⾃然现象、⼈的器官和肢体、亲属、⽅位和时令、数⽬、某些劳动⼯具以及与⽇常⾔⾏有关的现象等等。

(2)基本词的特点全民常⽤,稳固,有构词能⼒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3)斯⽡迪⼠核⼼词斯⽡迪⼠核⼼词列表(Swadesh list),是由美国语⾔学家莫⾥斯·斯⽡迪⼠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提出的⼀个列表。

他从统计学的⾓度⽤分析不同的语⾔(以印欧语系语⾔为主),从⽽得出⼀个约莫有200字的核⼼词列表。

他认为,基本上所有语⾔的词汇都应该包含这⼆百多个词语;⽽另⼀⽅⾯,只要认识这⼆百多个词语,亦可以利⽤该种语⾔作最基本的沟通。

1.1.3 ⼀般词汇语⾔词汇中的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对⼀般词汇。

(1)特点与基本词汇相⽐,⼀般词汇的特点是:它不是全民性常⽤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但不稳固,它所包括的词⼀般没有构词能⼒或构词能⼒⽐较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素分析实例
例一: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E.A. Nida)在分析英 语中的run(跑)、walk(走)等七个表示人 的肢体活动的词的语义时,列出了如下的义素 矩阵:
例二: 炒:[-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加淀粉汁] 熘:[-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加淀粉汁] 炸:[-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 煎:[-用水][-油量大][-不断翻动] 熘:烹饪方法,炸或焯后,作料中加淀粉汁。
(2)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 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 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如:
他浓浓地泡了一杯茶 小王扭伤了腰 老李死了一头猪 那种点心他们都吃了 他在黑板上写字
▲语气意义: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 的态度。 在语言中,语气意义一般都是通过语调 形式来表达的,在有些语言中,一些虚词和 语气副词也有表达语气意义的作用。
与动词相配,名词则有如下几类: a.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b.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c.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如“小 李”。 d.主事,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 主体。如“花”、“眼睛”。 e.致使,事件发生变化的引发者。如“惨 案”。 f.工具,指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 或手段。例如“他用勺子吃饭。”中的“勺 子”。 g.处所,指动作行为发生或所及的处所。 例如“他回上海了。”中的“上海”。 h.时间,动作行为等开始或结束的时间, 延续的时段等。
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 他哥哥在北京上学(蕴含) 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 他有哥哥(预设)
预设的例子:
老王又来了 老王以前来过 我早就不是校长了 他当过校长 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美好的 他什么时候去的王府井 他去过王府井
同蕴含一样,预设是句子的潜在意义,如果 再说出就显得重复啰嗦。
2、预设的分类: 绝对预设:既是句子内容的一部分,同 时又作为句子的预设,这种“一身二任”的 预设,称为绝对预设。 相对预设:纯粹作为其他被表述的事态 的前提条件的那些预设,称为相对预设。 ▲绝对预设是每个句子必须有的,其内 容确定。相对预设有些句子不一定有,从句 子推断出来的相对预设,有时可能会有一定 的游移性。如:
他买了一篮子萝卜 他踢了小张的腿 李明批评了张三 他买了一篮子菜 他踢了小张 张三挨批评了
蕴含关系一般发生在有上下位关系或整 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
2、语义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指就话语本 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含关系,这种蕴含 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 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如:
*今天是端午节 *今天是8月31号
3、整理和描写
叔叔 [+父系亲属] [+男性] 伯伯: [+父系亲属] [+男性] 姑姑: [+父系亲属] [-男性] [-年长于父亲] [+年长于父亲] [+-年长于父亲]
也可以借鉴矩阵图的描写,例如: [父系亲属] [男性] [年长于父亲] 叔叔 + + 伯伯 + + + 姑姑 + +-
(五)义素分析的作用 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 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 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 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一些同义、反义 等关系。 2、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 条件限制。
今天吃粽子
明天中小学开学
3、一个句子的蕴含关系有时不止一个。 原因:一个词的上位词可能有多个 或从不同的角度构成的。如:
他有汽车 他有车 他有交通工具
那个日本人送给他一支钢笔 那个日本学生送给他一支钢笔 那个日本学生送给他一支笔
(二)预设 预设和蕴含一样,也就是就话语本身表达 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 乙,但蕴含在句义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 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 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如:
三、词义的性质
(一)概括性(具体性) (二)模糊性(确定性) (三)民族性(普遍性)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一词多义
含有一个义项的词是单义词,含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是多义词。
引申义(转(隐喻)
注意:▲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和联系
二、同义关系 三、反义关系 四、上下义关系
c、相同的词语之间存在不同的层次构造或句法 结构关系。eg:
“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 “哥哥和妹妹的同学。” “北京人多。” “我们需要进口机电产品。” “学生家长都来了。” “我想起来了。”
(3)语义结构关系歧义:相同的词语之间可 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 歧义
a、施、受同形。
“开刀的是我父亲。” “连老王都不认识。” “鸡不吃了。”
二、词的词汇意义:
词义就是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具体可以 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的内容。 (一)语法意义: 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词的语 法意义是语言中的词的语法作用通过类聚之 后所显示出来的,所以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 的意义。
(二)词汇意义: 通常所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 它是语义研究的基础。 词的词汇意义有概念义(理性义)和色彩 义之别。 概念义(理性义)是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 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意义。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一、词汇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或特定范围) 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 词汇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区别。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汇,是语言词汇 的核心,主要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较 强的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一般词汇的特点恰好和基本词汇相反, 它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 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 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 “ 缚而杀之 ,何如?”操曰:“是矣!今 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 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
例: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 迅《秋夜》) 例: 甲:你孩子个子好高哇! 乙:他呀,就一傻大个。
3、话题链(篇章话题):带有话题的句子
进入语篇后,句与句之间凭借先行词语与 回指词语之间的语义同指,就可以把语篇 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的链条叫做“话题 链”。如:
“从前有个勤劳的铁匠,他有个儿子,O快 满二十岁了,O人倒生得又高又大,O就是好 吃懒做。铁匠常为这件事烦恼。”
4、话题、施事和主语之间的关系 话题、施事、主语是从语用学、语义 学、语法学的角度分析句子中的某个名词 性成分的结果。 话题具有有定性,主语未必。 话题、施事、主语在句法上的表现既 有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时候。
b、领属关系和非领属关系同形。
“小张衣服做得真好看。” “小张的笑话说不完。” “小张的画像画得好。”
c、语义指向不同。eg:
“在火车上写标语。” “中山公园松树最多。”
四、蕴含和预设(是句义间的两种重要关系) (一)蕴含: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 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 乙。可用公式:甲 乙,如:
b、同形(书写形式)异义。eg: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他这个人太好说话了。” “赶张三,没那么容易。” “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饺子包好了。” “小吃店关门了。” “这本书是黄色的。”
(2)语法歧义: a、词性不同
“自行车没有锁。” “饭热菜不热。” “你别上。”
b、词跟短语同形。
“谁还要炸薯条?” “我要炒白菜。” “要出租汽车的快登机。” “这游戏机的开关有问题。”
二、句义的构成(语言中的句义): 词汇意义 句义 关系意义 语气意义
主谓关系 动宾关系 定中关系 状中关系 中补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意义 语义结构关系意义
▲语法结构关系意义
如:
▲语义结构关系意义
(1)动词和名词间的语义关系—语义角色
如:猴子玩苹果/我送了小李一本书(动作) 花很红/ 眼睛大大的(性质/状态) 惨案震惊了世界(使动)
三、歧义 1、什么是歧义句? 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称为同形异义句, 也称歧义句。eg:
“qῑ zhong考试快到了。” “北京人多。” “我们要进口机器” ▲ 歧义在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语境的作用,歧义往往不妨碍交际的 正常运行,但如果语境不充分,就有可能影响。
2、歧义的类型: (1)词汇歧义(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 a、词语的同音异义(口头歧义)eg: “到lǐ bà i sì 我再告诉你。” “新加坡一yó u chuá n 起火了。” “这是zhì癌物质。” “shù mù 太多了。”
有一位朋友到张三宿舍去找张三,只见 房门锁着,门上留有一张纸条:
“我一个小时后回来,钥匙在老地方。” 12时30分
二、话题和说明 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句子是由话题和 说明构成的。 1、话题: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 那个实体。如: “这个人我认识。” “客人来了。” “昨天,他去北京了。”
话题的特点: (1)话题是言语所关涉的对象,是句子的 出发点。 (2)话题一般是位于句首的名词或名词性 短语,后面可以有停顿。 (3)话题可以是施事,也可以不是施事。 (4)话题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可推知 的。
例三: 陆军:[军队]{[在陆地][作战的]}f{[通常由…组成][步
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各[专业部队]} 海军:[军队]{[在海上][作战的]}f{[通常由…组成][水 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各[专业部 队]} 空军:[军队]{[在空中][作战的]}f{[通常由…组成]各 [航空兵部队][空军地面部队]} 在上面的三个义素表达式中,义素写在方括号内, 同一类型或相互配合的义素写在同一花括弧里。f是 结构式的标志,意思是“适用范围”。“各”不是 一个义素,而是一个标志,它表示被标志的义素可 以分解为若干同类的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