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法

合集下载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一些重金属元素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超过环境负荷能力而导致其浓度异常增加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会威胁人类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措施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土壤改良:使用有机质或黏土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迁移。

-土壤覆盖: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覆盖材料,如塑料薄膜或植物秸秆等,减少重金属的接触和迁移。

-土壤加固:使用水泥或其他胶结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加固,减少其扩散和迁移。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和溶解性,降低其毒性。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氧化铁等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尽量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酸碱调节: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溶解度,使其转化成为较为稳定的形态,减少毒性。

-配位剂处理:添加一定量的配位剂,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或EDTA钠盐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其毒性。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和解毒作用,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常用的生物方法有:-植物修复:一些具有较强重金属耐受性和积累能力的植物,如拟南芥、大豆等,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修复土壤。

-微生物修复: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以通过菌根和菌丝的形成,在土壤中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元素,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综上所述,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铅、镉、汞、铬、镍等金属元素超出环境质量标准或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相关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并在降雨的作用下,通过气态、颗粒态等形式沉降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部分重金属元素,过量施用或者不当使用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尾矿渣、城市垃圾等排放到土壤中,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1. 原位稳定化治理:采用添加剂固定化重金属,促进重金属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稳定化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常用的原位稳定化剂包括磷酸盐、氧化铁等物质。

2. 清除和修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含重金属的表层土壤剥离、清除或者在土壤中加入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得到有效去除。

通过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手段,修复土壤的物理结构与肥力,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3. 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超量吸收、转运与富集作用,通过种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铜绿微姜、拟南芥等),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去除和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4. 微生物修复: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去除作用,通过添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转化和去除,实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

5. 热解吸收法:通过高温处理土壤,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被挥发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然后对土壤进行修复,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金属的积累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重金属污染的成因、治理方案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金属污染的成因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农药施用、固废堆放以及大气降尘等。

这些活动都会导致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中,积累于土壤颗粒和土壤胶体中,从而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二、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技术。

通过选择具有吸附、蓄积和转移能力的植物,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吸附到植物体内,从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同时,利用微生物的种植和培养,可以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

2. 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包括有机肥料、石灰石、磷矿石等。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石灰石和磷矿石可以通过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将重金属元素固定在土壤中,减少其迁移和积累。

3.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恢复到安全使用的状态。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热解、土壤洗涤和土壤稳定化等。

土壤热解是利用高温处理土壤,将重金属元素转化为无毒或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土壤洗涤则是利用溶剂或洗涤剂将重金属元素从土壤中溶解出来,然后再经过处理将其回收或安全处置。

土壤稳定化是通过添加稳定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溶解度和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三、土壤重金属治理的前景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治理技术将逐渐完善和成熟。

最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最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推动国际间的交 流与合作。
国内交流
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和技术共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 作。
05
结语:保护土壤环境,共建美 好家园
重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 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引起
土壤。
0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
物理治理
客土法
将污染土壤挖出,用非污 染土壤进行覆盖,减少污 染物与植物的接触机会。
换土法
用非污染土壤替换污染土 壤,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 属含量。
深耕翻土
通过深耕翻土,让污染土 壤与非污染土壤混合,降 低表层土壤的污染程度。
化学治理
化学固定
离子拮抗
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使重金 属元素转化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 ,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治理措施
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和生态工程等,以及物理修复技 术,如电动修复和电热修复等。
04
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趋 势与展望
强化政策支持与技术研发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明确责任和义务,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
技术研发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先进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 ,推动科技创新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
经济发展
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 成负面影响,影响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工业排放
采矿、冶炼、化工等工 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水、废气、废渣等。
农业投入品
农药、化肥、农用薄膜 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是指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清除、修复或减轻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以下列举几种主要的方法:
1. 土壤修复: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如土壤改良、土壤固化等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这些技术包括添加改良剂、吸附剂等添加剂,以吸附、迁移或转化重金属物质。

2. 植物修复:利用某些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累积能力的植物进行修复,如超积累植物。

这些植物能够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到植物体的地上部分,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3. 土壤热解:通过加热土壤,在高温下使重金属物质分解或转化,减少其在土壤中的含量。

4. 电动力场技术:利用电场和电流来促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去除。

该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使得重金属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极迁移并沉积,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5. 生物修复:通过利用微生物来降解重金属污染物,或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重金属转化为无毒或不可溶的物质。

这种方法被称为生物修复。

6. 地下水回灌:将纯净水或经处理的地下水注入到受污染土壤层中,以稀释或冲洗污染物。

尽管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或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但其效果与实施条件等因素有关,具体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条件、经济成本和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支撑着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许多行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是指比铁、铜等元素密度更大的元素,如铅、汞、镉、铬等,它们具有高毒性、易堆积的特点,多年积累会导致土壤、空气和水体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因此,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是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前常用的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利用物理原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治理。

常用的物理技术包括改良土壤结构、土壤翻耕和覆盖等。

改良土壤结构是指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气性,促进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吸附。

翻耕是指将污染土壤上层转化至下层或地表,使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减轻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

覆盖是指将污染土壤表层覆盖一层干燥的沙子或土壤,阻止重金属的向上迁移,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利用化学物质对土壤进行修复,以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常用的化学技术包括添加吸附剂、添加修复剂和酸浸等。

添加吸附剂是将具有吸附重金属能力的材料添加至污染土壤中,吸附重金属离子,从而减轻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添加修复剂是通过添加养分和生物修复物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使重金属离子发生还原和酸化反应,形成相对不易转移和生物可降解的化合物,减轻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酸浸是采用酸性物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溶解,再通过沉淀或吸附等方法,将溶解的重金属离子分离物离开土壤,以达到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土壤进行修复,以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常用的生物技术包括菌剂处置、生物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

菌剂处置是将含有大量细菌的释放剂添加至土壤中,刺激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代谢反应,分解重金属污染物,减轻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三种主要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三种主要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三种主要方法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环境标准所导致的问题。

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领域。

目前,有三种主要的修复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是利用物理力学原理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其中之一是土壤固化技术,它通过添加固化剂或胶结剂来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释放,并使其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

固化剂一般包括水泥、石灰、氯化钠等,这些物质可以与重金属形成不溶于水的团聚体,从而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另一种物理方法是土壤热解技术,它通过高温处理来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迁移性。

土壤热解技术一般分为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

低温处理通过高压注入热水或蒸汽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状态,使其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和转化。

高温处理则是将土壤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通过热分解和蒸汽压力来去除重金属。

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其中之一是土壤酸碱调节技术,它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酸碱物质来改变土壤的pH值,从而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迁移性。

一般而言,重金属在酸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植物吸收,而在碱性条件下则更容易形成沉淀物。

因此,通过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可以使重金属更容易被植物吸收或沉淀,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

另一种化学方法是土壤配位修复技术,它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配位剂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阻止重金属的迁移和释放。

配位剂一般包括EDTA、EDTA、柠檬酸等,这些物质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从而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学原理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其中之一是植物修复技术,它通过选择耐重金属污染的植物来吸收和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

这些植物被称为重金属植物或超累积植物,它们能够忍受高浓度的重金属且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萃取、悬浮种植和种植-收获-再种植等方法。

例如,通过萃取方法可以将重金属吸附在植物根系或叶片上,然后收获这些植物并安全处置。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及案例分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及案例分析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

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那么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应该怎么样去治理呢?
一、方法:重金属稳定固化法
重金属博士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使用重金属稳定固化法,使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被土壤重金属稳化剂固定,成为矿物中的微量成分,从而高效治理土壤中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流程
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流程图
1、首先用专业重金属仪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其重金属污染来源和污染物质。

接着根据土壤分析结果,试验调配出最佳土壤重金属稳化剂配方。

2、把土壤重金属污染土样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使其能够充分反应。

过十目筛后再投入搅拌机进行均匀搅拌。

根据专业重金属仪器分析污染土样的结果计算出投入水量,在搅拌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水。

3、根据第一步分析的土壤污染物质,确定的土壤重金属稳化剂配方,投放土壤重金属稳化剂反应一定的时间固化重金属污染物质。

固化稳定后,排出。

自然养生3~5天。

4、将处理后的土壤再次进行分析:达标后,可将土壤进行填埋或再利用。

若不达标,再次用重金属仪器针对预留污染物质进行分析,重新配置土壤重金属稳化剂,使其最终达标排放。

三、案例分析
此乃矿区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以下是治理前后的对比:
土壤处理后达到了《GB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法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根据历年来学者们对湖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主要污染来源、分布和重金属治理的主要方法及相关性研究。

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1引言近20年来,长沙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给城市土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湖南省是有色金属大省,全省受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高达13 %。

魏本杰等对湘江流域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物主要积累在土壤耕作层(0~30),下层土壤污染较轻[1]。

在各种污染因素中,重金属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又不易在生物循环和能量交换中分解,受到有关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湖南土壤重金属的早期污染可追溯至湖南工业初期的作坊,如电镀、化工、印染、皮革、搪瓷、制药、冶炼、仪表厂等,这些作坊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二三十年来的积累效应,显著增加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

随着湖南各城市的都市化迅速发展,郊区乡镇工业兴起,加快了工业“三废”的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以及汽车尾气等,这些已经逐渐取代农药和污水灌溉,成为现在湖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本文主要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来源以及总结了相关土壤重金属处理方法。

2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按照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不同和土壤的性质不同。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土壤农化调控法、工程物理化学法及生物修复法。

2.1 工程物理化学法工程物理化学法是指通过机械法、物理化学法等手段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期应用该方法效果较好。

主要包括:客土法、淋洗沉淀法等。

2.1.1 客土法客土法是以非污染土壤将污染土壤覆盖或以非污染土壤置换污染土壤,使污染土壤得到恢复的方法。

此法治理效果显著,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同时恢复土壤结构和肥力所需时间较长,而且不能断绝二次污染的可能,仅适合小面积污染的治理。

2.1.2 淋洗沉淀法淋洗沉淀法是用清水或酸性溶液冲洗被污染过的土壤,使重金属溶解或增加重金属的溶解性,然后经过络合或沉淀作用使重金属富集而去除的过程。

清水冲洗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危害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再冲洗,从而减轻重金属污染。

除此之外,热处理法、电动化学法、污染物固化也属于物理化学法。

它们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方法。

2.2 农业化学调控法农业化学调控法指通过调节土壤pH、有机质、CEC、土壤水分等因索。

从而改变土壤重金属的水溶性,降低或升高其生物有效性,消减重金属污染危害或净化土壤的方法。

2.2.1 土壤pH值调节土壤液的pH值能显著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

当pH小于5 时,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提高,生物有效性增大,尤其是部分碳酸盐结合态将变成水溶态。

此时若用碱性物质中和,提高其pH,将大大增强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

据研究表明,施用石灰、矿渣等碱性物质,或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能够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2]。

土壤酸碱性对Cd的活性影响较大,通过对Cd污染的土壤施用石灰,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降低明显,有效地降低了植物对Cd的吸收。

施入硫化钠等含硫物质能使土壤中重金属形成硫化物结合态,生物有效性降低。

总之,该法能够有效降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但同时也使土壤中的其他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等大量流失,应该衡量其利害关系后再使用。

2.2.2 离子拮抗根据重金属离子之同的相互拮抗作用,增加某些对植物危害小的或有益的重金属,可抑制与之相拮抗的重金属元素,以减少植物对该重金属的吸收。

如根据钙可与Zn、Ni、Cu、Pb、Cd等重金属的拮抗作用,施入Ca2+减轻Zn、Ni、Cu、Pb、Cd的毒害;根据Si和Mn 的拮抗作用,在土壤中加入Si,或提高土壤中Si的活性,可以降低植株对Mn的吸收,加入稀土还可降低植物体内重金属离子含量[3]。

人为改变环境中硒含量,可以减少进入食物链中的砷,减轻砷的污染。

Zn能降低凤眼莲中Cd的含量和对植物体的毒害,还有增加活性Fe、Al、Mn能显著地减少土壤对Cd的吸附量,活性Si反之[4]。

此外,施加有机质也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水溶态重金属的含量。

因为有机质比表面积较大,对重金属有吸附作用;而其含有大量的官能团对重金属有络合作用,而且有机质是促还原物,可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重金属发生钝化反应而形成硫化物等结合态沉淀,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

同时,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5]。

2.3 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小存在于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6,7]。

此技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对土壤重金属净化:(1) 生物利用其新陈代谢作用改变重金属化学形态,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活性降低,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2)通过生物吸收和代谢作用达到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净化与固定作用[8,9]。

广义的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

它包括通过动植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水体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使其浓度降低直低水平,甚至是直接转化为无害或对生物有益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矿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

其修复类型一般分为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修复以及其中两种或三种的联合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其作为环境科学研究中一个边缘性、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富有挑战性的前沿领域。

根据污染物的种类不同,它可分为有机污染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和放射性物质的生物修复等。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物的螯合作用清除水体或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是降低污染物的毒性或无害化的过程。

它包括人为控制或自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矿化或无害化过程。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修复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易于管理与操作和投资小等优势,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将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

2.3.1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物的螯合作用清除水体或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是降低污染物的毒性或无害化的过程。

它包括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溶解、矿化等作用。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主要表现在胞外络合、沉淀以及胞内累积。

一些微生物如蓝细菌、假单胞杆菌、硫酸还原菌和某些藻类,能产生胞外聚合物,其含有大量阴性基团的,可以与重金属络合,去除或降低重金属污染[10,11]。

Macaskie等通过实验发现柠檬酸菌体内能产生一种抗Cd的磷酸酯酶,形成镉盐沉淀。

Bargagli在Hg矿区附近土壤中发现一些真菌,干重累积Hg高达100 mg·kg-1[12]。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转化主要指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溶解、生物氧化与还原、矿化、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以及改变重金属的价态达到转化重金属的目的。

烟草头孢酶F2在含Hg量200 mg·L-1 HgCl2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 h,结果发现汞含量比原来减少90 %,进一步研究表明,HgCl2能被还原成汞元素。

经过分析,大概有12 %的汞以气态形式进入大气中,81 %以元素汞的形式沉积在培养液底部,7 %的汞被菌体吸附[13]。

再次,微生物还具有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使其吸收的重金属被释放出来[14]。

例如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硫,硫被微生物氧化成硫酸盐形式,从而使土壤pH值下降,而重金属的活性升高,使植物更易吸收,达到土壤净化的效果[15]。

2.3.2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就是利用能耐受重金属毒害、能超积累某种或某些重金属的特点,来修复水体、土壤和底泥等介质中污染物的技术。

图1表述了植物修复当中重金属迁移、固定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包含六种类型:根际过滤、植物萃取、根际修复、植物稳定、植物挥发、植物转化等技术。

Baker等人研究发现超积累植物T. carulercens在净化Zn污染土壤方面作用显著[16]。

Meets等发现向日葵、大麻、遏蓝菜、高山萤属类和柳属的一些植物能够高效吸收重金属[17]。

诱导植物积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提取修复技术主要包括2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土壤中不溶态重金属转化为可溶态;第二阶段重金属被植物根际吸附并向植物可收获的地上部运输。

植物挥发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污染物,经过在体内的积累和转化,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植物固定修复是指植物根际释放的小分子物质改变根际土壤环境,使重金属活性降低或矿化,其只是一个促进重金属转变为低毒性形态的过程[18]。

植物修复技术,能在原位修复生态环境,不改变生物活性和土壤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植物的根系直接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吸收,通过植物地上部分的收获来修复被污染土壤。

但是,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低和用于植物修复的超累积植物通常都生物量低、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实际应用价值低是制约植物修复技术发展的瓶颈。

图1 土壤中重金属迁移、固定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3 结语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是现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是当前国际上研究难点和热点。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通过如下途径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①用稀释法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浓度;②改变重金属的物化形态,使其钝化或活化,从而增加或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③去除土壤重金属。

其中重金属的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和廉价的修复方式。

此技术,能在原位修复生态环境,不改变生物活性和土壤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植物的根系直接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吸收,通过植物地上部分的收获来修复被污染土壤。

但是,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低和用于植物修复的超累积植物通常都生物量低、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实际应用价值低是制约植物修复技术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植物修复技术发展的瓶颈,在考查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某些微生物能够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根际微生物还能促进植物旺盛生长,提高植物抗重金属浓度,生物防治的作用等特点,我们筛选集抗镉、活化重金属、产铁载体的功能菌,同时研究纤维素高降解菌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处理高富集重金属植物体,回收重金属,以此寻求突破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瓶颈。

参考文献[1] 魏本杰,汤建新,曾晓希,等. 湘江流域某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及污染评价[J]. 中南大学学报, 2013, 44(12): 1580-1587.[2] Martenez-Senchez M J, Martenez-Lepez S, Martenez-Martenez L B, et al. Importance of the oral arsenic bioaccessibility factor for characterising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soil ingestion in a mining-influenced zon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3, 116: 10-17.[3] Hooda P, Alloway B. Cadmium and lead sorption behaviour of selected English and Indian soils[J]. Geoderma, 1998, 84(1): 121-134.[4] Appel C, Ma L. Concentration, pH, and surface charge effects on cadmium and lead sorption in three tropical soil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02,31(2): 581-589.[5] Bolan N S, Adriano D, Natesan R, et al. Effects of organic amendments on the reduction and phytoavailability of chromate in mineral soi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03, 32(1): 120-128.[6] Cui M, Jang M, Cannon F S, et al. Removal of dissolved Zn (II) using coal mine drainage sludge: Implications for acidic wastewater treatment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3, 116: 107-112.[7] Mampel J, Buescher J M, Meurer G, et al. Coping with complexity in metabolic engineering [J]. Trends Biotechnol, 2013, 31(1): 52-60.[8] Voglar G E, Lestan D. Equilibrium leaching of toxic elements from cement stabilized soil[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3, 246: 18-25.[9] Orandi S, Lewis D M, Moheimani N R. Biofilm establishment and heavy metal removal capacity of an indigenous mining algal-microbial consortium in a photo-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J].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12,39(9): 1321-1331.[10] Wei X, Fang L, Cai P, et al. Influenc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on Cd adsorption by bacteria[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1, 159(5): 1369-1374.[11] Sheng G-P, Yu H-Q, Li X-Y.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of microbial aggregates in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 review[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0, 28(6): 882-894.[12] Bargagli R, Baldi F. Mercury and methyl mercury in higher fungi and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substrata in a cinnabar mining area[J]. Chemosphere, 1984, 13(9): 1059-1071.[13] 戴欣,王保军,黄燕,等. 普通和稀释培养基研究太湖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 2005, 45(2): 161-165.[14] Glick B R. Phytoremediation: synergistic use of plants and bacteria to clean up the environment[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3, 21(5): 383-393.[15] Grichko V P, Filby B, Glick B R. Increased ability of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the bacterial enzyme ACC deaminase to accumulate Cd, Co, Cu, Ni, Pb,and Zn[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0, 81(1): 45-53.[16] Baker A, McGrath S, Sidoli C, et al. The possibility of in situ heavy metal decontamination of polluted soils using crops of metal-accumulating plants [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994, 11(1): 41-49.[17] Meers E, Van Slycken S, Adriaensen K, et al. The use of bio-energy crops (Zea mays) for 'phytoattenuation' of heavy metals on moderately contaminated soils:A field experiment[J]. Chemosphere, 2010, 78(1): 35-41.[18] Boularbah A, Schwartz C, Bitton G, et al.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from mining sites in South Morocco: 2. Assessment of metal accumulation and toxicity in plants[J]. Chemosphere, 2006, 63(5): 811-8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