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合集下载

妊娠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健康宣讲PPT

妊娠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健康宣讲PPT
妊娠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感染健康宣讲PPT
目录 背景介绍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危害 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 孕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症状 处理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方法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结论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欢迎来到本次妊娠合并生殖道沙眼 衣原体感染的健康宣讲PPT。本次 宣讲旨在增加大家对妊娠期沙眼衣 原体感染的了解,保护孕妇和胎儿 的健康。
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确保感 染得到有效控制。
沙眼衣原体感 染对胎儿的影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暴露于感染的生殖道中时,可能发 生新生儿结膜炎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 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胎儿早产 、低体重等问题。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胎儿 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
孕期沙眼பைடு நூலகம்原体感染的症状
孕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症状可 能包括:阴道异味、异常分泌 物、尿频、尿急、尿痛等。如 发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
处理沙眼衣原 体感染的方法
处理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方法
孕妇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应及时就医, 接受医生指导的治疗方案。 严格按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可自行购买 或停药。
处理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方法
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
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勤洗手、勤 换洗床上用品。 避免性行为过多、过频,减少感染的机 会。
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
定期进行性病检查,及时接受治疗 ,确保性伴侣也接受治疗。 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
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
孕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 ,及时诊治感染。
孕期沙眼衣原 体感染的症状
结论
结论
妊娠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一种 常见的妊娠期感染,对孕妇和胎儿健康 造成潜在风险。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在我国性病管理中,性病包含有5中,其中常见的如梅毒、淋病、以及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而对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却不是很常见,很多的医院及医生还是用非淋这种不规范的名称来指代,但其实在我国规定的性病及传染病防治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已作为乙类传染病加以管理,并作为性病进行防治。

一、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流行形势沙眼衣原体感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极为常见,在很多国家,淋病的发病数逐渐下降,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病数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约1.3亿例,在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性病之一。

随着近几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全世界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防控越来越重视,但在我国,由于一些医疗机构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的病例漏报错报,病例的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疾病状况,对疫情的估计也会严重不足,造成了防控和治疗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性病还是以梅毒为主,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所占的比例已经逐步上升,从检测点数据看,已经超过了淋病,成为占比第二的性病了。

在一般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也有着很高的发病率。

二、沙眼衣原体简介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它不能合成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质,与细菌有着广泛的相似性,该病原体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有细胞膜,其结构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非常相似。

根据侵袭力和引起疾病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沙眼生物型,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LGV);根据主要外膜蛋白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以分为19个血清型,沙眼生物型可分为A~K,Ba、Da、Ia 、Ja,LGV可分为L1-L3, L2a。

A,B,Ba和C型最常见引起沙眼,D~K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L1, L2, L3型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发现:1907年,捷克哈伯斯忒特和普罗瓦采克在沙眼病人刮片发现胞内包涵体;分离:1956年,汤飞凡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60周年);特征: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生物,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原体和始体)。

中国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2024)

中国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2024)

中国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2024)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初发感染为女性宫颈炎和男性尿道炎,上行感染可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等,导致异位妊娠、不孕症等严重不良后果。

孕妇感染后可引起早产、出生低体重及新生儿肺炎。

由于病情隐匿迁延,很多感染者未察觉,更未得到治疗。

为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对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治疗证据和推荐、随访和判愈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反复修改,形成本指南。

临床表现初发CT生殖道感染引起男性尿道炎和女性宫颈炎,称为「普通CT感染」。

当CT从初发感染部位上行引发上生殖道炎症或出现持续感染及治疗抵抗,为「复杂CT感染」。

另外由于性行为方式的改变,初发感染也可以发生在生殖器外如直肠和口咽部等;或经产道引起新生儿/婴儿结膜、口咽及肺部感染。

1.普通CT感染(1)男性感染约有一半以上的男性感染者无症状。

有症状者表现为尿道炎:潜伏期1~3周,表现为尿道不适、轻微刺痛和痒感、尿痛。

部分患者晨起尿道口分泌物结痂,出现「糊口现象」。

偶有排尿困难。

检查可见尿道口有较稀薄的、乳白色米汤样分泌物。

量较少或仅见内裤污迹。

尿痛症状比较轻,有时仅表现为尿道的轻微刺痛和痒感。

典型者尿道分泌物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

合并淋病者在淋病治疗后可出现淋病后尿道炎。

(2)女性感染女性CT感染者约有70%以上无症状。

有症状者可出现下列表现:①宫颈炎由于常无症状,难以确定潜伏期。

可有阴道分泌物异常,排尿困难、非月经期出血或性交后出血及下腹部不适。

②尿道炎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难。

(3)生殖器外感染①直肠炎多见于MSM中。

可表现为直肠黏液性分泌物、直肠疼痛、便血或腹泻。

但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

《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解读PPT课件

《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解读PPT课件
《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 疗指南(2020年)》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7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梅毒诊疗指南解读 • 淋病诊疗指南解读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解读 • 临床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现状
染梅毒。
淋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男性患者,25岁,因尿道口流脓、尿痛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淋菌性尿道炎 。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1周后复查淋球菌阴性。
案例二
女性患者,30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痛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淋菌性宫颈 炎。给予大观霉素治疗,疗程5天。随访1个月,症状消失,复查淋球菌阴性。
指南制定目的与重要性
规范诊疗行为
通过制定指南,规范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疗 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降低疾病负担
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对个人和社会 的负担。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指南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减少性传播感染的传 播和危害。
指南更新内容及特点
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该指南的发布也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提高公众对性传播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促 进全民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女性患者,24岁,因外阴瘙痒、分泌 物增多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疗程1周。随访1个月,症状消失, 复查沙眼衣原体阴性。
案例二
男性患者,28岁,因尿道刺痒、排尿 不适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生殖道沙 眼衣原体感染。给予多西环素治疗, 疗程10天。随访2周,症状消失,复 查沙眼衣原体阴性。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

方法用胶体金标法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

结果 705例患者检出CT46例,阳性率为6.5%。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感染治疗沙眼衣原体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主要病原体,女性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男性可引起尿道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等[1]。

为了解龙岩市新罗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笔者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就诊于妇科、男科的门诊70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705例患者,男151例,女554例;年龄16~65岁,平均33.2岁,病程5天~2年。

男性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刺痒、会阴部坠胀不适等症状;女性患者则表现为白带多、色黄、有异味、可伴有外阴搔痒。

所有患者1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

1.2标本采集1.2.1 女性宫颈样品①使用试剂盒提供的配套拭子,在取样前用另外的拭子或棉球将宫颈口外区域的黏液抹去,将取样拭子插入宫颈管内通过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直到几乎拭子头已看不见。

旋转拭子15—20秒钟取出,不要碰到宫颈外及阴道壁。

这样能保证得到更多的柱状上皮细胞,而衣原体主要寄生在柱状上皮细胞中。

②宫颈样品也可用细胞刷(未提供)收集(注意:孕妇不可用此方法)。

清洁宫颈口外后,将细胞刷插入宫颈管,通过鳞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停留2—3秒钟,旋转细胞刷两圈后取出,注意不要碰到阴道壁。

③如果检测可以即刻进行,将取样后的拭子放入样品处理管中。

1.2.2 男性尿道样品尿道用拭子可用于尿道取样。

病人在取样前至少1小时内不要小便。

将拭子插入尿道2—4厘米,旋转3—5秒钟后取出。

如果检测可以即刻进行,将取样后的拭子放入样品处理管中。

1.3 CT检测采用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衣原体检测试剂盒。

1.4 操作方法1.4.1宫颈拭子、尿道拭子的处理①将样品处理管放在工作台上,加入6滴溶液A。

妊娠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护理查房课件

妊娠合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护理查房课件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高发率可能导致公共卫生 问题。
提高对该感染的认知有助于降低传播风险。
如何进行护理与管理?
如何进行护理与管理? 筛查与诊断
妊娠期应定期进行生殖道感染筛查,特别是高危 人群。
通过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认感染。
如何进行护理与管理? 治疗方案
确诊后应根据医生指导,使用适合妊娠期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需确保对胎儿安全。
如何进行护理与管理? 随访与支持
定期随访患者状况,评估治疗效果并提供心理支 持。
患者应了解感染的管理与预防知识。
如何预防感染?
如何预防感染? 健康教育
提高孕妇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认知,了解传 播途径及风险。
定期进行健康讲座,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如何预防感染?
安全性行为
这种感染在妊娠期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
什么是沙眼衣原体感染? 流行病学
该感染在育龄女性中相对常见,妊娠期感染率上 升。
根据研究,约有10%妊娠女性感染沙眼衣原体。
什么是沙眼衣原体感染? 症状
感染可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瘙痒、排尿疼痛等 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仍能传播感染。
为什么需要关注妊娠合并感染 ?
总结与展望
未来研究
需加强对妊娠合并感染的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 和预防措施。
探索更有效的筛查与诊断方法。
总结与展望
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对生殖道感染的了解,鼓励健康生活方 式。
提高社会对妊娠健康的关注度,有助于整体健康 水平提升。
谢谢观看
建议孕妇在孕期采取安全性行为,减少感染 风险。
使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
如何预防感染? 定期体检
鼓励孕妇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确保及时发 现和处理感染。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5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 O .16CHI NA FOREI GN M EDI CA LTREATM EN T综述衣原体(chl am ydi a t r ac hom at i s ,简称C T)是一类进化来源尚未明确、感染宿主广泛、致病症候复杂、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微生物。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具有独特的二阶段生活方式,即细胞外感染期和细胞内寄生期,致使由其所引发的各种病症很难控制,衣原体特殊的生长条件和衣原体转化所需的遗传基础系统的缺少妨碍了对衣原体病原菌的深入研究。

为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衣原体能够转变进入以具有截然不同抗原外形为特征的持久稳固发育期。

1细胞水平的免疫机制1.1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机体感染衣原体后,首先反应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的浸润,随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反应。

原发感染多仅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再次感染则会迅速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Pol ym or ph nuc l e ar l e ukocyt es ,PM N L)/单核巨噬细胞系统:CT 感染后生殖道有广泛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在CT 感染的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最早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到感染被完全清除后仍然存在。

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出现以前,中性粒细胞浸润对控制感染起重要作用,到了感染后期可能又与持续的免疫应答和反复感染有关。

中性粒细胞在炎性部位浸润后,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浸润。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并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当巨噬细胞的功能过度激活时,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这可能与CT 感染后所导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C.E.HOOK 等研究表明NK 细胞在感染直接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内细菌的感染,有学者已经证明早期I FN -γ的升高是由NK 细胞产生,而不是来自T 细胞。

NK 细胞产生I FN-γ对早期感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临床执业妇产科第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 第四节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临床执业妇产科第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 第四节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第四节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在发达国家沙眼衣原体感染占性传播疾病的第一位。

我国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也在增高。

沙眼衣原体有18个血清型,分别为A、B、Ba、C;D、Da、E、F、G、H、I、Ia、J、K;Ll、I。

2、I。

2a、I.3。

前4个血清型主要与沙眼有关,后4个可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是中间10个血清型(D~K),尤其是D、E、F型最常见。

沙眼衣原体主要感染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而不向深层侵犯,可引起宫颈粘膜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最后导致不孕或输卵管妊娠。

D~K 型沙眼衣原体除引起生殖道感染外,还可引起尿道炎、直肠炎、肝周围炎、眼包涵体结膜炎及新生儿肺炎等。

衣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多个性伴侣、新的性伙伴、社会地位低、年龄小、口服避孕药等。

【传播途径】成人主要经性交直接传播,很少经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等间接传播。

若孕妇患沙眼衣原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可通过宫内、产道及产后感染,经产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发病机制】衣原体的生长繁殖周期有两个生物相。

原体存在于细胞外,无繁殖能力,传染性强;始体存在于细胞内,繁殖能力强,但无传染性。

衣原体进入机体后,原体吸附于易感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形成吞噬体,原体在吞噬体内变成始体,进行繁殖,继而转化为原体,随感染细胞的破坏而释放出来,再感染周围细胞。

衣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体液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疫及细胞免疫,免疫反应具有防御及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可导致免疫损伤。

衣原体感染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慢性炎症造成的组织损伤,形成瘢痕,可能与衣原体外膜上的热休克蛋白60及脂多糖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临床特点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不易察觉,病程迁延。

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

1.宫颈粘膜炎宫颈管是衣原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70%~90%衣原体宫颈粘膜炎无临床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和发病机制
沙眼衣原体是其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其次是生殖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已趋于认为不致病
偶由阴道毛滴虫、单纯疮疹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多发生在性活跃 人群,主要经性接触感染,男性和女性 均可发生,新生儿可经产道分娩时感染,
潜伏期为1~3周。
男性尿道炎
常见症状为尿道刺痒、刺痛或烧灼感,少 数有尿频、尿痛
体检可见尿道口轻度红肿,尿道分泌物多 呈浆液性,量少,糊口现象或内裤被污染
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男性尿道炎
未经治疗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经常伴有并发症: ①附睾炎:多为急性,单侧发生,常与尿道炎并存 ②前列腺炎:多见亚急性前列腺炎,慢性者可表现
为无症状或会阴钝痛、阴茎痛
③Reiter综合征:表现为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
三联征
④其他:如直肠炎、眼虹膜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女性泌尿生殖道炎
主要累及宫颈;近半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 亦缺乏特异性,仅表现为白带增多,体检时可 见宫颈水肿、糜烂等。
尿道炎可表现为尿道口充血、尿频,甚至排尿
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
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经母亲产道分娩时可感染沙 眼衣原体,引起结膜炎或肺炎。
谢谢
新生儿衣原体眼结膜炎
红霉素干糖浆粉剂50mg/(kg.d),分 4次口服,连服2周,如有效再延长l-2周
0.5%红霉素眼膏或1%四环素眼膏出生 后立即滴入眼中对衣原体感染有一定预 防作用
判愈标准
治愈的标准是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无 尿道分泌物,尿沉渣无白细胞,细胞涂 片也未见衣原体。
判断治愈时,一般可不作病原微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养。
治疗
原则上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规则用药、治疗方案个体化。
常用治疗方案
推荐方案: 多西环素200mg/d,分2次口服,连服7天 阿奇霉素1.0g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顿服 替代方案: 美满霉素200mg/d,分2次口服,连服10天 红霉素2.0g/d,分4次口服,连服7天
妊娠期
红霉素2.0g/d,分4次口服,连服7天 红霉素1.0g/d,分4次口服,连服14天 阿奇霉素1.0g/d,分4次顿服 不宜用四环素类药物。
Chlamydialtrachomatisgenitalinfection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邱莹
概述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一种以衣原体为致病菌 的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临床 过程隐匿、迁延、症状轻微,常并发上生殖道感 染.
我国自2001年以来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 染发病率已超过淋病,位居全国监测的8种STD 的首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