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合集下载

细菌培养新检测方法【可编辑全文】

细菌培养新检测方法【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细菌培养采样及检查新方法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一、空气培养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标准:(1)产房、门诊人流室:Ⅱ类环境空气平均菌落数≤4.0CFU,暴露时间:15min,(2)母婴同室:Ⅲ类环境空气平均菌落数≤4.0CFU,暴露时间:5min,(3)门诊检普通查室、治疗室、病区:Ⅳ类环境空气平均菌落数≤4.0CFU,暴露时间:5min,2.采样检测方法:(1)产房、门诊人流室空气培养检测方法:设4角及中央1处,共5点,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离墙壁1m处,将培养皿放置在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采样时将培养皿盖打开,扣放于培养皿旁,暴露时间15min后盖上培养皿。

(2)母婴同室、门诊检普通查室、治疗室、病区空气培养检测方法: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采样时将培养皿盖打开,扣放于培养皿旁,暴露时间5min后盖上培养皿。

3.采样结果:送检化验单上报告结果回示:CFU/(皿·暴露时间)。

4.注意事项;(1)每月25日各个部门行空气菌落培养一次。

(2)各个部门应先用含氯制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再用动态消毒机消毒2小时或是紫外线灯照射2小时后,在从事医疗活动前,取空气菌落培养。

(3)送检化验单上,必须注明暴露时间,产房注明暴露时间15min,其他部门注明暴露时间5min,现未注明时间不出检查结果。

(4)采样后,立即对样品进行送检,送检时间不超4小时。

二、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标准:(1)产房、门诊人流室: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5.0CFU/cm2(2)母婴同室: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10.0CFU/cm2(3)门诊检普通查室、治疗室、病区: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10.0CFU/cm22.采样时间:各个环境做空气培养后,任选一常用物体表面3.采样方法: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缓冲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为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样本采集、培养方法、结果解读等内容。

一、样本采集1. 患者样本采集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样本采集方式:(1)血液样本:采用无菌技术,从静脉或者动脉血管中抽取适量的血液样本,避免污染。

(2)呼吸道样本:采用无菌技术,通过喉咙拭子、支气管镜或者气管插管等方式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3)尿液样本:采用无菌技术,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或者导尿管插管后的尿液样本。

(4)伤口分泌物:采用无菌技术,用无菌纱布或者拭子采集伤口分泌物,并避免与周围皮肤接触。

(5)其他样本:根据具体情况,如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采用相应的无菌技术进行采集。

2. 环境样本采集环境样本采集是为了了解医院内部的细菌污染情况,常见的采样方式包括:(1)表面拭子法:用无菌拭子在特定区域进行擦拭,如手术台、病床、医疗设备等表面。

(2)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或者厌氧培养皿,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

(3)水样采集:对医院内部的水源进行采样,如自来水、洗手池、洗衣房等。

二、培养方法1. 常规培养方法常规培养方法主要是指将样本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条件,促使细菌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血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巴氏培养基等。

培养条件普通为37℃,24-48小时。

2. 特殊培养方法特殊培养方法是针对特定的细菌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检测和鉴定。

常见的特殊培养方法包括:(1)厌氧培养:用于培养需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如厌氧菌和厌氧菌。

(2)选择性培养: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抑制剂,选择性地培养某一类细菌,如肠道致病菌。

(3)富营养培养:为了增加细菌的生长速度和数量,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如血琼脂富营养培养基。

细菌采集流程

细菌采集流程

细菌采集流程1. 概述该文档介绍了细菌采集的流程和步骤。

细菌采集是指从特定的环境中收集样本,并将其用于细菌分离、培养和研究。

正确的细菌采集流程可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样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2. 采集工具和材料在进行细菌采集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 无菌的采样:用于收集细菌样本的,应保持无菌状态。

- 套装手套:用于保护采样者和样本的纯净性。

- 无菌的采样棉签或拭子:用于采集细菌样本。

- 无菌的培养基:用于保存细菌样本并促进细菌的生长。

- 标签:用于标识采样和样品,以便后续跟踪和识别。

3. 采集步骤以下是细菌采集的常规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洗双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 打开采样并确保其内部保持无菌状态。

2. 选择采样点- 根据需要采集细菌样本的具体目的,选择采样点。

可能的采样点包括表面、液体等环境。

3. 采样- 使用无菌的采样棉签或拭子,在选择的采样点上轻轻刮取或擦拭,以收集细菌样本。

- 确保采样棉签或拭子完全接触采样点,避免污染。

4. 收集样本- 将采样棉签或拭子放入采样中。

- 尽量避免触碰内部或其他物体,保持样本的纯净性。

5. 封闭采样- 确保采样严密封闭。

- 使用标签标注采样上的相关信息,如采样日期、地点等。

6. 处理样本- 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样本,请在采样后立即将样本放入无菌培养基中。

- 进一步处理采集的样本,如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等操作。

4. 注意事项- 在每次采样前,确保采样工具和都处于无菌状态,以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 避免在采样过程中触碰内部或其他非目标物体,以保持样本的干净和纯净性。

- 对于不同的采样点,应分别使用不同的采样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 在采样后,及时封闭采样,并标注相关信息,以便后续跟踪和识别。

- 如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菌分离或培养,应在采样后尽快处理样本,并遵循相应的实验室操作规范。

以上是细菌采集的流程和步骤。

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操作规范可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细菌样本,并保证后续的实验和研究顺利进行。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1)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诊断疾病和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下面从常规细菌培养的方法、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方法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指采用一系列技术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出来、明确其种类和数量的过程。

具体方法如下:1.取样。

体液如血、尿、脑脊液等通过无菌技术采样。

2.标本前处理。

主要包括清洁、消毒等步骤,以防止空气和表面微生物污染。

3.分离微生物。

采用无菌棉签或接种环将标本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器械对每种菌株的分离。

4.接种培养基。

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表面进行接种。

5.培养。

菌落在培养基上生长并繁殖,在一定时间内可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到。

6.鉴定。

通过菌落形态、色素、生长速度等方面的鉴定,对分离和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明确种类的鉴定。

二、过程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细菌培养会分为初步鉴定和决定鉴定两个阶段:初步鉴定通过菌落的大小、形态、产生气味等特征判断目标微生物的种类;而决定鉴定则是通过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和特殊的染色技术等手段确认细菌的种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意义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意义在于:1.确定病原菌种类。

通过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医生才能按照正确的药物敏感性数据和治疗建议进行个性化治疗。

2.预测病情变化。

通过观察菌落数量和菌群的变化,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判断治疗效果。

随着治疗方案的调整,医院常规细菌培养也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实时监测”;4.预防疾病扩散。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细菌培养,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保护公共健康。

总之,医院常规细菌培养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细菌培养技术的应用和熟练度提高,以提高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水平。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细菌培养采样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用来分离、鉴定和培养细菌,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1.准备培养基: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或含有特定选择性抑菌物质的培养基。

2.准备采样工具:消毒好的采样器具,如细菌采样棒。

3.采样位置: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如患者的咽喉、伤口、粪便、水样等。

4.采样方法:使用采样器具在采样位置轻轻刮取一些样本,并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或将样本浸入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5.培养条件:根据需要,将培养皿或培养瓶放置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通常情况下,细菌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

6.观察和分离:观察培养皿或培养瓶中是否有细菌生长,根据形态特征或其他特性来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离。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的具体步骤可能会因实验目的、样本类型和培养要求而有所不同,但上述步骤是一个常见的基本流程。

在进行细菌培养采样时,需要严格遵守
消毒、无菌操作和实验安全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⑴标本采集应在患者用药之前或停止用药 12天后进行;
⑵疑为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采集后立
即送检。
⑶不能用棉拭子浸蘸标本送检。
⑷注明标本名称:如、胸水或腹水、关节液等 等。
e.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
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f.采血,周围静脉为宜。
g.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采血。注入血液时不能 将注射器内的空气加入血瓶内。绝对不能超出10 ml。
二、呼吸道标本培养
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常居菌群,下呼吸 道是无菌,但下呼吸道分泌物经上呼吸 道排出时通常受到正常菌群的污染,故 要正确采集标本,并结合临床表现是否 有该细菌引起的感染。
全自动细菌测定系统
7、送检标本:血液、各种无菌体液
(脑脊液、骨髓、胆汁、胸水、腹水、 心包穿刺液等等。)
注意事项
a. 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 38.5 ℃)采 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b. 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
下次用药前采血。 c .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d.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患者发烧>38℃或
低体温<36℃,合并低血压。 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创面。③由于创面部 位不同,细菌种类也不尽相同,要用灭菌棉拭子采集 多个部位的炎症区送检。
胃肠道标本培养
正常人的肠道栖居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
生物(细菌),具有维护健康的重要作用。疾
病时致腹泻。
1、粪便培养检查的送检指征: a、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HP.
b.重症腹泻.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① 皮肤与皮下组织,包括手术切口、褥疮溃疡、新生儿
脐炎、婴儿脓疮病。 ②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的酒精擦去病灶表面渗液;
③用无菌棉拭子抹去及较深部的脓液分泌物或组织送检;
④采集褥疮溃疡标本时应采集褥疮边缘的脓性分泌物,拭 子放在运送培养基中立即送检。注意事项:不要采集创口表面 的渗液。
2. 伤口、脓肿、窦道、坏疽组织采集方法及注意事
项 ①闭锁性脓肿用碘酒和酒精消毒皮肤后,用灭菌注射
器穿刺抽取全部脓液送检。
②伤口处若有脓及渗出物要用无菌棉签深入各种窦道 中擦拭,用小刀刮取,穿刺抽吸或手术切除获得深处伤口 标本; ③当创伤出血时,敷有药物在 2h以内及烧伤在 12h内 均不应采集标本,此时获得阳性结果机会甚少。
3.烧伤创面 ①烧伤创面需要脓性分泌物,焦痂迅速分离变棕
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脑脊液培养。
3 、采血时机:尽量在使用抗菌素之
前采血、尽量在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
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
下次用药之前采血。
4、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a、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30s以上。 b、待皮肤干后,再用1%-2.%碘酊作用30s或 10%碘伏作用90s以上,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向外画 圈消毒,范围不应小于 5 ㎝(直径),且不能用 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肛门4-5cm(幼儿2-3cm)处,轻轻旋转擦取直
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注意事项
①标本要采集新鲜的,陈旧标本影响阳 性检出率; ②切忌粪尿混合; ③标本在病理早期或治疗前采集; ④一般认为用抗菌药三天后,标本培 养病原菌阴性。 ⑤采集标本时忌用吸水性物品采集或 送检。(如棉签、或尿不湿、卫生纸、等。)
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

环境卫生监测现场实践熟悉细菌培养本的采集方法

环境卫生监测现场实践熟悉细菌培养本的采集方法

环境卫生监测现场实践熟悉细菌培养本的采集方法
环境卫生监测中,常用的细菌培养样品采集方法如下:
1. 确定采样位置:根据监测的需要,确定采样点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采样。

2. 选择采样工具: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无菌的棉拭子、无菌的擦拭棉签、无菌的采样袋等。

3. 采样前的准备:在采样前,务必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例如无菌手套、口罩等。

4. 擦拭采样:使用无菌的棉拭子或擦拭棉签,从被监测区域擦拭或刮取样品。

对于水体等容易流动的样品,可使用无菌的容器进行收集。

5. 采样标识:采集样品后,务必在采样容器上进行标识,记录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等相关信息。

6. 样品保存:采集的样品尽量封存保存,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长时间保存导致菌落数量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采样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外界污染对样品分析结果的影响。

此外,根据具体的监测要求,还可以采用其他适用的采样方法。

在进行任何环境卫生监测时,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由专业人员指导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操作时,前臂不能越过已打开的培养皿;放培 养器皿时,要从内往外放,取时要从外往内,动作 不能粗重,以免影响培养效果。 3、按照平开平放法或平开扣放法放置30分钟,即 送检验室化验结果。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² ,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² ,取100cm²
4、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
5、监督执行手术室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 6、监测结果归档,备查。
7、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8、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谢 谢!
采样方法
用5×5cm²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 采样液的棉拭纸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纸, 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用无菌剪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纸放入装 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纸直接涂抹物体 的方法采样。放入物品前后,瓶口必须按常规在酒精灯上烘烤,然后盖好 盖塞送细菌培养。
医疗用品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
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 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 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 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² ,取全
医护人员手采样方法(试管法)
细菌的手污染无菌伤口。
医务人员手采样目的:是为了检测医务人员的责任感,防止将带有
1、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手细菌采样。 2、选定抽查对象,(手术室参加手术者事先不能通知被抽查对象)。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及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一支在双手指曲 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30cm² )并随之转动采 样棉拭纸,用无菌剪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纸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 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² ,取100 cm² 。
消毒液的采样及检查方 法
采样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使用中的消毒液1ML,置于备好的试管内及 时送检,送检时间不超过4时,必要时试管中加中和剂。
小组工作任务
2015年质控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反馈问题, 分析存在原因。督促科室人员认真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手术间 质量管理检查标准。医院内感染监控标准。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采样前准备
洗手,手套,口罩,无菌注射器5ml, 试管,培养皿,酒精灯,打火机, 无菌棉球、持物筒、无菌剪刀,无 菌规格板,无菌棉签、0.9%生理盐 水。空气采样方法Fra bibliotek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小于80cm。
空气采样方法
1、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 30min后送检培养。
具体分工
1、每月组织本组成员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质控检查,具体内容见 (手术室护理工组质量检查标准),具体日期当月决定。
2、每月15号以后的第一个礼拜二协同组员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内容包 括空气、物表、手表、无菌物品、消毒液、无菌器械的细菌检测,并登 记检测结果。
3、术前负责检查术间平台擦拭,回风口是否打开,空调温湿度是否 合适,术后检查术间术后处置及柜子物品补充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