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留取要求-(杨娟)
细菌培养标本的_采集、运送与处理

痰标本的处理
培养基:血琼脂、麦康凯琼脂、嗜血杆菌巧克 力琼脂和沙保弱琼脂。
划线方法:分四区划线,每次划下一区前都要 烧灼接种环,待冷却后再划。下一区与上一区 要相交4-6次。
35℃5%-10%二氧化碳中培养24-48h。
咽拭子及口腔拭子
采集前患者应用冷开水反复漱口, 拭子的选择:要求无菌、不含抑制剂; 预先沾湿拭子(非常重要); 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将棉
霍乱弧菌培养:
记录收到标本时间和病人电话 碱性蛋白胨水35℃培养 6-8小时后转种4号平板(四区划线) 继续35 ℃培养
生殖道、尿道标本采集
男性患者:
尿道标本:
2h不排尿 清洗龟头后,用碘伏等消毒后,挤出分泌物或以专用细拭子
插入尿道口1-2cm旋转采取分泌物立即送检。
前列腺液标本: 应由医师按摩前列腺,以无菌操做自尿道
隔不少于60分钟。
采血方法
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 液注入血培养瓶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 头。
血培养瓶口也要消毒,并待酒精挥发后(建议 用酒精灯烧灼瓶口)再注入血样, 。
采血量
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2ml, 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 中的抗生素。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 血为宜。
多次采血时, 应在不同部位进行。 不要从血管插管内采血。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
血标本。
采血次数与间隔
急性感染患者: 从两臂分别采2份血样。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24h内采血3次, 每次间
隔不少于30分钟。 发热原因不明患者: 24-48h后可再采血2次,间
细菌培养标本的 采集、运送与处理(需氧)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收集原则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收集原则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而且必须在使用抗生素或其它抗菌药物之前采集.2.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3.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样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4.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5.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样本,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样本。
采集量不应过少,而且要有代表性,同时有些标本还要注意在不同时间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如肠热症患者,发病的第1 周应采集血液,第2 周应采集粪便和尿液。
否则影响细菌检出率。
6.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为保持微生物活性,棉拭子等标本宜放入恰当的运送培养基送检。
一些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应保温并立即送检,而其他所有的标本采集后最好在2h 之内送到实验室。
若不能及时送检,标本应置于一定环境中保存,如尸检组织、支气管洗液、心包液、痰、尿等标本应保存在4 ℃环境中。
脑脊液、滑膜液等则要在25 ℃保存。
一般情况下,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 。
7.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可置肉汤培养。
8.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住院号、标本来源、采集部位、采集时间等)标本运送和验收血培养1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接种入血培养瓶,需室温保存,时间≤24h切勿冷藏! 2拒收培养瓶:血培养瓶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培养瓶破裂或明显污染,血液凝固的培养瓶。
补做培养瓶:血标本采集后放置24h以上,用不适当类型的培养瓶收集标本,用过期的培养瓶收集标本,采血量不足等;建议补做血培养。
3a急性败血症:采集2—3份血液培养并要在10分钟内完成b心内膜炎,急性的:分别从不同部位采3 份血液培养,1—2小时内完成c亚急性心内膜炎:从3个部位采集3份血培养,间隔≥15分钟。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目的:加大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加强微生物标本高质量标本送检率;加强临床与微生物室沟通;重视抗生素应用。
分析前:从临床医生下遗嘱到分析检验程序启动,包括检验单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
分析中:分析后:指检验后的全过程,包括结果的系统性评审,报告的规范格式与解释,报告的发送,标本的储存废弃物处理等。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
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
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暂时或一过性通过。
如伤寒和流脑的早期有菌血症期。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
鼠疫、炭疽等病原菌均可引起败血症。
毒血症:产外毒素的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只有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损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如白喉、破伤风。
内毒血症:侵入血流的G-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或病灶内大量G-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如金葡脓血症,常引起多发性肝脓肿、肾脓肿。
1瓶60% 1对(需氧+厌氧)65%2瓶80% 2对(需氧+厌氧)86%3瓶90% 3对(需氧+厌氧)96%3.采血部位: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
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培养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是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肛门4-5cm(幼儿2-3cm)处,轻轻旋转擦取直
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注意事项
①标本要采集新鲜的,陈旧标本影响阳 性检出率; ②切忌粪尿混合; ③标本在病理早期或治疗前采集; ④一般认为用抗菌药三天后,标本培 养病原菌阴性。 ⑤采集标本时忌用吸水性物品采集或 送检。(如棉签、或尿不湿、卫生纸、等。)
2、痰:自然咳痰法:
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 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脓痰,直接 吐入干净、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 带盖的容器中,标本量要≥ 1ml 。标本要尽快送 检。 咳嗽无力或昏迷,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经
气管腔内吸痰及支气管灌洗液送检。
4 、痰量极少者可用 45 ℃ 3%-10% 的氯化钠溶 液约 25ml 雾化。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 , 可轻轻压
注意事项
⑴标本采集应在患者用药之前或停止用药 12天后进行;
⑵疑为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采集后立
即送检。
⑶不能用棉拭子浸蘸标本送检。
⑷注明标本名称:如、胸水或腹水、关节液等 等。
5、采血的合适套数:细菌和真菌均一过性存在于
血液中,所以单次血培养检测的敏感性是有限,为了 保证对菌血症的检出率:每次血培养在不同部位同时 或短时间( 15 分钟)采集两套:成人每套血培养采两 瓶:需氧瓶 + 厌氧瓶。儿童每套 1 瓶:需氧瓶(绝大多
数情况)。当儿童体重≥ 13KG 时需采集需氧瓶和厌氧
脑脊液
1 、采集方法:无菌方法收集脑脊液 3-5ml ,
置于无菌试管或注射器中立即送检。
2、注意事项 (1)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因脑膜炎奈瑟菌离 体后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也易 死亡; (2)疑为上述细菌感染时,应注意保温。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
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
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1.采集方法:静脉采血,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2.采血时间以及血培养份数: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用药前24小时内采集2~3次血液标本,可使细菌检出率高达99%。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
5~1小时采血,亦可在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
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疑急性发热性菌血症、败血症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在24小时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液标本培养。
(2)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培养,如果24小时后阴性,再采集两份血标本培养。
(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先采集2~3份血标本,抽血间隔60 min,24~36小时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血标本进行培养.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可能会遗漏阳性结果。
(4)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5)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3.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疑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
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留取要求课件

学习交流PPT
1
细菌培养(Bacterial Culture)
• 细菌培养是指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将其接 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 一般细菌可在有氧的条件下,37摄氏度中放18-24小时生 长。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下2-3天后生长。个别细菌如结 核菌需培养1个月之久。
学习交流PPT
9
其他标本
学习交流PPT
10
谢谢
学习交流PPT
11
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深咳。 经气管吸痰时注意无菌。
2
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也可 用物理疗法、体位引流、鼻导管抽吸等法取痰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3
如不能及时送达,应将标本暂存于4℃冰箱内, 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4h。
4
厌氧培养标本的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量。 被口咽部菌群污染的标本如咳痰等不可用于 厌氧菌培养
学习交流PPT
8
Hale Waihona Puke 尿培养( Urine Culture )
•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5天后留取标本 • 以晨起第一次尿为宜,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8h
以上(给细菌足够的繁殖时间)。怀疑肾结核时, 应连续3天采集晨尿。 • 取中段尿20-30ml;肥皂清洗女性的外阴和男性 的外生殖器包括包皮内,然后用清水冲洗;直接 导尿可减轻污染 • 留置尿管者,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细针 斜穿管壁抽吸尿液 • 做厌氧培养时应膀胱穿刺采集尿。 • 采集标本后应立即送检,否则可存于4℃冰箱但 不可超过六小时
带菌体液:痰 咽拭子 尿液 粪便 无菌体液: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
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的标本留取和运送的要求

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的标本留取和运送的要求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的标本留取和运送的要求你对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的标本留取和运送的要求了解吗?你知道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的标本留取和运送的要求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下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验的标本留取和运送的要求的知识,欢迎阅读。
1.纤维支气管镜标本的采集要求纤维支气管镜可采集到感染部位的标本,包括BAL、BS、PSB及支气管穿刺活检标本,均应由呼吸科医师或经培训医师采集;为防止污染,应采用吸入麻醉剂,勿从支气管镜的工作腔中吸取灌洗液标本;标本采集顺序为:BS、BAL、PSB和活检标本,应避免带血。
2.痰、气管吸出物标本的留取当有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指征时,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可减少口腔污染菌的数量,如有假牙应先摘掉;咳出清晨第一口深部痰,留至带螺旋盖的防漏无菌痰杯内。
仅当插管患者出现肺炎症状时(如发热或浸润)采集气管吸出物,因气管在插管24 h 后即有定植菌,在无肺部感染症状时吸痰送检,培养结果往往与疾病不符。
婴幼儿和小龄儿童可吸取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泌物,常用于诊断细菌性肺炎。
3.标本的运送要求临床采集的标本均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实验室对来自急诊、新入院患者和有创方法采集的标本(如:BAL和肺活检标本)要尽快处理,以保证致病菌的`活性,避免造成重复采集标本。
通常做细菌学检验的标本应在2 h内(室温)送至微生物实验室。
延误送检将导致口咽部定植菌过度生长,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数量减少。
如需远程运送,建议将标本放置2-8 ℃环境(不超过24 h),但培养分离到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的机会和数量将会减少。
实验室应在报告中对标本延迟送检或经低温冷藏予以说明,并指出可能对培养结果造成的影响。
4.拒收的标本实验室接收标本后,首先筛选并拒收以下不合格标本:24 h内重复采集的痰培养标本、唾液、鼻冲洗液和分泌物、鼻孔拭子、咽部标本、未经保护套管收集的支气管刷培养标本及痰的厌氧菌培养标本。
我院常见微生物标本的规范送检

我院常见微生物标本的规范送检关键词:微生物标本规范送检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卫生部提出重视和加强耐药菌的管理。
根据我院设备和条件及临床需要,常见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为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耐药性测定,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
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1、自然咳痰,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用牙刷(不用牙膏)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专用容器中,量应≥1ml,加盖,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的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对难于自然咳痰患者可用无菌吸痰管抽取气管深部分泌物。
2、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痰时可喷出肺部或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运送及保存:标本应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4℃冰箱保存≤24h。
血液标本采集指征:不明原因1、发热(≥38℃)或体温过低(≤36℃)。
2、休克、寒颤、僵直。
3、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孟肾炎、腹部术后感染)。
4、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多器官衰竭或肝脾肿大。
采集方法:1、打开血培养瓶塑料盖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橡皮塞并擦干表面残余酒精→消毒皮肤。
①用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约30S以上。
②用1%-2%磺酊作用30S 或10%碘状作用60S,从穿刺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涂擦穿刺皮肤2遍,待干燥。
③75%酒精脱碘;用75%酒精由内向外方向外方向涂抹去碘酒液,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采集量:新生儿、婴幼儿1-2ml;儿童:3-5ml;成人:8-1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等可抽取2 ~ 5 ml 开放病灶不能做厌氧培养 器抽取脓液送
③标本采集后注入无菌 ③标记,应描述和解剖来 检,最好做厌 小瓶或无菌试管中送检 源。注明渗出液来自开放 氧培养
也可将抽取液直接注入 性还是闭合性
血培养瓶,用血培养仪
培养。
可能向外牵引,将棉拭子通过舌 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涂抹 数次以取得标本。 ❖ 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口腔念珠菌 病,直取病灶部位,拭子要避免 接触口腔及舌粘膜。减少污染。 ❖ 立即送检。室温保存。
尿培养( Urine Culture )
▪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5天后留取标本 ▪ 以晨起第一次尿为宜,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8h
物治疗之前,或在停止 污染菌,去除旧的分泌物, 引流的的方法
使用抗菌药物之后2 ~ 用灭菌拭子采集病灶深部 采样,应在用
3d采集标本。
或边缘的标本分泌物,也 药前采集
②标本采集量应>1ml。 可取感染部位下的组织送 ② 宜用碘酒、
胸腔积液、腹水可抽取 检。
酒精消毒皮肤
10 ml, 心包液、关节 ②可对渗出液作厌氧培养。 后,无菌注射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如不能及时送达,应将标本暂存于4℃冰箱内, 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4h。
厌氧培养标本的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量。 被口咽部菌群污染的标本如咳痰等不可用于 厌氧菌培养
咽拭子及口腔拭子
❖ 采集前患者应用冷开水反复漱口, ❖ 拭子的选择:要求无菌、不含抑
制剂; ❖ 预先沾湿拭子; ❖ 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
以上(给细菌足够的繁殖时间)。怀疑肾结核时, 应连续3天采集晨尿。 ▪ 取中段尿20-30ml;肥皂清洗女性的外阴和男 性的外生殖器包括包皮内,然后用清水冲洗;直 接导尿可减轻污染 ▪ 留置尿管者,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细针 斜穿管壁抽吸尿液 ▪ 做厌氧培养时应膀胱穿刺采集尿。 ▪ 采集标本后应立即送检,否则可存于4℃冰箱但 不可超过六小时
其他标本
静脉导管末 穿刺液(胸腹水、 分泌物(烧伤创口、眼结 封闭性脓
端培养
心包液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膜、扁桃体、外耳道、 肿
手术后切口、生殖道分
泌物)
①酒精清洗导 管周围皮肤;
②导管末端及 夹子5cm无菌移 入无菌管;
③立即送检 <15min,防干 燥;
①在用抗生素等抗菌药 ①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 ①采用穿刺或
采血量不足时应保 75%酒精消毒培
证需氧瓶
养瓶橡皮塞
5
不宜在静滴抗菌药 物肢体处采血
❖痰培养( Sputum Culture )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晨痰为好,
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深咳。 经气管吸痰时注意无菌。
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也可 用物理疗法、体位引流、鼻导管抽吸等法取痰
针头
2
出现临床症状 后
不宜静脉导管或静 脉留置口取血
成人至少两套血 (一套血包括需氧 与厌氧)婴幼儿只 需做需氧培养
室温保存即可, 不可放入冰箱保 存
3
接受抗生素前 若导管设施取血, 要留初段血,同时 静脉取血对比
采集2-3套有助于 污染的判断
在一小时内送检
4
已用抗菌药物, 在下次用药前 采血
多次采血,应在不 同血管
6.心率异常加快、昏迷、多器官衰竭 7.休克,寒颤,僵直 8.严重的局部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
肾盂肾炎,腹部术后感染) 9.当怀疑血流感染或脓毒症时
❖血培养采集要求
时机
部位
采血量
其他
1
寒战或开始发 热时
外周静脉(肘静 脉),怀疑细菌性 心内膜炎除外
成人一般8-10ml, 不宜血入瓶前换
婴幼儿1-5ml
无菌体液: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
1 血培养 2 痰培养 3 尿培养
4 其他体液(胸腹积液、分泌物)
血培养的采集指征
1.寒战、发热(>=38℃、低温<=36℃) 2.白细胞增多(>10×10^9/L ) 3.粒细胞减少(<1×10^9/L) 4.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出血 5. 低血压或高血压、呼吸频率加快
细菌培养(Bacterial Culture)
❖ 细菌培养是指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将其接 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 一般细菌可在有氧的条件下,37摄氏度中放18-24小时生 长。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下2-3天后生长。个别细菌如 结核菌需培养1个月之久。
带菌体液:痰 咽拭子 尿液 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