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标本的_采集、运送与处理

合集下载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唐玉英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

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1.血培养指针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采样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

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

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1.采集方法:静脉采血,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2。

采血时间以及血培养份数: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用药前24小时内采集2~3次血液标本,可使细菌检出率高达99%.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

5~1小时采血,亦可在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

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疑急性发热性菌血症、败血症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在24小时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液标本培养.(2)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培养,如果24小时后阴性,再采集两份血标本培养。

(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先采集2~3份血标本,抽血间隔60 min,24~36小时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血标本进行培养。

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可能会遗漏阳性结果。

(4)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5)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3。

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疑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4 7
血培养 淋球菌培养
立即 30分钟
1小时 30分钟
阳性结果3天以上,阴性结果7天 2天
8
真菌培养
1小时
2小时
3天后
细菌室项目检验周期表
9 解脲、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衣原体培 养 1小时 2小时 2天后
11
一般涂片革兰氏染色
1小时
2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12
涂片找抗酸杆菌
1小时
2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查询申请医师,补足标本信息。
仅有申请单而无标本或无菌容器内无标本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要求重送标本
标本外漏及明显受污染(如开塞) 标本收集不符合采集要求 样本混入消毒液 或防腐剂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建议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及时通知临床,告知正确收集方法,要求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及时通知临床,建议重送标本。
13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
1小时
1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 注: 1. 细菌室正常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六
全天、周日上午;其他时间(包括中午、 夜班、周日下午、)常规培养请送急诊化 验室。 • 2.各类血清学检测周一至周五做;支原体、 衣原体检查周一至周六上午做,其余时间 标本一律不接收。 • 3. 空气培养、物表监测周六、周日不做, 于周一至周五打电话给细菌室告之数量。
【标准操作程序】
• 3. 粪便样本
养:
• 5.1采集指征: • 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
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HP 体温>38.5℃ 重症腹泻 血便或便中有脓液 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病人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

物体表面采样检测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 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 采样方法: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 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10次,,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2ml无菌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 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痰直接涂片查细菌,真菌:挑选痰液中脓性或带 血部分,涂成均匀薄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痰涂片查抗酸杆菌:把痰前处理液加入痰标本中, 两者比例约2:1,混合均匀,放室温静置1020min,待粘液完全液化,倒试管离心 3000r/min5-10min,取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培养基选择:血平板分离各类细菌特别溶血链 球菌,肺炎链球菌.加万古巧克力于CO2环境分 离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麦康凯分离革兰阴 性杆菌.真菌培养接种两个TTC-沙氏平板,分别 放室温22℃及35℃孵育24-48hr.均需分区划线.
4,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 标本代表感染过程.如来自皮肤,呼吸道 的正常菌丛过早,过度生长,会干扰培养 结果.分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 污染还是致病菌. 5,分离细菌的目的: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 生物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帮助临床诊 断,治疗,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6,如疑似对低温敏感的淋病奈瑟菌,脑膜 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 处理.脑脊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 决不可冷藏. 7,根据标本来源选用培养基及孵育环境.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 标本的处理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 培养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 境病房
空气
cfu/m3
物体表面 手培养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非常重要,应予高度重视。

实验室有责任将标本选择(包括时间和解剖部位)、收集、保管、运送、接受和安全等关键性信息,用户里手册的形式提供给各临床部门参考。

一、标本管理的安全警示1.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的原则下认真进行。

2.已采集原始标本都应置于防漏、密封的无菌容器中运送。

3.带针头的注射器运送标本时用无菌试管或防护装置套住注射针,再置于防漏塑料袋中运送至检验科。

4.采集足够量标本,材料不足可能导致假阴性。

5.每份标本都应标记患者姓名、送检号码、标本来源、具体部位、日期、时间及相关临床信息。

6.常规性细菌学检验的标本,采集后不能超过1小时送至检验科,4℃保存也不能超过24小时,怀疑厌氧菌感染的标本应在半小时内送至检验科(不能及时运送组织标本必须在厌氧环境中25℃不超过24小时)。

7.脑脊髓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应立即送检,绝不可冷藏。

二、标本的处理和要求1.血液和骨髓:1)急性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细菌性肺炎、肾盂肾炎发热患者,应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2次血液培养,分别接种于各种培养瓶中立即送检置于孵箱内培养2)疑似心内膜炎患者:急性病例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1—2小时,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3次血液培养3)亚急性病例:第一天24小时内,相隔1小时连续采集3次血液做培养,若24—48小时全部阴性,再采集2—3次血液做培养4)若已经抗生素治疗患者,连续3天,每天取2次血液做培养5)严格无菌技术采集血液血培养瓶后立即送检,切不可放冰箱暂存。

2.脑脊液:脑脊液采集后,置于无菌试管中,15分钟内送检,绝不可冷藏。

每种检验最小需要量:细菌培养≥1ml,真菌≥2ml,抗酸杆菌≥2ml.3.尿液:1)中段尿采集: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自然排尿,让尿流不间断,截留中段尿,,置于无菌尿杯中立即送检。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二、标本的处理: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Ⅰ血液及骨髓标本: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1、采血时间及次数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Ⅱ脑脊液标本: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1、涂片检查: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2、分离培养3、报告方式: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Ⅲ呼吸系统标本:一痰标本下呼吸道的痰液是无细菌的,而经口腔咳出的痰带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若从患者痰标本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有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和军团菌;1、标本的采集时间2、标本采集方法:1 自然咳痰法 2 气管镜下采集法 3 气管穿刺法 4 结核分枝杆菌标本收集法:收集24h痰液以提高阳性检出率;3、涂片检查:1一般细菌涂片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3放线菌及诺卡菌涂片4、培养:1培养标本的选择:应选择粘液痰作涂片;2痰标本培养前处理:用无菌盐水将痰洗涤3次,加入等量的1%胰酶溶液,37oC水浴90min,使痰液均质化后备用;3分离培养5、报告方式:痰标本培养24小时后仅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而无致病菌生长,报告“正常菌群”;查出的致病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同时报告细菌的量化指标;二咽拭标本正常咽拭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如草绿色链球菌;若从患者标本中查出致病菌提示上呼吸道有细菌感染如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等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微球菌和棒状杆菌等;1、涂片检查先培养后涂片;2、分离培养3、报告方式:同痰标本检查;Ⅳ穿刺液标本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正常穿刺液是无菌的,若从患者穿刺液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该部位有细菌感染;胸腔感染的病原菌以结核分枝杆菌多见;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肠道细菌如大肠挨希菌、粪肠球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多见;心包炎和关节腔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1、涂片检查先接种后涂片2、分离培养:1普通培养 2厌氧培养 3结核菌培养3、报告方式:培养24h无细菌生长,报告“培养24h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Ⅴ泌尿、生殖道标本一尿液标本中段尿培养加计数对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细菌培养必须结合菌落计数辨别是否为病原菌;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105/ml,提示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肾或膀胱结核等;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伤寒沙门菌等;1、中段尿标本采集法2、涂片检查:1一般细菌及淋病奈瑟菌2念珠菌3结核分枝杆菌3、一般细菌培养:如培养2d无细菌生长,即可弃去;1倾注平板法2平板接种环法3标准接种环法:若定量接种环含量为.001ml,则整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0个,可报告“菌落数>105/ml”;4、特殊培养:1淋病奈瑟菌培养2厌氧菌培养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5、报告方式:培养24h细菌生长,报告“24h无细菌生长”;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及其菌落计数菌落数/ml和药敏结果;二生殖道标本正常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包括男性尿道口和女性阴道有多种细菌寄生;查见病原菌提示有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大肠埃细菌、变形杆菌等;1、涂片检查:革兰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1普通培养2淋病奈瑟菌培养3阴道加特纳菌培养4报告方式:如查见淋病奈瑟菌、阴道加特纳菌等病原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Ⅵ粪便标本正常情况下肠道中有多种细菌;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有:1细菌性:产毒素型腹泻、侵袭型腹泻、食物中毒、慢性腹泻;2真菌性;3病毒性;1、标本采集:1自然排便采集;2直肠试子;2、涂片检查:粪便标本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辩是否为病原菌;因此,粪便标本一般不作涂片检查;3、培养:1沙门-志贺菌培养2致病性大肠埃细菌培养3霍乱弧菌培养4副溶血弧菌培养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培养6真菌培养7菌群失调的细菌学检验4、报告方式:Ⅶ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化脓性感染可由单种或多种细菌引起;常见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梭杆菌和拟杆菌等;1、标本采集:1开放性脓肿和脓性分泌物;2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3封闭性脓肿2、涂片检查:根据形态和染色特点,可报告“查见革兰×性细菌,形似××菌”或报告“未查见细菌”;3、培养:1普通培养2厌氧菌培养3嗜血杆菌及奈瑟菌培养4结核分枝杆菌培养5真菌培养4、报告方式:查见致病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

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

如标本采取或处理失当,造成污染,甚至使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著名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专著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的主编Patrick R Murray在书中提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取。

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

”如今,全面的检验保证系统更加重视分析前与分析后的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对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质量保证。

为推行检验方法的标准化,我国借鉴国外部分经验已成立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CCLS),临床实验室的认证工作开始准备。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开始。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及时、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能正确实施有效的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

1、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

2、采血次数及间隔: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

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h后再抽血2次。

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

国外有人统计1次血培养可检出菌血症的80%,2次检出90%,3次检出99%。

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球菌培养


杜克雷嗜血杆菌培养


手术创口、烧伤创面与脓液处理


无菌生理盐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子采取病灶深 部的脓液和分泌物,置运送培养基内送检。采2个拭 子,一个培养,一个涂片。 开放性脓肿:尽可能抽吸或将拭子深入伤口,紧贴伤 口前沿取样。从脓肿底部或脓肿壁取样最好。 封闭性脓肿: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无菌注射 器抽取脓液送检,最好做厌氧培养。 采样前病灶局部应避免用抗菌药物或消毒剂。
采血次数与间隔

急性感染患者: 从两臂分别采2份血样。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24h内采血3次, 每次间 隔不少于30分钟。 发热原因不明患者: 24-48h后可再采血2次,间 隔不少于60分钟。
采血方法


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 液注入血培养瓶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 头。 血培养瓶口也要消毒,并待酒精挥发后(建议 用酒精灯烧灼瓶口)再注入血样, 。
标本采集的普遍原则

避免自身菌群的污染,只要可能的话,应该确定一个代表感染过 程的标本。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采集标本。 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 收集标本量要足够,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每份标本上注明姓名,标本来源,采集部位,时间和日期。 将标本放在设计用于提高可能病原体的生存、无漏、无菌、无潜 在安全性问题的容器内。
培养条件
视患者的感染、用药情况选用不同的培养瓶。真菌培 养可和普通培养共用一需氧瓶。 不需要每个血培养都作厌氧培养。若同一次抽血既做 需氧也做厌氧,应先厌氧再需氧。 黄色——小儿瓶 蓝色——未用抗生素需氧 绿色——已用抗生素需氧(√) 紫色——未用抗生素厌氧 橙色——已用抗生素厌氧(√)

胸腹水及脑脊液标本
痰标本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痰,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 无菌容器送检。痰量极少者可用45℃1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导痰。 气管穿刺法: 适用于昏迷和咳嗽乏力患者。 纤维支气管镜抽取法: 适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用纤维 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 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感染。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小儿因压舌 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从而获得标本。 双侧肺部感染伴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可用吸痰管经 人工气道估插至叶支气管水平吸引痰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导尿管导尿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膀胱穿刺法: 是收集尿液的最好方法, 尤其对厌氧菌检查,但由于是 侵入损伤性操作,临床常少用,收集的标本可直接注 入血培养瓶中。 肾盂尿采集法: 应请泌尿科医生采取, 左右侧的标本要标明,收集的标 本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
尿液标本运送和保存

无菌杯立即送检 室温下尿标本担搁稍久可导致尿内细菌数量明 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的区分和细菌定 量。 不能立即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咽拭子及口腔拭子


采集前患者应用冷开水反复漱口, 拭子的选择:要求无菌、不含抑制剂; 预先沾湿拭子(非常重要); 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将棉 拭子通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涂抹数次以取 得标本。 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口腔念珠菌病,直取病灶部位, 拭子要避免接触口腔及舌粘膜。减少污染。 立即送检。室温保存。 接种同痰
尿液标本

标本采集时间:
应在用药前或停药5天后留取标本
以晨起第一次尿为宜
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8h以上(给细菌足够的繁殖
时间)。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中段尿:


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 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 弃前段尿,无菌杯收集中段尿。 无菌操作进行导尿可减少尿道污染。 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联空针筒的 细针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拔去闭式引流的集尿袋,弃去导尿管前 段尿液,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 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在更换新导尿管后留取尿标本 。
采集: 以无菌操作穿刺抽取,直接注入培养瓶内。量少注入小 儿瓶,量多的注入成人瓶。 运送: 若床边没有接种,用带盖的无菌容器送检。

血液和无菌体液的处理

血液或无菌体液抽取后应立即放入血培养瓶,立即送检 或室温保存,不能放冰箱! 实验室接到标本应立即放入血培养仪。中夜班收到标 本放置室温,不用放置35℃温箱 。 对急诊室送来或室温久置的标本,应先检查瓶底有无 变化,如变黄,应先涂片并盲传,以防漏检。
问题标本的处理


与送检医生或护士联系。对非损伤方法取得的 标本,再送新标本。对经损伤程序取得的标本, 和临床联系后可以处理,但要在申请单上注明 问题。 特殊情况下,即使标本质量有损害,也必须处 理。
疑难病症 罕见病例 传染性疾病的会诊
血液细菌培养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流感染 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及时、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 能正确实施有效地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 治愈率和降低医疗费用。

标本采集时间


痰液:以晨痰为好。多数患者晨痰较多,即使 对痰量少的患者,也以清晨采集最为容易。对 支气管扩张症或与支气管相通的肺空洞患者, 清晨起床后进行体位引流,可采集大量痰液。 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药1天后采集标 本。 鼻咽拭子 : 应于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为好。 咽部又是呼吸和食物的通路,因此亦以晨起后 采集为宜。
标本转运的原则


所有标本必须立即送交实验室,最好不要超过 2小时,如标本处理不得不延迟,应在合适的 条件下储存,但不超过24小时。 对环境敏感的微生物包括志贺氏菌(应立即处 理)、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对低温敏感)。脑脊液、生殖器、眼或内耳 标本不要冷冻。
哪些情况需要使用运送培养基?
生殖道、尿道标本处理

立即送检 普通培养和淋球菌培养:室温 支原体、衣原体:4℃保存
生殖道标本处理

普通培养:

血琼脂 三区划线 35℃培养 淋球菌巧克力平板预温后立即接种三区划线 35℃ 5-10%CO2培养 嗜血杆菌巧克力平板 立即接种三区划线 35℃ 5-10%CO2培养

采血时机


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应尽快抽血作培养,最好在 发热初期和高峰或寒战时。 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对已应用 药物而病情不允许停药的患者也应在下一次用 药前采血。
采血部位


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 血为宜。 多次采血时, 应在不同部位进行。 不要从血管插管内采血。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 血标本。

霍乱弧菌培养:

记录收到标本时间和病人电话 碱性蛋白胨水35℃培养 6-8小时后转种4号平板(四区划线) 继续35 ℃培养
生殖道、尿道标本采集

男性患者:
尿道标本:


2h不排尿 清洗龟头后,用碘伏等消毒后,挤出分泌物或以专用细拭子 插入尿道口1-2cm旋转采取分泌物立即送检。

细菌培养标本的 采集、运送与处理(需氧)
内容简介
细菌培养基本原则 常见临床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处理


细菌检验从正确取材开始


正确的采集、运送与处理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 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没有好质量的标本,实 验室采取任何先进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技术都 是无济于事的,并有可能误导临床医生。 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取,运 送和处理的规范化开始。 细菌室工作人员、临床医生和护士必须明白保 证标本质量的重要性。
在病人家里采集的标本 外检标本 标本从医院送实验室过程
运送培养基原则

需氧菌、厌氧菌、苛氧菌

运送所有细菌
细菌不生长 非营养培养基 保持细菌存活: 标本采集后超过24 h不应增加或减少活菌数量

标本的拒绝接收原则





未贴或错贴标签 送检延迟 不正确的转运温度和转运工具 不合适或泄漏的容器 有明显污染的标本 干涸的拭子标本 标本量不足 同一天内同一个检测条件的重复标本(血培养除外)
保护性毛刷标本的处理

取完后加入1ml无菌生理盐水立即送检。 震荡、离心、涂片染色。 接种培养基同痰 接种划线方法同尿培养
粪便培养

社区感染标本:社区感染性腹泻,多由志贺菌、沙门菌、弧
菌、耶尔森菌等肠道致病菌感染所引起。将标本接种在相应的选 择性分离培养基上即可,弧菌、耶尔森菌应先增菌后培养以提高 检出率。
采血量


每次采血量成人 5 ~ 10ml,婴幼儿 1 ~ 2ml, 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 中的抗生素。 每增加1ml血量平均提高阳性率3.2%。
抗凝剂


0.025-0.05%聚茴香脑磺酸钠(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 SPS) 。 SPS具有抗凝抗吞噬抗补体及拮抗某些抗生素 的作用。
前列腺液标本: 应由医师按摩前列腺,以无菌操做自尿道
口采取前列腺液放在无菌杯内送检。
生殖道、尿道标本采集

女性患者:
成年患者:
应在扩阴器的支持下,以无菌棉拭子擦去 分泌物,再用新的无菌拭子紧贴宫颈内道采样送检。 未成年患者: 不应使用扩阴器, 应以无菌拭子在阴道 口处采取分泌物送检。 尿道:2h不排尿,拭去尿道口渗出物,再插入尿 道口1-2cm旋转采取分泌物立即送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