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文化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非语言文化交际及其文化差异nonverbal communication

组员:马慧敏王敏曹师骏王杉郭健

Main content

1.什么是非语言交际Define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非语言交际的特定与符号characters and notes of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

1,除了语言,人们还使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送各种信息

2,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其中,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

眼神

手势

身势

微笑

面部表情

服装打扮

沉默

身体的接触

讲话人之间的距离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咋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

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非语言交际的发展史

1,20世纪20年代,Kretschmer(德国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体格与个性》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体态

语研究的正式开开端。

2,1952,Birdwhistel的《体态学导论》,提出记录体

态语的一套符号。

3Hall(人类学家),连续出版四部著作,《无声的语言》,《隐藏的维度》,《超越文化》,《生命之舞》,对于于非语言交际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非语言交际领

域影响巨大。

4,Fast的《体态语》,中文译为《体态与交际》则是

将体态语介绍给大众是指引起广泛注意的一本畅销书。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简单介绍1,Samovar和Porter的定义是,非语言交际包括在交际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和受传者含有潜在的信息的所有的刺激。2,Malandro和Baker把非语言交际界定为“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人头脑里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

定义的简单分析

1.S和P 的定义

着重指出1.发生在交际过程中,包括从事交际的双方

2..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

可以是无意识的。

3.不论是哪一类非语言交际,都必须包括潜在的信息

2.M和B 的定义着重于:意义的产生

体态语(body language)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paralanguage),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

2.1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根据Malandro和Baker的分析,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主要存在于五个方面的区别。

1.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与模式,没有固定结构,因此要正确的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往往要综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

2.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没有一套有明确意义的符号。

3.语言交际是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停止说话的时候中断,讲话总是时断时续,因“

此,语言交际是非连续性,非语言交际与此不同,它是连续不断地。

4.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

5.从神经生理学角度看,在从事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时使用的大脑”半球“不同。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摘要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概括了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文化根源 I. 非语言交际概述 I.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Malandro et al, 1989: 5)。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的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aine, 1978, 见 Malandro, 1989: 7)。或“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即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Samovar et al, 1981: 156)。 I.2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对语言交际起到的是强调和补充的作用。具体地说,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发挥其辅助作用: 1)重复(Repetition)。例如,你告诉某人,办公楼在教学楼的西面,同时用手指向西方给以重复。 2)否定(Contradicting)。非语言交际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完全与语言行为相反。 例如,甲对乙说:“你干得不错。”同时却向丙使眼色表示不满。 3)代替(Substituting)。有时不用讲话,只用非语言行为就可以传递信息。例如,父亲批评儿子时,儿子一句话也不说,却满脸不服气,还用眼不时斜瞟父亲,父亲也就知道儿子的态度了。 4)补充(Complementing)。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到修饰和描写的作用。例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以后,一面检讨,一面以沉痛或后悔的表情表明懊悔的心情和态度。 5)强调(Accenting)。头和手的动作常常可以对所讲的话起强调的作用。例如,讲话人说:“我们一定要清除不正之风!”同时,他头向前倾,伸出手掌或拳头用力向下压去,以表示态度的坚决。 6)调节(Regulating)。交谈时,人们常常以手势、眼神、头部动作或停顿暗示自己要讲话、已讲完,或不让人打断。 II.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对外交往人士和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中排除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的干扰,因此重点也应当放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上。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主要有三种情况: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此一彼多或此多彼一;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 II.1 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 这种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含义相同,行为有别。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摇手或摆手;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人则喜欢耸肩。为表示尊重或诚意,中国人讲话时一般不直视对方,尤其是下级在听上级讲话时,下级眼睛往往向下看表示尊重;而英语国家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27 11:49:00 ] 作者:李鸿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诫如 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 (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英语中有 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B. 军事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B. 鉴真 C. 法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着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

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1、文化特征与用词差异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才能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大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老李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MTI) 姓名:陈宗誉(口译)12013090318 日期: 2014.6.29 QQ:744784471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差异 摘要:人类的交际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得以实现,而在国际化的环境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得到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语言交际的不顺畅更加凸显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等方面对非言语交际进行分析概述,并结合实例对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突出了非言语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重要性。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差异 一、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 在当下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环境中,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拥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得到了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文化上的冲突。 人类的交际通过两种渠道来实现:语言交际( 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语言交际(non- verbal communication)(王晓晓,2008)。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然而,在交际双方相互不懂对方语言,不能依靠语言交际进行沟通的情况下,由于“因为人类是同一个物种,拥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从而针对不同的情绪(例如,恐惧、快乐、惊讶、厌恶、悲伤)产生相同的面部表情”(Samover,2009:249-250)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就更能够得以体现。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 可以被分为四种: 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服饰、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语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肢体动作;副语言(Paralanguage),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等等;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相貌、体味、衣着、打扮、随身物品、家具和车辆提供的交际信息,环境语( 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等)和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前两种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种称为‘非语言手段’。”(王晓晓,2008),其中“非语言行为”往往能够给予交流双方更加直观的感受,接下来我就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对“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进行分析。 二、非语言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言语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如:眼神、手势、身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跟语言一样,这些行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个动作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非言语行为有两个特性,一是生物性,二是社会性。“所谓生物性,是指人类不论种族、民族都具有表达某些情感的生物特征;所谓社会性,是指人类部分非言语行为是后天学得的,是世人相传的,为社会群体内的成员所共同享有。”(闫阳,2008) 1.首语 首语指的是人们用头部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常见的首语即点头和摇头,通常人们用点头表示同意或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或者不同意。但是这种首语也会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文化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希腊人和美国人一样用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在表达“不同意”时,希腊人会扭头朝天。在伊拉克,人们把头往上耸并且咂舌头来表示否定。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单元测试 1、李希霍芬 2、东洋航线西洋航线南洋航线 3、贸易作用外交作用文化交流作用 4、贞观十四年 5、张骞 6、不空真谛 7、马可?波罗 8、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9、西洋音乐西方油画机械钟表 10、瓷器茶叶丝绸 第二章单元测试 1、美国 2、牛仔鸡尾酒快餐 3、熊猫京剧长城 4、丝绸之路四大发明 5、语言饮食宗教 6、江南民居川西民居北京四合院书院建筑 7、巴洛克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洛可可建筑 8、雕梁画柱飞檐斗拱亭台楼阁 9、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 10、洛可可式建筑 11、粤菜湘菜川菜鲁菜 12、勺子筷子盆子碗 13、红茶白茶黑茶绿茶 14、二锅头黄酒 15、豫剧黄梅戏京剧评剧 16、扬琴古琴 17、茶花女卡门图兰朵 18、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19、澳大利亚 20、BDCEA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全选 2、傅聪傅敏 3、Skype Twitter 4、文化背景年龄年龄 5、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

7、叔侄关系 8、自然形成无需刻意建立恒久不变 9、宰相肚里能撑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10、全选 11、面试出席婚礼谈判 12、全选 13、合理的 14、包容的精神 15、机智幽默 16、清晨晚10点半以后 17、于约定时间前去朋友家做客 临时起意邀请朋友过来用餐 朋友婚礼赠送礼金 18、主人为客人夹菜相互劝酒客套表示谦虚 19、注重个人隐私把家视为私人的空间 20、于约定时间后五到十分钟到达准时到达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2、是否已婚收入财产 3、百年好合 4、外语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背景知识 5、口语交际书面语交际 6、含蓄隐晦间接 7、表情空间沉默 8、低语境国家 9、日本墨西哥 10、老乡观念强邻里关系紧密战友关系紧密对家族观念强 11、参与模式 12、全选 13、互动频繁可以当面争执 14、. 健康婚姻年薪 15、全选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非语言交际 2、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语速的轻重 3、品牌标识交通标识 4、口头形式文字形式 5、言谈 6、商务政务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与作用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与作用 非语言交际可能被认为是不直接依赖于语言使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总体来说,在哪个地方区分分开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形式是很难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简单地认识到人类互动的许多方面取决于不能用语言所表达的交流形式,但这对我们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必须强调在说话和在文字表达的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知道许多交流不需要语言也能相互交流。一个人在会议上所穿的衣服可能对其他参与者暗示着他对这次会议是有多么认真地准备。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别人认为是一种交流方式的行为或者是表现的任何方面。 非语言交际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如制服,发型,化妆,等等。拿身势语举例:“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首先,来看看各国的文化差异。 阿拉伯人经常以亲吻脸颊的方式来进行问候。在日本,人们以弯腰来表达问候,在美国,人们会进行握手。在泰国,为了表示另外一个人靠近,人们往往会前后移动手指,手掌向下。在美国,人们为了吸引别人过来,往往举起手掌,对别人移动着手指。汤加人坐下来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而在西方,往往站着。在美国双腿交叉经常是表示轻松的方式;而在韩国,这是社会所忌讳的。在日本,礼物常常用双手交换。穆斯林认为左手不干净,不能用它来吃东西或者是交换物品。佛陀主张沉默是金。而在美国,人们通过谈话来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无论是有目的还是无意,我们都会关于别人的内心想法做出重要的判断和决定---那些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想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非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来评价人际交往的质量高低。在我们和同伴之间从语调到距离再到我们所参与的彼此接触的次数,我们就能收集和同伴间的亲密程度的信号。非语言交际是那么地细微以至于身体区域的一次小移动也能传达一种信息。你的第一次和同伴握手到触碰他(她)的脸颊,你在传达一种信息,如果你的触碰得到回应,那么这种信息就表现得极为重要。 非语言交际也很重要,因为我们会利用他们的行为来分析他们的情感或精神特征。如果我们见到一些人紧握拳头,表情严肃,不用说就知道这个人很不高兴。如果我们听到某个人的声音在颤抖,看见他(她)的手在颤抖,无论他(她)说什么,我们可以推测这个人很害怕或者充满好奇。我们的情感在我们的姿态,脸部,眼神中能反映出来,像害怕,高兴,生气,或者是伤心---所以不用一个字我们就可以全盘托出。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多人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通过我们的眼睛所学到的东西。实际上,研究表明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相矛盾时,我们更愿意相信非语言信息而不是语言信息。 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互动过程中表现的很重要,因为它经常要对第一印象负责。思考一下你的第一判断是多久一次的时间建立在一个人皮肤的颜色或者是穿戴方式上的。更重要的是,那些初级信息往往影响对于其他一切有关的东西的看法。甚至连我们怎么选择朋友和伙伴也是建立在第一印象上。我们经常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吸引力而靠近某些人。 非言语交际对人类互动很重要因为我们许多非言语行为不能很有意识地控制住。这意味着它们有些是相对地具有歪曲性和欺骗性。当我们为难时,很难控制红色的脸。当我们生气时,我们同样很难控制紧下巴。 在交流中,我们的非言语交际有许多功能和用途。 重复的功能 一个非言语信息能重复一个言语信息。人们经常使用非语言信息来重复他们努力想表达的观点。我们会做出一只手顶住另一只手的姿势来强调一个人应该暂停,此时此刻我们实际上可以说“暂停”。或者我们在说完“新的图书馆在这幢楼南面”,我们会用手指向某个特定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

文艺报/2006年/7月/11日/第003版 理论与争鸣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 宫丽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地理、音乐、建筑、科技成就、思维等;另一方面则指的是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生活方式、规范等。此外,文化还包括语言以及语言相关的某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时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或表达思想的手段。语言产生于社会生活中,它的使用离不开社会环境,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的一个方面,其特殊表现在于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常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等特征。美国学者普赖特( J. B.Pride)1964年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所以进行跨文化交际,就要先了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忽视文化差异往往会造成语言的误用,给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不少困难。普赖特在他的书中还指出“任何一个社会集团的成员所必然掌握的东西比他的语言的正规的或结构的特点多得多,它必须习得所有有关他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的知识,也就是社会加在人们举止行为的约束。包括对语言行为的制约。”他的这一观点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化交际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辩论是交际,会话是交际,讨论是交际,讲课是交际,书信、便条是交际,广告是交际,新闻报道、科学论文也是交际。交际活动由于语言环境、具体情景各不相同,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不同,交际实际上是人们使用语言去表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活动。要得体地进行交际就要在不同的情景对不同的话语有能力去理解,这就涉及交际者的文化、社会、文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如英语语言中的词汇。英语词汇也包涵着文化的因素。如果我们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缺乏文化知识,就容易产生歧义。例如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black、blue、green等。我们在交谈时常听到有人说black swan,其本义是“黑天鹅”,可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下,它指的是罕见的东西:a real。 blue blood在用于描叙一些人时,是指社会地位高、有权有势和出身好的贵族等;而green hand 则是指无经验的人,生手。又如Landlord一词,中国人可能会想起剥削劳动人民的黑心地主周扒皮、南霸天的形象,而在西方人的头脑中可能是个和善的房东。语言表达的意思,不单单是个主观愿望的问题,它还受社会习俗的制约。每一个民族都有一定的风俗习惯,它包括衣、食、住、行、节庆、娱乐、礼仪、婚姻、丧葬以及信仰等内容。如西方的某些祝酒习惯和我们中国不同。在英国,宴会开始时,大家先为女皇陛下举杯祝酒,而后才彼此之间开始碰杯。一个民族的言语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尔雅答案100分

。。。。。。。。。。。。。。。。。。。。。。。。。。。。。。。。。。。。。。。。。。。。。。。。。。。。。。。。。。。。。。。。。。。。。。。。。。。。。。。。。。。。。。。。。。。。。。。。。。。。。。。。。。。。。。。。。。。。。。。。。。。。。。。。。。。。。。。。。。。。。。。。。。。。。。。。。。 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着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摘要:当今社会,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这样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且不同的文化别井下非语言交际的行为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之间的区别、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使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尽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地交往。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人们在交往中有时用有声语言,有时用无声语言,以便增强交际的效果和感染力。作为交际行为,语言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然而非语言行为在情感和态度的表达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交际中,没有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配合,言语行为往往很难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探讨非语言交际,对于有效地避免与克服文化冲突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关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的成败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有着更显著的地

位。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在交际时人们一般只注重语言交际的影响,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及由于文化差异和运用不当所带来的误解和冲突。因此,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2.1 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知识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各种信息。非语言交际就是除了语言交际活动之外的所有交际活动,即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空间观念等。 作为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本文不作深入的讨论,但把一些定义作一个基本的介绍。Samovar 和Porter的定义是:“非语言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定义中包含两层涵义:非语言交际发生在交际过程中包含交际双方;非语言交际是有意识的。例1:一个人独自坐在办公室工作,突然伸懒腰打了一个哈欠。例2:一个人在公司开会的会议上,不经意间伸懒腰打了个哈欠。例2才构成了非语言交际,表示参加会议的人对这次会议内容感到厌倦,不感兴趣想尽早结束会议,这样就代表是一种非言语交际。 Malandro 和 Baker 把非语言交际界定为:“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

非语言行为及文化差异

---------------------------------------------------------------最新资料推荐------------------------------------------------------ 非语言行为及文化差异 Nonverbal Communication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n elaborate code that is written nowhere,known by none,and understood by all.Edward Sapir(1935 Sapir(1935) 1/ 25

objectives? Describe categories and subcategorie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Identify the importanc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Grasp the func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Grasp the evolu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 Develop intercultural skill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最新资料推荐------------------------------------------------------ The defini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open to many interpretations ? Defini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all human communication events that transcend spoken or written words, and these nonverbal events and behaviors can be interpreted through verbal symbols ? Defini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defined as all types of communication that take place without words ?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n elaborate code that is written nowhere, known by none, and understood by all(Edward Sapir) 3/ 25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试题集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试题集 一、单选题 1.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特征是(B )。 A、华丽精巧、细腻柔媚 B、纤弱温柔、纷繁琐细 C、奢华大气、庄严宏大 D、独具匠心、回归自然 2.表示“强壮”意思的英文表达是as strong as a 。(A ) A、horse B、lion C、cow D、tiger 3.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对应英文翻译是Unless pigs can 。(D ) A、run B、walk C、talk D、fly 4.对于长期旅居国外的人在回到中国的时候也会遇到文化冲突,其外在表现不包括(D )。 A、对家乡的陌生感 B、不敢开车 C、怀念国外的清静 D、感到孤独寂寞 5.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6.韩国的公务聚会中应该首先给敬酒。(B ) A、最年长者 B、职务最高者 C、最受尊重者 D、贡献最大者 7.交际策略是交际者为了保证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措施或技巧。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A ) A、入乡随俗 B、礼貌友好 C、自尊自重 D、机智幽默 8.克服文化冲突的做法不包括(B )。 A、提高交际能力 B、加强自我保护 C、提高外语水平 D、融入当地文化 9.美国的传统婚俗中新娘要穿戴的四件物品中哪一个是错误的?(C ) A、一件旧物 B、一件新物 C、一件绿色物品 D、一件旧的物品 10.请选择美国人的合适的社交距离。(C ) A、0~1.5英尺 B、1.5~4英尺 C、4~12英尺 D、12英尺及以上 11.请选择属于印度的代表性动物符号。(B ) A、大熊猫 B、蓝孔雀 C、喜鹊 D、麋鹿 12.请选择下列哪个国家与民族服饰的搭配是错误的?(B ) A、苏格兰格子裙 B、韩国汉服 C、日本和服 D、印度莎莉 13.“请直接提出您的意见。”交际中的这种方式是的特点之一。(A ) A、低语境国家 B、高语境国家 C、亚洲国家 D、拉美国家14.什么是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传统的、普遍使用的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可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 2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3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6《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8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9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0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1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12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13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5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16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8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9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20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2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4 25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27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8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 29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1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32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33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34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35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9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40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

非语言差异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诫如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英语中有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头不算摇头算”。印度人则以摇头或歪头表“同意接受”。英语国家的“OK”手势已为中国人所熟悉,但文化不同,其意思也大相径庭在美国及欧洲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表示“好”或“是”,但一位西方商人和日本商人谈判结束之后,在签订合同时向对方作了OK手势后.却发现日本商人的态度突然变了。在西方人看来,OK表示“很高兴我们谈成了这笔交易”,但日本人却理解为“他在向我们提出要钱的暗”;因为在日本,OK手势就像硬币形状一样,表示“钱”的意思。法国人理解OK手势为“零”或“不值钱”,在德国和巴西等国,这一手势是非常粗鲁的,甚至是侮辱性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同一动作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时甚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体现

非言语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范畴以外的交际行为,它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 表达思想的,换句话说就是除了用语言交流的其他任何形式的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非言语行为不但是跨文化的、跨国界的甚至是跨语言社团的,有着较大范围的普遍性,但更多的非语言行为只是为某一言语社团或某一文化所独有的,在其背后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规则。人们都是不自觉地利用这些文化规则来约束自己的非言语行为的,所以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由于对不同文化规则所作的解释不同,就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误。因此,正确识别、理解和反馈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各种非言语行为十分重要。 一、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分类及其交际功能 人们对于非言语交际的行为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虽然有些分类出现了相互交叉或包容的现象,但非言语交际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八种:时间学(chronemics),研究人们利用时间的方式及其意义;空间学(proxemics),研究人际距离及空间使用方法及其意义,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身势学(kinesics),研究人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等;体触学(haptics),研究身体接触所传达的信息;外表(physical appearance),研究人们的 肤色、 衣着打扮及身体形态等;目光学(oculesics),研究人们通过目光接触、眨眼、眼珠转动及瞳孔放大等所传达的信息;副语言(paralanguage/vocalics),研究声音的非言语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主要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非语义声音;嗅觉学(olfactics),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气味来传达信息。 非言语交际行为具有许多独特的交际功能,根据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分类,其交际功能大体分为五种:(1)补足(complementing):在交际中,非语言符号如表情、手势、声调等,都可以用来填补、增加、充实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时的某些不足或缺欠。例如你的孩子考试得了好成绩,你搂住他说:“真棒!”你的搂抱就补充了你的言语信息。(2)替代(substituting):替代作用是指在无法用语言交流信息,或特定的环境阻碍了语言交流时,人们可以用非语言符号来代替语言符号传递意义。有时不用说话,只用表情、手势等就可以传递信息。比如有人在众人面前揭你的短, 你不便当众阻止他,所以瞪他一眼,这怒目一视就是以非言语替代了言语信息。(3)强调(accenting):非言语交际的强调作用可在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的同时体现出来。在人们讲话时, 常常用手势加强语气,或强调某一论点。(4)暗示:在非言语交际中,人们有用非言语手段来表示那些不便言传而又要让人意会的信息。言语交际双方的情绪反应、态度变化等往往是借助于非言语交流来完成的,如降低语调暗示话语完结,目光鼓励表示对对方谈话有兴趣等等。 (5)抵触(contradicting):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姿态、声音以及交际双方的距离和时间、标志等,可以表达出文字形式无法表达的种种感受。比如当 你收到一份不太想要的礼物时,你可能口头表示高兴,但你的表情可能与你的言语信息相矛盾,甚至两种表情相互矛盾,比如微笑的同时又皱眉。 二、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 非言语交际是符号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具有与语言一样的社会文化属性。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规则,了解这些规则,对于正确使用非言语行为,提高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能力十分重要。 (一)时空利用 1.时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以研究人们利用时空的文化差异而闻名于西方学术界,他根据人们利用时间的不同方式,提出一元时间(monochronictimesystem)和多元时间(polychronictimesystem)两大系统。一元时间的特点是长计划,短安排,一次只做一件事,已定日程不轻易改变,讲究效率,尊重个人隐私权。多元时间没有严格的计划性,一次时间可做多件事,讲究水到渠成,富有自然性、弹性和人情味。英美人把时间看作是一种可以人为地进行切分或组合的具有实体性的东西。他们习惯于一个单位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因此很讲究计划的周密性。英美的学校在一学年快结束时,可能已将下一学年的每月、每周甚至每天该做的事编排好了。社交活动中,提前预约被视作必要的礼貌行为。Thelastminutenotice(最后一刻的通知)会引起人的反感,因为这最后一刻的通知,一是使人措手不及,会打乱原有计划,二是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体现 孟兆芬 (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民族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共性是由于人类有共同的生理机制,独特性是由于很多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里养成的。有时中国文化中的某些无意识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西方文化里被看作有意识的行为;而中国文化中一些友好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西方文化里可能会成为污辱人的行为。所以,不了解非言语交际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有可能出现交际上的障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冲突。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行为;独特性;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158-02 Vol.33No.10 Oct.2012 第33卷第10期2012年10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