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典园林设计经典之个园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个园分析_精品文档

个园分析_精品文档
个园中最常见的就是“竹子”。 竹是个园的魂魄,竹林有一 万二千多平米,游万竹园一是要观竹,二是要品味其中蕴涵着的 丰富的竹文化。
个园的竹用“多”字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一是数量多, 有近两万竿。一眼望去万竿修竹汇成竹的海洋,竹影婆娑,游人 行走其间,犹如竹海泛舟。阵风吹来,竹林随风摇曳,恰似波起 潮涌。二是品种多,园内现有竹60余种,龟甲竹、斑竹、金镶园 内现有竹60余种,龟甲竹、斑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慈孝竹、 铺地竹等等,数不胜数。
10
风水格局 在理想的风水格局中,前有朝山、案山作前景,左右砂山环护,背后又
有祖山、少祖山做依托,四周的山密将“穴场”包裹其中,体现的是一个 围合的格局。目的是为了“聚气”,防止“气散”,以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观点 来看,一方面这种“围合”之势能阻挡风沙,迎纳阳光,形成良好的生态小气候;另 一方面,这种“围合”带给人的是一个“安全感”的心理需求,人在这种“围合” 的空间中会感觉到安全。
西路建筑。在现存的建筑物中以西路建筑规模最大,此路建 筑前进厅堂为“清颂堂”,它是个园三路住宅中最为高大的厅堂, 也是扬州遗存的古民居中最高的。
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进为厅堂,中进和后进为住宅,住宅格 局是都是三间两厢式,体量较大。
东路建筑。东路建筑三进,皆面阔三间。前进为“清美堂”, 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1
2
3
4
5
藤花庵
个园最早的前身 是“藤花俺
街南书屋
清雍正,乾隆年间 的马氏住宅
个园
清嘉庆二十三年 (1818),两淮 盐总 黄应泰在明购得寿 芝园址,在其基础 上扩建
02
个个园园概况
个园简介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坐落 在扬州古城的北隅,是嘉庆年间两淮 盐总应泰的家宅,他是扬州保存最好 的盐商园林,主人喜爱竹,该以竹本 固,取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 意。 因“个”为竹”一般 而且形状似竹叶, 故取名“个园” 个园与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 (承德)、拙政园(苏州) 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浅析江南园林的工程特点——以瘦西湖、个园、西津渡、瞻园为例

浅析江南园林的工程特点——以瘦西湖、个园、西津渡、瞻园为例

·57·基金课题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A063)摘 要:一个供人欣赏的园林不仅仅依靠于巧夺天工的设计,更在于施工时的精心考量。

本文主要以扬州瘦西湖和个园、镇江西津渡以及南京瞻园为考察对象,研究其园林工程中涉及的假山、水景、建筑、铺装、排水设施等元素的施工特色,此外对江南园林整体的规划布局也有所阐述。

关键词:园林;园林工程;江南园林江南园林以诗情画意、小巧精致著称,其不仅体现在造景手法上,从施工细节上也有所体现。

本文主要以扬州瘦西湖和个园、镇江西津渡以及南京瞻园为例,考察研究了其施工特点。

1 扬州瘦西湖、个园瘦西湖景观以水为主,主要景点依水而建。

建筑既有江南古典园林的粉墙黛瓦,又有徽派建筑,其间点缀有浓墨重彩的皇家园林建筑。

虽然瘦西湖整体占地面积不大,但却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不仅在于其布局的巧妙和造景手法的运用得当,更在于其细节处理精致、独具匠心,主要体现在铺装、植物、建筑、山石、地形等处。

瘦西湖铺装形式多变,施工精细,接缝均匀且周边顺直;瘦西湖对植物的配置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十分重视,在不同的季节设有不同的花境和花坛,四季有花,绚丽烂漫;建筑有亭、廊、厅等形式,结构复杂有硬山、歇山顶,有的亭子和厅堂具有重檐,上有细致的木雕或石雕,做工精致;建筑的门窗具有框景、漏景的作用,如钓鱼台,透过四面圆形门可观四方景色。

图1 图2个园是以园主人极其爱竹,在园中种植了繁多种类的竹而命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是造园原则与山水画理融为一体的体现。

春景是以石笋插置竹丛,有“雨后春笋”之意,门后有状如十二生肖的石头,种植牡丹芍药,如一幅晚春风光(如图1);夏景是以青灰色的太湖石为主,利用太湖石的瘦、透、漏、皱的特点形成的叠石多却不显凌乱,极具壮丽之美(如图2);秋景则使用黄石假山,山顶有四方亭,有一小路连接书屋,有“步步高升”之意;冬景是以白色的宣石所叠,假山内含石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雪景。

扬州个园

扬州个园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城内的东关街。

园名源于“竹”字——月映竹成千个字。

园内竹石兰桂,景甚美;除竹外,最富盛名者四季假山,以石垒成四季之景,徜徉间即遍历春夏秋冬。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

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

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独具匠心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彭一刚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写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

可见扬州园林的叠石技术特别见长。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扬州个园在住宅的后面,面积大概有九亩。

园中依照四季变化安排景区位置。

春为一年之始,故而入口设定为春景,两侧花坛,一立百果峰石数根,一竖乌峰石数根,如茁壮的春笋。

透过园门和漏窗又可瞥见院内楼台、花树、引人入胜。

园门西侧与春景相接的是一大片茂密竹林,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以竹为名,四季假山都配有竹子,且品种各异。

春景用刚竹(燕竹),夏景用水竹,秋景配四季竹(大明竹),冬景则是斑竹。

个园最富盛名的是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叠石艺术高超,以石斗奇,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表达出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春山淡泊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壶天自春园北为七开间的抱山楼,是全园最大的建筑,其两侧和前方都是假山,削弱了庞大建筑体量的压迫感。

夏山楼前的假山即为夏山,全用湖石,有六米高,做法奢侈。

山下池塘深入山腹,山水相接,池水的倒映巧妙的扩大了园林空间,背阴处有溪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鱼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池塘直达幽深洞穴,洞内天窗直通洞顶,造园者通过拔风将水面凉气通过天窗拔向洞顶,炎炎夏日洞中仍凉风习习。

从扬州个园看江南私家园林的景观设计

从扬州个园看江南私家园林的景观设计

冬山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 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 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 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 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 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 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南面 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 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 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 “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 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 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 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 的严寒。
秋山
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 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 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 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 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 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 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 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 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 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 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 具生活意趣。夕阳西照,使整座 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 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景观特征分析
叠石艺术 植物造景 空间布局 构景手段 文人气质
空间布局
1.内向布局
江南私家园林大都修建于市井之间,所以为了避免外界环境的 干扰,追求安静与闲适的造园家,多会采用向内的布局形式, 且因地制宜布局随和。这种布局形式将建筑背朝外而面朝内, 围成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空间布局
2.以水为庭院中心
季竹不耐寒,受礁后枝叶飘零 秋风扫落叶 ,秋天似 乎真的到了。
2.广泛运用竹石小景
个国四季假山每景都配有竹石小景,且竹种各异,春景 用刚竹(燕竹), 夏景用水竹,秋景用四季竹(大明竹) , 冬景用斑竹。竹石小景在个园内几乎随处可见,且步移 景换,搭配得恰到好处。竹石小景在其他江南古典园林 中也经常出现,如苏州拙政园等古典园林石开篇,月门左右花坛上挺拔雄伟的刚竹 冬夏景山瘦,植劲几物孤枝以高斑竹,竹,豪便广迈映玉凌八兰云眼,紫帘竹薇,技和斑青山竹翠上也,古叫枝柏湘叶为妃扶主竹琉,,之同斑间时竹几配一枝千 滴植泪秋石艘,山榴石竹植,笋晕物紫破斑以藤土斑竹等而点和,出泪秋夏,光色山好树,水似种冬竹雨为天纤后主的巧春,凄乘笋半惨美,山悲与带腰凉玲来配之珑了以惑剔春古油透的柏然的气.而太息黑生,。冬 景湖又松石特以岁相别添寒配是北二二春方友者天雄相竹发浑得.笋之益梅之气彰际为,,,主且进真耍黑一假配松步竹植造渲笋材形染更料优了是天美夏相竹,景映枝貌之成叶似清趣发黄丽,红山秀使,格叶,形 小美巧黄画精山面美二充;绝满素—了心—动蜡奇感梅松,傲呈怪雪现石怒了在放一这,派里花春展香意现袭盎.人然红。的枫月景、映象青竹.枫成形千个字, 霜高美梅丽孕,一秋身季花叶色是鲜冬红景,极秋好天的观写枫照叶。也是一大雅事。四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留园江南园林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从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还是从它所体现的设计过程和手法上来说,都具有极好的研究价值。

苏州的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在园林空间素质、建筑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园林构成上的处理都代表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华。

留园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三区备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

东区以建筑取胜。

如今。

西区已较荒疏,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之精华所在。

下面从园林的四个特别分别论述: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璧,巧夺平泉。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

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出。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需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十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躯壳而失却风景园林的灵魂。

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乃至某些笔墨技法和皴法、矾头、点苔等的具体摹拟。

可以说,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它既是园林里面复现大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造园之因画成景的主要内容。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东区的西部仅占全国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

以竹、石会友-赏析扬州个园的造园技巧

以竹、石会友-赏析扬州个园的造园技巧

以竹、石会友-赏析扬州个园的造园技巧摘要:说起古典园林,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苏州园林。

然而在两百多年前,扬州的园林成就已经胜过苏州,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非个园莫属。

个园是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展的,结合了清代造园艺术,现如今成为园林景观中的典范。

扬州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四季假山和造石技巧闻名世界。

本文通过分析个园中竹、石元素的运用来研究个园的景观布局和造园技巧。

【关键词】四季假山、竹、叠石艺术、整体布局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成就,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和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而个园作为私家园林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它在植物与山石配置上都开创了美学新形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将一年四季的景色浓缩在小型的园林中,使得游人置身与自然之中,亲眼见证四季更迭。

在个园中,不仅仅四季假山的配置精妙之处值得我们推敲,园主人在植物的选择上也具有独到之处,下文以竹为例进行分析。

2、个园与竹“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是形容竹子刚正不阿的精神,同时是对园主人贞洁正直、坚持自我的选择的映射。

古人性爱竹,而黄至筠却可谓是痴迷。

个园取自“竹”字的一边,也来自于园主人名字中的一部分,个园中的竹子种类丰富,超过六十种,其中包括龟甲竹、斑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孝顺竹、铺地竹等。

造园时,园主人对竹种的观赏性和种植技巧已经成熟地掌握。

园中乔木分散种植,主要遍布于桂花厅附近,总面积未达到园内植物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而竹子的数量却占据了园内植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将近两万竿。

可见园主人对竹的喜爱到达超凡脱俗的境界。

个园占地面积2.3公顷,是小型的私家园林。

个园采取前屋后院的建筑形式,竹子主要分布在花园区的北侧与东、西两侧,南侧竹子数量较少,以觅句廊为起点,围绕着桂花厅广泛分布。

竹子作为个园中最主要的造景植物,不仅在四季假山中的春景上具有象征性意义,还出现在雕花、窗户、凳子上。

在万竹园中观赏时,能够观赏到竹子的枝、叶、竿,也能够从诸多竹子中,体会到园主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

扬州个园 文字分析

扬州个园  文字分析

扬州个园文字分析个园历史: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

其他三园是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

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

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园“四季假山”为国内唯一的孤例{因袁枚诗“月照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而园主又爱竹,故得名。

好一个“个”,像极了竹子特有的那种疏离与萧瑟的感觉。

}个园之美,首先美在它的名字。

个园是清嘉庆年间,扬州大盐商黄至筠于明代寿芝园旧址重建的私家园林,因袁枚诗“月照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而园主又爱竹,故得名。

好一个“个”,像极了竹子特有的那种疏离与萧瑟的感觉。

竹是个园的灵魂,游个园,当然要观竹。

走进个园,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一簇一簇的,拔地而起。

这样开阔的一片竹林,在园林中并不多见。

成片的竹林散发出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曲径通幽,是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

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

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

“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

“竹西佳处”在这里回归了字面的本来意义,显然是在提示人们:此处竹景最佳。

个园,以绿色见长,风姿绰约。

她将美丽藏得很紧,藏在单调的竹林里,藏在憨厚的石头里……让每一个投身到她的怀抱的人,在繁华中发现了朴质,从喧嚣里寻到了静谧;由庸俗蜕变成清雅,由浮躁归向于静虚。

竹,迎风万仞;石,岿然不动。

个园鉴赏

个园鉴赏
“个园”历史
• 个园是清代扬州的盐 商营造的园林,至今 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 古典园林,其中历史 最悠久、保存最完整、 最具艺术价值的,要 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 “个园”了。个园由 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 建于清嘉庆23年(公 元1818年)
“个园”简介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 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 “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 “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 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 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 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 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楚,那么漏 景则是若隐若现。漏景比较含蓄,有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和朦胧美。
夹景:
• 夹景通常与对景结合, 在对景的轴线两侧安置成 行的景物,以便进一步引 导视线趋向所对主景。 • 夹景的造园要素有树 木,房屋,墙体和雕塑等。 通过建筑的框型结构观赏 易于产生框景的效果。个 园庭院以竹,竹和石带草 等为夹景。
春山宜游
--------春山艳冶而如笑
夏山宜看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宜登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宜居
----冬山惨淡而如睡
个园丰富多彩的造景手法
• 个园之所以令人流连忘返是因为有若干美好的景致
使人驻足,造园说到底就是造景。 其中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 借景可弥补空间尺度小的不足而且少费财力。“借” 之景往往可望不可及,故反生向往之情而平添意趣。 《园冶》认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 宜。”“构图无格,借景有因。” 苏州沧浪亭园内缺水,但通过复廊,山石驳岸,自 然地将园外之波与园内之景组为一体。 拙政园树冠间预留视线走廊,以远借北寺塔而成景。 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 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