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高俅”你了解多少
《水浒传》中的“高俅”你了解多少?

你了解高俅吗水浒全书首先出现的重要人物是高俅..作者把高俅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的开端;确如金圣叹在批语中所说;含有表明“乱自上作”的用意..高俅的身上典型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成为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王进亡命延安府;林冲刺配沧州道;杨志流落汴京城;都是由于他的迫害..其后;他又和梁山泊势不两立;是封建王朝中主张和执行征讨最力的一个人..他象一根无形的线;把出现在书里的那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全都串连起来了..在水浒中;高俅被写成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他连一个正经的名字也没有;只因踢得好脚气毯;被人称为高球;“后来发迹;便将那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姓高;名俅..”他“自小不成家业”;只好流落到东京开封府;城里城外;为人帮闲..凡要帮闲;就得有一套帮闲的本领..高俅也不例外;但由于他品质下劣;“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结果为人告发;被开封府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弄得“东京城人民都不容他在家食宿”..象高俅这样一个不齿于市民阶级的流氓无赖;由于善于拍马奉迎;投靠上封建统治集团;成了政治上的暴发户;又反过来仗势欺凌百姓..这种新恶霸对市民的压迫与凌辱;比起正统的地主官僚来;更为直接、凶暴和卑鄙;加上人们对这班无耻之徒固有的鄙视心理;这种有切肤之痛的压迫与凌辱;就变得更加不可忍受了..高俅当上太尉头一天;就把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拿来出气;原因只是高俅学使枪棒时;曾被王进之父一棒打翻..王进叹道:“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这就一语道破了;高俅只不过是一个“帮闲得志”的流氓..如果说高俅对王进是公报私仇;那么他对林冲的陷害;则更是极端无耻卑劣的流氓行径了..高衙内在东京倚势豪强;公然调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之妻..高俅得知此事;一点不曾着恼;头一句话却是问:“几时见了他的浑家”又说:“我寻思起来;若为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么是好”于是他毫不顾及林冲是自己的下属;设下毒计;再三要谋害林冲..这就入木三分地揭露出他丑恶肮脏的灵魂..高俅对杨志的排斥;性质上与此有所不同..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曾任殿帅府制使;是一个虽经多次挫折;但仍一心要为统治者效犬马之劳的角色..他因失陷“花石纲”逃亡在外;遇赦后回京买上告下;大肆贿赂欲谋官复原职..高俅却把文书一笔批倒;将他赶了出来..高俅的主张征剿梁山泊;出于狭隘的报复心理..他第一次大声疾呼要征剿梁山泊;是在他的叔伯兄弟高廉被梁山泊杀死之后..在与梁山泊的关系上;高俅不守信义;反复无常..他被檎上山之后;答应回朝奏本;予以招安;又设下誓言;然而一旦下山;即背信弃义..在水浒中;高俅;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是“破落户”的最突出的典型;公然为非作歹;危害百姓;是百姓深恶痛绝的对象..塑造高俅这个人物;揭示宋朝衰败的原因:高俅发迹;其害无穷;损害了国家形象;败坏了政风官风;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宋朝的灭亡..。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描绘了108位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其中有像林冲、宋江等人物深入人心,但是其中的反派人物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狡诈无比的高俅。
本文主要关注《水浒传》中的高俅这个人物,以及如何通过这个人物来探讨善恶、人性等问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高俅这个角色。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一个精明能干、胆大妄为的官员。
他极尽奸诈之能事,贪污受贿,刑讯逼供,掌握了一手黑道。
凭借自己的权势和手腕,他向上攀升,成为一位高官。
因为他的种种所作所为,他创造了自己的成功,但是也为自己留下了无数的阴影。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高俅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非常可憎的角色。
他的种种行径,几乎没有一件是能让人感到有善意的。
他是那种通过黑道、贿赂、刑讯等手段达成目的的人。
这不但会让人感到厌恶,还会让人去探究他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源。
在读到高俅的故事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像是一个人类失控的产物。
他对于权势的执着与对于利益的贪婪使得他失去了对于自己行为的控制,他身陷于自己所创造的这个黑暗世界以至于无法自拔。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只是用来娱乐读者,它更像是一本道德的启蒙读本,让人对人性的本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水浒传》的重要性在于它的揭示性。
这部小说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涉及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深层社会问题。
书中的正面英雄和反面人物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形象。
在描述人物时,作者通过对于人物性格,人物心理的刻画,以及通过人物与社会的互动,来展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包括权谋、人与人关系、个人贪欲等人性缺陷,使得作品成为一个探讨人性缺陷和存在的作品,在人群最密集的城市里大声呼喊,拉响了人性缺陷之警钟。
究竟该如何应对人性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呢?在我的思考中,我觉得需要有一种对于“群体意识”的建立。
这种群体意识不仅包含了个人的自我约束,为社会做出贡献等方面,还包含了为相对陌生的人所做的善行。
《水浒传》高俅1000字读后感

《水浒传》高俅1000字读后感《水浒传》是一部描绘江湖英雄豪杰的长篇小说,通过刻画一百零八位各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而其中一位重要的人物——高俅,他的形象和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
高俅,一个出身贫寒的泼皮无赖,因为机缘巧合得到朝廷的赏识,从而一步登天。
他善于钻营取利,惯于拍马屁,而且手段狡诈,深得皇帝宠爱。
然而,在他卑微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凶狠、阴险、狡诈的灵魂。
首先,高俅身上的一个显著优点是他极高的情商。
他擅长察言观色,能准确地把握皇帝的心理动态,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皇帝的意图。
他的口才和技巧使他在皇帝面前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进而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这种情商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需要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然而,高俅身上的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他为人阴险狡诈,心胸狭窄,对待异己从不手软。
他在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甚至利用无辜的生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模式对当今社会是有害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对待他人应该有理有节,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成功。
作者通过高俅这个角色,传递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在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激烈,道德沦丧,贫富差距巨大。
高俅这样的泼皮无赖可以因为机缘巧合而飞黄腾达,而许多优秀的人才却因为出身贫寒而无法改变命运。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和腐败的现象。
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腐败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断努力去消除这些不公和腐败的因素。
此外,《水浒传》中的一些思想也适用于当今社会。
例如,《水浒传》强调了忠诚、勇敢、正义等品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这些品质是当今社会依然需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持这些品质,对待朋友、家人、同事应该忠诚守信、关爱有加;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坚韧、乐观向上;对待社会问题,我们应该秉持正义和公平的原则,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水浒传》之高俅发迹

《水浒传》之高俅发迹北宋年间东京汴梁城热闹非凡,车马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阵争吵声想起,原来是两个撂地摆摊的人发生了冲突,只见一方人多势众领头的是一个手拿竹球的年轻人,另一方势单力孤看着让人可怜,只见双方没交谈几句便动手打将起来,双拳毕竟难敌四手,没一会便败下阵来。
那群人下手很辣,明显是要置人于死地,旁边有人看不下去了问到那个领头的是什么人,这么嚣张跋扈,只听他身边的老张回答说那个人名叫高俅,是这块的一霸大家都不好惹,前段时间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了,不知怎么又回来了还在一个药店当了伙计,眼看着就要闯出大祸,发问那人急忙出手进行阻拦。
一番交手之下高俅等人技不如人被打的鼻青脸肿,事情完成以后那人便也转身离去没当一回事,但是高俅这些人却怀恨在心想要进行打击报复于是便让人去查找他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被他们打探到了。
次日高俅让大家聚在一起忙问到那人是谁,只听有人回答说那个人叫作王进是禁军的教头,众人忙问到咱们怎么对付他,高俅回答说我准备忍下这口气,因为只要消灭不了他到时候吃亏的便是咱们,因此要想不受欺负便要做哪些高高在上的人物,于是他便起身离去,高俅走出不远便听到有人呼喊自己一看原来是高坎,他问有什么事情吗,高坎回答道苟富贵勿相忘啊,高俅沉默便刻然后便离去了。
高俅被打之后药店老板对他说为了你的前程考虑我决定将你推荐给苏东坡学士,你去他那儿要好好做,哪知道高俅去了苏东坡府邸之后,却又被他推给了驸马,王詵没有拒绝过了几天驸马让高俅去给端王送几件物品,哪知道高俅来到府邸之后端王正在玩蹴鞠,高俅趁机展示了一下自身的技术,瞬间得到的了端王的认可随后让他留在了府中当差。
由于高俅的踢球的技术出众没多久就获得了端王的信任,一日正当其在府中休息之时忽然有人来报说有人找他,高俅出门一看原来是原来的那些狐朋狗友,为了的断绝与他们的往来,他将众人诓骗到醉仙楼让人一顿很大,等到高俅离去之后众人早已是鼻青脸肿,唯有高坎毫发无损,于是众人便将他一顿狠揍,无奈之下高坎只能够投奔高俅。
《水浒传》读后感-高俅发迹

高俅发迹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内忧外患,农民暴乱四起,《水浒传》就是描述这一时期社会的典型作品。
其中有一位昏官——高俅是这一时期官员的典型代表人物。
小说用一回的篇章描写高俅发迹,为这部小说奠定一个社会背景,同时也表现出北宋末年的社会百态。
高俅本是社会底层的一混混,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只有手下一帮泼皮作为兄弟,每天基本上就是玩乐蹴鞠,恃强凌弱,但因为擅长蹴鞠,被端王看重,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后官拜殿帅府太尉,从此飞黄腾达,在北宋朝廷中把持重权。
该篇章开篇时,先描述了北宋末年东京地区经济繁盛,社会各层人士汇聚在此,人们的娱乐生活比较丰富。
高俅一伙经常在街上表演蹴鞠,因为争夺观众和外地卖艺发生争斗,这时也就表现出他们混混的姿态,将这些外地人猛打,观众怒不敢言,这时在一旁的王进因看不惯,将高俅一伙猛揍。
东京城乃一朝之都,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街上发生斗殴事件,却没有看到当时官府执法人员出现,而靠禁军教头王进这一旁职人员制止,看到这我们对当时的城市管理制度应该会有疑问。
至少我们会认为当时的城市管理执法效率低下,或者当时的城管人员执勤力度不够。
东京这一中心,各地人员汇聚在此,没有一个好的城市管理制度,很难进行贸易公平,因而也就会造成混乱,作为统治者治理天下,首先肯定会治理好自己家门口的事物。
北宋朝廷的城市管理制度上应该是比较完善的,然而在制度相对完善的情况下仍然出现街头斗殴无执法人员制止的情况,也只有说明当时官员执法力度不够,效率低下,或者是当时官员混混勾结在一起,因而导致下层人民生活的安定不能保证,再加上政府偶尔欺诈百姓,也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后来的梁山农民起义。
高俅与王进结怨,想杀死他却又怕吃官司,因而高俅此时志向改变:要做杀人不吃官司的人。
意思也就是想当官,在一个法制国家,没有人可以凌驾与法律之上,杀人者偿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然而在这一时期却出现了杀人者不死的说法,可见当时的法律制度已遭践踏,高俅作为一下层民众已认识到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做官就可以不吃官司在人民心中已然留下阴影。
描写高俅的用意

高俅的用意高俅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位善于蹴鞠 (古代足球) 的太监,因球技出众而得到皇帝的赏识,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本文将探讨高俅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高俅的用意》,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俅的用意》篇1高俅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复杂人物,他是一个善于蹴鞠的太监,因球技出众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在小说中,高俅扮演了多种角色,他的作用和意义也因角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高俅是一个反映封建社会太监地位和待遇的角色。
太监在古代是一种特殊的官职,他们被阉割后进入宫廷服务,通常担任内侍、官员、仆人等职务。
高俅作为一个太监,他的地位比较低下,但他通过蹴鞠这项技能获得了皇帝的青睐,从而得到了较高的待遇和地位。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太监的地位和待遇是由皇帝决定的,也反映了皇帝对蹴鞠这项运动的重视。
高俅是一个反映封建社会官场文化的角色。
在小说中,高俅在官场中是一个典型的“马屁精”,他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他的行为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文化中的“媚上”现象,即下属通过讨好上级来获得晋升和优厚的待遇。
高俅的形象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腐败现象,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关系,贪污受贿,剥削人民,成为了一个富甲一方的贪官。
高俅是一个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角色。
在小说中,高俅是导致林冲被发配边疆的罪魁祸首。
他因贪图林冲的妻子,设计陷害林冲,最终导致了林冲被发配边疆。
这一情节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引发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也因此成为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综上所述,高俅在《水浒传》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重的。
他既是一个反映封建社会太监地位和待遇的角色,也是一个反映封建社会官场文化的角色,同时他还是一个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角色。
《高俅的用意》篇2高俅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位善于蹴鞠(古代足球运动)的市井小人。
水浒传与高俅的趣闻

水浒传与高俅的趣闻:通篇来看,这部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先写高俅。
对此,中国古代注明评论家金圣叹先生曾作出如下点评:“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零八人,则是乱自下做也;不写一百零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写高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得合情合理。
高俅发迹后,王进因为高俅迫害夜走延安府,林冲因为高俅迫害发配沧州道,杨志因高俅斥退流落东京城。
在小说中,高俅一直和童贯、蔡京狼狈为奸。
以高俅为例,折射出当时宋朝官场黑暗,吏治腐败。
所以,一小撮人造反了。
只是我们以二十一世纪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踢球踢的不错的奴才,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宋朝廷的中流砥柱。
不得不感叹,水浒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满满的正能量。
正所谓煤老板不问出身,这个故事告诉你,不要看不起你身边的普通人,谁知道十年之后谁站着,谁跪着。
话说回来,如今国足要是能出一个高俅,必是民族英雄。
所以这个故事还告诉你,一个人到底是败类还是英雄,因时而异。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至今日,所谓为人处世、人际关系还是中国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高俅命中遇贵人,跟到了端王赵佶,赵佶当了皇帝,提拔亲信是合情合理并且合法的。
日本首相还重组内阁呢。
如果这个人提拔得有问题,也是赵佶的问题,怪人家高俅是不对的。
林冲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外号豹子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再说高俅干的坏事。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说林冲吧,他算是水浒英雄里最惨的一个了。
高衙内看上了林冲他老婆,想弄,没弄成。
后来高俅出面,给林冲弄了个“带刀误入白虎堂”的罪名,然后就让他劳动改造去了。
整个过程,中国人应该都知道,不做赘述。
你看这件事,高俅和高衙内两个人的做法。
高衙内是流氓出身,手段就比较低劣。
但也还是玩了点智商,让陆谦调虎离山。
高俅就比较聪明,引蛇出洞。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不敢明着来。
就冲这一点,感觉宋朝的司法制度还是比较清明的。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古时不同于现代。
高俅的历史评价

高俅的历史评价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
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所赏识。
在端王登基成为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
他陷害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120回《水浒传》结束,108条梁山好汉被高俅阴谋陷害几近死绝。
金圣叹在评《水浒》时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于是,众口铄“金”,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扮个丑角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受过也就不足为怪了。
《荡寇志》《结水浒传》也有关于高俅结局的故事。
《荡寇志》续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梁山泊英雄惊噩梦”故事,作者俞万春。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俞万春感兆。
清道光六年1826年,俞万春初创《结水浒传》。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始竟其绪。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俞万春未遑修饰而殁。
其子俞龙光手校之,清咸丰元年太平天囯元年,1851年,俞龙光作识语。
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囯三年,1853年,《结水浒传》初刻本付梓。
清同治十年1871年,《结水浒传》重刻本问世。
《结水浒传·引言》曰:“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话,只有被张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话。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谓:“《结水浒传》七十回,结子一回,亦名《荡寇志》,则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
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二回《徐虎林捐躯报国,张叔夜奉诏兴师》节选:次日,有一太学生,姓陈名东,应直言之诏,挺身上疏。
天子闻有谏疏,甚喜,看其疏中写道:“今日之事,蔡京坏于前,梁师成阴贼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聚怨于东南,王黼、童贯结怨于辽、金,败祖宗之盟,失中国之信:惟此六贼,罪恶贯盈。
今蔡京、童贯既已伏诛,而梁师成等四人犹在,愿陛下明昭睿断,速正典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了解高俅吗?
《水浒》全书首先出现的重要人物是高俅。
作者把高俅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的开端,确如金圣叹在批语中所说,含有表明“乱自上作”的用意。
高俅的身上典型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成为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
王进亡命延安府,林冲刺配沧州道,杨志流落汴京城,都是由于他的迫害。
其后,他又和梁山泊势不两立,是封建王朝中主张和执行征讨最力的一个人。
他象一根无形的线,把出现在书里的那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全都串连起来了。
在《水浒》中,高俅被写成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
他连一个正经的名字也没有,只因踢得好脚气毯,被人称为高球;“后来发迹,便将那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姓高,名俅。
”他“自小不成家业”,只好流落到东京开封府,城里城外,为人帮闲。
凡要帮闲,就得有一套帮闲的本领。
高俅也不例外,但由于他品质下劣,“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结果为人告发,被开封府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弄得“东京城人民都不容他在家食宿”。
象高俅这样一个不齿于市民阶级的流氓无赖,由于善于拍马奉迎,投靠上封建统治集团,成了政治上的暴发户,又反过来仗势欺凌百姓。
这种新恶霸对市民的压迫与凌辱,比起正统的地主官僚来,更为直接、凶暴和卑鄙,加上人们对这班无耻之徒固有的鄙视心理,这种有切肤之痛的压迫与凌辱,就变得更加不可忍受了。
高俅当上太尉头一天,就把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拿来出气,原因只是高俅学使枪棒时,曾被王进之父一棒打翻。
王进叹道:“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这就一语道破了,高俅只不过是一个“帮闲得志”的流氓。
如果说高俅对王进是公报私仇,那么他对林冲的陷害,则更是极端无耻卑劣的流氓行径了。
高衙内在东京倚势豪强,公然调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之妻。
高俅得知此事,一点不曾着恼,头一句话却是问:“几时见了他的浑家?”又说:“我寻思起来,若为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么是好?”于是他毫不顾及林冲是自己的下属,设下毒计,再三要谋害林冲。
这就入木三分地揭露出他丑恶肮脏的灵魂。
高俅对杨志的排斥,性质上与此有所不同。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曾任殿帅府制使,是一个虽经多次挫折,但仍一心要为统治者效犬马之劳的角色。
他因失陷“花石纲”逃亡在外,遇赦后回京买上告下,大肆贿赂欲谋官复原职。
高俅却把文书一笔批倒,将他赶了出来。
高俅的主张征剿梁山泊,出于狭隘的报复心理。
他第一次大声疾呼要征剿梁山泊,是在他的叔伯兄弟高廉被梁山泊杀死之后。
在与梁山泊的关系上,高俅不守信义,反复无常。
他被檎上山之后,答应回朝奏本,予以招安,又设下誓言,然而一旦下山,即背信弃义。
在《水浒》中,高俅,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是“破落户”的最突出的典型,公然为非作歹,危害百姓,是百姓深恶痛绝的对象。
塑造高俅这个人物,揭示宋朝衰败的原因:高俅发迹,其害无穷,损害了国家形象,败坏了政风官风,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