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通论》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一、引言:世界通史教学旨在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掌握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本大纲旨在规划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确保学生全面掌握世界历史的核心知识和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包括各大洲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演变等;2. 理解不同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互动关系,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考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4.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
三、主要内容与教学重点:1.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早期人类的迁徙和走向定居-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兴起- 文明的碰撞和交流2. 古代文明的崛起与衰落(以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印度、中国为主要案例)- 文明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 军事征服与扩张- 文化的传承和转变3. 中世纪的变革与世界接轨- 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运作-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的影响- 欧洲的大航海和殖民扩张4. 近现代的全球化与国际体系的建立-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兴起- 殖民主义的消亡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世界秩序重组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使用多媒体教具和视听资料,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深化对历史的体验和理解。
2. 评价方式:-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的掌握;- 书面报告和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日常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 《世界通史导读》- 《世界史纲要》- 《世界历史大事记》2. 参考书目:- 《文明的故事》- 《全球通史》- 《世界历史》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世界古代史课程大纲

世界古代史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1.2 课程学分:3学分1.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1.4 课程时间安排:每周三节课,共计36学时二、课程目标2.1 理论目标:通过学习古代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掌握世界各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概念和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和文化触觉,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3.1 早期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中国等)3.2 古希腊文明与罗马帝国3.3 古代东方文明(如中国、印度、日本、朝鲜等)3.4 古代美洲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3.5 其他古代文明(如古波斯、古希伯来、古北欧等)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4.2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4.3 课堂演示:利用多媒体和实物讲解,展示古代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4.4 课程设计:布置学生独立研究课题,并进行报告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讨论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5.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5.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5.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独立研究的课题撰写一篇论文,对其选题、资料收集和论据呈现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6.1《世界历史概要》6.2《古代文明探秘》6.3《古国风云录》6.4其他相关教材和学术著作。
七、备注7.1 本课程为世界古代史的入门课程,以概览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为主,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7.2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调整,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精)

世界现代史教学⼤纲(精)世界现代史教学⼤纲⼀、课程说明世界现代史讲述了(1900-1945)的历史。
通过对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使学⽣了解这⼀阶段的历史进程,充满着战争、⾰命、经济危机与改⾰。
经历两次世界⼤战,“亚洲觉醒”和俄国1905年⾰命、⼗⽉⾰命两次⾰命⾼潮,1929-1945年世界经济⼤危机和4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命。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掌握世界现代史的结构格局,发展脉络。
能够学会站在全球整体的⼤视野,去考察世界各地的历史。
能够运⽤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对当今世界的⼀些新问题,新现象进⾏思考和解析。
同时树⽴追求进步的思想,追求科学,追求和平的思想。
三、学时分配四、⼤纲内容通论【2课时】【教学⽬的和要求】通过通论的讲述,使学⽣了解:1、学习世界现代史的⽬的和要求2、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和要求3、学习世界现代史的基本⽅法和⼿段4、学习世界现代史的重要意义第⼀章 20世纪初的世界【4课时】【教学⽬的和要求】通过对20世纪初基本形势的讲述,认识以下三点:(1)20世纪初,欧洲国家仍在世界上占优势,但已经受到严重挑战,东亚的⽇本和美洲的国家已经兴起,成为世界⼤国,改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2)列宁主义诞⽣和俄国的1905年不仅为⼗⽉⾰命准备了条件,⽽且促使亚洲觉醒;(3)20世纪初⼈类进⼊现代史时期。
⼀、欧洲的优势地位1、欧洲列强⽠分世界2、欧洲的经济优势3、欧洲的军事优势⼆、美国和⽇本作为世界⼤国的兴起1、成为世界头号⼯业⼤国美西战争;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棒政策和⾦元外交;2、登上世界强国的⽇本⽇俄战争;吞并朝鲜;产业⾰命的完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完成三、列宁主义的诞⽣和俄国1905年⾰命俄国是帝国主义⼀切⽭盾的焦点;列宁主义的诞⽣;1905-1907年⾰命四、亚洲的觉醒1、伊朗的⽴宪⾰命2、印度的⾃主⾃产运动3、青年⼟⽿其运动4、中国⾟亥⾰命第⼆章第⼀次世界⼤战【3课时】【教学⽬的和要求】使学⽣对第⼀次世界⼤战的有关问题:如起源,爆发、性质、进程和结果和影响有⼀个全⾯的了解,使学⽣认识到:(1)⼀战的爆发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殖民地的产物。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史学概论》英文名称:Outli ne of Historiography课程类型: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学分:3适用对象:历史学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
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
《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
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
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 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初稿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世界当代史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4学时/4分先修课程: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适用专业:历史学教育专业开设系或教研室:社会科学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世界当代史是四年制本科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世界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世界现代史总体运动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史,以史为鉴,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系统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社会、文化及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处理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2)实行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上下功夫。
(3)本课程考试采用书面笔答闭卷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
其考核分数为平时考核(占10%)、作业20%和期末考核(占70%)三部分。
平时考核采用课堂提问、书面作业、阶段测验、出勤考核;作业采用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方式进行;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当代世界的转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情况。
【重点难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第一节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二、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三、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四、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第二节世界政治的新格局一、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三、联合国活动的开始第三节世界文化的新潮流一、人类进步文化的胜利二、世界文化思潮的多元化三、国际文化交流的普遍性第二章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目的】1945——1955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抗,构成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线;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何为冷战、冷战的缘起、及冷战史学。
【重点难点】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史学。
山西师范大学2013.9月份课表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政治经济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行政管理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公共管理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戏剧戏曲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戏剧戏曲学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民俗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民间文学专业、写作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社会学专业 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社会学专业 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中国史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中国史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世界史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世界史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教育学原理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教育史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高等教育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抽象群论)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计算群论)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生态)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数学史与教学教育)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概率统计)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泛函分析)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人工智能)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数学(粒计算理论及应用)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张东海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贾祥富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苗向阳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杨虎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赵海军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杨国晖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侯俊华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张进军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梁景辉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冯玉广老师方向)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物理学专业2013级(信号与信息处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化学一级学科 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材料工程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药物分析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生物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生态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自然地理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自然地理学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体育硕士(体育教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体育硕士(运动训练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美术专业硕士2013级(李晓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专业硕士2012级(李晓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美术专业硕士2013级(王莹)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硕士2013级(赵廷仁)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专业硕士2012级(赵廷仁)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2013级(阴耀耀)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专业2012级(阴耀耀宋雪梅)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美术专业硕士2013级(杨吉平)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专业2012级(杨吉平)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美术专业硕士2013级(刘松江)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专业硕士2012级(刘松江)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美术专业硕士2013级(宋雪梅)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美术专业硕士2013级(范晓杰)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美术专业硕士2013级(王伯峻)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学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美术专业2012级(金小民老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教育技术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统招2013级、在职2012级、农硕2010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教育技术学专业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表思想政治理论专业2013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世界通史_刘晶辉_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一、按师范历史本科教学计划、本课程分两学期进行教学,共130学时。
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乃本课程的着眼点,在这个基础上开掘理论的深度、把握规律、围绕问题、力图有所突破。
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注意联系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建立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国人的世界史。
总体分为两个部分:一、上古部分: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本章的学习,一是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特征,在自然界和生物界的位置,二是制度和社会形态、演变的过程,三是物质生活的早期发展史,四是史前文化。
认识事物的窍门之一是研究起源和初生形态,因此本章的教学及所提问题是意味深长的。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二、人的产生;三、最早的人属;四、直立人;五、尼人;六、克罗马农人第二节原始物质生活的演进一、旧石器时代;二、新石器时代:三、金属冶炼和社会大分工第三节生活方式及其变革一、原始群;二、血缘家族;三、母系氏族;四、父系氏族;五、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第四节原始文化一、宗教与巫术;二、史前艺术;三、自然知识;四、文字参考书目: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65年。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人民出版社,1971年。
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8。
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原始社会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
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第二章最初的文明(上)本章旨在介绍和说明古代文明起源样态,时空范围,宏观把握,了解统一性,又通过比较而识其特征,很象文明单元的图解。
第一节早期埃及一、埃及文明的发生;二、古王国和第一中间期;三、中王国和第二中间期第二节两河地的最初文明一、苏美尔文明的发生;二、苏美尔城邦;三、阿卡德王国;四、乌尔第三王朝;五、古巴比伦;六、苏美尔、巴比伦文化第三章最初的文明(下)第一节印度河流域文明一、自然环境和居民;二、哈拉巴文化;三、经济生活城市国家;四、衰亡第二节爱琴文明的发生一、自然环境;二、早期居民和向文明的过渡;三、克里特文明的兴起;四、克里特文明的繁荣第三节黄河流域的夏王朝一、关于中国文明的起点;二、文献中的夏史梗概;三、考古学中夏文化的曙光二、三章参考书目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20002(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四)课程性质: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
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
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三、氏族文明的兴衰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三、文化艺术的萌芽考核要求: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第二章西方文明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史通论》教学大纲第1讲什么是世界史1.关于“历史”的基本思考2.世界史的概念和世界史的体系3.世界史的进程:从分散到整体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上册第1章,下册第1章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第233-259页参考阅读:刘家和,《史学、经学与思想》第1,2,7章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第8章第2讲古代文明的生长与衰落1.进步的观念与历史研究2.文化变迁的道德原因3.宗教与文明的生命力基本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37页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上册第3-4章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卷第4、7、10章参考阅读:拉尔夫,《西方文明史》上卷,第1编伊丽莎白·科斯托娃,《历史学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3讲古代国家与古代政治1.对早期国家形态的历史探索2.古代民主政治与近代政治理想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悖论基本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38-72页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上册第5-7章参考阅读:拉尔夫,《西方文明史》上卷,第2编第4讲阅读、电影与讨论:《罗马大帝》(Augustus)讨论参考题:1.罗马共和国的民主性与局限性2、罗马政治、司法与党争3、角斗士与罗马政治和文化讨论阅读: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奥托·基弗,《古罗马风化史》基本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73-112页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上册第8-9章第5讲基督教文化与中古西方文明的形成1.基督教兴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西方文明是否等同基督教文明3.“大历史”以及基督教历史观的意义和缺陷基本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13-169页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上册第10-13章参考阅读:拉尔夫,《西方文明史》上卷,第3编第6讲中世纪西欧的道德与精神世界1.理解修道院制度和精神2.法律和大学:人类文明的灯塔3.教会与国家:现代社会的雏形基本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70-208页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上册第14-16章参考阅读:拉尔夫,《西方文明史》上卷,第4编第7讲阅读、电影与讨论:《天朝上国》(Kingdom of Heaven)讨论参考题:1、“十字军东征”还是“十字军运动”2、历史研究的文献和思想史问题3、历史研究、年鉴学派与意识形态讨论阅读:雅克·勒高夫:《圣路易》伯姆克,《宫廷文化》上、下卷雷蒙德·库利,《最后的圣殿骑士》(小说)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上册第17章第8讲中古末期的世界1、“文明圈”的分布与交流2.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3.农业文明由此分殊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18、19章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11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250-270页第9讲西欧向近代过渡1.城市、商业的发展2.思想、文化的变迁3.世界成为一体——地理大发现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20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209-249页第10讲民族国家的形成1.专制王权的历史意义2.国家与重商主义3.天主教会的分裂4.战争与社会冲突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21章参考阅读: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271-291页第11讲电影:《伊丽莎白》;阅读与讨论讨论参考题:1.伊丽莎白一世为什么是一位伟大的君主?2.她的女性身份对此有影响吗?3.在伊丽莎白时代,君主与国家是什么关系?讨论阅读:J. E. 尼尔,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商务印书馆1992年)约·欧·尼尔,伊丽莎白女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这两本书是同一本书的不同译本)第12讲期中总结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307-322,340-358第13讲现代国家制度的建构1.英国的经历及相关国家2.法国的经历及相关国家3.德国的经历及相关国家4.三种发展模式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27章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13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376-411页第14讲科学与工业1.理性主义与科学的发展2.英国式的工业化道路3.德国式的工业化道路4.苏俄式的工业化道路基本阅读: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12、14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292-308,359-375页第15讲欧洲的扩张1.领土扩张与殖民帝国2.奴隶贸易与全球贸易体系3.大国争霸与全球战争4.欧洲扩张对世界的冲击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22-24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323-339页第16讲电影:《无粮的土地》;阅读与讨论讨论参考题:1.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眼中的英国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2.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记忆中的中国是怎样的,是这样吗?3.对比这两本书中的中国和英国。
讨论阅读:储安平,《英国采风录》蒋梦麟,《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基本阅读:第17讲新的大国崛起1.美国的成长2.俄国的庞大3.日本的追赶4.世界新格局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28章,第31章3-4节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16、20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412-451页第18讲现代化在全球扩散(一)1、“现代化”的理论2、奥斯曼帝国3、阿拉伯地区4、印度与南亚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29、30章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17、18、25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9讲现代化在全球扩散(二)1.中国和东亚2.拉丁美洲3.黑非洲4.现代化的悖论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31章1-2节,第32、33、34章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19、24、26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20讲电影:《失去平衡的生活》;阅读与讨论讨论参考题:1.现代化理论的意义与缺陷2.现代化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3.现代化对后发展国家意味着什么?讨论阅读: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35章第21讲 20世纪的欧洲1.科学技术的发展2.意识形态与世界大战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4.资本主义的变化与欧洲联合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36、38-41章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21、22、23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452-508页第22讲当代世界1.“全球化”2.发展的差异3.“文明的冲突”?4.人类共同的问题基本阅读: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下册第37、42-44章马克壵,《世界文明史》第27、28章参考阅读: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508-552页第23讲课程总结需要图书馆教学参考书阅览室准备的书目:斯塔夫里亚诺斯, 《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拉尔夫等,《西方文明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8年)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三联书店2003年)伊丽莎白·科斯托娃,《历史学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商务印书馆1999年)奥托·基弗,《古罗马风化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雅克·勒高夫:《圣路易》(商务印书馆2002年)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伯姆克,《宫廷文化》上、下卷(三联书店2006年)雷蒙德·库利,《最后的圣殿骑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伊丽莎白·科斯托娃,《历史学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2年)J. E. 尼尔,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商务印书馆1992年)约·欧·尼尔,伊丽莎白女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马克壵,《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刘家和,《史学、经学与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储安平,《英国采风录》(东方出版社2005年)蒋梦麟,《西潮与新潮——蒋梦麟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