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模拟(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考模拟(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题卷共12页,4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25.《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材料表明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26.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
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27.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摸底测试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摸底测试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套试题是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查的是必修史的内容,包括《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试卷遵循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紧紧围绕高三历史核心知识,考查目标合理、重点突出。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罗斯福新政、均田制、现代主义文学、经济全球化、英国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三民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与国家统一心理、民族关系、批判现实主义、新航路的开辟、晚清政府的外交、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的对外态度、中日关系。
材料新颖,命题质量比较好,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指导意义。
12.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知识点】中国近代对个体的启蒙的忽视【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西方思想启蒙不是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排除A;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国家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排除C;题干的重点是后半句“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可知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排除D,正确答案是B.【思路点拨】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主张民主启蒙,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追求民族独立,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
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秦汉,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宗法制度的影响B.小农经济的产生C.儒家思想的发展D.郡县制度的发展2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
在欧洲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口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发展B.新航路开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6.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27.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之四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2.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B.礼乐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13.朱熹曾说:“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此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上述材料反映了朱熹主张A.皇权为民,与民共享B.君主权力至上,皇帝独尊C.祖宗之法不可变D.君主应与大臣共同决策14.英国人赫德称:“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皮毛。
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赫德意在说明中国的A.男耕女织B.生活富足C.物产丰富D.自给自足15.“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这段《罪己诏》的发布者是A.宋太祖B.光绪帝C.洪秀全D.袁世凯16.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17.下边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段,该片段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土地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8.“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19.“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2014.5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以下史诗中,描写爱琴海附近海域发生战争的是A.《吉尔伽美什》B.《摩诃婆罗多》C.《罗摩衍那》D.《荷马史诗》2.“秦皇扫六合”,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是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3.①屋大维以恺撒养子的身份,继承了恺撒的政治遗产。
②屋大维生前并未公开称帝,而是自称为“第一公民”或“元首”。
③他还保留了罗马共和国的机构和官职。
④但他仍然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①B.②C.③D.④4.“如果说有致命的一击,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而不是1453年,那时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就像过于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
”这段话中出现的两个“帝国”指的是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B.都为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D.都为奥斯曼帝国5.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时,中国正处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6.中世纪后期,德意志汉萨同盟大多数成员都采用的《律贝克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每个城市都要加强防御海盗和其他破坏者,以使航海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此处所谓“其他破坏者”主要包括A.国王B.领主 C.农奴D.市民7.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三)历史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韪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1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对学生宰予提出的以“一年之丧”取代“三年之丧”非常不满,但是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说“今女安,则为之”。
这说明孔子A.敷衍学生不负责B.在学生中权威性不够C.重视自觉不勉强D.适时改变自己的主张2.“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分封以功臣为主体B.世官制度己被打破C.官员选拔不拘一格D.平民政治初步形成3.从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区域分布来看,北方的牛耕较南方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考古发掘侧重干北方B.地理条件制约的差异C.牛耕尚未推广至南方D,种植作物品种的不同4.东晋高僧释慧远年少时博览贯通儒、道经典。
后来他因听释道安讲解《波若经》而豁然开朗,感叹儒家、道家乃至九流学术都不过是糟粕而己。
这表明A.佛学为社会主流思潮B.三教合一的局面已形成C.儒、道联合抵制佛教D.佛教教义相对受到欢迎5. 唐初诏令草拟执行“五花判事”制度,即由多位中书舍人对各类文书接各自意见独立拟撰,并“同押”(按手印)签名,然后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汇总意见,再补充润色,并附上批语,送呈皇帝裁决。
这体现了中书省内部A.集思广盏、防止专断B.意见不一、争权夺利C.注重形式、效率低下D.分工明确、民土决策6.程颐解《周易》提出:“进居其位者,舜、禹也;进行其遭者,伊(伊尹)、傅(博说)也。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试题历史

2019-2020年高三高考模拟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论语·译注》曰:“天子八佾(佾 yi古时乐舞的行列)、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下面与史料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国并行 D.封建等级制度25.“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
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6.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由此可知董仲舒对“春秋大一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应该实行大一统B.西汉刘邦实行“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他认为对国家不利,所以提倡一统C.春秋大一统,是说《春秋》一书特别不重视一统,所以分裂,这里“大”字是动词。
D.董仲舒认为,要保持汉武帝时期一统的局面,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指导思想。
27.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D.树立宋明理学的独尊地位28. xx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29. 有一封张学良于1945年写的信件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24.“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
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
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A.农耕生活B.传统观念 C.儒家思想D.自然现象26.社会流动主要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
下列现象不利于社会流动的是A.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B.从市舶制度到实行海禁C.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D.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27.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32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32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2.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3.“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
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实行陶片放逐法B.政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C.创立最早的比例代表制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4.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既然法律统治长官,长官统治人民,因此确实可以说,长官是能言善辩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寡言的长官”;“握有统治权仗的人可能更替,而罗马法却没有改变。
”在此,西塞罗强调的是A.法律的权威和作用 B.权力的权威和作用C.权力和法律互相依赖 D.权力和法律互相排斥5.“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6.有专家认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
……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
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百家争鸣中的A.儒家B.道家 C.法家 D.墨家7.以下最能体现孔子学说“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自觉要求”的是(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人而不仁,如礼何C.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
“他”是()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9.《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10.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某类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下列绘画作品属于这类绘画的是A.《墨竹》 B.《人物龙凤图》 C.《清明上河图》局部 D.《五子夺莲图》11.右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
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2.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 退股李鸿章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 经费无着盛宣怀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 亏损沈葆桢直隶开平煤矿1873李鸿章徐州利国驿煤铁矿18821886 亏损胡思燮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自然经济的抵抗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13.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它作物的种植。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14.下表是1501年至1550年间西班牙塞维利亚物价指数变化的情况。
这直接反映出当时西班牙( )年代物价指数1501—151076.261511—152074.901521—15301001531—1540121.191541—1550155.10A.出现了价格革命B.出现了商业革命C.开始了工业革命D.发生了经济危机15.下表是《全球通史》中所列的城市人口的数字(以千为单位)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工业革命是推动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②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走在了世界前列③上海的数字表明中尉古代城市化水平低于英国④上述城市中纽约城市人口增长最快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
由此可见二者( ) A.对因行称义持相同态度 B.对罗马天主教会持不同态度C.是世俗领域的趋时更新 D.是性质截然不同的运动17.“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踢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这段话主要体现()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B.宗教改革权至上的思想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18.“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它”指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19.17世纪,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科学理论是( )A.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B.牛顿的力学体系C.爱因斯坦相对论学说D.普朗克的量子论20.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这里所说的“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A.英美等国家的全力支持 B.抗日战争挽救了亡国灭种危机C.抗日统一战线的民族性 D.西安事变的发生改变战争进程21.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内阁制C.内阁制和议会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22.某班黑板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俄历1917年10月,列宁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
文中史实错误的有A.1处B.2处C.3处 D.4处23.在苏俄的某次兵变中,兵变者要求:立即撤除征粮队;给予农民完全的土地使用权。
兵变者实际上是反对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圈地运动24.美国学者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
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
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
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
”帕尔默评价的人最有可能是A.拿破仑B.俾斯麦C.光绪帝D.戈尔巴乔夫25.某国际经济组织称,已向莫桑比克批出5000万美元贷款,以增加该国的食物供应及改善人民的营养。
该笔贷款将由国际发展协会批出,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
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还有()A.提供技术援助 B.减少贸易壁垒 C.稳定国际汇率 D.调解贸易纠纷26.“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
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27.阅读下表,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1601一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兴趣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项目1601~16051631~16351651~16551696~1700宗教(教士和神学家)7.0% 6.3% 5.4% 1.9%科学 1.7% 4.6%7.0% 5.2%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 B.科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C.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D.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28.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2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特殊国情决定30.1950年,“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
”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
”这意味着( )A.法德历来是欧洲自强合作的典范 B.法德两国关系从战争转为和平C.法德合解的目的在于与美苏抗衡 D.法德两国的工业革命最终完成31.某年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如下,结合所学推测,出现图中状况的主要背景是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相对稳定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开始复苏C.欧共体成立,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D.欧盟建立,西欧的经济地位大大提升32.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漫画《新政疗法》(见右图)。
画面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
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
”该漫画强调的是( )A.政府部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政府部门权力分配发生变化C.罗斯福有权实施国家干预D.总统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大第II卷(非选择题,共68分)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33题36分,第34题22分,第33题10分,共68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