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优选稿

合集下载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

某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2、1 负荷计算2、1、1负荷计算得目得计算负荷就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与仪表量程得依据,也就是整定继电保护得重要数据。

计算负荷确定得就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与导线得选择就是否合理。

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与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与有色金属得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与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

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就是供电设计得前提,也就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得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得方法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与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得负荷计算方法。

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得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与工厂得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组成需要系数得同时系数与负荷系数都就是平均得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得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得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得结果。

2、二项式法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得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与分支线得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就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得负荷计算方法适用于在工厂得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得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

根据计算法得特点与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得公式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得公式有功(kW) Pc = Kd·Pe(2-1)无功(kvar) Qc = Pc·tanφ(2-2)视在(kVA) Sc= (2-3)电流 (A) Ic= (2-4)式中Kd——该用电设备组得需用系数;Pe——该用电设备组得设备容量总与,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P c QcSc——该用电设备组得有功、无功与视在计算负荷(kW kvar kVA);U——额定电压(kW);tanφ——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得正切值; Ic——该用电设备组得计算电流(A);2、1、4负荷计算1、染车间动力(AP103B)P c = Kd·Pe= 67、5×0、75= 50、6kWQ c = Pc·tan(arccosφ) = 50、6×tan(arccos0、8) = 38、0 kvarSc= = 63、3 kVA2、预缩力烘干机(AP104E)P c = Kd·Pe= 50×0、7= 35、0kWQ c = Pc·tan(arccosφ) = 35、0×tan(arccos0、8) = 26、3 kvarSc= = 43、8 kVA3、树脂定型机(AP104J)P c = Kd·Pe= 150×0、7= 105、0kWQ c = Pc·tan(arccosφ) = 105、0×tan(arccos0、8) = 78、8 kvarSc= = 131、3 kVA4、车间照明(AL105C1)P c = Kd·Pe= 7、77×0、9= 7、0kWQ c = Pc·tan(arccosφ) = 7、0×tan(arccos0、6) = 9、3 kvarSc= = 11、7 kVA5、车间检修电源(AP105E2)P c = Kd·Pe= 30×0、65= 19、5kWQ c = Pc·tan(arccosφ) = 19、5×tan(arccos0、8) = 14、6 kvarSc= = 24、4 kVA其余计算类似,最后得出整厂得Pc QcScPc= 0、55×694、9 = 382、2 kWQc= 0、55×564、1 = 310、3 kvarSc= = 492、3 kVA式中 0、55——同时系数;2、1、5无功补偿因为cosφ = Pc /Sc= 382、2/492、3= 0、776<0、92功率因数小于0、92得规定值,故应该进行无功补偿。

工厂供电负荷计算(五篇)

工厂供电负荷计算(五篇)

工厂供电负荷计算(五篇)第一篇:工厂供电负荷计算工厂供电负荷计算1、确定此工厂是什么性质的工厂,有加工业、重工业等等,不同性质的工厂的负荷计算是不同的;、引入两个系数:同时率和负载率。

所有负荷与其他负荷之间都有一个是否同时运行的概率,此概率就是同时率。

任何负荷其的电动机铭牌容量与其实际容量之间都有一定的余度,这就是此负荷的负载率,全厂负荷与铭牌的差异就是全厂负荷的负荷率。

3、上述两个系数的乘积就是负荷换算系数K值。

不同的工厂有不同报道K值。

可以从不同领域的设计手册中查到;4、举例:如果你是加工厂,就是5台最大负荷×0.8+其余负荷×0.2=总负荷(KVA)第二篇:Revit_2013_学习心得-冷热负荷计算REVIT 2013 学习心得——暖通冷热负荷计算《说明》以下是我个人在应用 REVIT 2013 冷热负荷计算经验和心得,必须说明的是:1.以下是真实案例的简化(美国),该项目的负荷计算书已经上交 CITY 备案,并已经开始安装;2.本人是建筑师,之前我对暖通冷热负荷计算的概念和方法、名词基本没概念, 设计参数是在暖通工程师的指导下设置的;3.我没有装中文版,所以没有对应的中文名词;不过“看图说话”也能明白;4.关于中文版的材料、及设计参数是否符合中国国内设计规范,我也没有研究(但可以通过修改设计参数来符合国内规范);欢迎暖通专业的工程师积极尝试,提出宝贵意见。

《心得》面对一个真实的建筑模型和一次次的通过调整各种设计参数后得到的计算结果的比较,我对这个过程已经了解很多——这种学习比读教科书、读巨大的无数的表格(计算书)要直观太多了。

从本案例也可以看出,BIM 是个可以高度整合专业信息的模型,合作将如此容易和直观,只要我们肯学习,并能打破人的合作壁垒。

《要点和步骤》气候参数(LOCATION),准确的建筑模型(CONSTRUCTION TYPE),空间参数(SPACE),负荷区参数(ZONE),项目(PROJECT)参数,计算报告(REPORT)一、准备:检查一下设计环境:1.为什么 REVIT 13• 整合了其他专业的设计/分析模块单独使用 MEP 肯定也行,但整合在一个全专业的环境下,肯定要方便很多;随时计算、随时调整建筑方案。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

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 乘2)就是电流, 安。

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例1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例2 】4 0 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 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

三相380 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就是电流,安。

【例1】3 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安。

【例2】1 5 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 3 安。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以这样计算。

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

即是说,这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 2 千瓦的三相( 平衡时) 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 8 安。

【例2】30 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

(指380 伏三相交流侧)【例3 】3 2 0 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 安(指380/220 伏低压侧)。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

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0.8 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 乘2)就是电流, 安。

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例1 】5.5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例2 】4 0 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 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

三相380 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1.5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例1】3 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

【例2】1 5 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 3 安。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以这样计算。

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

工厂配电负荷计算方法及实例

工厂配电负荷计算方法及实例

工厂配电负荷计算方法及实例工厂负荷计算总结设计时,用的总负荷应是一个假定负荷,即计算负荷。

计算负荷也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

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分钟的最大平均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一、负荷计算分类:负荷计算的方法分为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指标法等几种。

1,需要系数法。

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2,利用系数法。

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

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适用于各种范围的负荷计算,但计算过程稍繁。

3,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前两者多用于民用建筑,后者用于某些工业建筑。

在用电设备功率和台数无法确定时,或者设计前期,这些方法是确定设备负荷的主要方法。

4,除采用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二项式法以及近年国内出现的abc 法、变值需要系数法等。

这些方法有的已被其他方法代替,有的是利用系数法的简化,还有的实用数据不多,未能推广。

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多用于设计的前期计算,如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多用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二、设备功率确定进行负荷计算时,需将用电设备按其性质分为不同的用电设备组,然后确定设备功率。

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r或额定容量Sr是指铭牌上的数据。

对于不同负载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或额定容量,应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即设备功率Pe。

(1)连续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2)短时或周期工作制电动机(如起重机用电动机等)的设备功率是指将额定功率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

当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计算负荷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25%下的有功功率。

工厂的电力负荷及计算方法讲义(ppt 37页)

工厂的电力负荷及计算方法讲义(ppt 37页)

二、单相设备组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1.单相设备接于相电压时的等效三相负荷计算等效三相设
备即容量Pe应按最大负荷相所接单相设备容量Pemφ 的3倍计算, 等效三相计算负荷则按前述需要系数法计算。 2.单相设备接于线电压时的等效三相负荷计算 3.单相设备分别接于线电压和相电压时的等效三相负荷计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 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 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 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 乱。
需用系数是一个综合系数,Kd只能靠测量 统计确定。上述各种因素可供设计人员在 变动的系数范围内选用时参考。
表为某些需用系数及功率因数。
1、需要系数法确定三相用电设备组有功计 算负荷的基本公式为:

后续公式: 例题:
P30=KdPe
(二)设备容量的计算 需要系数法基本公式P30=KdPe中的设备容量Pe,不含备用

根据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可分别选择下列应急电源:

1、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s以上的供电,可选用快速 自启动的发电机组。 2、自投装置的动作时间能满足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 可选用带有自动投入装置的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 电线路。 3、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毫秒级的供电,可选用蓄电 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蓄电池机械贮能电机型不 间断供电装置或柴油机不间断供电装置。 应急电源的工作时间,应按生产技术上要求的停 车时间考虑。当与自动启动的发电机组配合使用时, 不宜少于10min。

二、工厂用电设备的工作制(负荷分类) 工厂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duty-type)分以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示例某厂设有三个车间,其中1#车间:工艺设备容量250kW、空调及通风设备容量78 kW 、车间照明40kW、其他用电设备50 kW,共计设备容量418 kW。

2#车间:共计设备容量736kW。

3#车间:共计设备容量43 4kW。

(采用需要系数法)。

全厂用电负荷计算、无功功率补偿与变压器损耗计算及变压器台数、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示例,计算结果列表如下,详见表4-4全厂用电负荷计算表表4-4注:①2#、3#车间的负荷计算与1#车间的负荷计算类似,从略。

②本负荷计算中未计入各车间至变电所的线路功率损耗。

(只有线路功率损耗很小时,对于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影响不大时,才可以从略)。

表4-4计算过程如下:按公式(4-6)~(4-14)进行计算1.1#车间:车间工艺设备设备 Pca= K d·Pe==175(kW),Qca= Pca·tgφ==154(kvar),2.空调、通风设备 Pca= K d·Pe==(kW),Qca= Pca·tgφ=(kvar),3.车间照明设备 Pca= K d·Pe==34(kW),Qca= Pca·tgφ==(kvar),4.其他设备 Pca= K d·Pe==30(kW),Qca= Pca·tgφ==(kvar),5.1#车间合计ΣPca= 175++34+30+=(kW),ΣQca=154+++=(kvar),6.有功同时系数KΣp= Pca=ΣPca·KΣp=(kW),无功同时系数KΣq = Qca=ΣQca·KΣq= (kvar),视在功率 Sca=(kVA)7.全厂合计ΣPe=418+736+434=1588(kW)ΣPca=+530+391=1588(kW)ΣQca=+397+281=918(kvar),8.有功同时系数KΣp= Pca=ΣPca·KΣp==1073(kW),无功同时系数KΣq = Qca=ΣQca·KΣq==872(kvar),视在功率 Sca=(kVA)9..低压无功补偿到(cosφ= Q C=P ca(tgφ1-tgφ2)=1073x(kvar),10.全厂补偿后的有功功率 Pca=1073(kW),全厂补偿后的无功功率 Qca=872-420=452(kvar),视在功率 Sca==1164(kVA)11.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PT≈Sca ==≈12(kW),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QT= Sca ==≈60(kvar),12.全厂合计(高压侧)有功功率 Pca=1073+12=1085(kW), 全厂合计(高压侧)无功功率Qca=452+60=512(kvar),视在功率 Sca==1200(kVA)高压侧的功率因数cosφ=Pca/ Sca=1085/1200=≥13.计算结果:决定选用二台SCB9-800kVA型干式电力变压器。

工厂供电技术工厂电力负荷计算

工厂供电技术工厂电力负荷计算
第10页/共90页
工厂供电技术
第三章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
第一节 工厂电力负荷及负荷曲线3.平均负荷Pav
图3-4 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图3—5 年平均负荷
平均负荷Pav是指电力负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功率的平均值,即
第11页/共90页
工厂供电技术
第三章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
第一节 工厂电力负荷及负荷曲线平均负荷也可以通过负荷曲线来计算,如图3—5所示。年负荷曲线与两坐标轴所包围的曲线面积即年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虚线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即年平均负荷为式中 Pav—平均有功计算负荷(kW);Wt—在t时间内电能消耗量(kW.h);Wa—年电能消耗量(kW.h); t—为实际用电的时间(h); 8760—全年365天用电时间(h);
第19页/共90页
工厂供电技术
第三章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
总有功计算负荷 总无功计算负荷总视在计算负荷总计算电流 —表示所有各组设备的有功计算负荷之和(kW); —表示所有各组设备的无功计算负荷之和(kvar);
第20页/共90页
工厂供电技术
第三章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
例题3—4某工厂机加车间380V低压母线上,共接有3组用电设备,其中有冷加工机床电动机20台,每台容量为11kW;通风机3台,每台容量为2kW;电动葫芦一个,3kW(ε=40%),试确定该车间总的计算负荷。解:1.先求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1) 冷加工机床电动机机床组 查附表1取Kd=0.25
第33页/共90页工厂Fra bibliotek电技术第三章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
解:(一)需要系数法求车间计算负荷1.求冷加工机床组设备总容量查附表1大批生产冷加工机床组得 Kd=0.18~0.5,取Kd=0.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示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2.1?负荷计算
2.1.1负荷计算的目的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数据。

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合理。

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运行时增加电能损耗,并产生过热,引起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烧毁,以至发生事故。

为此,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

2.1.2负荷计算的方法
目前负荷计算常用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利用系数法、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前两种方法在国内各电气设计单位的使用最为普遍。

1.需要系数法
适用范围: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多、各台设备容量相差不太悬殊时,特别在确定车间和工厂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组成需要系数的同时系数和负荷系数都是平均的概念,若一个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过于悬殊,大容量设备的投入对计算负荷投入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不理想的结果。

2.二项式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有的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特别在确定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时,宜于采用。

3.利用系数法
通过平均负荷来求计算负荷,计算依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但就算过程较为复杂。

4.利用各种用电指标的负荷计算方法
适用于在工厂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符合、在各类建筑的初步设计中估算照明负荷用。

根据计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选取需要系数法来计算负荷。

2.1.3计算负荷的公式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有功(Kw)P=K·P(2-1)
无功(Kvar)Q=P·tanφ?(2-2)
视在(KVA)S=(2-3)
电流(A)=(2-4)
式中K——该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
P——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PQS——该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和视在计算负荷(kW);
U——额定电压(kW);
tanφ——与运行功率因数角相对应的正切值;
——该用电设备组的计算电流(A);
2.1.4负荷计算
1.染车间动力(AP103B)
P=K·P=67.5×0.75=50.6Kw
Q=P·tan(arccosφ)=50.6×tan(arccos0.8)=38.0Kvar
S==63.3KVA
2.预缩力烘干机(AP104E)
P=K·P=50×0.7=35.0Kw
Q=P·tan(arccosφ)=35.0×tan(arccos0.8)=26.3Kvar
S==43.8KVA
3.树脂定型机(AP104J)
P=K·P=150×0.7=105.0Kw
Q=P·tan(arccosφ)=105.0×tan(arccos0.8)=78.8Kvar
S==131.3KVA
4.车间照明(AL105C1)
P=K·P=7.77×0.9=7.0Kw
Q=P·tan(arccosφ)=7.0×tan(arccos0.6)=9.3Kvar
S==11.7KVA
5.车间检修电源(AP105E2)
P=K·P=30×0.65=19.5Kw
Q=P·tan(arccosφ)=19.5×tan(arccos0.8)=14.6Kvar
S==24.4KVA
其余计算类似,最后得出整厂的PQS
=0.55×694.9=382.2kw
=0.55×564.1=310.3Kvar
S==492.3KVA
式中———同时系数;
2.1.5无功补偿
因为cosφ===0.776<0.92
功率因素小于0.92的规定系数,故应该进行无功补偿。

企业生产用耗电设备多为感性负荷,除由电源取用有功功率之外,还有大量无功功率由电源到负荷往返交换,导致功率因素降低,从而造成下述不利影响。

1.引起线路电流增大,使供配电设备的容量不能充分利用,降低了供电能力;
2.电流增大,使设备和线路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急剧增加;
3.线路电压损失增大,影响负荷端的电压质量;
综上所述,无功功率对电源以及企业供配电系统都有不良的影响,从节约电能、改善变配电设备利用情况和提高电能质量等方面考虑,都必须设法减少负荷无功功率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高功率因素一般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素,二是采取人工补偿的方式。

人工补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同步电机补偿,二是采用并联电容的补偿。

我们采用的是并联电容的补偿方式。

它是目前供配电系统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无功补偿方式,具有功率损耗小、运行维护方便、补偿容量增减方便、个别电容的损坏不影响整体使用的特点。

补偿前:
P=382.2kwQ=310.3KvarS=492.3KVA
Cosφ=0.776?tanφ=0.813
补偿后要达到:
Cosφ=0.92?tanφ=0.426
根据公式Q=P×(tanφ-tanφ)(2-5)
Q=382.2×(0.813-0.426)=147.9Kvar
考虑到以后设备的增加以及电容器的枯竭,以及所选取的电容器的型号等因素,将电力电容器设置在低压母线上来补偿母线前面的变压器,并且电容器采用三角形接法,型号为BCJM-15。

根据型号的容量,选取BCJM-15Kvar*12,得Q=180Kvar
补偿后
P=382.2kwQ=130.3KvarS=403.8KVA
Cosφ===0.947
考虑变压器的损耗
P=0.01S(2-6)
Q=0.05S(2-7)
P=4.04kw?Q=20.2Kvar
最终计算负荷为:
P=P+P=386.2kw
Q=Q+Q=150.5Kvar
S==414.5KVA
Cosφ===0.932
根据上述计算得出奉贤明世染睁厂计算负荷表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