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教案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探究主旨意蕴》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散文主旨意蕴的概念和内涵。

2、掌握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准确分析散文的主旨意蕴,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散文主旨意蕴的常见类型和表现形式。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散文的主旨意蕴。

2、难点(1)如何准确把握作者在散文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思想。

(2)在复杂的散文文本中,如何理清思路,提炼出核心的主旨意蕴。

三、知识链接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抒情、叙事、议论,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其特点包括“形散神聚”,即结构自由,形式多样,但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2、主旨意蕴的概念主旨意蕴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情感倾向、深层意义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文化内涵等。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以下散文片段,初步感受主旨意蕴:“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思考:这段文字的主旨意蕴是什么?2、回顾自己读过的散文,选择一篇印象深刻的,尝试概括其主旨意蕴。

(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散文主旨意蕴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如亲情友情爱情、思乡爱国、人生哲理、社会现实等)2、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散文《故都的秋》的主旨意蕴,从景物描写、语言风格、作者情感等方面入手。

(三)方法总结1、从标题入手很多散文的标题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主旨意蕴,如《荷塘月色》,通过标题可以初步了解文章与荷塘和月色有关,进而思考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

2、关注作者的情感倾向散文往往会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或喜爱,或憎恶,或赞美,或批判,通过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主旨意蕴。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探究主旨意蕴》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常见类型,掌握散文主旨意蕴的内涵。

2、学习通过分析散文的题目、关键语句、写作背景等要素来探究主旨意蕴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准确、深入地理解散文的主旨意蕴,并能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分析散文主旨意蕴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结合具体散文文本,准确理解其主旨意蕴。

2、难点(1)如何从看似零散的散文内容中提炼出核心的主旨意蕴。

(2)理解主旨意蕴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避免片面和肤浅的解读。

三、知识链接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往往通过作者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的描述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见解。

散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形式多样,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

2、主旨意蕴的内涵主旨意蕴指的是散文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倾向、价值观念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等。

它是散文的灵魂所在,是作者通过文字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信息。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以下几篇散文,概括其主要内容:(1)《荷塘月色》(2)《故都的秋》(3)《我与地坛》2、思考:散文的题目与主旨意蕴有怎样的关系?(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在散文中,哪些语句往往能够揭示主旨意蕴?举例说明。

2、分析以下散文的写作背景,探讨写作背景对理解主旨意蕴的作用:(1)《白杨礼赞》(2)《记念刘和珍君》(三)方法总结1、总结通过题目分析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

2、总结通过关键语句分析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

3、总结通过写作背景分析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1、阅读散文《目送》,运用所学方法探究其主旨意蕴。

2、阅读散文《一碗阳春面》,小组交流各自对主旨意蕴的理解,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课堂检测1、阅读散文《听听那冷雨》,回答问题:(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得出这一主旨的?2、分析散文《父亲的玳瑁》的主旨意蕴,并写出你的分析过程。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之探究题答题技巧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之探究题答题技巧

二、考点说明高考散文探究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应运而生的题型,是高考命题的着力点和亮点。

1. 考题形式:明探究、暗探究明探究指题干直接出现“探究”字样,暗探究指题干不出现“探究”字样。

散文探究题大多采用“明探究”命题方式。

2. 探究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1)关于散文探究的考试说明的三条中,“创作背景”不好考,“创作意图”又与第一方面的“发掘意蕴”重复。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际上“个性化”不是脱离文本信马由缰,这也与第一方面重复。

所以,三个考点中重点放在第一点。

(2)就第一考点再深入探究的话,就会发现“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基本上属于“意蕴”,所以探究主要是基于文本意蕴的探究,而探究点可以涉及散文内容和形式的方方面面,或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意象,或主旨选材和技巧,只要是作品的关键处和丰厚处,皆可拿来作探究。

3.探究内容:(1)什么叫作品的意蕴?“意蕴”指内在的含义。

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神,或者某种主旨。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意蕴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有时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更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2)什么是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什么是民族心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具体有: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官本位心理,道家文化影响下的消极遁世心理,佛学文化影响下的舍己为人心理;还有爱面子心理,天人合一追求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心理,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恋家心理,过年过节与家人团聚心理,父母希望儿女出去闯荡、有出息能幸福生活又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矛盾心理,儿女不愿过多受到父母束缚又想尽孝不忍其伤心的心理等。

“人文精神”是指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和行为。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07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目标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等,进而提出疑问、建议,发表评价等。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在散文文本中,设题角度主要有:探究标题内涵、探究情感意蕴。

二题点必备知识1. 探究标题内涵标题是散文的眼睛,对标题的探究,首先要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的特点与作用如下: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①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②突出散文主题;③起线索作用、设置悬念的作用。

以物件为题①作为结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以人物为题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叙事内容;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形象特征为题①铺开内容,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以事件为题①突出主要事件;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探究标题内涵“五角度”【题型对点】(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

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 探究主旨意蕴》 学历案

《散文阅读探究主旨意蕴》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阅读中探究主旨意蕴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准确理解散文作品的深层含义,提升对散文主旨的把握能力。

3、培养对散文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散文主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2)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散文主旨意蕴的方法。

2、难点(1)如何在阅读中敏锐地捕捉关键信息,深入挖掘散文的主旨。

(2)怎样突破表面文字,理解作者隐晦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知识链接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抒情、叙事、写景、议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散文往往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人物经历、自然景观等的描绘,传达作者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2、主旨意蕴的内涵主旨指的是文章的主要思想或核心观点,而意蕴则包括了文章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文化内涵、情感价值等。

探究散文的主旨意蕴,就是要深入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以及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

四、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1)快速浏览散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标记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段落,如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2、分析题目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能够透露一定的主旨信息。

思考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揣摩作者命题的意图。

3、关注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时代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主旨意蕴。

4、抓关键语句(1)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是探究主旨的重要线索。

(2)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也可能暗示着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5、分析人物形象如果散文中有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命运遭遇等,可以折射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

6、研究写作背景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会对作者的创作产生影响,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准确把握散文的主旨。

7、思考象征手法散文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要注意挖掘其象征意义。

8、整合归纳将从各个角度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出散文的主旨意蕴。

2018高考现代文阅读教案(14份)-人教课标版12

2018高考现代文阅读教案(14份)-人教课标版12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课时安排
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个性补充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一、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考纲展示:
①明确重要词语、句子有哪些种类;②熟知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方法、方向及内容。
届高考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之
《理解词义、句意》导学案
导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过程与方法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的的方法。
导学
策略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五、课堂练习
六、小结: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考试得分。
七、作业:见资料书
八、教学反思:
[答案]运用排比、反复、衬托等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
四、答题模板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含了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三、高考典题引领:
、(文章见资料书页)
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高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探究文本意蕴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探究文本意蕴教案

现代文阅读〔散文〕第六节探究文本意蕴真题体验:1.〔2009·某某〕〔原文见第1节“真题体验〞〕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假设水〞的哪几层深意。

解析该题很好地落实了当年考纲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要求。

探究深意有三个层级:一是从都江堰本身来考虑,都江堰巧妙的利用自然条件,让水完全自动地为民兴利造福,不需要耗费资源,且数千年如此,确实是无可争辩的上等之善;二是由堰及人,从修建和维护都江堰的人考虑,他们修建和维护了都江堰,没有他们,也就不会巧妙地开发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实在可以称为“上善之人〞;三是由此引申为“做人做事〞,可以从启迪做人角度考虑。

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2.(2009·某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耕作的诗人X 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

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

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

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

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

他在它们中间。

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教案——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散文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散文的阅读策略3. 散文主题的提炼和分析4. 散文结构的把握5. 散文表达技巧的鉴赏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难点:对散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阅读策略、主题提炼、结构把握、表达技巧鉴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散文的阅读策略,包括把握主题、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散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散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挑选风格迥异的散文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特色。

2. 散文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散文阅读训练1. 选用不同题材的散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设置阅读题目,检验学生对散文内容、手法、主旨的理解。

八、散文阅读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散文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散文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高考散文阅读策略1. 分析高考散文阅读题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结合实际高考真题,讲解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文本的意蕴一般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而深层意蕴则既包含文本的深层含义,更指向哲学、美学、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

要挖掘出这些纵深层次的东西,除了具备较深厚的语文素养外,“由表及里”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所谓“表”,是指探究题涉及的文本中的基本内容,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涉及文本所写的丰子恺画风与染坊、染缸的关系,这是向文本纵深开掘的依据与基础,以此为立足点,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意蕴开掘。

这深处挖掘该怎么“挖”呢?
二、复习预习
1.深层次挖。

“深层次”一般有两个方向。

第一,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有: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主静,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⑦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核心是人的关怀。

文本深层意蕴最终会指向这些内涵,至于指向哪个具体内涵,可据“表”向这些内涵上靠。

第二,学科理论与认识,这里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最深层次的意蕴就是阐明了艺术家创作、成长与故乡的关系,它最终归结到这一条文学基本原理:创作离不开生活。

因此,有的文本深层意蕴最终指向这些学科理论与认识。

2.换角度挖。

有时,可以沿着一个方向深挖下去;有时,换个方向,换个角度思考,也是深层次挖掘。

如《打猴儿》中的探究题,不仅要从“受打者”的角度挖掘,还要转换角度,从“打人者”的角度挖掘,如果不转换角度,是很难答准答全的。

常见的角度转换有:①主动与被动的转换;②历史与现实的转换;③批判与希望的转换,比如文本批判了什么,其深层意蕴则可能是它在希望什么;④正面与反面的转换。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

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

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并不是完全的开放。

其实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

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

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

考点/易错点2
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
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

既要阐明观点,又要作有理有据的分析。

“理”与“据”应从文本中来,应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来。

四、例题精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金色的飘落
毛时安
①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

早上,起风了。

我和妻子一起推着童车,带着快满周岁的外孙去街上散步。

②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幅夺人心魄的作品。

铺天盖地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一直铺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的高楼和大地交界的地方。

这是银杏树的落叶,它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落叶枯萎沙沙的碎裂声。

它很厚实,还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

童车推过去,就像踱步在一片委婉抒情的黄地毯上。

落叶的黄同样的耀眼夺目,感人肺腑,但它的金黄,不是梵•高笔下向日葵燃烧得令你疯狂的金黄,而是一种比白重一些的淡金、淡黄。

有种若有似无,丝丝缕缕,沁入你心灵,让你的灵魂为之轻轻颤动的情调。

宝宝睁大了新生儿才有的雪山海子般清澈明亮的眸子,眸子里也倒映着诗一般的金黄。

③宝宝来到这世界不久。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天光下有这么多树叶在眼前这么灵动而壮观地飞扬过舞蹈过。

他没法理解落叶的意义,但出于本能,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能听懂自然、生命和季节的语言。

两只鼓鼓囊囊的小手像枝丫伸向蓝天,不断地比画着挥舞着。

小嘴不停地“吼吼”地叫着……这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给新生儿的无言的童话。

④还依稀记得,初春我们搬来不久,嫩嫩的新绿在和煦的春风和清脆的鸟鸣声中,与晨雾一起欢欣地爬上枝头的动人情景。

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的银杏叶儿,沿着细细的枝条争先恐后地向天空涌去,把青春的梦想涂满湛蓝湛蓝的天空。

还清晰记得,盛夏银杏叶儿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深绿,一路高歌,沉甸甸地压满整条大街。

每到入夜时分,它们伴着温馨的街灯和漂浮着咖啡茶香的气息,彼此依偎,彼此摩挲。

在月色星光下,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倾诉着夏日浪漫的情怀。

没想到时间这么快就让它们走完了一次生命的轮回。

更让我惊愕的是,这生命的凋零竟会充满着如此恢宏壮观的诗意。

⑤风,时大时小。

就在金黄落叶纷飞的瞬间,我闻到了不远处传来的熟悉的黄浦江的气息,听到了它粗狂而亲切的涛声。

在这冬日生命凋零的博大中,杜工部苍凉浑茫地吟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穿越时空向我涌来。

想到不久一场冬天的白雪将会彻底埋葬这一声声金色的叹息,一次次金色的飞舞和凋零,一阵忧伤袭上心来。

⑥不懂事的宝宝似乎并不认同我对生命的忧伤。

他蹙着小鼻子,一只眼眯缝着,一只眼圆瞪着,做着让你忍不住要笑出来的鬼脸。

两只小手各握着一片妻子递给他的银杏落叶。

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