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钙的临床意义
尿电解质

尿电解质1.尿钠检查【原理】正常情况下体内钠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应保持平衡,摄入量决定于食物种类与饮食量。
随粪便丢失的钠很少,约为1~2mmol /d,另外从汗液中排出约为50mmol/I。
,因此钠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由尿液排出。
钠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并由肾小管回吸收,其吸收量为近曲小管70%,亨利袢15%,远曲小管5%,皮质及髓质集合管各5%,尿液排出的钠少于肾小球滤过量的1%。
当肾有病变时血钠浓度偏低,而尿液钠含量增高。
【参考值】 130~260mmol/24h(3~5g/24h)。
【临床意义】(1)尿钠排出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低钠血症如呕吐、腹泻、严重烧伤、糖尿病酸中毒等。
(2)一次性尿钠检测意义:①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对钠吸收减少,常呈急性少尿,一次性尿钠大于40mmol/L;②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重吸收钠能力正常,为急性少尿,呈低尿钠,尿钠<30mmol/L。
3.尿钙检查肾是排泄钙的重要器官,肾小球每日滤出的钙约10g,其中1/2在近曲小管重吸收,l/3在髓袢升支重吸收,其余在近曲小管和集合管吸收,仅1%随尿排出,含量的高低可反映血钙水平。
【原理】人体钙的代谢是个复杂过程,需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是3种最主要的体液调节因素,骨骼、肠道和肾是体液调节因素的3个主要靶器官。
甲状旁腺素具有促进溶骨作用,使血钙升高。
降钙素具有抑制骨盐溶解作用,使血钙降低。
维生素D有促进肠吸收作用,可调节血钙浓度。
因此当3种体液因素发生异常或3个靶器官有病变时,均能引起钙代谢的紊乱,从而导致血钙和尿钙异常。
【参考值】 2.5~7.5mmol/24h(0.1~0.3g/24h)。
【临床意义】(1)尿钙减少见于: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如,骨钙动员及肠钙吸收明显减少,血钙降低,使尿钙浓度明显减少或消失。
②慢性肾衰竭。
③慢性腹泻。
④小儿手足搐搦症。
(2)尿钙增加见于: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钙自骨动员至血,引起血钙过高,尿钙增加。
电解质测量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K+、Na+、Cl-、Ca2+、pH 、TCO2测量的临床意义钾的临床意义人血清中钾平均为5mmol/L,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
但当呕吐、腹泻、用利尿剂后、饥饿和创伤时,钾排出过多又得不到补充,以及酸中毒组织破坏后,由尿排出了大量的钾,输入多量液体但没有补钾等情况,可造成低血钾。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增高血钠和降低血钾浓度的作用。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素激素治疗,以及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时,血钾多降低。
在注射葡萄糖及用胰岛素后,液体中的钾进入细胞内,血钾可暂时性降低。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尿闭、尿少、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输入的钾过多、严重溶血,以及组织大量破坏,放出钾而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时,血钾多升高。
钠的临床意义血钠比较恒定,其增高、降低不及血钾明显。
血钠增高甚少见,偶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补入钠盐溶液过多,以及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
血钠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腹泻、严重呕吐、胃肠瘘管和引流、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以及肾炎病人用大量利尿剂后。
尿钠增高见于埃迪森氏病,尿钠减低见于长期禁食钠盐。
氯的临床意义机体内氯化物,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于血细胞内。
正常人主要靠食物摄入,随尿、大便、汗液排出。
当氯摄入过多时,如食盐过多,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及碱中毒等,均可使血氯增加。
排泄受阻,如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性肾炎的无尿期以及摄入蛋白质减少时,也可使血氯增加。
此外,血氯增加也可见于心力衰竭浮肿、大叶性肺炎退热后、柯兴氏综合征等。
血氯减少的原因有:1.严重腹泻与呕吐造成失氯过多如肠道阻塞、贫血、子痫幽门痉挛等。
2.肠瘘等引起胃液胰液胆汁大量丢失。
3.长期缺盐饮食如肝硬化病了腹水抽出过多大量盐类丧失等心力衰竭病人饮食限盐并大量利尿后。
4.肾脏排泄过多如慢性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埃迪森氏病尿中毒的肾病等。
5.肺气肿二氧化碳张力增加氯离子进入血细胞内等。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尿钙(Ca2+,Ca)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尿钙(Ca2+,Ca) >>>
相关检查: 尿钙定性试验、血清钙(Ca2+,Ca)、粪 钙、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 (PCT)、血清骨钙素(BGP)、脑脊液钙。
医学检验·各论:尿钙(Ca2+,Ca) >>>
相关症状: 尿钙增多、贫血、·各论:尿钙(Ca2+,Ca) >>>
相关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肾损害、原发性甲状 旁腺功能亢进症与肾病、小儿急性胰腺炎、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亢。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 尿钙(Ca2+,Ca)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尿钙(Ca2+,Ca) >>>
别名: 尿Ca。
医学检验·各论:尿钙(Ca2+,Ca) >>>
简介:
尿钙指测定24h尿液中钙的浓度。钙 是体内最多的元素之一,平均体内总含量 约1kg,主要分布在骨骼。
尿钙的变化可反映血钙的变化,但尿 钙值变化很大,钙、蛋白质的摄入和磷的 排出可影响钙的排出,尿磷高则尿钙低。
医学检验·各论:尿钙(Ca2+,Ca) >>>
临床意义: 征、急性胰腺炎、骨恶性肿瘤、甲状腺功 能减低,以及摄入利尿剂、雌激素、新霉 素、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医学检验·各论:尿钙(Ca2+,Ca) >>>
正常值:
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 婴儿 <1.0mmol/(kg·24h)。 儿童 <0.2mmol/(kg·24h)。 成人2.5~ 7.5mmol/24h。
医学检验·各论:尿钙(Ca2+,Ca) >>>
尿液生化检验

尿液生化检验摘要】尿液样本的留取方式对测定结果影响极大。
本文作者为确定各类型尿样本的生物变异对结果影响的可靠数据。
收集尿液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最好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
若容器反复使用,则须用洗涤液和自来水清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尿标本要防止混入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精液、前列腺液、粪便等异物。
尿标本收集后应12 时内送检,以免细菌作用和化学成分分解。
若不能及时检验(如收集24 小时尿液),将标本置冰箱保存,若加入防腐剂,保存效果更佳。
【关键词】尿液疾病检测临床资料53例中男14例,女39例,年龄24~45岁。
尿标本每周收集1次,共10周。
尿样本分装为750μl一瓶,测定前储存在—20℃。
测定尿酸盐时加入1mol/L NaOH50μl。
测定钙和无机磷时加入2mol/L HCL 50μl。
测定分析由几个试验室共同完成。
一尿钠测定正常人体钠40%存在于骨骼中,其余分布于体液中。
每天人体钠摄入量与排出量相当,钠可由消化道、皮肤及肾脏排出。
肾脏排钠受醛固酮及身体对钠需要的调解,并伴随着氯化物一起排泄。
【参考值】130~260mmol/24h尿 (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临床意义】1.临床检测尿钠浓度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原发性醛固酮症的评价。
2.尿钠增高见于酮症酸中毒、失盐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多囊肾等肾小管功能缺陷、尿崩症、使用利尿药及输注大量盐液等。
3.尿钠降低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症、肾前性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长期低盐饮食、腹泻、严重呕吐、大面积烧伤等。
【注意事项】测定标本为24小时尿。
二尿钾测定人体内总钾量为50mmol/kg,完全从食物中供给,经肠道吸收,主要由肾脏排泄。
钾由肾小球滤过后,大部分由近曲小管及髓襻重吸收,仅有10%的滤过量经肾远曲小管在此处受醛固酮调节钾的排泄量。
体液酸碱平衡的改变也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泄。
血钾无肾阈,不能阻止钾的排泄,即使不进含钾食物或低血钾时,机体每天仍要排钾1.5g。
尿常规14项检测结果解读

尿常规14项检测结果解读1.微量白蛋白(mg/L)正常参考值:0异常参考值:80,120临床意义:病理性蛋白可见于肾损伤。
2.肌酐(mmol/L)正常参考值:4.4-17.6异常参考值:偏低0.9,偏高26.5临床意义:偏低可见于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A)、贫血、急慢性肾衰竭;偏高可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食肉过多、肌肉健硕。
3.尿钙(mmol/L)正常参考值:1.0-7.5异常参考值:10临床意义: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3摄入过多、骨质疏松症。
4.蛋白质(g/L)正常参考值:-(0)异常参考值:±(0.15),+(0.3),++(1.0),+++(≥3.0)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
5.隐血(CELL/μL)正常参考值:-(0)异常参考值:+(25),++(80),+++(≥200)临床意义: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肿瘤、结核、肾盂肾炎、膀胱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6.白细胞(CELL/μL)正常参考值:-(0)异常参考值:±(15),+(70),++(125),+++(500)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7.葡萄糖(mmol/L)正常参考值:-(0)异常参考值:±(2.8),+(5.6),++(14),+++(28),++++(≥55)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2、血糖正常性糖尿;3、暂时性糖尿。
8.酮体(mmol/L)正常参考值:-(0)异常参考值:±(0.5),+(1.5),++(4.0),+++(≥8.0)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惊厥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尿钙的多少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尿钙测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反映体内钙代谢的变化,而且能了解骨代谢的变化。
尿钙是钙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使肠道钙吸收、骨吸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最后结果。
因此,尿钙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些过程的变化。
如在婴幼儿,虽然从母乳中或牛乳中获得大量的钙,但尿钙很少,吸收的钙多用于骨骼生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钙也逐渐增加。
到成人,骨骼生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尿钙也比较稳定。
此外,尿钙也可反映饮食钙量的变化,饮食钙量增加,尿钙显著增加,饮食钙量减少,尿钙也随之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而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尿钙,根据24h尿钙的多少,可将高尿钙分为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
绝对性高尿钙是指在低钙饮食时24h尿钙超过200mg。
相对性高尿钙是指24h尿钙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但因与摄入钙和血浆钙相比较显著高于正常,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的尿钙排量为相对性尿钙。
尿钙测定结合饮食摄入量测定及血清钙测定,不仅能区别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而且能初步鉴别饮食性高尿钙、肠吸收性高尿钙和骨吸收性高尿钙。
饮食摄入大量的钙,虽然血钙无明显增加,但尿钙可显著增加;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尿钙可减至正常。
正常人每日饮食钙超过1z,就可能使尿钙显著高于正常。
肠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饮食钙虽无明显增加,而肠钙吸收率显著增加,致使滤过钙负荷增加和尿钙增加,肠钙吸收率高是特发性高尿钙常见的原因。
骨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骨吸收增加,使大量骨钙溶解入血,引起血钙增高,钙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尿钙增加。
这种情况下,即使饮食中无钙摄入,尿钙也不会明显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对上述疾病有鉴别价值,而且对肾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很早人们就知道高尿钙病人肾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钙者。
泌尿系结石中较常见的是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这两种钙盐在尿中都是较难溶解的。
尿钙检测对妊高征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尿钙检测对妊高征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李会;于少娟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4)007
【摘要】目的评价尿钙检测在妊高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3例孕24~32周健康孕妇的24 h尿样,采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钙排泄量,按最后是否为妊高征分成妊高征组(9例)和正常妊娠组(54例).结果妊高征组尿钙排泄量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05).结论在妊高征临床症状出现4~8周以前,即出现尿钙减少,这一特征可作为妊高征的早期诊断.
【总页数】1页(P738)
【作者】李会;于少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251700;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2517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血清HSP70、HS-CRP联合检测在妊高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J], 耿素敏;赵勇;吴晶;张瑞青;王景阳
2.尿钙/肌酐比值不能替代24小时尿钙检测诊断高尿钙 [J], 刘峥;张鹏睿;潘永华;王广;宁志伟
3.尿结石患者尿钙、磷、镁、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吴国荣;陈国千;周德琪
4.母乳钙、母亲和新生儿尿钙检测与临床意义分析 [J], 刘素兰;李文孝;张淑莲
5.妊高征患者24小时尿钙及晨尿钙排出量研究 [J], 谢有梅;刘兴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脏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2.5~7.5mmol/d
尿钙减少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慢性腹泻、小儿手足搐搦症。尿钙增加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等。
4.血液生化
组分
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TP)
60.0~80.0 g/L
血清白蛋白(A)
40.0~60.0 g/L
血清球蛋白(G)
20.0~30.0 g/L
可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滞等。
亚硝酸盐(NIT)
阴性(一)
可见于尿路感染,进食维生素C或硝酸盐丰富的食物会出现假阳性。
白细胞(脂酶)
阴性(一)
提示尿路感染。
尿液特殊检查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0µg/ml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时尿内FDP升高说明肾脏病变在进行性了展,有抗凝指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原发性纤溶性疾病及肾肿瘤时尿液中FDP亦可出现阳性。
昼夜尿比重试验
夜尿量与白天尿量之比为1:3~4;比重最高达1.080;尿比重差0.009
正常人夜尿量与白天尿量之比为1:3~4;比重最高达1.080;尿比重差0.009。
晨尿渗透压
700~1500mOsm/kgH2O
提示肾浓缩功能。
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
>800mOsm/kgH2O
低于正常值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IgA
760~3900mg/L
IgA增高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SLE、肝硬化、肾脏疾病等。IgA降低主要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IgM
400~3450 mg/L
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SL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IgM降低主要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尿钙是什么
成人体内钙总量约为400~800g,约99%的钙分布于骨骼和牙齿。
人体每天有约80%的钙经肠道排出,20%的钙经肾由尿液排出。
每日由肾小球滤出约10g钙,其中的一半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其余的在髓襟、远曲小管及集合管中被重吸收,尿中排出钙量只占滤过量的1.5%(约150mg)。
机体钙、磷代谢受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及活性维生素D3调节,并且作用于骨骼、肠道与肾小管。
尿钙检测包括半定量(试纸条法)和定量(如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
半定量法一般参考范围在1.0~10.0mmol/L范围,定量(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的参考范围为2.5~7.5mmol/24h。
高钙膳食、服用维生素D3、使用利尿剂或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尿钙含量可能会增高。
如用随机尿检测,一般配合肌酐一起检测,在计算时用肌酐值矫正。
二、尿钙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尿钙增高可见于:
生理性包括高钙膳食、维生素D3摄入过多等;
病理性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特发性高尿钙症、溶解性骨癌及肉瘤转移、Paget病、结节病、骨质疏松症、肢端肥大症及肾小管损伤等。
尿钙降低可见于:
生理性如低钙膳食等;
病理性减少包括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软骨病、手足抽搐症、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等。
三、尿钙增多的常见疾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原发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肿瘤(腺瘤或癌)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高血钙、高尿钙、低血磷、泌尿系统结石和骨骼改变。
发病率约0.1%,发病年龄以30~70岁居多,儿童少见;在大于50岁的人群中,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
临床表现
一般进展缓慢。
轻者仅表现为肌无力、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后期可有抑郁、感觉异常、近端肌无力、肌萎缩等。
重者可有消化道溃疡病样症状,以及多尿、多饮、脱水及体重下降。
①肾脏症状:由于血钙过高致尿钙排出增多,又因尿磷排泄增加,故患者常有烦渴、多饮和低渗尿等。
尿路结石的发生率较高,以多发、反复发作和活动性小结石为特点。
尿结石和肾实质钙盐沉着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可致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和肾功能不全。
②骨骼症状:有广泛性骨关节疼痛伴明显压痛。
绝大多数患者骨密度减低,重者有骨骼畸形。
约50%以上的患者有自发性病理性骨折和纤维囊性骨炎。
③高血钙及(或)低血磷症候群:最早出现但常被忽略。
高血钙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减低,常有软弱无力,四肢松弛,心动过缓,心率不齐等。
常伴有幻觉、健忘、狂躁、嗜睡、甚至昏迷等精神症状。
此外常见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便秘、腹胀、恶心、呕吐,尤其多见顽固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一般包括: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等;
尿液检查一般包括:尿钙(24小时尿钙或随机尿钙与尿肌酐比)、尿磷、尿环磷酸腺苷(cAMP)、尿羟脯氨酸等。
治疗
手术治疗是本症的根本方法。
对于仅有轻度高血钙症而无症状的原发甲旁亢患者,未做手术治疗时应足量饮水和适量运动,并定期随访,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是在不能行手术治疗时(如年老、肾衰竭)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