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考点储备(四)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

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钱流入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答案】D。
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
可知,B、C项正确。
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
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
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
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考点储备(四)

四、国际经济(一)国际贸易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是各国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各国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过程。
2.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
前者指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后者则指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种是国际城市圈或都市带。
前者是一种较紧密型的合作,它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后者则是一种松散型合作,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1)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之间比外部世界设置较少的贸易限制或删除贸易限制,创造某些合作因素等方法,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广泛流动,从而实现各成员体产品资源和要素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或状态。
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动机是为了避免彼此的伤害,共同排斥外来的竞争。
它是作为保护贸易的一种手段而产生的,它是激烈的垄断竞争的产物。
(2)国际大都市经济圈或城市带国际大都市经济圈又叫大都市连绵带,简称都市圈或城市带,是指由若干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地域共同组成的紧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同时也是人口和产业的密集区或一体化区域。
都市带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其最根本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和城市群强大的集聚功能。
目前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了国际大都市带的要求。
它们分别是纽约都市带、东京都市带、伦敦都市带、巴黎都市带、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带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带。
这六大国际大都市带引导着国际经济的潮流。
3.反倾销与贸易壁垒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之经济常识

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之经济常识
1.生产和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方式,消费质量与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还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3.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的影响: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生产的规模,二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三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是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易考点梳理

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易考点梳理1.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易考点梳理篇一原油是什么?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
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原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音tīng)、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此外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2.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易考点梳理篇二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鸟治虫、以蛛螨类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菌等措施。
以虫治虫——利用有益的昆虫消灭害虫的方式。
如: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性天敌)防治玉米螟、异色瓢虫(捕食性天敌)防治蚜等。
以菌治虫、以菌除草——利用害虫或杂草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与杂草的方式。
如:白僵菌(真菌)防治鳞翅目害虫;苏云金杆菌(细菌)防治鳞翅目害虫、“鲁保一号”防治兔丝子等。
以病毒治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的幼虫。
以鸟(家禽)治虫——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利用椋鸟防治蝗虫、散养鸭防治草原蝗虫等。
以蛛(螨)类治虫——如:利用棒络新妇(蜘蛛类)防治桃蚜;利用胡瓜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
以激素治虫——利用雌虫的信息素诱集雄虫的方法。
如:小菜蛾性诱芯诱集小菜蛾等。
以菌治菌——某些微生物(益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分泌一些抗菌物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拮抗作用。
利用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防治园林植物病害,有的已获得成功,如利用哈氏木霉菌防治白绢病。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主体是( )。
A.国家B.企业C.个人D.市场正确答案:B解析: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劳动者只能通过各自所在的企业向社会提供劳动,而每个企业的集体劳动只是局部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其社会劳动的性质,只有通过产品的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后才得到转化和实现。
因而,劳动者个人收入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劳动者本人的劳动贡献大小,而且还取决于本企业的经营状况。
因此,不同企业的劳动者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知识模块:经济常识2.各种人才市场应该属于市场中介机构中的( )。
A.半官方性质的中介机构B.行业协会机构C.媒介性机构D.专业性服务机构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中介行为的性质,可将中介机构分为以下几类:(1)服务性机构。
如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期货市场、批发市场等。
(2)媒介性机构。
如经纪商、代理商、拍卖行、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
(3)咨询性机构。
它通过调查研究,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
(4)公证性机构。
如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组织等。
(5)行业性机构。
如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消费者协会等。
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经济常识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 )来进行的。
A.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B.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C.价格规律D.按劳分配原则正确答案:B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来进行的,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知识模块:经济常识4.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
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 )。
A.电视机、食用油、禽蛋B.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C.金银首饰、液化气、家用摄像机D.海鲜产品、电脑、轿车正确答案:B解析: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所以价格变动对它们的需求量影响较小。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情常识 1.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14亿。
2.地理: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
3.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
二、政治常识 1.中央政府组织: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2.国家元首:中国的国家元首是主席,现任国家主席是习近平。
3.政府机构:中国的政府机构包括国务院、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等。
4.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
三、经济常识 1.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的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模式。
2.GDP: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GDP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3.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大量农民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4.外贸: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四、法律常识 1.宪法:中国的宪法是最高法律,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等。
2.刑法:中国的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法律体系,对各类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
3.合同法:中国的合同法是保护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各方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事项。
4.知识产权法:中国的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包括版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
五、文化常识 1.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2.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3.习俗:中国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拜年、红包、团圆饭等。
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一、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字规律识别2. 数学运算- 四则运算- 百分比- 比例与相似- 单位换算- 利润与利率- 速度与时间- 工作问题二、判断推理1. 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 假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推理- 逻辑等价2. 定义判断- 概念定义- 概念分类- 概念关系3. 类比推理- 词语类比- 事件类比- 逻辑关系类比三、资料分析1. 图表阅读- 柱状图- 饼图- 折线图- 散点图2. 数据分析- 数据趋势分析 - 数据对比分析 - 数据综合分析3. 材料分析- 文字材料分析 - 数据材料分析 - 图形材料分析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财政税收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4. 科技常识- 科学技术发展 - 信息技术- 生物科技5. 地理常识- 地理知识- 环境科学- 自然资源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六、判断推理题型解析1.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2. 判断推理题- 判断推理题型介绍 -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 判断推理题实战演练七、备考策略1.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串联2. 练习题训练- 基础题训练- 提高题训练- 模拟题实战3. 考试技巧- 时间管理- 心理调适- 答题技巧八、附录1. 常见问题解答- 行测常见问题- 知识点疑惑解答2. 参考资料- 推荐书籍- 在线资源- 学习小组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和题目解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的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
备考时应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精讲:经济常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
?2.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7.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8.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9.价格、商品流通、流通手段(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10.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国际经济
(一)国际贸易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是各国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各国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过程。
2.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
前者指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后者则指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另一种是国际城市圈或都市带。
前者是一种较紧密型的合作,它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后者则是一种松散型合作,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1)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之间比外部世界设置较少的贸易限制或删除贸易限制,创造某些合作因素等方法,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广泛流动,从而实现各成员体产品资源和要素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或状态。
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动机是为了避免彼此的伤害,共同排斥外来的竞争。
它是作为保护贸易的一种手段而产生的,它是激烈的垄断竞争的产物。
(2)国际大都市经济圈或城市带
国际大都市经济圈又叫大都市连绵带,简称都市圈或城市带,是指由若干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地域共同组成的紧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同时也是人口和产业的密集区或一体化区域。
都市带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其最根本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和城市群强大的集聚功能。
目前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了国际大都市带的要求。
它们分别是纽约都市带、东京都市带、伦敦都市带、巴黎都市带、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带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带。
这六大国际大都市带引导着国际经济的潮流。
3.反倾销与贸易壁垒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
一般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类。
就广义而言,凡是使正常贸易受到阻碍,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受到干扰的各种人为措施,均属贸易壁垒的范畴。
(二)国际金融
1.国际收支平衡
调节国际收支可采用多种措施,比较常见的有:
(1)实施本国货币贬值,以达到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但这种措施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最终难以达到国际收支长期稳定的目的。
(2)用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建立外汇平准基金,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调节汇率波动趋势,求得在短期内稳定国际收支。
(3)在发生贸易逆差时,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政策以改善贸易差额,如出口补贴、进口配额、提高进口关税、实行许可证制度及外汇管制等。
2.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以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本国的货币的价格,因此,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盯住汇率制度。
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与进出口、物价、资本的流出和流入来体现的。
(1)汇率与进出口。
一般来说,汇率下降,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
(2)汇率与物价。
汇率下降会引起进口商品国内价格的上涨,其对物价总指数的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汇率上升,则能起到抑制物价的作用。
(3)汇率与资本的流出和流入。
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但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
3.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分类
(1)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保障作用;国际结算中心的作用;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作用。
(2)国际金融市场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可分为:
①国际资金市场。
是狭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即国际间的资金借贷市场,按照借贷期限长短可划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
②国际外汇市场。
是由各类外汇提供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
主要业务包括外汇的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
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世界上比较重要的外汇交易市场还包括纽约、苏黎世、法兰克福、东京和新加坡等。
③证券市场。
是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是长期资本投资人和需求者之间的有效中介,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国际黄金市场。
指专门从事黄金交易买卖的市场。
(三)世界经济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它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起办理发放贷款业务,同年11月25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或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对私人企业、组织概不贷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暂时不平衡;二是促进各国汇率稳定,消除外汇管制。
2.世界银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
它是根据1944年7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而建立的一个全球性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
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和宗旨是:通过生产性项目向企业提供贷款;促进用于生产性项目的投资,以提高生产能力;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协助成员国的经济复兴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