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管壳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注意事项
避免选用不合适的材料导致设备损坏 或安全事故;注意材料的兼容性和与 其他材料的接触情况;考虑材料的可 加工性和安装维护的便利性。
04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传热效率优化
01
传热效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温度,以及采用强
化传热技术,如增加翅片、改进管子形状等,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管件与结构
优化换热器内部的管件和 结构,减少流体流动过程 中的局部阻力,降低压力 损失。
结构强度优化
1 2
应力分析
对换热器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确保其在正常操 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材料选择
根据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厚度, 以提高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和耐腐蚀性。
3
支撑与固定
合理设计换热器的支撑和固定结构,以减小应力 集中和振动,提高其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材料
采用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新型涂层
利用先进的涂层技术,如陶瓷涂层、金属氧化物涂层等,增强换热器的抗腐蚀和 耐磨性能。
节能减排与环保要求
高效节能
研发低能耗的换热器,优化换热器结构,降低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环保设计
采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减少换热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换热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应用
发电厂
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加热和冷却发电厂中的各种 流体,如锅炉给水、凝结水和冷却水等。
船舶工程
在船舶工程中,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船舶发动机 的冷却和加热,以及生活用水的加热和冷却。
采暖系统
在供暖系统中,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将热量从热 源传递到水中,为建筑物提供热水供暖。

管壳换热器课程设计

管壳换热器课程设计

管壳换热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管壳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设计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管壳换热器的选型、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热能工程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1.管壳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递过程、传热速率、对数平均温度差等。

2.管壳换热器的结构类型:光管换热器、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管壳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换热面积计算、壳程压力降计算、管程压力降计算等。

4.管壳换热器的应用范围:石油、化工、电力、制冷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管壳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石油、化工、电力、制冷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管壳换热器的理解。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该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管壳换热器设计与应用》。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说明书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和选用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09级学生姓名: 李哲学号: 2009115057指导教师: 吴峰设计起止时间:2012 年1月1日至2012 年 1月13日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和选用一、设计条件炼油厂用循环水将煤油油从230℃冷却到120℃。

柴油流量位28700kg/h;循环水初温为22℃,经换热后升温到46℃。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管、壳程阻力压降不大于100kPa。

试设计能完成上述任务的列管式换换热器。

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2、目录;3、设计方案的确定;4、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5、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6、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汇总表;7、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目录一.设计任务及设计条件 (3)二.设计方案 (3)1.换热器类型选择 (3)2.流程选择 (3)3.流向选择 (3)三.确定物性数据 (3)四.估算传热面积 (3)五.工艺结构尺寸计算 (3)1.管径及管内流速选择 (3)2.传热管数和传热管程数 (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5)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5.壳体内径 (5)6.折流板 (5)7.其他主要附件 (6)8.接管 (6)9.壁厚的确定、封头 (7)六.换热器核算 (7)(一).热流量核算 (7)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核算 (8)2.管程表面传热系数核算 (8)3.污垢热阻 (9)4.传热面裕度 (9)(二)传热管壁温及壳体壁温计算 (9)(三)阻力计算 (10)1.管程流体阻力计算 (10)2.壳程流体阻力计算 (10)七.换热器主要计算结果汇表 (11)八.主要符号说明 (11)九.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图和管子布置图 (12)十.参考文献 (15)一.设计任务及设计条件:用循环冷却水将流量为28700Kg/h 的煤油从230℃降至120℃,冷却水为清净河水,进口温度22℃,选定冷却水出口温度46℃,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完成冷却任务。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1)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1)

重庆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柴油预热原油的管壳式换热器学生班级:113150202学生姓名:余毛平学生学号:11315020232指导教师:白薇扬化学化工学院2016 年 7 月 4 日目录1.设计任务书 (1)2.概述 (2)3.设计条件及物性参数表 (2)4.方案设计和拟定 (3)5.设计计算 (7)6.参考文献 (11)1.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用柴油预热原油的管壳式换热器1.2设计任务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换热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3.根据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换热器结构设计;4.以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换热器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换热器装配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1.3操作条件2.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3.设计条件及物性参数表3.1操作条件原油:入口温度60℃出口温度105℃质量流量:41416 kg/h加热介质柴油:入口温度170℃ 出口温度T2 质量流量:35320kg/h允许压降:不超过0.3×105Pa3.2物性参数表4.方案设计和拟订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冷热流体的温度,来选择设计列管式换热器中的浮头式换热器;再依据冷热流体的性质,判断其是否易结垢,来选择管程走什么,壳程走什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器类型,其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维修方便等优点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换热器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管子组成,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流过管内外,通过管壁传递热量,实现热量交换。

根据不同的流体流动方式,列管式换热器又可分为纵向流式和横向流式两种形式。

其中,横向流式换热器传热效率更高,但结构较为复杂,维修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板和壳体之间没有固定连接,只有一个浮头,管束和浮头相连。

浮头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以适应管子和壳体的热膨胀。

这种结构适用于温差较大或壳程压力较高的情况。

但是,由于管束和浮头的连接是松散的,因此需要注意防止泄漏。

U型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的管子呈U形,两端分别焊接在管板上,形成一个U型管束。

壳体内的流体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管内的流体也是如此。

这种结构适用于流体腐蚀性较强的情况,因为管子可以很容易地更换。

多管程换热器:多管程换热器是将管束分成多个组,每组管子单独连接到管板上,形成多个管程。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流体阻力。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多管程的数量。

总之,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及酒精生产的换热器。

不同的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工艺条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养和维护,及时清洗和更换损坏的部件,以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换热器的一块管板与外壳用法兰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这种结构称为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约束,因此在两种介质温差大的情况下,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但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

填料式换热器的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较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因此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解析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解析

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换热器二、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105Pa。

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四、处理能力:114000吨/年煤油五、设计要求: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第1章设计概述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1](205)1、1、1 传热的概念所谓的传热(又称热传递)就是间壁两侧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问题。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差存在时,就必然发生热量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1、1、2 传热的意义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都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

所以传热是最常见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

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

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归纳起来化工生产中对传热过程的要求经常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强化传热过程,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

②削弱传热过程,如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以减少热损失。

1、2 换热器的概念与意义[2]1、2、1 换热器的概念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设备,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管子数n,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壳体尺寸计算,换热器封头选择,容器法兰的选择,管板尺寸确定塔盘结构,人孔数量及位置,仪表接管选择、工艺接管管径计算等等。

2. 壳体及封头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1)根据设计压力初定壁厚;(2)确定管板结构、尺寸及拉脱力、温差应力;(3)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4)确定壳体的壁厚、封头的选择及壁厚,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3. 筒体和支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4. 支座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包括:裙座体(采用裙座)、基础环、地脚螺栓5. 换热器各主要组成部分选材,参数确定。

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7. 绘制2号装配图一张,Auto CAD绘3号图一张(塔设备的)。

三、设计条件气体工作压力管程:半水煤气0.75MPa壳程:变换气 0.68 MPa壳、管壁温差55℃,tt >ts壳程介质温度为220-400℃,管程介质温度为180-370℃。

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140m2,每组增加10 m2。

四、基本要求1.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塔设备的机械设计;2.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电子版,2号图纸一律采用徒手绘制;3.各班长负责组织借用绘图仪器、图板、丁字尺;学生自备图纸、橡皮与铅笔;4.画图结束后,将图纸按照统一要求折叠,同设计说明书统一在答辩那一天早上8:30前,由班长负责统一交到HF508。

5.根据设计说明书、图纸、平时表现及答辩综合评分。

五、设计安排六、说明书的内容1.符号说明2.前言(1)设计条件;(2)设计依据;(3)设备结构形式概述。

3.材料选择(1)选择材料的原则;(2)确定各零、部件的材质;(3)确定焊接材料。

4.绘制结构草图(1)换热器装配图(2)确定支座、接管、人孔、控制点接口及附件、内部主要零部件的轴向及环向位置,以单线图表示;(3)标注形位尺寸。

(4)写出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接管表、标题明细表等5.壳体、封头壁厚设计(1)筒体、封头及支座壁厚设计;(2)焊接接头设计;(3)压力试验验算;6.标准化零、部件选择及补强计算:(1)接管及法兰选择:根据结构草图统一编制表格。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学生姓名孙国良学生学号*******学科专业制药工程院部名称工学院设计时间2016.05.15至2016.06.14二零一六年六月目录引言 (3)一、传热原理及用途 (3)二、换热器的分类与特点 (3)三、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3)四、设计的普遍标准与要求 (4)设计任务 (4)设计步骤与基本原则 (5)一、设计步骤 (5)二、列管式换热器种类选取 (5)三、管程与壳程的选取 (5)三、流体流速的选择 (5)四、管程结构的选择 (6)五、管程和管壳数的确定 (7)六、折流挡板 (7)七、其他主要部件 (7)设计方案的确定 (8)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8)1.选择换热器类型 (8)2.选定流体流动空间及流速 (8)流程草图及说明 (8)设计计算 (8)一、物性数据的确定 (8)二、计算逆流的平均温度差 (9)三、初选总传热系数K (9)标准化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方案 (10)一、换热器初步选型 (10)二、换热器核算 (10) (14)非标准化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案一、工艺结构尺寸 (14)二、换热器核算 (16)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20)一、壁厚的确定 (20)二、封头的确定 (21)换热器装配图 (21)设计评述 (21)一、设计总结 (21)二、设计感想 (21)参考资料 (22)致谢 (22)引言一、传热原理及用途换热器是一种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温度的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其功能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在换热器中要实现热交换至少要有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高,放热;另一种流体温度低,吸热。

根据具体的换热要求,换热器中有时也会有两种以上流体参与换热,但其基本原理与两种流体是一致的。

自然界存在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即热传导、对流传热、及热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 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学院、系:化学工程与工艺学院(精细化工专业)专业班级:精细2012班学生: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年07 月08目录2015年07 月08 (1)目录 (2)一、课程设计题目 (5)二、课程设计容 (5)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5)2. 壳体及封头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 (5)3. 筒体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5)4. 鞍座的选择 (6)5. 换热器各主要组成部分选材,参数确定。

(6)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6)7. 绘制1号装配图一。

(6)三、设计条件 (6)(1)气体工作压力 (6)(2)壳、管壁温差50℃,tt >ts (6)(3)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105m2。

(6)(4)壳体与封头材料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间选用,并查出其参数,接管及其他数据根据表7-15、7-16选用。

(6)(5)壳体与支座双面对接焊接,壳体焊接接头系数Φ=0.85 (6)(6)图纸:参考图7-52,注意:尺寸需根据自己的设计的尺寸标注。

(6)四、基本要求 (7)五、说明书的容 (7)1.符号说明 (7)2.前言 (7)3.材料选择 (7)4.绘制结构草图 (7)5.壳体、封头壁厚设计 (8)6.标准化零、部件选择及补强计算: (8)7.结束语:对自己所做的设计进行小结与评价,经验与收获。

(8)8.主要参考资料。

(8)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9)1 前言 (10)1.1概述 (10)1.1.1换热器的类型 (10)1.1.2换热器 (10)1.2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1)1.3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史 (11)1.7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能力的措施 (12)1.8 设计思路、方法 (12)1.8.1换热器管形的设计 (12)1.8.2 换热器管径的设计 (13)1.8.3换热管排列方式的设计 (13)1.8.4 管、壳程分程设计 (13)1.8.5折流板的结构设计 (13)1.8.6管、壳程进、出口的设计 (14)1.9 选材方法 (14)1.9.1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 (14)1.9.2 流径的选择 (17)1.9.3材质的选择 (18)1.9.4 管程结构 (18)2 壳体直径的确定与壳体壁厚的计算 (19)2.1 管径 (19)2.2 管子数n (20)2.3 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 (20)2.4换热器壳体直径的确定 (20)2.5 换热器壳体壁厚计算及校核 (20)3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及校核 (22)4 容器法兰的选择 (22)5 管板 (23)5.2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24)5.3管板与管子的连接 (24)5.4管板厚度 (24)6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25)7 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 (26)8 防冲板 (27)9 折流板设计 (28)9.1折流板的选择 (28)9.2折流板的布置 (31)10 开孔补强 (31)10、1 壳体接管开孔补强 (31)1、确定壳体和接管的计算厚度及开孔直径 (31)2、确定壳体和接管实际厚度,开孔有效补强面积及外侧有效补强高度h (32)3、计算需要补强的金属面积和可以作为补强的金属面积 (32)4、计算Ae (32)5、比较A与eA,)585()18.724(22mmAmmAe=>=, (32)10.2 管箱接管开孔补强 (33)1、确定壳体和接管的计算厚度及开孔直径 (33)2、确定管箱和接管实际厚度,开孔有效补强面积及外侧有效补强高度h (34)3、计算需要补强的金属面积和可以作为补强的金属面积 (34)4、计算Ae (34)5、比较A与eA,)484()24.662(22mmAmmAe=>=, (35)11 接管最小位置 (35)12.鞍座 (36)1.壳体质量1m (36)2.封头质量2m (36)3.管箱质量3m (36)m (36)4.附件质量4m (37)5.管子质量56.强度校核 (37)符号说明 (38)参考文献 (39)一、课程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容1.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管子数n,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的确定,壳体尺寸计算,换热器封头选择,容器法兰的选择,管箱的选择,鞍座的选择,接管选择等等。

2. 壳体及封头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1)根据设计压力初定壁厚;(2)确定管板结构、尺寸及拉脱力、温差应力;(3)计算是否安装膨胀节;(4)确定壳体的壁厚、封头的选择及壁厚,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3. 筒体水压试验应力校核4. 鞍座的选择5. 换热器各主要组成部分选材,参数确定。

6.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7. 绘制1号装配图一。

三、设计条件(1)气体工作压力管程:半水煤气0.7 MPa壳程:变换气0.475 MPa(2)壳、管壁温差50℃,t t>t s壳程介质温度为400~220℃,管程介质温度为180~370℃。

(3)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105m2。

(4)壳体与封头材料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间选用,并查出其参数,接管及其他数据根据表7-15、7-16选用。

(5)壳体与支座双面对接焊接,壳体焊接接头系数Φ=0.85 (6)图纸:参考图7-52,注意:尺寸需根据自己的设计的尺寸标注。

四、基本要求1.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管壳式换热器设备的机械设计;2.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电子版,1号图纸一律采用CAD绘制;3.画图结束后,将图纸按照统一要求折叠A4,同设计说明书统一在19周周五早上8:30答辩.4.根据设计说明书、图纸、平时表现及答辩综合评分。

五、说明书的容1.符号说明2.前言(1)设计条件;(2)设计依据;(3)设备结构形式概述。

3.材料选择(1)选择材料的原则;(2)确定各零、部件的材质;(3)确定焊接材料。

4.绘制结构草图(1)换热器装配图(2)确定支座、接管、人孔、控制点接口及附件、部主要零部件的轴向及环向位置,以单线图表示;(3)标注形位尺寸。

(4)写出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技术特性表、接管表、标题明细表等5.壳体、封头壁厚设计(1)筒体、封头及支座壁厚设计;(2)焊接接头设计;(3)压力试验验算;6.标准化零、部件选择及补强计算:(1)接管及法兰选择:根据结构草图统一编制表格。

容包括:代号,PN,DN,法兰密封面形式,法兰标记,用途)。

补强计算。

(2)其它标准件选择。

7.结束语:对自己所做的设计进行小结与评价,经验与收获。

8.主要参考资料。

【格式要求】:1.计算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2.计算过程及说明应清楚;3.所有标准件均要写明标记或代号;4.设计说明书目录要有序号、容、页码;5.设计说明书中与装配图中的数据一致。

如果装配图中有修改,在说明书中要注明变更;6.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层次分明;7.设计说明书要有封面和封底,均采用A4纸,装订成册。

六、主要参考资料1.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化学工业出版. 2005.12.《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五版刁与玮王立业编著2003.3;3. 《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设计》匡国柱史启才主编;4.《化工制图》华东化工学院制图教研室编人民教育1980;5.《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参考资料;6.《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7.《钢制塔式容器》JB4710-1992;8.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1999年;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序言课程设计理论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很好的机会,本次实验就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掌握并了解在工业生产中节能、高效、环保等概念。

换热设备在炼油、石油化工以及在其他工业中使用广泛,它适用于冷却、冷凝、加热、蒸发和废热回收等各个方面。

其中,管壳式换热器虽然在换热效率、设备的体积和金属材料的消耗量等方面不如其他新型的换热设备,但它具有结构坚固、弹性大、可靠程度高、使用围广等优点,所以在各工程中仍得到普遍使用。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是为了保证换热器的质量和运行寿命,必须考虑很多因素,如材料、压力、温度、壁温差、结垢情况、流体性质以及检修与清理等等来选择某一种合适的结构形式。

对同一种形式的换热器,由于各种条件不同,往往采用的结构亦不相同。

在工程设计中,除尽量选用定型系列产品外,也常按其特定的条件进行设计,以满足工艺上的需要(得到适合工况下最合理最有效也最经济的便于生产制造的换热器等等)。

1 前言1.1概述1.1.1换热器的类型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

一种流体在管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

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1.1.2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

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从热流体处接受热量,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

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

其缺点是设备的体积庞大,且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体的混合。

工业上最常见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

根据结构特点,间壁式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和紧凑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了广泛使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以及夹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类型的换热器。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许多工业部门被大量采用。

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牢固,能承受高温高压,换热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艺成熟,选材围广泛,适应性强及处理能力大等。

这使得它在各种换热设备的竞相发展中得以继续存在下来。

使用最为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则安装在壳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