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透镜基本概念
5.1 透镜 课件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8.如图所示,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 镜前,用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束射向凸透镜,当用眼睛对着平面镜观看 时,看到平面镜里的a处有发光点,则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所成的__像__,该凸透镜 的焦距是__0_._2__m。
9.如图所示,请在方框内画上合适的光学元件。
5.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B ) A. 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的焦点上
6.(教材P115图改编)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呈现一 个并非最小光斑,此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说明( C )
A. 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3.(1)(恩施中考)将图中凸透镜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解:
(2)(阜阳期末)将图中凹透镜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解:
知识点3 焦点和焦距 【核心知识】①平行于_主__光__轴__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叫 作凸透镜的__焦__点__;②平行于__主__光__轴___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交于的一点叫作凹透镜的__虚__焦__点__;③_焦__点___到_光__心___的距离叫作焦距。
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A_B__F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C__D_E___。 (均填字母符号)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 【核心知识】透镜对光的作用:①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不__变__;②平行于主 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_焦__点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 反向延长线过_虚__焦__点__;③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_平__行___;入射光 线的正向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则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__平__行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透镜》学习要点

一、透镜及与透镜相关的概念 二、光束 三、会聚、发散作用
一、透镜及与透镜相关的概念
名称 透镜
概念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它 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水晶等)制 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图甲所示,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乙所 示,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说明
按其厚薄的形状可分为两 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主光 轴
甲
乙
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如 图所示
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
名称 光心
概念
说明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用字母“O”表示,
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如图所示
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
光心
光心
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 透镜两侧各有一焦点, 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如图甲所示。 且对称,用字母“F” 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 表示 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 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虚焦 点,如图乙所示。
(1)发散光束是指光束的截面积不断增大 的光束。
(2)发散光束由发散光线组成。
(3)由一个点光源产生的一束光就是发散 光束。
三、会聚、发散作用
1、会聚作用:
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折 射光线为会聚光束,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发散作用:
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到折 射光线为发散光束,即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甲
乙
焦距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如上图甲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知识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清单第一节透镜1、定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至少有一个表面为球面的光学元件2、认识透镜及其分类: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凹透镜:第二节凸透镜成像规律➢几个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2)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3)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蜡烛、光屏、凸透镜、光具座操作事项:1、在实验观察前,应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观察像时应以最清晰、最明亮的像为准➢成像规律:➢光路图➢速记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倒虚正要牢记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第三节透镜的应用➢照相机: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当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温度计的外壁,露珠、圆形鱼缸都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注意: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所观察到的像都是虚像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眼睛的成像结构:➢远点和近点: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为25cm。
➢近视眼和远视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透镜及其应用PPT精品课件

知识点四 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原理
例3 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
小灯泡放在( B )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的焦点上
知识点四 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原理
例4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射向一凹透镜,下列哪一条
是光线的正确路径( A)
A. 路径 X
B. 路径 Y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作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作凹透镜。
知识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基本概念
··· C1 O C2
光心
主光轴
···
C1
O
C2
光心
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 不变,这个点叫作光心。
知识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注意:
①每个透镜有且只有一个主光轴 ②光心一定在主光轴上 ③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
通过光心的光线并不会发生偏折, 即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知识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例1 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
A
B
C
D
E
F
(1)属于凸透镜的是 A 、C、D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中间厚,边缘薄 。
(2)属于凹透镜的是 B 、E 、F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中间薄,边缘厚 。
F
知识点四 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原理
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F
1.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 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 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a.照相机镜头b.望远镜c.投影仪d.眼镜图(1)透镜的应用图(4)凸透镜光路概念图(5)凹透镜光路概念1. 主光轴(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如图(3)所示。
2. 光心:通常情况下,光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 ”表示,如图(3)所示。
☆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其性质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 ”表示,如图(4)所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5)所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 ”表示,图中就是“OF ”之间的距离。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5.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 ”表示。
6.像距: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 ”表示。
a.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b.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图(9)三条特殊光线a. u﹥2f b. f ﹤u ﹤2fc.0﹤u ﹤fd.u=2f图(10)凸透镜成像图(11)凹透镜成像诀:“物大焦,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
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2.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11)所示。
图(12)凹、凸透镜比较3.凸透镜与凹透镜比较图(12)对凹、凸透镜的辨别、特点、典型光路和应用作出了系统性总结。
☆大家还要记住:虚像,物、像同侧;实像,物、像异侧。
六、透镜应用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五章透镜基础知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
1.凸透镜
(1)定义:
(2)画法:
(3)对光的作用:
2.凹透镜
(1)定义:
(2)画法:
(3)对光的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1.结构及作用:
2.成像特点:
3.原理:
(二)投影仪
1.结构及作用:
2.成像特点:
3.原理:
(三)放大镜
1.成像特点:
2.原理:
(四)实像和虚像区分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探究实验
1.实验器材:
2.实验要求:
目的:
(二)实验结论:
(三)口诀:
四.眼睛和眼镜Array(一)眼睛
1.组成:
2.看近处物体:
看远处物体: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
1.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2.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1.结构:
2.原理:
(1)物镜:
(2)目镜:
3.作用:
4.成像特点:
(二)望远镜
1.原理:
(1)物镜:
(2)目镜:
2.成像特点:
3.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将物镜的口径加大,以便会聚更多的光,观测到更暗的星。
4.几种望远镜:
(1)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2)牛顿式反射望远镜:物镜是凹面镜,目镜是凸透镜。
(三)视角
视角大小与有关,还与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笔记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章:透镜笔记整理必背部分:一:透镜1、透镜的性质:透镜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等)制成的一种元件。
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球面一部分),或一个球面(球面一部分)、分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双凸、平凸、凹凸三种;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双凹、平凹、凸凹三种。
)主光轴:通过镜面所在球心的连线;(2)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折;(3)焦点:对于凸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会聚的,对于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
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4、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如图(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注意:A;凸透镜的对光的会聚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都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
B;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表明会聚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
C;凹透镜表面越凹,焦距越短,表明发散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
D;成的。
5、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1)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3)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凹透镜:(1(2)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入射光线这一侧的焦点(虚焦点)。
(3)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蜡烛、凸透镜、光屏、直尺。
一高度。
镜的距离。
三:透镜的应用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如小孔成像、照相机成像、投影仪成像、凹面镜成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用用光屏承接,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如平面镜成像、倒影、人看水里的物体、放大镜成像,都是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机:(1)结构:镜头、胶卷、调焦环、快门、取景窗;(2)原理: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 ”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
f < u <2f 放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u < f 放大虚像透镜同侧v > u 放大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