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03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是:研究各种水文信息的测量、计算与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的-门科学,是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信息的采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当时发生情况下实际观测的信息;另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发生后进行调查.所得的信息。
获取水文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出现,更促进了获取水文信息手段不断更新。
第一节测站与站网一、测站测站: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
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测站。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雨量站、蒸发站等。
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基本站、专用站两大类。
基本站是水文主管部门为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的,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专用站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用途由各部门自行设立的。
这两类测站是相辅相成的,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而基本站在时间系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二、水文站网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站网。
理由: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处的水文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适当地点布站观测。
广义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集与处理体系。
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水文站网规划的任务:就是研究测站在地区上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最优化等问题。
按站网规划的原则布设测站,例如:河道流量站的布设,当流域面积超过3000--~5000km2,应考虑能够利用设站地点的资料,把干流上没有测站地点的径流特性插补出来。
预计将修建水利工程的地段,一般应布站观测。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全)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宋星原雒文生赵英林魏文秋张利平编著内容提要本书分为题库、题解和考研试题三大部分,题库中的题目按工程水文学基本内容分为概念题和计算题两大题型,概念题又划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四类题型,题目中有易、中、难三个难度档次,分别考核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
题库中有的题目在于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有的则是了解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科前沿知识的理解程度,所有的题目都给出了解题过程和结果,以便于学习和理解。
为了便于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参考,本书还选编了武汉大学以及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近年来的考研试题及题解。
本书涵盖了工程水文学基本内容,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土木工程类和环境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的辅助教材,尤其适用于立志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使用,也可供上述专业的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学院的学生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
前言为使考试规范化,保证教师按教学大纲教学、学生按教学大纲学习,全面、系统和有重点地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4年11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文试题库编写组编印了《工程水文学试题库》,并在我校工程水文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前期题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又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本书的出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对原有的资料进行了编辑与加工,重新修改并补充了大量题目,对所有题目给出了解题过程,以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题量大、内容新颖,并配有全部题解及近年考研试题。
书中难、中、易题型有机结合,有益于学生深刻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与解决有关工程水文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书的出版对高校教师出题组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分为题库、题解和考研试题三大部分,题库中的题目覆盖了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统计、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内容。
第3章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2019/12/16
11
2019/12/16
12
2019/12/16
13
14
15
2019/12/16
16
3.1.2水文测站的设立
二、水文站网
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处的水文 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适当地点布站观测, 这些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站网。 按站网规划的原则布设测站, 例如河道流量站的布设,当流域面积超过3000 ~5000km2时,应 考虑能够利用站地点的资料,把干流上没有测站地点的径流特性插补 出来预计将修建水利工程的地段,一般应布站观测。
• 在测验河段内进行水文要素测验的河渠横断面称为测验断面。水文测站只 有布设测验断面,才能观测各种水文要素。根据不同用途,测验断面可分 为:
• 1)基本水尺断面。常用于观测水位而设置的断面称为基本水尺断面。它 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央,大致垂直于流向。
• 2)流速仪测流断面。用流速仪法测定流量而设置的断面称为流速仪测流 断面。一般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
• 计算水位和高程的起始面称为基面。这个基面可采取海滨某地的多年平均海 平面或假定平面。水文资料中涉及的基面有:绝对基面(标准基面)、假定基 面、测站基面和冻结基面。
• 我国曾沿用过大连、大沽、黄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现在统一 规定的基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水位观测设备及其布置 水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程称为水位。
3.3.3水位资料的整理
• 水位观测数据整理工作的内容包括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位、年平均 水位的计算。
• 1)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方法主要为算术平均法和面积包围法。
• (1)算术平均法。一日内水位变化缓慢,或水位变化虽较大但观测是 等时距的,可将各次观测的水位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3工程水文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水文调查
洪水调查估算流量 位流量关系
水位 Z 校核Q=VA
V A 高水延长(<30%)、低水延长(<10%) 流量Q
不稳定Q~Z关系
冲淤、洪水涨落、回水 处理:水力因素、时序法
淤
冲
水文信息处理
移用 合理性检查 整编 刊布
测站布设
比降上 浮标上 测流 水尺 断面 浮标中 比降下 浮标下
基线
水位观测
水尺
水位计
流量测验
流速仪法: 流速仪法:积点法 必降法 量水建筑物 化学法 超声波 电磁 容积法
旋浆式流速仪
旋杯式流速仪
横断面测量
测深垂线 起点距 断面索 仪器测角交会法 Gps 测深杆 超声波测深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处理
测站与站网 水位观测 流量测验 水文数据处理 其他( 降水, 其他(略):降水,蒸发,泥沙,水质,水 降水 蒸发,泥沙,水质, 冰凌, 温,冰凌,地下水位等
测站与站网
测站:水位站、流量站、雨量站、蒸发站 测站:水位站、流量站、雨量站、 基本站、专用站 基本站、 站网:站网规划要考虑插补、工程位置、 站网:站网规划要考虑插补、工程位置、 下垫面代表性、 下垫面代表性、优化 测站布置: 测站布置: 断面控制: 断面控制:曲线转折形成临界流 河槽控制:断面、低坡、 河槽控制:断面、低坡、糙率
积点法测流
误差:测速垂线数目 流速仪水深 垂线平均流速 部分(垂线间)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 部分流量 总断面流量 断面平均流速:V均=Q/A 断面平均水深:h均=A/B
V1=αVm1 V1A1 Vm1
垂线布置
V2A2 Vm2 V0.2 V0.6 V0.6 V0.8 V3A3 Vm3 V0.0 V0.2 V0.6 V0.8 V1.0 =0.1(V0.0 +3V0.2+3V0.6+2V0.8 +V1.0) 五点法:Vm V0.2 V0.8
3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工程水文学课件

§3.2 水位观测-§3.2.1 水位
全河上下游或相邻测站应尽可能采用一致的固定 基面。使用水位资料时一定要查清其基面。基面、 水准点、水尺零点和水位的关系如图3-5所示。
§3.2 水位观测-§3.2.1 水位
• 水位观测的作用: (1)直接为水利、水运、防洪、防涝提供具有单独 使用价值的资料,如堤防、坝高、桥梁及涵洞、 公路路面标高的确定; (2)为推求其他水文数据而提供间接运用资料,如 水资源计算,水文预报中的上、下游水位相关法 等。
§3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是研究各种水文信息的测量、 计算与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 水文信息采集有两种情况: ✓ 水文事件当时发生时的实际观察的信息。 ✓ 水文事件发生后调查所得信息。
§3.1 水文测站与站网-§3.1.1水文测站
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 ➢ 基本站:是水文主管部门为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
而设立的,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 专用站: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用途由各部门自行
设立的。 这两类测站相辅相成,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 而基本站在时间系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3.1 水文测站与站网-§3.1.2水文站网
水文站网: 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 站址处的水文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 流域内的一些适当地点布站观测,这些测站在地 理上的分布网称为水文站网。广义的站网是指测 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集与处理体系。
§3.2 水位观测
• 内容提要 1.水位的定义和使用的基面; 2.观测水位的设备和方法; 3.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 学习要求 掌握水位观测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日平均水位的 两种计算方法。
§3.2 水位观测-§3.2.1 水位
工程水文学之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工程水文学之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测站与测网●测站●按其主要观测项目分●水位站●流量站●雨量站●蒸发站●...●按测站的性质分●基本站●专用站●水文站网●水文测站的设立●选择测验河段●布设观测断面●基线●水准点●各种断面●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法测流断面●比降断面●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驻测最基本的方式●巡测●间测●水文调查●流域调查●水量调查●洪水与暴雨调查●洪水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文献考证●洪峰流量估算●有水文站●先求水文站基本水尺断面的洪峰流量,然后按水文流量关系曲线延展●无水站●河道顺直●比降法●河道弯曲●水面曲线推求●暴雨调查●历史暴雨●定性—通过群众对雨势的回忆或与近期暴雨的对比●定量—通过群众对地面坑塘、水缸等承接雨量作估计●近期暴雨●对雨势、雨量、降雨过程具体了解并通过雨量站的记录推求降雨量和降雨过程线●其它专项调查●(水文遥感)●降水量观测●水位观测●水位●基面目前统一采用黄海基面●绝对基面●假定基面●测站基面●冻结基面测站第一次使用●仪器●水尺●自记水位计●内容●基本水尺的水位●比降水尺的水位●流量测验●按工作原理分●流速面积法●流速仪法●测流原理●测流内容●断面测量●水深测量●布设测深垂线●测定测深垂线的深度●起点距●水位测量●流速测量●流速仪法●积点法●积深法●积宽法●流量计算●图解法●流速等值线法●分析法●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部分平均流速的计算●部分面积的计算●部分流量的计算●断面流量及其它水力要素的计算●冰期测流●浮标法●积宽法●航空法●比降面积法●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直接法适用于流量较小●泥沙测验与计算●泥沙●按运动形式●悬移质●悬移质测验与计算●输沙率测验●含沙量的测验●仪器●横式采样器●瓶式采样器●方法●积点式采样固定测点●积深式采样沿测线上下均匀移动●目的●测出含沙量在断面的变化情况●内容●在断面布设适当数量的取样垂线●垂线测点的分布视精度而言,有一点法,二点法......●计算方法●用流速加权计算垂线平均含沙量●根据各垂线的平均含沙量,配合测流计算的部分流量,算得断面输沙率●进而根据断面沙率和断面流量算得断面平均含沙量●流量测验●单位水样含沙量与单沙断沙关系●单沙●断沙●推移质●河床质●按来源●冲泄质●床沙质●泥沙颗粒分析●目的●开发利用水沙资源、水利及有关工程、泥沙颗粒级配的断面分析和变化过程●内容●分级,求泥沙重量百分数,绘制泥沙颗粒级配曲线●方法●筛分析法●水分析法●移液管法●粒径计法●水质监测●目的●保护、利用、改善水资源,使其不受污染●任务●水质监测●水质监测站网●水质监测站●组成●若干个水质监测断面●按目的和任务分●基本站●辅助站●专用站●背景(本底)站●水污染流动监测站●地面水采样●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采样垂线与采样点位置的确定●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准备工作●采样方法●水体污染源调查●水体污染源●主要内容●方法●表格普查法●现场调查法●经验估算法●地下水监测●基本监测站●统测站●试验站●水文数据处理●工作内容●收集校核原始数据●编制实测成果表●确定关系曲线●推求逐时、逐日值●编制逐日表及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合理性检查●编制处理说明书●水位数据处理●关键指标●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位●年平均水位●计算方法●算术平均法●面积包围法●流量资料整编●工作环节●定线●推流●基本方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由水位变化过程推求流量过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最高或最低水位时的流量缺测●高水延长不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水位变幅的30%●水文面积与水文流速关系高水延长●用水力学公式高水延长●低水延长不超过10%●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低水延长法●断流水位●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移用设计断面处缺乏实测数据●日平均流量计算及合理性检查●流量变化平稳●日平均水位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推求●流量变化较大●逐时水位推求逐时流量●算术平均法●面积包围法●辅助方法缺测数据的插补和延长●上下游测站水文要素相关法●降水径流相关法●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水文数据处理成果的刊布。
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摘要: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包括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水λ、流量、泥沙、水质等各种水文信息要素的观测;水文的调查方法;以及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三)测站的设立。
具体选择测验河段时,主要考虑在满足设站的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
水文测站的建站包括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断面控制的原理:在天然河道中,由于地质或人工的原因,造成河段中局部地形突起,使得水面曲线发生明显转折,形成临界流,从而构成断面控制。
河槽控制:水λ流量关系要靠一段河槽所发生的阻力作用来控制,如河段的底坡、断面形状、糙率等因素比较稳定,则水λ流量关系也比较稳定。
水文测站布设:基线、水准点、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二、收集水文信息的途径及方法(一)驻测。
为了提高水文信息采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都采取驻测、2时,4λ,以及汛期水λ要素摘¼表。
(三)流量测验。
流量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值。
用各种流量测量方法得到的资料,分析江河流量变化规律,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
测流量方法:流速面积法、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及直接法。
(四)流速仪法测流。
河流各断面的形态、河床表面纵波、河道弯曲等情况,对断面内各点流速产生影响,因此在过水断面上,流速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λ置不同而变化,因此流速仪法测流就是将水道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用普通流量方法测算出各部分断面的面积,用流速仪测流速并计算各部分面积上上的平均流速,两者的乘积即部分流量,各部分流量的和为全断面的流量。
①断面测量。
在断面上布设ÿ条测国民经济部门应用。
(一)稳定的水λ流量关系曲线。
即在一定条件下水λ和流量之间单值函数关系。
不稳定的水λ流量关系曲线:即在测验河段受断面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或其他因素的个别或综合影响,使水λ与流量间的关系不呈单值函数关系。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26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五、水文信息处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
连时序法水位流量关系
27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五、水文信息处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高水延长: 对洪峰流量的确定至关重要,延长幅度不应超过 当年实测水位变幅的30%。 低水延长: 相对误差较大,延长幅度不超过当年实测水位变 幅的 10%。
13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三、水位观测
(2)当不等时距 观测或摘录水位 时,日平均水位 计算采用加权平 均法,又称面积 包围法求取
1 Z [ Z 0 t1 Z1 (t1 t2 ) Z 2 (t2 t3 ) ... Z n1 (tn 1 tn ) Z n (tn )] 48
22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五、水文信息处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
1.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3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五、水文信息处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
2.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原因:断面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或结冰、水 草生长等其他因素的个别或综合影响。 (1)洪水涨落 (2)断面冲淤
34
思考题
1、降水量观测仪器有哪些?用雨量器观测时的 观测时段。
2、我国所采用的水准基面。
3、用流速仪进行流量测验的仪器和步骤步骤。
4、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何在?
5、高、低水延长的方法及延长幅度要求。
35
习 题
教材P70: 3-1,3-2
36
7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雨量器
人工定时分段观测 (1 、 2 、4、8 、12、24 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水文测验历史
(一)降水量观测的发展 中国对降雨的观察,开始得很早。 南宋时
著作《数书九章》中说“今州郡都有一天池盆以 测雨水”,并叙述有“天池测雨”、“圆筒测雨” 的具体计算方法。说明当时或更早已经有了实测 雨量的器具,建立了降雨深度的概念。但实测记 录没有保存下来。
清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记录北京逐日天气 和降雨、降雪起迄时间、雨雪大小的定性描述, 称《晴明风雨录》,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止。
水文资料的整编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测验的所有工 作都能在整编过程中反映出来。
水文测验的工作性质
1.重要性 水文测验从实际调查着手,为防汛抗旱、水利工
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他与水有关的建设事业 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具体而准确的重要基 础资料 。水文测验是一切水文工作的依据。从世界 上和历史上看,历代都很重视水文测验。 2.挑战性
至1949年止,有刻记163段。重庆至宜昌沿长江岩壁上,有 1153-1870年间6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石刻114处。
(三)流量和泥沙测验的发展 中国古代在开始水位观测的同时,对流量也有了初步
的认识。在都江堰,对观测水位的石人的说明:“乾毋及足, 涨毋及肩,年中水量,以此为度”,其中的“水量”即是 流量的概念。中国对泥沙现象的观察可上溯至汉代,《汉 书·河沟志》就记载了汉代泾河灌区的民谣:“径水一石,其 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另说“河水重浊,号为 一石水而六斗泥”,清代陈演(1638-1689年)曾有测水法, 已可估算流量数据。
3、汛后整顿 汛后整顿工作的内容覆盖面较广,它既包括测验设施的
整改、水毁项目的修复,水文资料的整编也应纳入此段的工 作范畴。
测验设施的整改主要是针对汛期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不适 合、不先进的测验设施和测验手段而开展,以求达到减小劳 动强度、提高测验精度、测验设施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水毁项目的修复主要包括测船的修复、水尺的修复、测 验码头的修复等。
(二)水位观测的发展 公元前251年,秦代李冰父子主持修都江堰,立三石人于水中
测量水面高低,是中国观测水位之始。隋朝时开始用木尺桩,水 位观测有了显著发展。
沿河有一些用石刻形式保留下来的稀遇的洪枯水水位记录。
三国时伊水网石壁上有当年洪水所到位置的刻划。唐朝时在涪陵 长江江心白鹤梁上,刻有鱼形图案。每逢它露出水面,即刻记最 枯水位在鱼形图以下尺寸数。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研究内容
1.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 2.水位、流量、泥沙的观测; 3.水文的调查方法; 4.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学会收集水文资料,中心内容包括掌握水位、 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测验的一般方法、日平均水 位的计算、流量计算等,同时对水位流量关系有一 定的了解。重点是流量的测算。
水文测验:
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水文资料的技术工作的统 称。狭义的水文测验指水文要素的观测。水文测 验是水文学的基础。
水文测验工作包括下列各方面:
水文站网的规划、布设和调整,水文站网的 规划指拟定和选择水文测站合理布局的方案。
❖ 水文测验方法的研究和技术标准的制订(测 验时制、度量单位、精度要求、计算方法和工 作程序等),使得到的各项资料能在同一基础 上进行比较各类水文测报设施。各类水文测报设 施是水文工作者战胜洪水的武器,精心维护各类水文测 报设施,不但是汛前准备的主要内容,还应是水文人常 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水尺、桩点校测,水文缆道维 护,测验仪器养护,通信设施检查等都是重要的工作内 容。
2、汛期工作 首先要全面掌握本流域内雨情、水情特性及测站各种仪器
水文测站上的观测 按设站要求分别在站 上进行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泥沙测验,水质 、水温、冰情、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 和地下水位等观测。
巡回测验和水文调查。
水文资料整编 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格式,对 测得的资料进行整理,汇编成为系统的成果。
水文调查:
为了水文分析计算、水利规划、水文预报以及其它工 农业生产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野外查勘、试验,并向有关 部门搜集资料的工作。
现代水文测验的工作任务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测验学)是研究水资源中各 种水文要素的测量、计算与资料整编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 学,即研究水文资料信息的搜集、处理、存贮和检索的一门 科学。
水文测验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 水文站网的规划,布设水文站;采用定位观测、巡回测验、 水文调查等方法测定各种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量、水温、 降水、蒸发、泥沙的观测以及泥沙颗粒分析,水质监测和分 析;经分析整编,刊印成为系统的水文资料,如水文年鉴等。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
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只观 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 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 、雨量站、蒸发站等。
的使用方法。测验工作包含雨量、蒸发、水位、流量、泥沙等 一些常规项目,它既是水文测站日常工作之一,测验工作是水 文工作的基础。
报汛工作包含雨量、水位、流量等。它是水雨情信息的 来源,是防汛决策的科学依据,报得准、报得及时是对报汛工 作的基本要求。同时报汛工作是水文工作的对外服务窗口,是 拓宽水文服务领域的桥梁, 它体现水文在防洪决策 中的重要作用。
要求常年在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基层测站, 按照其规范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观测和监测各项水文要 素的每一个数据,并作系统的整理分析,直至汇编成 册、入库。
3.1 水文测站与站网
3.1.1 水文测站 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 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 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 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 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 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水 文测站。
目的是补充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之不足。 调查内容包括: ➢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水量、下渗等) ➢气候特征(降水、蒸发、气温、湿度、风等) ➢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质、水系、分水线、土壤、植 被等) ➢河道情况(河宽、水深、弯道、建筑物等) ➢人类活动(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工农业用 水等)以及水旱灾情,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