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信息采集与处理》课设报告

《水信息采集与处理》课设报告
《水信息采集与处理》课设报告

《水信息采集与处理》

学院: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李帆

目录

1. 测站概况 (1)

2. 测站特性分析 (1)

2.1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1)

2.2测验河段断面冲淤变化规律分析 (2)

2.3流速分布规律分析 (3)

2.4含沙量分布规律分析 (3)

3. 处理方法说明 (3)

3.1连时序法 (3)

3.1.1 连时序法的分段与计算 (4)

3.1.2各段连时序中方法论证 (4)

3.1.3 难点论证和对实测数据的质疑 (4)

3.1.4与刊印处理成果比较 (5)

3.1.5存在问题 (5)

3.2水力因素型方法 (5)

3.2.1方法选择的依据 (5)

3.2.2精度分析 (7)

3.2.3突出点分析及处理的依据 (8)

3.2.4误差来源 (9)

3.2.5连时序法与水力因素法比较及说明 (9)

3.2.6存在问题 (10)

3.3悬移质泥沙处理说明 (10)

3.3.1处理站的悬沙测站特性 (10)

3.3.2单、断沙关系法的定线精度统计 (10)

3.3.3突出点分析及处理的依据 (11)

4.心得体会 (11)

5.参考文献 (13)

6.附录 (13)

1 测站概况

衡山水位站于1952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水利局设立,基本水尺设于衡山县城北湘江左岸,白马头下游附近,1956年5月1日将水位站改为水文站时,基本水尺迁至湘江右岸粤汉码头下游100m处。1957年1月1日将基本水尺迁回至湘江左岸,原水位站水尺下游约80m处。

测验河段长700m,河段顺直长达1500m。基本水尺断面兼流速仪测流断面,无分流串沟,水位达54.00m以上时,测验河段上下游均漫滩,但系死水。上游10km,洣水由右岸汇入,下游4km,江心有一洲,名曰观湘洲,洲顶高程约为52.00m。【1】

图1衡山站测验河段平面图

2 测站特性分析

水文测站特性分析一般包括:水位-流量关系分析、测验河段断面冲淤变化规律分析、流速分布规律分析、含沙量分布规律分析等。【2】

2.1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从1984年衡山水文站5月25日-6月10日的Z-Q关系图可看出,Z-Q关系散乱,但一一对应,所选的洪水过程中,涨水点在落水点右边,依时序可练成逆时针走向的绳套曲线,【3】由此可知其受洪水涨落的影响。从图2(1984年湘江衡山站逐日平均流量图)中可看出,5月25日至5月30日有一次小的洪水过程,31日又紧接着来了一场大的洪

水过程,前一次的洪水上涨后退水过程还没有完全完成,另一次洪水又接踵而至,因而形成复式绳套。当出现连续洪水时,由于河槽调蓄作用使河谷壅水,产生顶托作用,导致后一次洪水的稳定比降减小,流量偏小,Z-Q 关系线偏左。即由于复式洪水的后一次洪水受到洪水涨落与河槽调蓄的双重影响,洪水过程也受变动回水的影响。当两次洪峰的时间间隔很近,这种影响就更显著,甚至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由测站概况可知,衡山站地处湘江,上下游均为漫滩,但系死水,下游有江心洲,全年高温多雨,江面很难结冰,但低水时是否受水草影响引起变动回水无法判断。故综上所述,衡山站主要受洪水涨落影响,部分可以当成变动回水处理。

04000

8000

12000

16000流量(m 3/s )日期(年/月/日)

流量(m 3

/s)

图2 1984年湘江衡山站逐日平均流量图

2.2测验河段断面冲淤变化规律分析

由Z-A 关系图可知,水位面积关系基本呈单一线,没有反曲点,可以看出测验断面不受冲淤因素影响,测验河段稳定。由附图1(1984年湘江衡山站水位过程线图)可知,1984年最高水位为51.93m ,出现在6月2号,低于54.00m ,所以该测验河段没有发生明显的漫滩情况,同时最高水位也低于52.00m ,表明下游处的江心洲也没有被淹没,与Z-A 关系图形成很好的呼应。

2.3流速分布规律分析

由Z-V 关系图可知,Z-V 关系散乱,但一一对应,所选的洪水过程中,涨水点在落水点右边,依时序可连成与Z-Q 关系图相似的逆时针走向的绳套曲线。

2.4含沙量分布规律分析

衡山站的泥沙情况表现为全年单断沙呈较明显的单一线关系,如图3(年单断沙关系图)所示。4、5月份测验河段含沙量较大,6月份开始含沙量就有明显的减小。泥沙的运动状况与水流流速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总体而言,处理站的洪峰滞后于沙峰,因为一般一次洪水中最大流速比最大流量先出现,而沙峰主要取决于最大流速,所以处理站的洪峰滞后于沙峰。

01

2

3

4

单沙(k g /m 3)断沙(kg/m 3)

单沙(kg/m 3)

图3 年单断沙关系图

3 处理方法说明

3.1 连时序法

3.1.1 连时序法的分段与计算

本组选择处理的数据是1984年湘江衡山站的水文数据。根据测站概况和水位过程线、水位-面积曲线、水位-流速曲线综合分析,本站主要受洪水涨落影响,偶尔也会受变动回水影响。根据这一特性和相应的水位过程线,全年可分成五段进行连时序,其时段分别为:4月3日-4月17日、4月17日-4月26日、4月26日-5月13日、5月13日-5月25日、5月25日-6月10日。我处理的是5月25日-6月10日的水文数据,计算见附表1连时序法计算。

3.1.2各段连时序中方法论证

所选时段内的实测Z~t点据分布相对均匀,且能反映出水位的变化趋势,连线时只需按时间依次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可,无需另作分析。在Z~Q关系定线时,时间段内的实测点不够多,且5月25日-5月30日的洪水过程小,数据点聚集在一起,因此要结合水位过程线的走势。当时段内水位过程线上最低点、峰值点有实测流量值,可直接定线;最低点、峰值点无实测流量值,则需要根据水位过程线和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来推算流量值,确定水位流量关系点位置和关系线的走向,从而定线。所画的绳套曲线应遵循逆时针走向的原则,尽可能多的穿过或接近实测流量点,使水位-流量线与实际最为接近。根据水文要素中的逐时水位在连时序法定出的绳套曲线上推求逐时流量,计算逐日平均流量,将其结果与刊印的逐日平均流量进行对照,计算相对误差。

3.1.3 难点论证和对实测数据的质疑

实测流量成果表中,56号测点水位51.08米,57号测点水位51.86米,但57号测点的流量却与56号测点的流量值相同。我一开始依时序连绳套曲线时,56、57、58三个点号处形成了顺时针绳套,询问老师后,了解到连线时并不一定要全部通过实测点,因为实测Z-Q关系点是有误差的,甚至可能会有错误,所以该处应该仍连接成逆时针绳套曲线,即在经过57号测点前绕一圈再连接57、58号测点。因此对于57号测点流量不变,水位变化较大的情况,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特殊水情影响;二是测量误差大或数据错误。6月1日原刊印实测流量成果表水位为48.78米,而根据水位过程表,6月1日2时的水位为48.08米,6月1日4时水位为48.57米,6月1日6时的水位为49.06

米,可推断6月1日3时-5时45分原刊印水位可能存在错误应改为48.66米或者测量时有特殊水情。

3.1.4与刊印处理成果比较

所选时段连时序法计算的日平均流量误差绝大多数满足±5%以内的要求,仅5月28日与29日误差分别达到-5.60%和-7.49%。总的来说,推流效果良好。

3.1.5存在问题

1、连时序法适用于受某一因素或综合因素影响而连续变化时的情况,要求测流次数较多,并能控制Z-Q关系的转折点。【3】但我们小组的每个洪水过程测流点不多,由于连时序法连接Z -Q关系点要求高,故有时无法准确连接,因而定线时存在误差。

2、连线时,主要依据是实测Z-Q关系点,因此要求测次能控制流量变化的转折处。如上述的57号测点至58号测点间的转折处未测到,故连线时要分析定线。特别是实测Z-Q关系点与分析的影响因素有较大出入时,更要深入分析,参照水位面积曲线和水位流速曲线定线。【3】

3、分析定线时,水位过程线是必不可少的。实测点在峰、谷前后的位置,有时会对水位流量关系线有较大影响。【3】

3.2水力因素型方法

3.2.1方法选择的依据

本次课设所采用的方法为校正因数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单式洪水绳套,测次较少。将受洪水涨落影响的实测流量通过校正因素的校正后,便可转化成同水位下稳定流的流量。当一次洪水绳套测次不多,连绳套曲线有困难时,可用此法。对于复式绳套分解成单式绳套后亦可用此法。本次课程设计所选择的洪水过程的连时序绳套的嵌套绳套较小,所以可用校正因素法定线推流。

2、原理及过程

由圣维南方程进行一系列变形可以推出

dt

dz 11c m ?+

=c US Q Q (1) 式中:

Q m 为实测流量,m 3/s;

Q c 为稳定流对应的流量,m 3/s; dt

dz 11c ?+US 称为校正因子。 已知Z 、Q m 、

dt dz ,求Q c 、c US 1。一个方程两个未知数,无法求出。先通过0=dt dz 的点(峰顶、谷底是已知的,而其余dt dz 有正有负,其间必有0=dt

dz 的点),初定一条Z-Q c 线。在初定的Z-Q c 关系曲线上,根据各测点的水位Z i ,查出其相应的Q ci 。计算得各测点的i

c US ???? ??1。

i ci mi i

c dt dz Q Q US ??? ??-???? ??=???? ??1

12 (2) 点绘Z-i

c US ???? ??1的关系电据,并通过点群中心定线Z-c US 1。检验Z-c US 1:(1)根据各测点水位Z i ,在Z-c US 1查出其相应的c US 1。(2)计算i i c mi ci dt dz US Q Q ??? ?????? ??+=11(称为

校正点)。(3)根据各测点的水位Z i 、校正点Q ci ,点绘在初定Z-Q c 关系图中,并判断:1)若这些点据集中在初定Z-Q c 关系曲线两侧,符合单一线要求,则通过;2)若这些点据散乱,不符合单一线要求,则修正;3)若这些点据仍然涨水点在落水点右边,依时序仍可连成逆时针走向的绳套曲线,只是绳套幅度变小,则将Z-c

US 1修大,直至符合单一线要求;4)若这些点据落水点在涨水点右边,依时序可连成顺时针走向的绳套曲线,则将Z-c

US 1修小,直至符合单一线要求;5)若这些点据无论怎样调整,都无法

达到符合定单一线的要求,则重新定Z-Q c 关系曲线。

已知Z 、dt

dz 、Z-Q c 、Z-c US 1。由Z 分别从Z-c US 1关系曲线和Z-Q c 关系曲线上查得c

US 1、Q c 。代入式 dt

dz U S K Q c m 1+= dt

dz US S K c c 11+= dt

dz US Q c c 11+

= (3) 求得Q m 。【3】

3.2.2精度分析

1、定线精度分析

符号、适线检验表

1)定线检验

9=K ,当05.0=α时,96.121=-α

μ;

80.05.05.05.0=--=

n n K μ (4)

通过符号检验,定线合理。

2)适线检验 8=K ,当05.0=α时,64.11=-αμ;

55.015.05

.015.0=----=n n K )(μ (5)

通过适线检验,定线合理。

3)偏离数值检验

平均相对偏离值(即平均相对误差)为

00123.011

i ==∑=n

i X n X (6) X 的标准差为 ()00245.0)1(12i =--=

∑=n n X X S n i i

X (7) 构造统计量t , 502.0==X

S X t (8) 05.0=α,由131=-=n K 查出761.121=-α

t 。

通过偏离数值检验,定线合理。

定线后,各测次查读的流量与实测流量进行对比统计,绳套上所绘点据较散乱,为了保证线形的连贯性,在高水位部分出现了反曲,但精度较好,误差小。

2、推流精度分析

在用校正因素法推流的时候,多日日平均流量不满足精度要求,其中6月1日流量误差最大,超过10%,故用校正因素法推流效果不好。

3.2.3突出点分析及处理的依据

从5月31日到6月1号逐时推流值整体偏小,导致相对误差较大,均在1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水位过程线上有一小段小涨小落,在定线时只考虑了绳套曲线的平滑性而没有表示出来,从而产生误差,导致整体偏小。

首先要假设一条稳定线,根据公式??

? ?????? ??-???? ??dt dz Q Q c m 12,计算出c US 1,找出Z 和c US 1之间

的关系曲线,然后再利用i i c mi

ci dt dz US Q Q ??? ?????? ??+=11,将Q ci 回点到绳套当中,如果Q ci 与

Q c 正好重合或者正好均匀分布在Q c 两侧,说明定线成功,否则需重新定线。这样反复进行更改并最终定线成功以后利用dt

dz US Q Q c c m 11+

= 即可进行推流计算。 3.2.4误差来源

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得出:

1、定线有所偏差导致误差出现;

2、水位过程线连线误差及水位涨率读数偏差;

3、Z ~

c

US 1点据分散,定线存在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有较大偏差。 3.2.5连时序法与水力因素法比较及说明

连时序法主要根据流量变化的连续性,按实测流量点的时间顺序平滑连接Z-Q 关系曲线,之后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推流,因此适用范围广,无论对于受单一因素影响的测站还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测站都适用。其制作过程单一,简单直观,不需要单值化定线推流,推求的精度很高。对于湘江衡山站来说,86.7%的日平均流量值满足精度要求<5%,故连时序法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推流方法。但对资料的连续性以及数据的充分性要求很高。在绘制Z-Q 关系曲线时非常复杂,有时无法准确连接,导致出现较大误差,因此需同时考虑水位过程线和Z-V 关系线;另外连时序法推流的应用性不强,不同时间、不同场次的洪水特性不一样,本次洪水的绳套难以适用于下一次。

水力因素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某些中间因素将绳套曲线转化为单一线,进而推流,而不用考虑洪水涨落过程。本组采用的是校正因素法。校正因数法适用于受洪水涨落影响的单式洪水绳套曲线的流量资料的整编,对于施测点数有限且较少的测站水力因素型方法适用性更强。但是在定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水位历时过程线上读取涨落率的人为误差对定线推流有很大影响,原因可能是Z-c

US 1线的调整对Z-Q 曲线的作用没有理论

中的那么好,它们的变化不是很同步。且在实际过程中,单次洪水可能会受到下游回水顶托的影响,此时使用校正因素法推流精度不高。因此,从绳套推流精度的比较来看,连时序法对于本站适用性更好。

3.2.6存在问题

校正因素法应用起来比较麻烦,需要不断的调整定线。虽然我们使用了计算机Excel 进行调试,但计算过程也还是比较繁琐,很难快速得到满意的效果。另外,在定线的过程中,发现校正因素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原因可能是Z-c

US 1线的调整对Z-Q 曲线的作用没有理论中的那么好,它们的变化不是很同步。绳套在高水位部分出现小范围的反曲,导致整条曲线不够平滑,对后面的流率表编制有很大影响。

3.3悬移质泥沙处理说明

3.3.1处理站的悬沙测站特性

泥沙的运动状况与水流流速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绘出单沙与断沙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而推求断沙与输沙率数据。操作中采用单沙、断沙关系曲线法,由给定数据点出单沙、断沙关系点,清楚的发现点据几乎成线性关系,故采用单一线,通过点群中心定出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点子的数目差不多,并经过适线、符号、偏离数值检验。最后定出满足要求的一条曲线。用10%的外包线检验精度,发现满足要求,超过75%的点在外包线内,即定线成功。进而推求日平均含沙量,由于含沙量日变化不大,可将一日的测得值看作日平均含沙量,而其他没有测次的日子,就用线性内插求得当日的日平均含沙量。总体而言,测站的洪峰滞后于沙峰,因为一般一次洪水中最大流速比最大流量先出现,而沙峰主要取决于最大流速,所以测站的洪峰滞后于沙峰。

3.3.2单、断沙关系法的定线精度统计

我负责的时间段内一共含有7个点,根据《1984年湘江衡山站实测输沙率出成果表》的单样含沙量和断面平均含沙量,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绘出单、断沙之间的函数关系,如

图4(单断沙关系图)所示。本组数据的单、断沙关系呈比较明显的单一关系,定线结果为单一直线,断沙=168169*单沙168023 ,因此定线较为方便准确,精度也比较高。

01

2

3

4

单沙(k g /m 3)断沙(kg/m 3)

单沙(kg/m 3)

图3 5月25日-6月10日单断沙关系图

3.3.3突出点分析及处理的依据

所选时段单、断沙的线性对应关系良好,无突出点。

4 心得体会

这是第一次接触到课设,但感觉与以往的实习没有太多差别。短短的两周稍纵即逝,整体的感受是任务分配均匀,时间安排的相对轻松。在做课设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积极思考,主动询问同学或者老师,让我学会了之前书上的难点内容,对之前已掌握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几种重要的流量数据处理方法——连时序法和校正因素法,正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真正掌握了其原理、步骤及结果分析。

我们小组分到的是1984年湘江衡山站水文数据,每位组员根据年流量变化选择洪水过程,因每个人选择的洪水过程尽量不要相同,所以我只好选择剩下的5月25日至6月10日的洪水过程,这个洪水过程是年流量变化中最大(从2650m 3/s 到15300m 3/s)的一

个洪水过程,其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因而在点绘的水位-流量关系图、水位-面积关系图、水位-流速关系图使各关系线间横坐标的夹角满足45°、60°、60°的要求时比较麻烦,反反复复选择了好几次比例尺才满足要求。因最大流量值大,最终选择的比例尺也较大,而后续流量推算时只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因而推流时会造成较大误差,不能使之满足精度要求。

我们先从连时序法开始,一开始以为要点绘逐日水位过程线,因而花了很多时间计算所选时段的逐日水位,询问老师后才了解到我们需要绘制的是水位过程表中所选时段的所有测点时刻的水位。因为连时序法任务分配的时间周期较长,所以我们重绘水位过程线再进行后续计算时间也没有很赶。在点绘连时序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时,对不稳定水位流量关系的分析不够深入,没有很好的结合水位-面积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所以一开始绘制的绳套曲线在56、57及58号测点处出现了顺时针的走向,经过老师的提醒,我才了解到应该在57号测点处绕一圈后再连接58号测点,也清楚了这是由于中间缺少了能控制水位-流量关系的转折点,因此连线时一定要灵活分析定线。

做完连时序法,大家都逐渐进入了状态,对后面校正因素法的进行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刚开始用校正因素法推流,误差很大,且

c US 1值出现负数,后来经分析是水位过程线连线有较大误差,导致dt

dz 误差较大,并且读数过程也出现部分误差。因此我重新检查绘制了水位过程线,并重新读数,最终大部分问题得以解决。但6月1日原刊印实测流量成果表水位为48.78米,而根据水位过程表,6月1日2时的水位为48.08米, 6月1日4时水位为48.57米,6月1日6时的水位为49.06米,所以我认为6月1日3时-5时45分原刊印水位可能存在错误应改为48.66米或者测量时有特殊水情。校正因素法定线时需要反复试算定线,修改Z-c

US 1曲线,以使得推流精度较小,虽然过程较为繁琐,但最后通过三项检验,定线成功时的心情还是很愉悦自豪的。

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试算、调线、误差计算基本都运用Excel 表格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还提升了我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此外,在绘制图形时,我也运用了在科创项目中学习的绘图软件OriginPro 8,使图形及最后报告更加正式美观。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自己也养成了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客观的处理数据,不因为了满足要求而凑数据,而是当不满足要求是从根源寻找原因,重新试算、定

线,对于突出点,不擅自修改数据,而是根据测站特性和数据特征分析原因。

总而言之,两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名种各样问题,但我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最终解决了问题。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充分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

作为一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还有一年多我们就要毕业,目前的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课设就为我们将来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水文要素的改变和处理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样黄金时刻,脚踏实地的学习,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水文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

5 参考文献

[1]《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陈莉红,杨彪,王阳阳.浅谈水文测站特性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9):40-41.

[3]谢悦波.水信息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 附录列表

1、表

(1)附表1:连时序法计算日平均流量相对误差计算表

(2)附表2-1:校正要素法校正计算表

(3)附表2-2:校正因素法推流计算表

(4)附表2-3:校正要素法相对误差表

(5)附表3:日平均流量、日平均输沙率和日平均含沙量计算表

2、图

(1)附图1:1984年湘江衡山站水位过程线图

(2)附图2:连时序法水位流量关系图

(3)附图3:校正因素法水位流量关系图

(4)附图3:单沙断沙关系图

现代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现代信号处理 学生姓名任秋峥 指导教师张昊、张金焕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 0909090711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专业0901班 完成时间 2011年9月7号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题目 (3) 1.1题目 (3) 1.2课程设计要求 (3) 第二章、设计思想概述 (4) 2.1离散时间L TI系统及其脉冲响应 (4) 2.1.1、离散时间L TI系统 (4) 2.1.2离散时间系统的脉冲响应 (5) 2.2、采样定理及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 2.3序列FFT (7) 2.4滤波器的设计 (9) 2.4.1、IIRDF的设计 (9) 2.4.2 FIRDF的设计 (11) 第三章、程序设计及关键部分功能说明 (13) 3.1、差分方程的单位脉冲响应程序设计 (13) 3.1.1差分方程在各个点的单位脉冲响应设计和分析 (13) 3.2、验证采样定理 (14) 3.2.1、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4) 3.2.2、采样定理 (16) 3.3、冲击序列和矩形序列的8点和16点FFT (17) 3.3.1冲击序列的FFT (17) 3.3.2矩形序列的fft (18) 3.4、滤波器的设计 (18) 3.4.1、IIRDF的设计 (18) 3.4.2、FIRDF的设计 (19) 第四章、程序实现 (21) 4.1、差分方程 (21) 4.2采样定理 (22) 4.3、FFT (25) 4.4滤波器的设计 (28) 4.4.1、IIRDF设计 (28) 4.4.2、FIR滤波器的设计 (29) 第五章、附录 (33) 5.1源程序代码 (33) 5.2参考文献 (39) 第六章、小结与体会 (39)

C++图书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年月日 图书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图书馆是目前生活中除了网络外的另一个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利用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新增图书记录,更改图书记录,删除图书记录等功能,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为图书管理提供便利。同时是学习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有助于加深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设计要求: 1.图书信息包括:登录号、书名、作者名、分类号、出版单位、出版时 间、价格等。试设计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2.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3.图书信息录入功能(图书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 4.图书信息浏览功能--输出 5.查询和排序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算法 6.按书名查询 7.按作者名查询 8.图书信息的删除与修改(可选项) 三.概要设计 1、类的设计 ①、Book类的设计(内部函数流程图):

②、BDatabase类的设计: ③、主函数流程图:

4多态的实现 class People { public: virtual void card(){cout<<"card people"<

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课题: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同组成员:

需求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软件需求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二、实验任务与实验要求 导出系统详细的逻辑模型,这里用数据流图来表示。 三、实验内容 (1)功能分析 经过初步分析“人事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职员个人信息资料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2、职员的考勤录入和查询; 3、职员工资结算和查询; 4、人事管理人员的变化和操作授权; 由于是使用计算机管理,就带来了新的功能:用户登陆、操作人员的管理、基本数据的维护、由数据安全产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 (2)、关系模式 在满足函数依赖和无损连接的基础上,使数据的设计更加合理。在本系统中只有3个实体,那就是普通员工、管理员、超级管理员,他们权限的不听通过角色来区分。在整个系统中超级管理员只有一人,管理员二人。一个人只可以在普通员工、管理员、超级管理员中处于一个角色,而不可以兼任。其具体的关系模式如下: 普通员工(员工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就职时间) 管理员(管理员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就职时间) 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号,密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就职时间) 工资(员工号,时间,基本工资,提成,奖金) 考勤(员工号,时间,迟到,早退,管理员号) 注意:“”表示主码,“”表示既是主码又是外码。 E-R图如下所示

数据字典设计: 为了方便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本系统只设计一个数据库workers.mdb,其中包含worker(员工信息表)、manager(考勤信息表)、booklist(工资信息表) 表1-1 worker(员工信息表)各字段设计 表1-2 monit (考勤信息表)各字段设计

RFID课程设计报告——图书管理系统

RFID课程设计报告 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专业班级物联网111 学号201110410119 姓名雷林尚 指导教师江虹 2014.7

一、设计背景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还是采用条码加磁条的作业方式,借书流程仍然需要人工将图书打开并找到条码位置进行扫描。但随着读者人数的激增,这样的操作流程显得较为繁琐,借还书效率低。另外条码容易破损,影响正常的借还书程序,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 图书馆使用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读者一卡在手,就可自由进出各个借阅室。图书将采用电子数字标签,读者可自动化借还书。自助借还书机以及还书箱的出现,特别是其一次可以做多本借还书服务和24小时还书服务等功能,大大节省了馆员的工作量和读者等待的时间。RFID能更好地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得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为读者提供服务,为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系统功能描述 1.RFID概述 RFID的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使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对人或物的非接触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在动物跟踪、防盗系统、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自动生产线、物料管理等行业领域已有2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图书馆的应用中,RFID标签可为一本书籍或一张光盘存储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号,并且可以通过这个符号进行快速高效的流通处理和库存管理。 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RFID的原理可简化为基于资料存储在一个透过无线电能够被读写器读取资料的标签。如图所示,一个RFID系统包含

三个主要部分:RFID标签(tag或称为transponder应答器)、RFID读写器(reader或称为interrogator)、运用于管理两者之间传输资料的应用系统。 标签通常是由一组耦合原件与一个电子晶片,提供天线的功能。一个读写器包含射频模块(提供传送与接收信号的处理)和控制模块,以及一组耦合原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如串口、USB接口等,与应用系统设备(如PC)连接。 RFID标签按信号发射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按工作的频段不同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等不同种类。目前适合图书馆所使用的标签为13.56MHz的HF频段无源标签。 2.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 RFID文献智能管理系统在读者、文献、书架的RFID标识的基础上,以RFID 标签为流通管理介质,通过相关的RFID流通设备、RFID读写设备、RFID安全门设备、RFID典藏设备进行读者、文献、书架的一体化管理与维护,并借助移动归架书车保持文献与书架的一一对应关系,采用流通设备、典藏设备、智能文献定位书车设备,对读者而言能够实现自助式的操作、定位索取文献,能全面提升读者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对工作人员而言能够实现文献的高效率借还、定位管理、精确点藏,能有效降低一线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馆藏管理能力。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高阶统计量及其谱分析(精)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 -------高阶统计量及其谱分析 课程编号:0211007(博士生 0221024(硕士生学分:3 学时:46 授课对象:博士 /硕士研究生任课教师:姬红兵教授 联系电话:88204144 地点 :办公楼 424室 Email: 教材: 1. Higher-Order Spectral Analysis, C. L. Nikias and A. P. Petropulu, Prentice Hall, 1993. 参考资料: 1、“高阶统计量及其谱分析” ,张贤达,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信号处理” ,张贤达,清华大学出版社。 3、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Proceedings of IEEE,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等。 6、 HOS 主页:.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信号处理中的“高阶统计量及其谱分析”和“时频分析” 等内容。重点介绍随机信号和确定性信号的矩和累积量以及高阶谱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高阶累积量和高阶谱的估计方法, 包括常规非参数估计法和基于 AR 、MA 和 ARMA 模型的参数估计法。并介绍高阶累积量及其谱在信号检测、系统辩识、非线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高阶统计量及其谱的性质和估计算法, 估计性能、计算复杂性, 以及这些算法在信号处理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核方式:笔试(硕士生+综述或研究报告 2、提交内容:文献专题综述(或翻译报告或研究报告 1篇。要求打印稿和电子版文件一同提交。电子版文件命名格式:“现代信号处理 07(博 /硕 -姓名”发至 hbji@https://www.360docs.net/doc/5f6380820.html,。 3、提交期限:于 2007年 6月 30日前; 更新日期:2007年 3月 1日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基本定义与性质 一 . 绪论 1.1 功率谱 1.2 信号处理中为什么用多谱? 1.3 应用 二 . 随机信号的累积量谱 2.1 引言 2.2 矩和累计量 2.3 累积量谱 2.4 非高斯线性过程的累计量谱

图书管理系统uml实验报告.doc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大作业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计算机软件 3 学生姓名:陈俊伟 学号:2174 指导老师:苏锦钿 提交日期:

华南理工大学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大作业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_____ 图书管理系统 uml 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 陈俊伟 ________学号:_ 2174_____ 班级 : ___09 软件 3 班________ 组别 : ________ 合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 ______ 苏锦钿 __________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掌握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相关概念; Rational Rose 2003 、 IBM 2. 熟练掌握 UML的基本知识和9 种常见的 UML图形 , 并能够利 用 Software Architecture、或trufun UML工具进行建模; 3.根据问题进行学习,拓广、深化; 4.独立完成一个应用程序的分析、设计和建模,为以后软件项目的开发打下实践基础。 【实验原理】 UML建模,就是用模型元素来组建整个系统的模型,模型元素包括系统中的类、类和类 之间的关联、类的实例相互配合实现系统的动态行为等。UML提供了多种图形可视化描 述模型元素,同一个模型元素可能会出现在多个图中对应多个图形元素,人们可以从多 个视图来考察模型。UML建模主要分为结构建模、动态建模和模型管理建模 3 个方面,第 1 个方面是从系统的内部结构和静态角度来描述系统的,在静态视图、用例视图、实施视 图和配置视图中适用,采用了类图、用例图、组件图和配置图等图形。例如类图用于描述系 统中各类的内部结构(类的属性和操作)及相互间的关联、聚合和依赖等关系, 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等;第 2 个方面是从系统中对象的动态行为和组成对象间的相互 作用、消息传递来描述系统的,在状态机视图、活动视图和交互视图中适用,采 用了状态机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合作图等图形,例如状态机图用于一个系统或对象从 产生到结束或从构造到清除所处的一系列不同的状态;第 3 个方面描述如何将模型自身组织到高层 单元,在模型管理视图中适用,采用的图形是类图。建模的工作集中在前两 方面,而且并非所有图形元素都适用或需要采用

人事管理系统程序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人事管理系统 学院:理学院 专业:计算机 班级: 101 班 姓名:张博博李耀彩曹兆亮韩晴 学号: 1881100128 2012.5.2

目录 1 课题综述 (1) 1.1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来源 (1) 1.2人事管理系统的意义 (1) 1.3预期目标 (1) 1.4面对的问题 (2) 1.5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等 (2) 2 人事管理系统分析 (2) 2.1涉及的基础知识 (2) 2.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1) 2.3总体方案 (11) 2.4功能模块框图 (11) 3 人事管理系统设计 (11) 3.1算法描述 (12) 3.2详细流程图 (13) 4 代码编写 (14) 5 运行与测试 (14) 总结 (18)

1 课题综述 人事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员工的所有信息都是保存在数据库中。本系统将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增加记录功能、修改记录功能、删除记录功能以及刷新记录功能等等。作为人事管理系统,我们将它作为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来进行开发制作。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前提是首先开发数据库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数据库和数据表是数据库应用系统中进行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切的开发工作都是围绕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操作进行的,数据表可被VC++的数据工程和其他工程进行引用。 1.1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来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管理势在必行。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计算机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1.2人事管理系统的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为MIS),是一个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并有序地存储,以用于管理和决策,是企业增效的信息系统。它能够使企业更加及时、准确、全面、详实的了解所需的信息数据。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加工,能使企业领导层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依据更加充分,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系统来说,不需要大型的数据库系统。只需要一个操作方便,功能实用,能满足本中心对数据的管理及需求的系统,能够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1.3预期目标 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是在于开发一个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简单明了的人事管理系统.能够录入人事的基本资料,在操作上能够完成诸如添加、修改、删除、

图书馆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doc

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报告 一、实习题目:图书馆管理系统 二、实习工具:前台开发工具选择Visual Basic 6.0;后台数据库选择Access;中间层采用ADO数据访问技术,将对数据库的操作以类的形式封装。 三、实习目的:通过建立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来管理图书。掌握Visual Basic 的语言特点和编程技巧,熟悉控件的属性、事件和方法。掌握用ADO控件访问数据库的技术,实现在数据库中的添加、查询和删除等操作。 四、实习内容: 1)需求分析:在进行一个项目的设计之前,先要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图书馆信息系统要求完成如下基本功能: ?可以实现图书的类别管理和图书的信息管理。对图书的各种信息的查询,包括逐个浏览,以及对图书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另外,可以根据输入的信息来检索某个图书的信息。 ?可以实现读者的类别管理和读者的信息管理。对读者的各种信息的查询,包括逐个浏览,以及对读者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另外,可以根据输入的信息来检索某个读者的信息。 ?可以实现图书借阅管理。包括借书信息、还书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的查询。 ?可以实现对系统管理。 2)结构设计:根据上面的需求分析,开发设计不同的窗体系统,每一个窗体实现不同的功能,可以设计下面的几个模块。 ?图书管理模块:用来实现图书类别和信息管理。 ?读者管理模块:用来实现读者类别和信息管理。 ?图书借阅管理模块:用来实现借书和还书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用来实现用户的增加和修改等操作。 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3)

这里的数据库采用Access,用ADO作为连接数据对象。 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该首先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数据库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数据库需要分析。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而后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的结果如下所示: 读者类别表(种类编号、读者种类、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 读者信息表(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 图书类别表(类别编号、类别名称)。 图书信息表(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价格、登记日期)。 借书信息表(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图书类别、出版社)。 4)实现代码:(类似代码略) 主窗体代码:在本项目中,子菜单事件都是Click事件,这里先给出主窗体部分的代码。 下面是响应“添加图书类别”子菜单Click事件,调出添加图书类别窗体代码。 Private Sub tjts_Click() 添加图书类别.Show End Sub 下面是响应“添加读者信息”子菜单Click事件,调出添加读者信息窗体代码。 Private Sub tjdx_Click()

中南大学RFID课程设计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 RFID课程设计 班级:物联网工程1201班 学号: 0909120316 姓名:王兆岳 指导教师:李刚 日期: 2015年4月25日

第一节课程设计选题 (1) 1.1选题背景 (1) 1.2课程设计目标 (1) 1.3课程设计使用的相关语言及数据库 (2) 1.4测试环境 (2) 第二节总体设计 (2) 2.1处理流程概要 (2) 2.2总体架构设计 (3) 2.3总体处理流程 (4) 第三节 PC端具体设计 (4) 3.1PC端模块划分 (4) 3.2出入库控制模块 (5) 3.3信息查询模块 (6) 3.4账号注册模块 (8) 3.5充值缴费模块 (8) 3.6硬件通讯中间件 (10) 第四节移动端具体设计 (11) 4.1剩余车位展示 (11) 4.2停车场线路导航 (12) 4.3个人记录、余额查询 (13) 第五节主要算法 (13) 6.1避免刷卡同时激活入库和出库 (13) 6.2多张卡同时在区域内时的屏蔽 (14) 6.3屏蔽偶发错误 (15) 第六节实验总结 (15)

第一节课程设计选题 1.1选题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速发展,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楼宇、社区和商业区构建停车场及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迫切,构建一套包含车辆进出、停车泊位、缴费结算、资料查询、信息提示等功能的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已成为停车场管理部门的共同愿望,同时由于传统停车场并没有与互联网实现对接,经常造成停车位的浪费或是由于驾驶员不能及时获知停车位已满的消息而导致能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交通拥堵的状况,基于此我选择停车场管理系统作为本次RFID课程设计的题目。 1.2课程设计目标 在本方案中,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以及便捷性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效率读取后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写入数据库备查 正确率保证每次读取信息的准确性,避免“漏读”或“重读” 信息的整合不同功能模块要实现良好的整合 便捷性尽可能减少人员手动操作,尽量实现自动化

图书馆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 实验学期2009至2010学年第2学期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系 年级专业班级网络B081 学生姓名王明仁学号200807024102 任课教师郭红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图书馆管理系统》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基础62010年6月19日实验题目 一、实验目的 利用一种DBMS作为设计平台,理解并应用课程中关于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能按照数据库设计步骤完成完整的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同时能够正确应用各个阶段的典型工具进行表示。 二、设备与环境 (1)硬件设备:PC机一台 (2)软件环境: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0等。 三、实验内容 完整实践应用数据库设计的工程过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实施: (1)需求分析:选定一个应用(如图书管理系统),对所设计的数据库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其结果应该准确表达出选定 应用的功能需求; (2)概念分析:使用E-R图作为描述工具.必要时描述出局部和全局的E-R图; (3)逻辑设计:将上述绘制的E-R图转化为相应的关系模式,并根据范式理论进行优化分析。要求的关系模式不少于 3个,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设计必要的视图; (4)物理设计:根据设计的结构,说明系统已经有的索引,并根据需要设计必要的索引; (5)实施:以SQL SERVER为平台创建出完整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要表现出的知识点包括 ①登录控制(标准登录和混合登录) ②数据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实体完整性、自定义完整性(包括触发器) ③安全性设计:设置用户,并相应设计用户的权限或角色(用户设计至少3个,有不同的权限) ④使用触发器、游标或存储过程完成相关操作,至少使用1种技术。 (6)以上内容,请详细描述,并有必要抓图.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我设计的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作了如下分析: 图书馆提供图书借阅业务,读者借阅需先办理借书卡(用条码识别身份),并交纳一定的押金。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借阅期限,比如期刊和某些新书最多只能借阅七天,而另一些书则可以借阅半个月或最长三个月不等。逾期不还,或丢失、损坏书籍则予以罚款。在交纳罚款前,借书卡被冻结。不同类别的读者不着不同的借阅数量限制,比如有的一次可以借阅7本,有的只能借阅5本等。对逾期不还的,系统给出报警,并打印催还通知单。读者可以事先从网上查询拟借书刊是否存在,并可查询书刊存放地点。 我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功能包括: 一.图书管理系统: 1.图书查询 2.新书登记 3.图书下架 二.读者信息管理: 1.办卡 2.信息 3.挂失 4.注销 5.冻结 三.借阅管理系统: 1.借书(还书)

人事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1

基于WWW的人事管理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WWW环境的人事管理系统,应用动态服务器页面实现了人事的多条件查询、删除、更新、打印、密码设置等功能。 1.2背景 人事管理是公司企业内部很重要的一个管理事项,但目前大多公司内部人事的管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或是基于dos下的应用,这样对信息的管理者有诸多不便,有的虽然是用foxpro、visual foxpro开发,但由于开发工具本身的限制,对网络功能的支持程度不是很强,为以后软件升级到互联网带来了麻烦。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劳资人事管理系统,能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的录入、插入、删除、查询、统计、更新、打印等功能。同时,为了信息的保密与安全,系统还要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 Powerbuilder6.5是美国著名的Powersoft公司推出的广泛使用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下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具有完整的Web应用开发功能。它同时支持多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微软公司的ODBC接口和专用的大型数据库接口,能够高速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本系统就采用Powerbuilder6.5开发,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NT 4.0,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98。 2..现行组织系统那个概况 2.1组织目标和战略 系统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劳资人事管理系统,能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的录入、插入、删除、查询、统计、更新、打印等功能。同时,为了信息的保密与安全,系统还要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事管理是公司企业内部很重要的一个管理事项,但目前大多公司内部人事的管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或是基于dos下的应用,这样对信息的管理者有诸多不便,有的虽然是用foxpro、visual foxpro开发,但由于开发工具本身的限制,对网络功能的支持程度不是很强,为以后软件升级到互联网带来了麻烦。

图书管理系统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学期:

课程报告任务书 开发一个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图书信息包括: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类别、出版时间、价格等基本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扩充,比如是否借出、库存量 等)。使之能提供以下基本功能: (1)图书信息录入功能(图书信息用文件保存)--输入 (2)图书信息浏览功能--输出 (3)查询功能(至少一种查询方式)、排序功能(至少一种排序方式): ①按书名查询②按作者名查询③按照价钱排序④按出版时间排序等等 (4)图书信息的删除与修改 扩展功能: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进行扩展。比如(1)简单的权限处理(2)报表打 印功能(3)甚至根据自己情况,可以加上学生信息,并扩充为图书借阅系统。(4) 模糊查询(5)综合查询(6)统计功能比如统计处某一类别的图书信息或筛 选出小于指定数量库存的图书信息等等,总之,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分析功能。成绩评定教师:

1 需求分析 本次实验目的是开发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且该图书管理系统中应包含以下基本功能: (1)图书信息录入功能 (2)图书信息浏览功能 (3)查询功能 例如:按书名查询、按作者名查询等等 (4)排序功能 例如:按照价钱排序、按出版时间排序等等 (5)图书信息的删除与修改 除此之外,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各方面的扩展。 例如权限处理、图书排序等等。在我们设计自己的程序时不仅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有关该类信息,将其学习总结并利用在此次程序设计中。 利用这次程序设计实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设计和编辑程序的能力、了解一般程序的编写过程,还可以巩固加深我们对C语言程序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我在该实验中不仅利用了课本上的函数知识、文本的输入和读出,还用互联网查阅了相关知识。 如“("")”,用汉语解释就是清屏功能;还有“()”函数,输入不读出,不过在利用“()”进行密码的改写时老是出错误,就舍弃了该函数。在利用“("")”时感觉还是很好的,用该函数后不仅可以使程序在运行时美观大方,还可以一眼扫描到我们要找的信息。 而我在我编写的程序中设计了如下的功能: ①登陆权限功能 ②查找全部图书并总图书本数功能 ③查找每本图书功能 ④添加图书功能 ⑤删除图书功能 ⑥修改图书功能

C--大作业图书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附件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大作业 题学专班姓目 院 业 级 名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文法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1201 杨欣 指导教师鄢红国 2013 年12 月20 日学号:0121213640126

目录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设计目的 (1) 大作业的内容 (2) 大作业的要求与数据 (3) 大作业应完成的工作 (4) 总体设计(包含几大功能模块) (5) 详细设计(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算法——流程图) (6) 调试分析(包含各模块的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 (7) 总结 (8) 参考资料 (9)

一二 大作业的目的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大作业不仅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巩固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运用C++语言独立地编写、调试应用程序和进行其它相关设计的技能。 大作业的内容 对图书信息(包括编号、书名、总入库数量、当前库存量、已借出本数等) 进行管理,包括图书信息的输入、输出、查询、删除、排序、统计、退出.将图书的信息进行记录,信息内容包含:(1)图书的编号(2)图书的书名(3)图书的库存量。假设,现收集到了一个图书馆的所有图书信息,要求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可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和浏览等功能。学习相关开发工具和应用软件,熟悉系统建设过程。 三大作业的要求与数据 1、用C语言实现系统; 2、对图书信息(包括编号、书名、总入库数量、当前库存量、已借出本数)进行管理,包括图书信息的输入、输出、查询、删除、排序、统计、退出. 3、图书信息包括:其内容较多,为了简化讨论,要求设计的管理系统能够 完成以下功能: (1)每一条记录包括一本图书的编号、书名、库存量 (2)图书信息录入功能:(图书信息用文件保存,可以一次完成若干条记录 的输入。) (3)图书信息显示浏览功能:完成全部图书记录的显示。 (4)查询功能:完成按书名查找图书记录,并显示。 (5)图书信息的删除:按编号进行图书某图书的库存量. (6)借书登记系统:可以输入读者编号和所借书号来借书。 (7)还书管理系统:可以输入读者编号和所借书号来还书。 (8)、应提供一个界面来调用各个功能,调用界面和各个功能的操作界面应 尽可能清晰美观!

人事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摘要 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也逐渐变得庞大起来。如何管理好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一个人事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本系统结合公司实际的人事、制度,经过实际的需求分析,采用功能强大的Visual 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而开发出来的单机版人事管人事理系统。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本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员工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模块,员工假条信息录入、修改、查询、删除模块,员工工资信息的录入,计算,查询,以及系统用户的设置以及系统的维护功能。为企业人事管理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检索,信息存取等服务,基本上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人事管理的需要。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课题的来源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开发工具的选择,本系统主要运用的是Visual Basic 6.0作为系统前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第三部分,是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是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第四部分,是系统分析与实现,包括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第五部分,是代码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事件运行的主要代码;第六部分,是系统的实现,最后,是软件的测试 关键词:人事管理系统设计SQL Server 2005数据库Visual Basic 6.0 维护测试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管理势在必行。人力资源管理是结合公司实际的人事、制度,经过实际的需求分析,采用功能强大的Visual 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而开发出来的单机版人事管人事理系统。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本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员工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模块,员工假条信息录入、修改、查询、删除模块,员工工资信息的录入,计算,查询,以及系统用户的设置以及系统的维护功能。为企业人事管理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检索,信息存取等服务,基本上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人事管理的需要。 1.2 项目背景 本课题基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对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在设计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系统开发中所采用的软硬件平台规范、数据库结构设计、开发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是从技术手段的角度阐述如何实现企业从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以及人事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课题的开发主要是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和时间,虽然开发出来的软件可能离具体产生效益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出于通过毕业设计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从长远利益来考虑,本课题的设计开发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经济可行性的。 1.3 实现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使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在过去,一支笔和一张绘图桌,可能就是进行办公的全部工具。今天,电脑、扫描仪和打印机等,已基本取代了旧的办公用具。如今,人事管理己完全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并在计算机辅助下准确快速地完成许多复杂的工作。这些都大大地缩短管理的时间。而今天,人事管理的内容己经转变为对更为广泛的系统价值的追求。信息管理,如今已是一个热门话题,它已为许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图书馆管理系统 姓名专业班级11104113 学号1110411333 指导教师兰风日期2014-6-23 ~ 2013-7-11 成绩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通过三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加深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相关理论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掌握使用现行较为流行的数据库理论和数据库开发工具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如前台界面和后台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询,更改等操作)的法;具体应用面,要求学生对SQL语言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数据库的管理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课程设计容说明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简单的说就是分析用户的要求。需求分析是涉及数据库的起点,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的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1.1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 (1) 了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容; (2) 综合理解图书馆管理员和借书者的不同需求; (3) 了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4) 了解图书馆人工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的工作概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 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与主管图书馆的老师的交流,了解用户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业务要 求,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求。 1.2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管理、读者管理、编目、图书流通、统计、查询等功能。能够在一个界面下实现图书、音像、期刊的管理。设置假期、设置暂离锁(提高安全性)、暂停某些读者的借阅权,导入导出读者,交换MARC数据、升级辅助编目库等。此外随着internet应用的发展,一个完善的系统还应提供无缝接入internet的功能,通过IE 浏览器让读者使用借阅资料查询、更换密码、预约、资料检索等功能。系统还提供读者自助服务、可以开放一些客户机让读者自行管理密码、查询自己的借阅史、预约资料、检索资料等。 下面我们介绍图书管理系统所必备的功能,如图1.1所示,其中每个功能都是由若干相关联的子功能组成。除此之外系统还应包括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通用功能。如权限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现代信号处理课设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 指导教师赵亚湘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 姓名 学号

题目一语音信号去噪处理 一、设计要求 1)在windows系统下的录音机录制一段1s左右的语音信号作为原声信号,在 MATLAB软件平台下,利用函数wavread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记住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 2)画出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对采样后的语音进行fft变换,得到信号的频谱特 性;对语音信号分别加入正弦噪声和白噪声,画出加噪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3)根据对加噪语音信号谱分析结果,确定滤除噪声滤波器的技术指标,设计合适 的数字滤波器,并画出滤波器的频域响应; 4)用所设计的滤波器对加噪的信号进行滤波,在同一个窗口画出滤波前后信号的 时域图和频谱图,对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信号变化; 5)利用sound(x)回放语音信号,验证设计效果。 二、设计思想和系统功能分析 1、设计原理 对语音信号进行读取 加正弦/高斯白噪声 对比分析加噪声前后信号时域、频域图 设计滤波器 滤波,与原信号比较 2、本课题的研究基本步骤如下: ①确定已知声音信号的存储路径。

②在MATLAB平台上读入语音信号。 ③绘制频谱图并回放原始语音信号。 ④利用MATLAB编程加入一段正弦波噪音,设计滤波器去噪。 ⑤利用MATLAB编程加入一段随机噪音信号,设计FIR和IIR滤波器去噪,并分别绘制频谱图、回放语音信号。 ⑥通过仿真后的图像以及对语音信号的回放,对比两种去噪方式的优缺点。 三、设计中关键部分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关键模块的设计思路 1、语言的录入及处理 在MATLAB软件平台下,利用函数wavread()对语音信号采集,并记录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将语音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运算的有限长序列。用FFT(傅里叶变换)对其作谱分析。对信号添加噪声,然后通过窗函数法设计滤波器滤掉该语音信号的噪声,对比滤波前后的语音波形和频谱。 2、时域信号的FFT分析 FFT即为快速傅氏变换,是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它是根据离散傅氏变换的奇、偶、虚、实等特性,对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算法进行改进获得的。在MATLAB 的信号处理工具箱中函数FFT和IFFT用于快速傅立叶变换和逆变换。函数FFT 用于序列快速傅立叶变换,其调用格式为y=fft(x),其中,x是序列,y是序列的FFT,x可以为一向量或矩阵,若x为一向量,y是x的FFT且和x相同长度;若x为一矩阵,则y是对矩阵的每一列向量进行FFT。如果x长度是2的幂次方,函数fft执行高速基-2FFT算法,否则fft执行一种混合基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计算速度较慢。函数FFT的另一种调用格式为y=fft(x,N),式中,x,y意义同前,N为正整数。函数执行N点的FFT,若x为向量且长度小于N,则函数将x补零至长度N;若向量x的长度大于N,则函数截短x使之长度为N;若x 为矩阵,按相同方法对x进行处理。 3、滤波方法 将信号中特定波段频率滤除的操作称为滤波,它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

图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系(院):物流管理 班级:14级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地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书籍就渐渐地成为人们获取并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馆就自然而然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信息化,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中作用愈来愈重要。因此结合开入式图书馆的要求,对Access数据库、SQL语言原理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系统运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借阅者、系统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和读者三方面的需要。为了联系实际,考虑各层次学校的情况,软件本身要求易学,界面友好,容易掌握,可以较简单方便的管理各种图书信息;硬件的配置要求不能太高,这样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学校图书馆。系统的总体特点应该是方便、简单、实用。 关键词:SQL语言;管理;图书管理系统;分析;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5)

一、课题背景 (5)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5) 第二章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6) 一、引言 (6) 1、编写目的 (6) 2、项目背景 (6) 二、任务概述 (6) 1、目标 (6) 2、用户特点 (6) 3、需求概述 (7) 4、功能层次图 (7) 三、数据描述 (8) 1、数据 (8) 2、动态数据 (8) 3、数据库描述 (8) 4、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 (8) 四、功能需求 (11) 1、功能划分 (11) 2、功能描述 (11) 五、性能需求 (11) 1、数据精确度 (11) 2、系统响应时间 (11) 3、适应性 (11) 六、运行需求 (12) 1、用户界面 (12) 2、硬件接口 (12) 3、软件接口 (12) 4、故障处理 (12) 第三章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分析 (13) 一、数据库 (13) 二、用户数据 (13) 三、源数据 (13) 四、索引 (13) 五、数据 (13) 1、创建数据库 (13) 2、数据库创建语句 (14) 3、图书馆管理系统E-R (17) 4、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表清单 (18) 第四章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20) 一、登陆界面编码设计 (20) 二、读者管理界面编码设计 (20) 三、图书管理界面编码设计 (21)

现代信号处理研究生课程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 现代信号处理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 课程题目: wiener滤波器和kalman滤波器 的原理分析及其matlab实现 指导老师:李xx 专业班级: 2015级电路与系统 姓名: xxxx 学号: xxxx

wiener滤波器和kalman滤波器的原理分析及 matlab实现 摘要:信号处理的实际问题,常常是要解决在噪声中提取信号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所谓有最佳线性过滤特性的滤波器。这种滤波器当信号与噪声同时输入时,在输出端能将信号尽可能精确地重现出来,而噪声却受到最大抑制。Wiener滤波Kalman滤波就是用来解决这样一类从噪声中提取信号问题的一种过滤(或滤波)方法[1]。 Wiener滤波与Kalman滤波都是解决最佳线性过滤和预测问题,并且都是以均方误差最小为准则的。但与Wiener滤波器不同的是,Kalman滤波器是一种自适应滤波器,Kalman滤波器提供了推导称作递推最小二乘滤波器的一大类自适应滤波器的统一框架。 关键词:Wiener滤波Kalman滤波均方误差最小自适应滤波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1滤波器的发展历程 (4) 1.2 现代信号处理的滤波器分类 (5) 1.3 wiener和kalman滤波各自的运用领域 (6) 1.3.1 wiener滤波的运用范围 (6) 1.3.2 kalman滤波的运用范围 (6) 第二章 wiener和kalman的各自的滤波原理 (7) 2.1 wiener滤波器的原理分析 (7) 2.2维纳-霍夫方程 (9) 2.2 kalman滤波的自适应原理分析 (11) 2.3 wiener滤波和kalman滤波的区别与联系 (13) 第三章 wiener和kalman滤波的matlab仿真实现 (14) 3.1 FIR维纳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14) 3.2 kalman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19)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23) 参考文献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