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论《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当下启示

论《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当下启示

论《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当下启示《周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根,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象数思维象数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数字等象数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认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

象数思维将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命人心的规律看成是合一的、相应的、类似的、互动的,借助太极图、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象数符号、图式构建万事万物的宇宙模型,“象数”不是单一的、单纯的人或事物的符号模型,而是涵括了天、地、人即宇宙万事万物的符号模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

象数思维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类推事物规律,以“象数”为思维模型解说、推衍、模拟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结构形态、运动变化规律,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人心、生命……做宏观的、整合的、动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包容性。

象数思维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尤其是对中医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理论探讨,中医学均离不开“象数”思维。

可以说,象数思维涵盖并体现了中医学整体、中和、变易、直觉、虚静、顺势、功用等思维的特点,是中医学思维方法的核心。

象数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表现在藏象、病机、诊断、治则、本草、针灸等各个方面。

象数思维的主要特征;通过“象”和“数”来表征或蕴示某种事理,以此来认识和把握外延界限模糊的同类事物。

《周易》中的象:阴阳之象、卦爻之象《周易》中的数:天地之数、自然之数、奇偶之数、河图之数、洛书之数2、象数思维的基本环节:立象尽意,取象比类,由象达理(观物、取象、运数、类推)乾坤两卦:观物:观察天和地取象:抽象为乾坤两卦运数:用数阐释乾刚健、坤和顺之理比类:与君子相比较乾为父、为马、为首、为西北等。

坤为母、为牛、为腹、为西南等《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周易篇」03-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国学易经,「易经」和「国学」经常都会同框出现。

易经我们就不解释了,国学乃一国之学,是能担得起国之重器之学问,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何谓传统文化什么是易经,在前面的章节已有做介绍,这里来看看什么是「传统文化」,它有一个比较官方的解释: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决定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三观。

它是我们的祖先,探索人与人相处,人与自然相处,这一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这些都镌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我们的基因来自父辈,父辈的基因承自祖辈,祖辈的基因源于三皇五帝。

“文化”这个概念,在中国典籍中,第一次是在《易经》中提到的,“贲卦”彖辞中是这样说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字面意思就是:日月交替,天行不息,这是天文;常变常新,日久成俗,这是人文。

观天象,而知道四时变化,观人事,而可以教化群生。

这就是“文化”,将天地之道,人事之道,总结下来,传于后世,教化世人。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有起源,有发展,有沉淀,有岁月风霜的基础上,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华。

它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给每个历史阶段的人们,都能提供养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文化长河中的主角《易经》。

文化长河中的主角按神化传说,我们人都女娲造的,正经讲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

我们的文化是从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是那里传下来的,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被称为华夏大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地处中原,所以我们又叫中华儿女,华夏子孙。

要去寻找我们文化的根源,那么就要弄明白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主画了这张关系图,来帮大家梳理一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传承过程:红色部分为权力传递方向,虚线省略中间亲缘人物盘古时代「盘古」: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延承的灵魂,是国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

从他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觉简,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他就像一个风向标,已经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所在。

易经之所以能位于五经之首,就在于他的博大精深。

关于易经的由来,经历了上古伏羲氏、中古神农氏、下古轩辕黄帝三代,总结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太阳月亮,山水,男根女阴相对的万物空间。

到了夏商周时代,经周文王姬昌不断总结演变,形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

至此,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有了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重大飞越,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

易经的思想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以阴阳两爻为基本符号,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为基本图形,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并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的法则,也就是天理和人道。

易经天地人三才,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应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的法则,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在反复中保持和谐统一。

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的所在,也是人生立身处世的原则。

人若能以宇宙的自然法则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范,就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而知变,应变,适便,自强不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易经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趋吉避凶的宝典。

但是现代社会易经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悉,里面有很多原因,但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因为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错综复杂等,大多人们不了解所表达的是什么含意。

二是因为一些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翻来倒去,顺推逆数,歪曲了易经本意。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古老而灿烂的中国文化,曾经为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莫过于《周易》。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对世界的影响是无以伦比的。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而更多的,《周易》是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存在的,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地位影响着当今人。

一、《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周易》分两部分,一部分称《古经》,一部分是《周易大传》,共十篇。

在古代,宗教迷信思想往往跟哲学理论是混杂在一起的,《周易大传》主要是一部哲学理论书。

三国时代,王弼改造易学,不讲象术。

他把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周易》结合起来,来建立自己的思想,所以《周易》在魏晋玄学里也是影响很大的。

到了宋期,理学家们要弘扬儒学的道统,主要是根据《周易》的经典来解释孔孟思想,来反对佛教和道教。

根据《周易》的辩证思想建立了他们的哲学理论体系。

二、《周易》是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周易》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星相、占卜、医学、管理学等诸多内容,其内容的博大精深直至现在都令人折服,更成为古代必研究的百科全书。

三、《周易》为古代各个行业、各种领域奠定了文化基础,深远地影响到各种领域《周易》为古代文化中的传统思维模式与思想原则奠定了基础,它既包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为工具理性所掌握的自然知识,又含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价值理性所追求的人文理想。

《周易》阐扬的“保合太和”理想原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周易)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深远,它为中国美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其取象思维原则,对古代诗歌的比兴创作方法启迪极大;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孕育了中国画的创作方法,美术家多认为“太极图乃书画秘诀”。

舞蹈家们则认为八卦是认识宇宙的构架,同时也是审美标准的符号,对民间舞蹈影响特深。

《周易》的阴阳协调原理,影响中国建筑艺术,工艺技术,同西方艺术大异其趣。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著作,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社会制度、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于它的哲学思想。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是一种对宇宙万物形成和变化的解释,其中运用了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

这种思想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农学、军事等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次,《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于它在社会制度中的应用。

《周易》的八卦理论被应用于四化八字、八字命理、风水等方面。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八字命理和风水相信能够帮助人们预测命运和改变运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和家族的决策。

八字命理和风水的使用,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此外,《周易》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也有重要影响。

包括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受到《周易》的影响。

在书法方面,中国古代书法家常常以易经中的八卦和64卦作为创作的灵感和主题。

在绘画方面,八卦和64卦的形象被艺术家绘制成图案,作为装饰物或艺术作品出现。

在音乐方面,《周易》也对传统音乐的创作有重要影响,许多古琴曲、笛子曲等乐曲都以易经的理念为基础。

总之,《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著作,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社会制度中的应用,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和生活。

同时,它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题材和表现手法。

因此,《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受尊崇和重视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易经之祖”,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思考、命理预测、人际关系和管理决策等多个领域。

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其次,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命理预测和卜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通过六爻二卦的组合形成的,每个卦象代表一种特定的象征含义,也代表着一种特定的人生状态或情况。

通过对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可以得到六爻六十四卦的卦象,进而通过对卦象的解析和卜筮推演,预测人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走向。

这种命理预测的方法,基于对宇宙规律的理解和把握,被广泛应用于历史人物的命运预测、事件发展的预测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生的认知和追求。

第三,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通过卦象中的三爻和爻辞的解读,涉及到了许多与人际关系和家庭观念有关的内容。

易经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强调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通过对卦辞的学习和体悟,人们可以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问题时,得到启发和指导。

易经中提到的“君子修德”、“不违乎宗庙之祀”等观念,也提示了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尊重传统、注重亲情的重要性。

因此,易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念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管理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易经中强调力量的均衡和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六十四卦的解析和学习,人们可以从中获得一种灵活而有效的管理决策方法。

易经的观念如“行事不佩二心”、“威德兼备”等,提示了人们在管理决策中应当注重道德和利益的统一,注重公平和智慧的运用。

因此,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管理决策的思考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个体和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思考的体系,对于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提出了一种思考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命理预测和卜筮的工具,对于人们认识自己和预测事件的走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经史之宗”。

它是一部兼具哲学、卜筮和宇宙观的书籍,主要内容围绕着“易天地,易日月,易四时”的思想展开,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解释,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生的变化规律和命运的预测。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宗教、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首先,《周易》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它提出了“一易得天下,乾坤定位焉”的思想观念,主张“天人合一”,即人应当顺应自然的道理和规律,与之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心灵与宇宙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的儒学、道家、佛教等各个思想流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其次,《周易》在中国传统卜筮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周易》中的八卦系统,以及六十四卦的解释和卜筮方法,被用于预测吉凶祸福、判断时运、决策抉择等方面。

尤其在中国古代,很多重大决策和事件都要借助《周易》进行卜筮预测,例如判定君主的吉凶、筹划国家大事、选定婚姻对象等。

这种卜筮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农历新年时,人们会使用《周易》的卦象进行卜卦,以求吉利和顺利。

再者,《周易》在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人们常常借助《周易》来解读天降灾难或求取神明的指引。

同时,《周易》中的宇宙观和道德观也渗入到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成为了塑造许多神仙、神话角色的重要素材。

例如《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就包括了《周易》中的八卦人物,这些神话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影响极大。

综上所述,《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卜筮文化、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周易》不仅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生活智慧和生活指南,同时也为世界上其他文化体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周易》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五经之首”。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历史、哲学、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首先,《周易》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

作为一部最早的六经之一,《周易》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以“易”为核心的系统性的哲学著作,记录了人类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和顺应。

众所周知,《周易》分为卦、爻、象、文等四个部分,由象征阳和阴的刚爻和柔爻组成六十四卦,以图形象地反映变化的规律。

这种思维方式高度概括了宇宙万物一统而化的哲学观点。

此外,《周易》中的“易学”方法也对后世的卜筮、风水等方面的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最后,《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将《周易》视作一种智慧的源泉,并将其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通过占卜、解卦来寻求内心的平衡和疏导困扰。

此外,《周易》还对中国的文学、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融入了《周易》的哲学思想,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综上所述,《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涵、实践方法以及适应性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周易》,人们可以获得智慧和指导,掌握生活的规律,追求自我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因此,《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对于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特之处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与中国当代文学
周易,我们从小就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

或者自我们出生开始,父母就请术士算上一挂,递上生辰八字,问阴阳计五行就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字可以在冥冥中向老天爷借借运气,以后逢凶化吉,猪笼入水,一生平安。

当然,我们从小接触的周易不仅仅只有阴阳五行,周天八卦等神秘而又熟悉的名词。

周易包罗万象,从武侠小说中的见龙在田,亢龙有悔的降龙十八掌到哲学领域中的辩证法,从小学思想品德中教导我们的团结就是力量,到中学语文老师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小时候被人欺负了说的那一句:你就等报应吧,天会收了你的。

现在才发现,原来周易就在我身边,伴随着我们长大。

作为一个喜欢文学的文科生,我很喜欢一切故事的载体。

像电视剧,电影,广播评书等有声读物,又好像小说,乐府诗,传记,剧本,补白等文学形式,都是我所喜爱的。

我想在我的人生中我对周易最初的深刻记忆是广播评书中的“一字长蛇阵,两仪八卦阵,天地人三才阵,四象神兽,五行八卦,六合七星,九宫九幻,十面埋伏”等等这些颇有韵律感,而又玄乎的字词,令我对文学故事产生了兴趣,而在我小学时就疯狂的喜欢上了武侠小说,我不仅喜欢小说中的情节,我更喜欢在其中的那些招式的名称,想想亢龙有悔,想想见龙在田,就像我的一位同学说的那样,光听到招式的名称就已经觉得这个招式非常了不起。

现在想来,周易推动了武侠小说的发展啊,周易在武侠小说中为其字句增色不少。

近几年来,随着金梁封笔,古龙仙逝,而武侠小说领域里,像金庸先生说的:这几年,就看温瑞安的了。

潜台词就是除了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其他的都看不下去了。

明显的武侠小说已经是日暮西山。

那么喜好小说的青年朋友就将目光转向了日益蓬勃的网络小说界。

在网络小说中什么穿越,异界,被人写烂了以后,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噱头进行文艺创作的小说就大行其道了.
这一类小说推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周易学说。

这一类小说在描写方面又有不同的侧重。

一种是盗墓派,其中的扛鼎之作就是《鬼吹灯》与《盗墓笔记》作者都是以紧凑的情节加上盗墓的术语将周易学说向大众推广。

借古墓中死者的安葬方式,墓中的机关,主人公寻龙点穴,勘舆倒斗的帅气场面引人入胜,书中的各派秘术,如《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等等更令人心生向往。

这种书将周易与探穴寻墓相结合,虽然有戏说周易与迷信的嫌疑,但不得不说,这两部书能卖出千万多册,《鬼吹灯》能再2006年称霸网络小说畅销书市场,成为销售总冠军,书中的有关周易的术语和学术观念功不可没。

而周易也因为这一种网络文学的热销所以在青年人中受到推广。

《鬼吹灯》与《盗墓笔记》无疑是周易与当代文学结合的精品。

而另一种与周易相结合的网络小说是中医类。

中国人都知道中医的阴阳五行源自于周易。

无论是中药配置要求的君臣相佐,抑或是针灸理论中“人体穴道如周天星辰移动运转不息,人体如若宇宙”的整体观念。

通过小说对中医治疗的描写,我们不仅能够知道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医的魅力,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周易观念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了解周易,说明了周易作为中国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瑰宝,与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紧密相连。

在当下国学热的浪潮下,在当代儒学家吹鼓重建社会道德的言论下,我认为很有必要去重读一下先秦周易而非汉以后对周易某些曲解的儒学思想。

希望今后的文人能够重读周易,在旧书中发现新思想,创作越来越多与周易结合的文艺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