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段式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考试试卷及答案(B卷)

《操作系统》考试试卷及答案(B卷)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专业:xxx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1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一、单项选择题(28小题,共28分)1、把作业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为内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B、重定位C、物理化D、逻辑化答案:B2、考虑页面置换算法,系统有m个物理块供调度,初始时全空,页面引用串长度为p,包含了n个不同的页号,无论用什么算法,缺页次数不会少于()。
A、mB、pC、nD、min(m,n)答案:C3、段页式存储管理汲取了页式管理和段式管理的长处,其实现原理结合了页式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
A、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物理存储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用户地址空间B、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用户地址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物理存储空间C、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主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辅存空间D、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辅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主存空间答案:B4、首次适应算法的空闲分区是()。
A、按大小递减顺序连在一起B、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C、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D、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答案:C5、文件存储空间中空闲块管理方法中没有()。
A、空闲文件目录B、位示图C、空闲块散列D、空闲块链答案:C6、启动磁盘执行一次输入输出操作时,()是硬件设计时就固定的。
A、寻道时间B、延迟时间C、传输时间D、一次I/O操作的总时间答案:C7、设磁盘的I/O请求队列中的柱面号为19、376、205、134、18、56、193、396、29、3、19、40,磁头的起始位置为100若采用SCAN(电梯调度)算法(磁头的运行方向是从大磁道向小磁道进行的),则磁头移动()个磁道。
A、205B、480C、490D、512答案:C8、在以下磁盘调度中,()算法可能出现饥饿现象。
A、电梯调度B、最短寻道时间优先C、循环扫描算法D、先来先服务答案:B9、以下对物理块和逻辑记录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分页存储管理

非连续分配方式1.基本内容:页式存储管理基本思想、数据结构、地址转换过程。
段式存储管理以及段页式存储管理。
2.学习要求:;掌握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以及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实现原理、数据结构、地址转换机构等内容。
3.教学要求:本单元共安排4学时。
采用教员课堂讲授方法实施教学。
该部分内容抽象,是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课后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员加深对于抽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4.重点:各种管理实现原理、数据结构、地址转换机构。
5.难点:段式存储管理。
分页存储管理可重定位分区分配虽然可以解决碎片和共享问题,但由于信息的大量移动而损失了许多宝贵的CPU时间,且存储用户的作业受到实际存储容量的限制。
多重分区分配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但由于要求各分区设置分段的重定位寄存器,存储分配策略较复杂,且需较多的硬件支持。
分页式管理技术通过地址转换机制,能明显消除内、外存之间的差别,将外存看作内存的扩充和延伸。
并能很好解决“外零头”的问题。
一、分页在储管理实现的基本思想:在分页存储管理中,将每个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分为大小相同的块,称为虚页面或页(page),通常页面大小为2的整数次幂(512K~4K)。
同样地,将物理空间也划分为与页面大小相等的块,称之为存储块或页框(page frame),为作业分配存储空间时,总是以页框为单位。
例如:一个作业的地址空间有M页,那么只要分配给它M个页框,每一页分别装入一个页框即可。
纯分页系统的定义:指在调度一个作业时,必须把它的所有页一次装入到主存的矾框。
若当时页框数不足,则该作业必须等待,系统再调度其他作业。
这里,并不要求这些页框是相邻的。
即连续逻辑地址空间的页面,通过页面地址转换机构可以映射到不连续的内存块中。
对地址空间的分页是由系统自动进行的,其逻辑地址由相对页号和页内位移量(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下面a)。
图中设逻辑地址长度为16位,可表示64K的逻辑地址空间。
物理地址也由块号及块内移量(块内地址)两部分组成(下图b)。
合肥工业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试题资料

合肥工业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习题资料习题一1、多道程序设计是指()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B.在分布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C.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D.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2、LINUX的基本特点是()A.多用户,单任务,实时B.多用户,多任务,交互式C.单用户,单任务,分时D.多用户,多任务,分时3、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_______ 。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C.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D.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4.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______ 。
A.利用率B.可靠性C.稳定性D.兼容性5.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_B____ ;允许多个用户将多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__A____ ;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过程控制数据并做出响应的操作系统称为__D____ 。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C.多处理机操作系统D.实时操作系统E.网络操作系统6、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目的是()A. 提高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能B.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C. 降低用户作业的周转时间D.减少用户作业的等待时间注,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能7、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位于( )之间A、CPU和用户之间 B. 中央处理器CPUC.计算机硬件和用户D.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8、无论在哪一种OS中,()命令只在核心态运行A.读时钟日期B.改变内存分配位图C.屏蔽所有中断D.改变磁盘空间分配位图9、如何理解虚拟机的概念?10、处理为什么要区分核心态和用户态两种方式?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转换?11、试比较操作系统的原语和事务两个概念的异同点。
习题二1、设某类资源有5个,由3个进程共享,每个进程最多可申请()个资源而使系统不会死锁。
A.1 B.2 C.3 D.42.在分时系统中,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系统将时间片设为200ms,CPU进行进程切换要花费10ms。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题(第03套)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第三套)(全部做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段式存储管理中,采用段的动态链接是为了()A. 便于分段共享B. 实现动态重定位C. 节省主存空间D. 解决碎片问题2、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性)主要是根据()确定A. 用户数目B. 用户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C. 时间片大小D. 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3、在UNIX系统中,创建子进程的系统调用是()A. fork( )B. creat( )C. read )D. write( )4、可变分区管理的分配算法可采用()A. 轮转法B. LRU算法C. 优先数优先调度法D. 最佳适应算法。
5、对外存文件区的管理应以()为主要目标。
A. 提高系统吞吐量B. 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C. 降低存储费用D. 提高换入换出速度6磁盘访问中,采用成块读写技术的主要原因是()A. 为实现与设备的无关性B. 为减少访问的次数C. 为实现系统的可适应性D. 因为逻辑记录是以块为单位7、多道程序环境对存储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是()A. 作业地址空间必须连续B. 作业地址空间必须不连续C. 实现动态链接D. 多道程序间能共享主存空间8、系统中表示一个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A. 进程的程序B. 该进程的PCBC. 进程的文件说明D. 进程的程序状态字9、飞机定票系统是一个()A. 批处理系统B. 通用系统C. 实时系统D. 分时系统10、()的存储管理可采用“拼接”技术来合并主存中的碎片A. 单一连续B. 固定分区C. 可变分区D. 分页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实现虚拟存储器,应有以下几种物质基础来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中型计算机系统中,为了减轻CPU对I/O设备进行直接控制的负担,通常在I/O系统中配置___________。
3、在对打印机进行I/O控制时,通常采用中断驱动方式,而对硬盘的I/O控制则采用___________方式。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四

习题四存储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B.提高内存利用率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2、外存(如磁盘)上存放的程序和数据()。
A.可由CPU直接访问B.必须在CPU访问之前移入内存C.是必须由文件系统管理的D.必须由进程调度程序管理3、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
A.源程序B.目标程序C.可执行程序D.非执行程序4、固定分区存储管理一般采用( )进行主存空间的分配。
A.最先适应分配算法B.最优适应分配算法C.最坏适应分配算法D.顺序分配算法5、经过(),目标程序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单元。
A.静态重定位B.动态重定位C.编译或汇编D.存储扩充6、若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7、首次适应算法的空闲区是()。
A.按地址递增顺序连在一起B.始端指针表指向最大空闲区C.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D.寻找从最大空闲区开始8、()是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
A.覆盖技术B.对换技术C.虚拟技术D.物理扩充9、虚拟存储技术是()。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10、虚拟存储技术与()不能配合使用。
A.分区管理B.动态分页管理C.段式管理D.段页式管理11、以下存储管理技术中,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是()。
A.动态分区法B.可重定位分区法C.请求分页技术D.对换技术12、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若所需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
A.输入输出中断B. 时钟中断C.越界中断D. 缺页中断13、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24位表示,其中8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
A.224 B.216 C.28 D.23214、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_______。
操作系统(谌卫军 王浩娟)课后习题课后选择填空

第一章选择题1.操作系统是(资源的分配者、硬件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系统服务的提供者)2.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接口是(系统调用)3.在设计批处理多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系统销量和吞吐量)4.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利用率)5.CPU状态分为目态和管态两种,从目态转换到管态的唯一途径是(中断)6.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处理机与设备,处理机与DMA,设备与设备)7.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8.下列选项中,能引起外部中断的事件是(键盘输入)9.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被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称为特权指令,它只允许(操作系统)使用10.计算机系统中判别是否有中断事件发生应是在(执行完一条指令后)填空题1.列举两个你所知道的操作系统名称:(实时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2.CPU的工作状态可以分为两种:(管态和目态)3.CPU通过哪一个寄存器来设定它的工作状态?(程序状态字)4.用户进程从目态转换为管态的唯一途径是(中断)5.中断可以分为两类,即同步中断和异步中断。
如果一个用户程序中,出现了算术溢出或除零的错误,那么此时产生的中断属于(同步中断)6.用户程序通过(访问或陷阱指令)来请求操作系统为其提供某种功能的服务,如I/O操作。
7.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4个模块: 进程管理、存储管理、(I/O管理、文件管理)8.实时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实时性和可靠性)第二章选择题1.下列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进程是指令的集合)2.当一个进程被唤醒时,这意味着(该进程变为就绪状态)3.在进程管理中,当(时间片用完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4.下列的进程状态变化中,(就绪->阻塞)变化是不可能发送的5.通常,用户进程被建立后,(随着时间片轮转而撤销与建立)6.进程控制块中包含多种信息,以下信息中不属于进程控制块中内容是(页面大小)7.下列内容不是存放在线程控制块TCB当中的是(页表指针)8.在多进程的系统中,为了保证公共变量的完整性,各进程应互斥进入临界区,所谓临界区是指(一段程序)9.用P、V来管理临界区时,信号量的初值应定义为(1)10.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1,当前值为-2,则表示等待信号量S的进程个数为(2个)11.设与某资源相关联的信号量初值为3,当前值为1,若M表示该资源的可用个数,N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个数,则M、N分别为(1、0)12.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程时,被唤醒进程的状态变为(就绪)13.对于两个并发进程,设互斥信号量为mutex,若mutex=0,则(表示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进程同步是指某些进程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制约关系)15.在进程调度算法中,(先来先服务算法)属于不可抢占的调度方式16.在下列调度算法中,不会出现"饥饿"(sttarvation)情况的是(时间片轮转算法)17.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的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实现CPU的共享,会不断地选择新进程来运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太阳 》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6课《太阳 》同步练习A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33分)1. (8分) (2018一上·涡阳期末) 填空。
①“工”字共有________笔,第二笔是________。
②“院”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____。
③“厂”的音节是________。
笔顺________。
2. (6分) 写出相同偏旁的字。
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火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 (5分) (2018一上·缙云期末) 我会读一读,连一连。
一条条 小河 谁知盘中餐 近听水无声 一架架 树苗 远看山有色 粒粒皆辛苦 一棵棵 飞机 前人栽树 种豆得豆 一只只 鸟儿 种瓜得瓜 后人乘凉4. (3分) 选词填空。
探望 渴望 愿望①我________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②我们一起去________生病的王老师。
③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是我最大的________。
5. (6分)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即使……也……①蝙蝠________能在夜里飞行,________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②__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____能灵巧地避开。
③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________眼睛,________嘴和耳朵。
④________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_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6. (3分)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魁梧黧黑的渔夫走进门来了。
________②看见爷爷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________③听到这里,他只是扬了扬眉毛,撇了撇嘴,没说任何话。
操作系统习题带附标准答案

操作系统习题带附标准答案第五章⼀、问答题1、简述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2、交换扩充了内存,因此,交换也实现了虚拟存储器。
这句话对吗?不对。
交换是把各个进程完整地调⼊内存,运⾏⼀段时间,再放回磁盘上。
虚拟存储器是使进程在只有⼀部分在内存的情况下也能运⾏。
交换是把整个进程换⼊换出主存。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思想是程序的⼤⼩可以超过物理内存的⼤⼩,操作系统把程序的⼀部分调⼊主存来运⾏,⽽把其他部分保留在磁盘上。
故交换并未实现虚拟存储器。
3、简述虚拟存储器的实现原理。
4、简述快表的作⽤。
5、什么是紧凑?什么时候紧凑?6、⽐较存储管理中的连续分配和离散分配⽅式。
7、当系统中的地址空间⾮常⼤时(例如32位),会给页表的设计带来什么问题?请给出⼀个⽅案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会导致页表过长从⽽很难找到⼀块连续的存储空间存放页表,此外如果页表中的⾏不连续也会加⼤访问页表的查找时间。
可以⽤多级页表解决这个问题,将页表分页,离散地存储在不同区域,同时建⽴另⼀张页表映射原来页表的每⼀页。
优点是不需要⼤块的连续空间,但并没有减少页表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访存次数。
8、缺页中断和⼀般中断有什么区别?9、简述分页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和页表的作⽤。
10、交换扩充了内存,因此,交换也实现了虚拟存储器。
这句话对吗?11、叙述简单Clock置换算法的实现⽅案。
12、解释静态重定位与动态重定位。
13、什么叫紧凑,什么时候紧凑?14、为了实现虚拟页式存储管理,页表应该包含哪些内容?15、页和段有哪些区别?16、覆盖技术和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17、简述分页和分段的区别。
18、什么是紧凑?什么时候紧凑?19、简述虚拟存储器的定义。
20、简述分页和分段的区别21什么叫可重⼊代码?22、局部性原理可以体现在哪两个⽅⾯,其具体含义是什么?23、分页和分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计算题1、现有⼀分页虚拟存取管理系统,其页表保存在寄存器中。
若有⼀个可⽤的空页或被替换的页未被修改,则它处理⼀个缺页中断需要8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段式存储管理
用户程序的二维结构
用户的程序结构不是一维的,多由主程序及一些子 程序、过程、函数或模块构成,还包括各种数据结 构,如堆栈、表格、变量等。即程序多由程序段和 数据段组成。
0 0
. . . CALL [X] [E] . . .
E
P
. . . . . . . . . . . .
0 116 N
逻辑地址被分为两部分:段号S和段内位移d。 物理地址=段始址+d
段式存储管理的硬件实现及存储保护
段表控制寄存器 段表起址 段表长度 越界中断 ≥ 段号s 相对地址 段内位移d 越界中断 段表 段号 段长 0 基址 绝对地址 ≥
内存
操作系统
d
段2
1
2 3
段1
段3 段0
例:段式存储管理中由逻辑地址求物理地址
段号 段内位移量
用户通过数对:[段名,段内位移量]指定某段指令 的地址。于是,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是二维的。
分段式存储管理中的内存分配
在段式存储管理方式中,以段为单位分配内存,每一 个段在内存中占据连续空间(内存随机分割,需要多 少分配多少),但各段之间可以不连续存放 系统中为每个作业建立一个段映射表,称为“段表”。
段页式存储管理
引入: 实行页式可以避免内存产生外部碎片,实行段式 可以避免内存产生内部碎片。这表明分页和分段 各有所长。若将分页和分段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所 谓的“段页式存储管理”,就必定能够取长补短, 获得更好的存储管理效果。
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内存划分成大小相等的块 用户的作业地址空间按分段来管理(这与段式管理类同), 系统在内部将该空间中的每一段按内存块的尺寸划分成固 定大小的页(这与分页式管理类同)。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任何一个作业有一个段表,作业中 的每个段有一个页表。 段表:记录了每一段对应页表在内存中的始址和页表长度 页表:记录了逻辑页号与内存块号的对应关系(每一段有 一个,一个程序可能有多个页表)
访问内存中的段表(从段表控制寄存器读取段表起始地址) 根据段表查找该段对应的页表(页表起始地址),访问内存中的页表 根据页表中的页号找到块号,结合页内位移w,求出对应的物理地址
虚拟存储管理
阅读课本P71-72 问题:
什么是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管理中,大作业能否在小内存中运行?
实现虚拟存储器技术
请求页式存储管理 请求段式存储管理 请求段页式存储管理
请求页式存储存储管理
基本思想:阅读P72 问题:
与一般页式存储管理相同和不同之处
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与分页式相同处 :
把内存划分成尺寸相同、位置固定的块。然后按照内存块的 大小,把作业的虚拟地址空间(即以前的相对地址空间)划 分成页。由于页的尺寸与块一样,因此虚拟地址空间中的一 页,可以装入到内存中的任何一块中。
课本P68
段式存储管理存储保护与共享
分段系统易于实现段的共享,即允许若干个进程 共享一个或多个段,而且对段的保护也十分简单 易行。 段式存储可以规定各段的存取权限,实现段的保 护。在段表表项中增加权限位:E代表可执行, 不可读写;R代表允许读,不允许写;W代表允 许写,而不允许读操作。 当用户违反了存取权限时,就会发生保护中断。
Sub2
110K 120K 145K
15k 0
2 12KB 25K
Sub2
段表
25k 作业分段 地址空间
内存
分段式存储管理中的地址映射
为了实现从进程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功能, 在系统中设置了段表寄存器,用于存放段表在内存中 的开始地址和段表的长度。 分段地址转换过程如下:
根据段表寄存器找到该作业段表在内存中位置。 通过查询有效地址中的段号得到该段在主存中 的起始地址。 将该段的主存地址和有效地址中的位移量相加, 就得到所要访问的主存的物理地址。
段式存储管理存储保护与共享
在段式存储管理中很容易实现段的共享,只需在作 业的段表中都增加一个表项,让该段的基址指向共 享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即可。
进程A的逻辑地址空间 文本 段 0 编辑程序 进程A的段表 段号 段长 基址 43062 文本编辑程序 内 存 操作系统 进程A的数据段
比如进程A和B要对 文本编辑程序进行共 享,那么可把文本编 辑程序作为它们地址 空间中的段0。 若文本编辑程序存 放在内存43062起始的 连续分区里,那么在 所对应的各段表中, 段号为0的表项的基址 都是43062,从而可共 享该文本编辑程序。
操作系统 第16课 存储管理
今日内容
分段式存储管理 段页式存储管理 虚拟存储管理
内容回顾: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内存的划分:
把整个内存储器划分成大小相等的许多分区, 每个分区称为“块” 。比如把内存储器划分成n 个分区,编号为0,1,2,…,n-1。块是存储分配的 单位。
操作系统按照内存块的尺寸对用户地址空间进 行划分,每一个分区被称为“页”,编号从0开始。
段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逻辑地址
0 第0页 4KB 第1页 段MAIN 段SUBP 第1页 第0页 第0页
段DATA
第1页
8KB
第2页 12KB 14KB 第3页 段号s 段内位移d 段内页号p 页内位移w 第2页
16KB
用户逻辑地址空间中的地址结构将由上图所示的三个部分组成: 段号s,段内页号p,页内位移w。 (其中,段内页号p和页内位移w是由段内位移d分解而成。) 如: (0,1,100)
使用快表的硬件模式
页表控制寄存器 长度 起始地址 相对地址 页号 页内位移 命中 没有 命中 快表 绝对地址 块号 页内位移 内存储器 操作系统
页表
内容回顾: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优缺点
优点: 没有外碎片,每个内碎片不超过页大小。 一个程序不必连续存放。 程序占用空间可动态增长。即随着程序运行而动态生成的数 据增多,地址空间可相应增长。 缺点: 作业虽然不占据连续的存储区,但每次仍要求一次全部进入 内存。因此,如果作业很大,其存储需求大于内存,那么还 是存在小内存不能运行大作业的问题。 存在内碎片:平均每一个作业要浪费半页大小的存储块。 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内存访问速度慢(取一次数据或指令至少要访问内存两次以上)
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 减内存的零头,提高内存的利用率;或者说,分页仅仅是 由于系统管理的需要,而不是用户的需要。 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其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 分段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把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 内地址两部分,是由机器硬件实现的,因而一个系统只能 有一种大小的页面。 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取决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 编辑程序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 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唯一的,即单一的线性空间,程序 员只须利用一个记忆符,即可表示一个地址。 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程序员在标识一个地址时, 既需给出段名,又需给出段内地址。
段1 段2
程序段 数据段
0 25286 43062 1
2
进程B的数据段 进程B的段表 段号 段长 基址 进程A的程序段 进程B的堆栈段
进程B的逻辑地址空间
文本 段 0 编辑程序
段1 程序段
0 25286 43062 1
段2 段3
数据段 堆栈段
2 3 进程B的程序段
页式存储管理和段式存储管理的主要区别
. . .
12345 数组[A]
子程序段[X]
0 F L 0
K
. . . CALL [A] 116 . . .
主程序段[M]
CALL [Y] [F]
. . .
S
子程序段[Y]
工作区段[B]
分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概念
分段存储管理中的逻辑地址空间
用户程序的划分:按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 干个程序段,例如主程序段(MAIN)、子程序段、 数据段、堆栈段等,每个程序段都有一个段名,且 有一个段号。段号从0开始,每一段也从0开始编址, 段内地址是连续的 逻辑地址
内容回顾: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从逻辑地址算出页号和页内偏移量 从页表中找出页号对应块号 物理地址: 块号×页大小+偏移量
内容回顾: 逻辑地址:由页号和页内偏移量两部分组 成。
逻辑地址 0 :第0页,页内偏移量0 (5x4)+0=20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 10 :第2页,页内偏移量2 (1x4)+2=6 物理地址 逻辑地址 13 :第3页,页内偏移量1 (2x4)+1=9 物理地址
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过程及硬件实现
段表控制寄存器 段表起址 段表长度 越界中断 ≥ 相对地址 段号s 段内页号p 页内位移w 内存 操作系统
s
段表 段号 页表长度 页表起址 0 1 2 3
p
第0段的页表
0 1 2 1段0页
w w
1段1页 段1 1段2页 1段3页
第1段的页表
0 1 2 3
绝对 地址
段表
段号 0 段首址 100K 50K 120K 段长度 10K 15K 25K
1
2
段表记录了段号,段的首(地)址和长度之 间的关系 每一个程序设置一个段表,放在内存
0
Main 50K Sub1 65K 100K
10k
0 Sub1
段号 始址 长度 0 100KB 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