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合集下载

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项特别紧要的事业。

它通过传授学问、培育本领,开发智力、提高素养,帮忙人类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教育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带给人们更改命运的价值。

然而,教育并不仅仅是学问,它更多的是一种温情、智慧和爱。

教育的温情教育的第一个真谛,就是温情。

温情是指一种暖和的情感,可以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劝慰和劝慰。

教育需要温情,由于它是一种关怀,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同学的关注。

在教育中,师长需要对同学有容纳和宽容的心态,需要对同学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仅仅通过灌输学问是不够的,更紧要的是予以同学关怀、支持和激励。

例如,班主任发觉同学在学习上碰到困难,需要更多的帮忙和激励,就会予以同学一些引导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和爱。

在这种挂念中,同学可以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爱心,更有动力学习,并将这种关怀传承下去。

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第二个真谛,是智慧。

智慧是指一种深刻的领悟和理解,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得世界和自我。

教育需要智慧,由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我、世界,探究学问和揭示事物本质。

例如,现如今,世界上显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理念,这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还在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更改。

教育在此时就需要智慧,教育者不仅需要接受新的技术和学问,更需要思考这些技术和学问该如何结合人性、人道和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以充分人类的需求。

教育的爱教育的第三个真谛,是爱。

爱是指心灵上的关怀和帮忙,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强大的驱动力。

教育需要爱,由于它是一种不冷不热而有效的方式,来帮忙同学获得学问和题解问题。

例如,当一个同学碰到困难时,他需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父母和老师的劝慰,而且还需要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帮忙和引导。

在这种时候,爱的气力就显得尤为强大,由于它可以让同学获得更多的关怀和帮忙,从而渐渐走出逆境,取得成功。

总体来说,教育真谛的温情、智慧和爱都特别紧要。

温情可以让同学感受到教育者的关怀和爱,智慧可以让同学更深刻地理解自我和世界,而爱则可以成为同学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助力。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份凝 聚力 ,班级有 了强大 的凝 聚力 ,师生才 能共 同努 力 , 出一个个 辉煌 的脚印 。为 了成就这份凝 聚力 , 走 我 们 的班 主任应该 成为用心 的班主任 ,应该用有 智慧 的 爱心, 入微 的细 心 , 久的耐 心 , 久的恒 心来开 展工 长 持 作 。用心与孩子们交往 , 你才能有一定 的收获 。
生关于他 的小报告 了。
付 出就会 有 回报 , 管理班级 时 , 付 出了爱 心 , 在 我 换来 了孩子们对我工作 的理 解 、对我个人 的喜爱和尊 重, 同时也让我充分体会到 了教育工作 的欢乐 和幸福 !
二 、 心 组 织 。 性 引 导 精 感
发展 的失衡 。所以在 日常的教学过 程中 , 对学生身 心健 康 的教育 , 了我班级管理 工作的重心 , 成 引导学生养成 有 益终身 的学 习 、 为习惯 , 行 树立健 康 的人生观 、 价值 观 , 了我追寻 的主要教育 目标 。 成

锤 背 、 洗脚 、 洗 扫扫地 等等 )也可 以将 自己 的祝福 、 ; 心 愿 画出来 , 出来 , 写 以贺卡的形式送 给 自己的家人——
形式 可以 自己选择 , 只要能表达 自己的心意 即可 。 家长们 很配合 , 多家 长也 向我反应 : 许 孩子在他们 的鼓 励下 , 做得很好 , 主动帮忙做家务 , 说一些 “ 还 爸爸 妈 妈辛苦 了 , 育我 真不容 易 , 感谢你 们 , 大 了一 养 我 长 定会 报答你们 的……” 诸如此类 的话 。看着家 长描述 时 的幸福表情 , 我也感 到很欣 慰 , 因为对孩 子的教育确实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 同时又有点失落 , 但 孩子就做 了这 么一 点点的事 , 了这 么一 些稍微感人 的话 语 , 说 家长们 竟会 感动得如此这般 , 可见我 的学生平 时是怎样 的“ 飞 扬跋 扈” 。 试想 孩子们如果长期都 保有这种感恩 的心去看待 用心 , 就要走进 学生心灵 。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摘要】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部关于师生关系之间心灵和爱、音乐和救赎、希望和梦想的故事。

教育中,平等宽容、因材施教、适当的惩罚,这些元素一个都不能或缺。

但这些元素的运用都是建构在爱的基础之上的。

没有真爱的教育,平等容易变成放任,宽容容易变成娇纵,因材施教容易变成空谈,惩罚容易变成报复。

马修老师正是用一颗挚爱孩子的心和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唤醒了一颗颗枯萎的心灵,拯救了一个个失落的灵魂。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马修老师;爱;教育2004年,法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的处女作《放牛班的春天》震惊四座。

没有大腕云集,没有视野的冲击,有的只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和犹如天籁般纯净的音乐,却暖暖地诠释着教育的真谛,讲述着爱与救赎的真理。

马修,一个平凡秃顶的中年男人,用他的智慧,还给了孩子们自由和尊严;用他的坚持,成就了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用他的勇气,抗衡了以暴制暴的蛮横教育;当然,最终,是用爱,感化了问题孩子迷失的心灵。

一、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二战以后的1949年,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克雷蒙·马修经历了连续的失业后,在一个被称为“池塘之底”寄宿学校找到了代课教师的工作,一系列的故事和事故就此展开。

这是一个收养问题儿童的机构,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少年,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的“犯错——惩罚”条件反射般的管理准则。

学校的气氛沉闷、冷漠,一群无可救药的学生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而校长魔鬼式的管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这样的师生关系,伴随着控制—反控制,镇压—对抗,充满着反抗和仇恨,冷漠和绝情,让人无计可施,无奈而绝望。

改变从马修的到来开始,第一次走进教室,马修就经历了考验,孩子们用恶作剧戏弄他,他没有把这些看成是挑衅,而是巧妙地保护了学生,避免了校长的惩罚。

这是马修和学生建立关系的一个开端,我们是同盟军而非对抗者,从此开始平等对话;乐可儿在门上做手脚,让马桑大叔眼睛受伤,马修没有送他到禁闭室,而是让他到医院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郑重其事地要求这些“问题少年”写下自己的理想职业;没有责骂学生编歌骂他,而是从中发现学生的音乐天赋,按照学生的音域特色编入合唱团,让每个学生在合唱团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不把郭帮偷钱的事告诉院长,要他好好“当乐谱架”······付出终有回报,马修赢得了孩子的心。

用爱诠释教育真谛 用心谱写幼教新篇章

用爱诠释教育真谛 用心谱写幼教新篇章

用爱诠释教育真谛用心谱写幼教新篇章在幼儿教育中,爱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的传递。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和影响孩子,用爱去诠释教育真谛。

爱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对每个孩子都有耐心和关爱。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孩子们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耐心地了解每个孩子,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

其次,教师需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需要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师可以从学校环境、教室布置等方面入手,让孩子们感到温馨、舒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最后,教师还需要在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认知、情感表达和情感调节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活动、班级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

在幼儿教育中,用爱诠释教育真谛,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得到全面的教育,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教育。

- 1 -。

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

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

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教师心灵鸡汤读后感(一)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

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这就是——《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一本难得的好书!一起来浏览一下那隽永、精美的文题吧:“花的事业”是尊贵的,点亮生命的小桔灯,心底最温暖的记忆,给天使缝补翅膀,开启智慧之窗,把整颗心教给孩子,播撒最美好的种子,宽容的位置给你留着,影响一生的课,感动一生的收获。

这一篇篇篇充满温情、智慧、充满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呈现给自己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这一篇篇美文犹如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灵,让我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充满感情。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令我回味无穷,掩卷深思,但,“花儿与少年”一文更是深深打动了我。

本文作者是着名作家梁晓声,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绰号叫“逃学鬼”的少年,因为贫穷使他感到羞愧,敏感,他敌视老师、同学、学校,为此他经常逃学。

一次他又逃学了,在远离学校的地方,正巧遇到了再度蜜月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刘老师十分郑重地向新婚妻子介绍了他,真诚地邀请他一起逛公园。

在一处喇叭花开的繁茂之处,刘老师让少年观察喇叭花是骨朵时候的样子,并告诉少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这股劲儿的状态,是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

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今生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

刘老师接着说道,若将人与花相比,人太幸运了。

花儿开好开坏,只有一次机会。

人这朵花,一生却可以绽放许多次。

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总会开好一次的。

这样的教诲,少年此前从未听到过,他没有一丝反感。

接下来,刘老师话题一转,诚恳地请求他再上一天学,写一篇关于喇叭花的作文,并将它作为习作进行分析点评。

他无法拒绝老师诚恳的请求,他从来没有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

锦旗内容送大学生

锦旗内容送大学生

锦旗内容送大学生1、学府资历厚,大师育英才。

2、春晖遍泽桃李树,硕果满挂琼瑶枝。

3、教书育人爱心存,辛勤耕耘业务精。

4、用爱诠释教育真谛,用心谱写幼教篇章。

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喝水不忘凿井人。

7、培养精英的摇篮育人成才的阶梯。

8、学校正气规范,教师教学有方。

9、真情雨露润泽,幼苗茁壮成长。

10、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11、辛勤好园丁。

12、授业一丝不苟,解惑无微不至。

13、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14、授教固有方,桃李满天下。

15、从教一生清,甘为孺子牛。

16、如慈母,心血育出栋梁材。

17、启蒙教育的摇篮,成长路上起航站。

18、敬业者典范,教育界楷模。

19、实验是科学之父。

20、站三尺讲台,拂两袖清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1、春蚕力行,腊炬表率杨生生。

22、在茫茫人海中你让我重新挺立。

23、桃李满天下,雨露润春华。

24、培养精英的摇篮育人成才的阶梯。

25、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26、园中桃李年年艳,国厦栋梁节节高。

27、勤细实树形象教研改铸师魂。

28、严谨治学,宽厚育人。

29、大火无情人有情,助人为乐显真情。

30、学府资历厚,大师育英才。

31、爱生如子,德才兼顾。

32、名师指导,教学有方。

33、精心传艺育人,稳重授业名师。

34、校园信息化,育人现代化。

35、名师精心指导培育一代新人,办一流学校育世纪英才。

36、实验是科学之父。

37、学府资历厚,大师育英才。

38、遍栽桃李树,广育栋梁材。

39、真情雨露润泽,幼苗茁壮成长。

40、博学友善,万分感激。

41、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42、大火无情人有情,助人为乐显真情。

爱心诠释师德真谛演讲稿

爱心诠释师德真谛演讲稿

爱心诠释师德真谛演讲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而作为一名爱心
诠释师,更是要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爱心诠释师在师德方面的真谛。

首先,作为爱心诠释师,我们要以爱心为核心,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

无论
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我们都要用爱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关心。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爱心诠释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自
身修养,言行举止要符合师德标准,做到言传身教。

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才能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向上向善的动力。

另外,爱心诠释师要善于倾听,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更要倾听同事的建议
和意见。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爱心诠释师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在学生出现问题时,
我们要及时出手相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只有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够挺身而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爱心诠释师。

总之,作为一名爱心诠释师,我们要以爱心为核心,以身作则,善于倾听,有
担当,用爱心去诠释师德的真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引路人,引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student Parent society1181 爱,是一盏指路明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掉队,甚至误入歧途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受到很多责备和冷眼,产生自卑心理。

这个时候,他们特别需要帮助和关爱。

爱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在爱的鼓舞下,这些掉队的学生就会很快追赶上来,误入歧途的学生也会重新走上人生的正途。

小莫同学,上课捣乱,课外打架,成绩差,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接近,他自暴自弃,就连他的父母对于该生也失去信心。

他就破罐破摔,故意跟老师作对。

我也用过许多方法教育他,可他却经常反复,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

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一件突发的事情,使他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天,他的家长外出了,忘了给正在煲汤的煤气炉关火,浓烟从阳台冒出。

邻居发现后,因为联系不到他的家长,但知道该生在我校读书,于是就打电话到学校。

我知道这件事后,迅速与该生乘坐的士赶到他家。

当他打开屋门时,我们看到整个屋子被浓烟笼罩,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呛人气味。

我来到厨房,看见炉子的火还在烧着,但汤锅已经烧黑了,锅盖的塑料部分已经融化冒烟了。

我赶紧上前关了煤气阀,把所有的窗户打开。

看到避免了一起火灾事故的发生,我也松了口气。

随后邻居们也进来了,看到这种情景时说:“要是晚来几分钟,煤气发生爆炸,这个家就完了。

如果关煤气时发生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

”身教胜于言传,小莫被老师的行动深深感动了。

此后,他像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对我说的话,他大多都能听,调皮捣蛋的行为少了,成绩进步了。

他母亲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我的孩子能变好……”老师的爱,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2 爱,是一丝和煦的春风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烈日曝晒,风吹雨打,对它都无济于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它掉入溪水,静卧溪底。

溪水在它身上温柔地一遍又一遍地轻抚着,终于有一天,它成了一颗光滑的鹅卵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读李镇西校长《爱心与教育》有感
青年路小学王敬环
寒假闲暇之余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书中讲述了李老师与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爱心故事,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帮助了,反思自己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我一次次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本源,爱是教育的真谛。

今天我就针对后进生的教育与引导,谈一谈从李镇西老师那里得到的一点感悟。

一、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这就是说,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源泉。

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的收获。

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

换句话说,我们对“后进生”的爱,决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我们真情的自然流露。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生”看作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哥儿们”。

用李老师自己在《爱心与教育》里面的话来说: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这是一种最朴素而又最精炼的表达。

讲一个孩子举手的例子:一天课堂上,老师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发现班里一个平时学习最差的学生也同其他同学一样举起了左手。

然后当这个同学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

下课后,老师吧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他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的。

”老师深感愧疚与感慨,于是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如果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

以后,每次看到这个学生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是从不让他站起来。

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平素在班里学习最差的学生变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老师还悄悄告诉班里其他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会时请高举右手。

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其实,很多在我们心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
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李老师经常与”后进生”谈心的话题,便是让学生谈“我有什么优点”;如果某一“后进学生”因为长期受斥责而丧失了道德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他便发动全班学生帮他找优点。

注意,教师这样做,决不是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对“后进学生”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的真诚信任。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是的。

教师是一种“爱”的职业。

爱是教育者始终秉持的教育信念。

爱始终需要一颗柔软温和的心与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春风化雨般地对待面前的学生。

它需要真诚、倾情的付出,心与心的直面相对,来不得半点虚假。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里,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呢?
二、爱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林肯说:“人人都喜欢赞美。

”心理学家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

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是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喜欢、奖励与赞赏,成长中的孩子更加需要赏识。

对一名后进生的爱,更是磨练教师的毅力、耐心与智力。

要求”后进学生”在一个早晨就根绝所有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步减少犯错次数。

李老师举了这么个例子:有一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很想改正,但缺乏信心。

李老师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学习。

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不唱歌。

如果没做到,我暂时不批评你,但如果哪一天做到了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来给我报个喜,好吗?”第一天,他没来报喜;第二天他来报喜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报喜,李老师知道他未能战胜自己,但仍然耐心期待着;第五天,他又来报喜了。

尽管一周之内他只有两天报喜,但李老师仍然给他以热情的鼓励。

就这样,
他犯这个错误的频率逐渐减少;半个学期过后,他基本上改正了这个坏习惯。

在表扬他的时候,李老师向全班强调的是,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

这位“后进生”的改变,不正是李老师宽容与耐心的结果吗?
上面的案例,也说明了”后进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

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

“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我们应该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所以,少对“后进生”提“下不违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把主动权还给“后进生”,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监督,既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

三、爱是欣赏与赞美、期望与关怀
李老师在书中所讲到的案例表明: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以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更多的工作是在平时对学生的感情投入上。

教育的过程远不是一帆风顺的。

对个别“后进生”,需要付出的是无比坚定、耐心与智慧的倾情演绎。

教师要学会把期望传递给学生,了解他们,“投其所好”,才能事半功倍;学会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这样,学生每天都在亲身感受教师的行为举止,他们的心灵深处就会做出最细腻的情感反应。

人们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

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禾苗。

要想使一个人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学生就如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而教师则以自身的爱移情至所教的学生,最终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换取教育教学的理想效果。

理性教育是爱心教育,而不是揭短教育。

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让学生在你我真诚的欣赏与赞美、期望与关怀中成长起来。

这样的教育才充满了人文教育色彩.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所要大力倡导的。

爱你的学生吧,只要你播下爱的种子,它一定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能爱,一切皆有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