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植物园导游词
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
开了不知多久的车,来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天空万里乌云。
我下了车,清新的空气迎接身上的疲惫,明
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让世界充满光明。
鸟儿在
树丛中嬉戏,荷花含羞的低下了头,小草在微风
中自豪的舞蹈。
我们一进入植物园大门就直奔植物园里的植
物迷宫,我们一路过关斩将,第一个拦路虎是春
景园,现在虽然是夏天,但它还像春天一样鸟语
花香。
我们终于到了植物迷宫,这是我走过最难的
迷宫了,她像一个迷魂阵,这走不出去,那也走
不出去。
走了半天终于走出去了。
我们又来到了矿坑花园,那有一个大瀑布,
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呀!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辰山植物园介绍

辰山植物园介绍辰山植物园是位于中国重庆市北碚区的一座大型植物园,占地面积约为80公顷。
园内分为多个景区,每个景区都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植物和景观,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和心灵享受。
辰山植物园的主入口处是一个宽敞而美丽的广场,广场上摆放着各种绿植和花卉,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广场的两侧分别是“春天花园”和“秋天花园”,春天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春季花卉,如樱花、郁金香、茉莉花等,而秋天花园则有各种秋季花卉,如菊花、秋海棠等。
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这两个花园都会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接下来,辰山植物园还有一个“竹海”景区,这里种植着各种竹子,如箭竹、毛竹、龙须竹等。
在这片竹海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竹海中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在竹海中,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除了以上景区,辰山植物园还有一个“森林湖”景区,这里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湖泊周围种植着各种树木和花卉。
湖泊清澈见底,水中有各种鱼类和水生植物。
在这里,人们可以乘船游览湖泊,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辰山植物园还有一个“草原”景区,这里有广阔的草地和各种野花。
在这片草原上,人们可以放飞风筝、野餐、踢足球等,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同时,草原上还有一些小动物,如兔子、松鼠等,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惊喜。
总的来说,辰山植物园是一个集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植物园。
无论是春天、秋天还是其他季节,这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景观等待着游客的到来。
来到辰山植物园,人们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放松身心,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辰山植物园讲解员手册——岩石和药用植物园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面积 20000平方米,由废弃的采石矿坑遗迹改造而成。
我们将采石坑遗址通过利用岩石和变化的地形,对裸露岩壁进行景观修复,创造适合岩生、旱生植物生长的地形地势,结合药用植物展示和收集,形成了岩石药用植物园。
这里主要收集华东适生性药用植物、岩生植物和芳香植物,现有植物1000余种。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表现的主题是“植物与健康”,您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类的药用植物,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已经如何造福人类的。
在介绍这些药用植物之前,我先来为大家讲讲“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位神农氏,又称炎帝,他是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
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右边袋子里,作药用。
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
神农尝遍了百草,最后却被毒草毒死了。
后人根据他的记载写成了《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中医药学的经典之作。
岩石和药用植物园主要分为:中药植物区、岩石植物区、保健植物区和荫生植物区。
中药植物区占地面积约4316平方米,种植面积为1957平方米。
我国具有令世界瞩目的中华医药宝库,应用于中医药的植物达11万余种,这些植物形态多样,有乔木、灌木、草本,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中相当一部分除药用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保健植物区占地面积3528平方米,种植面积709平方米。
药用保健植物,是指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持、保护有着明显功效的药用植物。
本区域按养生保健功能,主要种植芳香型保健植物、食用型保健植物和悬钩子属保健植物。
荫生植物区占地面积4207平方米。
原有的香樟林为生长于林下湿润环境的植物营造了适宜的生境。
植物种植区域配备了喷雾系统,增加小环境的湿度,同时营造出朦胧仙境的景观效果。
岩石植物区面积为2303平方米,主要展示的是岩石与植物的自然结合。
辰山植物园

辰山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坐落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于2011年1月23日对外开放。
占地面积207.63万平方米,辰山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共建,邀请了英国、荷兰、德国、日本和北京、上海、深圳的国内外8家设计单位参与方案设计,经过11位国内外专家评审和两轮方案筛选,最终于2006年2月选定了德国瓦伦丁规划设计组合的方案为实施方案(将植物园布局成中国传统篆书中的‚园‛字)。
经过4年多的建设,辰山植物园已成为上海一张全新的‚绿色名片‛。
植物园内有亚洲最大的展览温室,它是由3个单体温室组成,皆为金属骨架和玻璃墙构造而成的建筑,卧在一片嫩黄的草坪中,好似几条‚蚕宝宝‛。
3个单体温室分别是珍奇植物馆、沙生植物馆、热带花果馆,总面积达12608平方米,温室不仅造型与我们概念中的温室截然不同,而且内部采用的自动气候控制系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创造着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形成丰富、秀美、奇趣的热带风情植物景观,目前共展示植物达3000多种,物种和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
还不断有最新的展品进驻。
在历经多年全球搜集的展品中,园方特意推选出四大‚镇馆之宝‛。
它们分别是见血封喉、菩提树、贝叶棕、油橄榄。
‚镇馆之宝‛之一见血封喉见血封喉可是世界上最毒的树,它洁白的树汁,奇毒无比,若误入眼中,会双目失明;由伤口进入人体内会引起中毒,人会在二三十分钟内死亡。
作为热带地区植物,见血封喉在我国种群数量极为稀少,被列为国家珍贵保护植物,而辰山植物园所引种的一株,姿态极为优美,难得一见。
‚镇馆之宝‛之二菩提树菩提树一直被佛教视为圣树,作为热带地区的观赏树木,菩提树的根系压力很大,清晨常可见树叶分泌出水,由叶尖滴下,这也是菩提树适应环境的进化形态。
辰山植物园目前引种的一株菩提树,高达13米,在全世界温室栽培的菩提树中,极为罕见。
‚镇馆之宝‛之三贝叶棕贝叶棕与菩提树类似,贝叶棕也与佛教有关。
辰山植物园珍奇植物馆介绍

辰山植物园珍奇植物馆介绍
辰山植物园珍奇植物馆是一座集科研、展览、教育为一体的植物馆,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辰山植物园内。
这里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是植物爱好者和科研人员的天堂。
珍奇植物馆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来自南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植物。
这些植物大多数都是罕见的,有些甚至是濒临灭绝的物种。
这里的植物不仅形态各异,而且花色斑斓,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最为著名的植物包括了巨型水仙、龙血树、仙人掌、多肉植物等。
巨型水仙是珍奇植物馆内最为引人注目的植物之一。
它是一种来自南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 1.5米,花朵呈白色或淡黄色,非常美丽。
龙血树则是一种来自科摩罗群岛的植物,它的树干呈现出红色,非常壮观。
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则是珍奇植物馆内最为丰富的植物之一,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像球形,有的像长条形,非常有趣。
除了展览外,珍奇植物馆还开设了许多教育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和植物爱好者前来参观。
这里的工作人员会为游客讲解每一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态和生命力。
辰山植物园珍奇植物馆是一座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植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教育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态和生命力。
如果你是一位植物爱好者,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
个机会,来珍奇植物馆一睹这些罕见的植物的风采。
上海辰山植物园景物介绍

上海辰山植物园景物介绍
今天呀,老师带我们去上海辰山植物园玩儿啦!一到门口,我就瞪大眼睛:“哇噻!这里可真漂亮!”走进去就看到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风一吹,“呼啦啦”地像绿色的海洋。
园子里有一个大湖,湖水蓝得像天一样,我忍不住蹲下去,想摸摸水,可老师赶紧说:“小心点儿,别掉下去了!”
接着,我们到了温室。
温室里暖洋洋的,可好玩儿了!有高得要碰到天花板的大树,叶子长得像大扇子。
我看到一种奇怪的花,花瓣儿是紫红色的,像小喇叭,旁边有个牌子写着:这叫“食虫植物”,还能吃小虫子呢!“哇哦,厉害吧!”我赶紧告诉小明。
我们去看了个像大馒头似的小山,老师说这叫“辰山”,是植物园的特色。
我们还爬上去了,站在山顶,能看到整个园子,真是大极啦!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我们拍了好多照片,老师说可以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今天玩得好开心呀!上海辰山植物园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明天我还想再去!
—— 1 —1 —。
辰山植物园讲解员手册——木兰园

【木兰园】木兰园与樱花园相衔接,面积约8000平方米。
种植木兰科植物62种150株。
有不少朋友一定知道,白玉兰是上海市市花。
白玉兰属于木兰科植物,木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它们不仅树形优美多姿,花艳丽芳香,材质优良,是珍贵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和用材树种,而且在医药、化工、科研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世界公认的多用途植物,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木兰科植物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约有2500多年。
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木兰科植物资源长期以来遭到过渡利用以及其自身的自然繁殖能力严重退化等原因,致使其许多种类已处于濒危状态,在我国1984 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列入保护对象的木兰科植物达39种;1999年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保护的木兰科植物也多达25种;它是被子植物中受严重威胁种类最多的科之一,被称作“植物界的大熊猫”。
由于木兰科植物种类丰富、树姿多态,药用价值高,同时具有种群上的原始性、生存上的濒危性、数量上的稀有性和特别广泛的用途,长期以来一直是引种驯化的首选树种和最热门种类。
我们在此建立木兰专类园,对于保护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来为您介绍几种这里种植的具有代表性的木兰属植物:【红花木莲】木兰科木莲属常绿乔木,生于海拔900-2600米的森林中。
花期5~6月。
花有两大特色:一是含苞待放时,颜色最为艳丽美观;二是花色随气温而变,气温越低,颜色越红,气温升高,颜色则淡。
果熟期9~10月,深红色果实悬挂枝头,是秋天一大景观。
【白玉兰】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
花白色,先叶开放,有香味,花期10天左右。
中国著名的花木,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黄花玉兰】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观赏植物。
玉兰属植物的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紫红色。
辰山植物园景点介绍

辰山植物园景点介绍
辰山植物园介绍
辰山植物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辰溪县,是一座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乐园、旅游度假圣地于一体的完善的植物生态景观园。
辰山植物园景区植物种类丰富,目前已经统计登记的植物种类超过5800多种,其中林木有超过600种,花卉有超过2500多种,常绿乔木有超过200种,攀援植物有超过1000种,灌木有超过800种。
辰山植物园景区植物群落多样而完整,共有森林、林缘灌丛、旷野及水系生态等群落元素,气候条件适宜,空气洁净,植物生长茁壮,景色优美,是一处绝佳的自然生态景观。
辰山植物园景区拥有多条景观线路,以植物、花卉、鸟类、湿地等四大景观为主体,沿线配有多个民俗景观。
此外,还有多个有趣的、独具特色的植物主题园林,如古木园、兰花园、植物起源园、水生植物园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植物文化体验。
辰山植物园景区建有多处游客服务设施,如停车场、餐厅、游乐场、电瓶车、游船等,可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是一处理想的休闲休养度假圣地。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辰山植物园导游词【篇一:辰山植物园介绍】辰山植物园老师好,同学们好。
其实,我所亲眼所见的景观也不算少了,但好像都是走马观花的过了一遍,留下的印象还真不太深刻,辰山植物园给我的印象还不错。
1 德国学者提出的思想和理论1) 可持续思想。
1713年,德国采矿管理员克劳斯维兹在《森林经济》一书中,针对森林恢复和持续利用的问题,最早提出了可持续一词。
2) 公园。
德国园林理论家希尔施非尔德在1779年出版的《园林艺术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大众园林(volksgarten)的概念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展成大众公园 (volkspark)。
3) 家庭园艺花园。
19世纪中叶,针对由于工业增长和人口膨胀造成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很多政治家、医生、教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齐声呼吁改善生存环境。
德国医生施雷伯于19世纪中叶提出家庭园艺花园的概念。
4) 生态思想。
德国生物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海克尔的思想与研究影响到艺术领域,影响到人们对于宇宙、自然、生物和生命的态度。
他1866年他最先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德国风景园林对生态的关注、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也一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5) 文化景观。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于1882年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
6) 现代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主义运动探索、形成与发展时期,德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 影响深远的实践除了理论研究外,风景园林发展的另一个推动力来自于实践。
在德国风景园林的众多实践中,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和实践领域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德骚(dessau)园林群。
从1763年开始,德骚的弗兰茨亲王参考当时英国园林和意大利建筑的经验,通过在德骚区域内建造园林群,修整水利设施、农田果园、林荫路网等,对整个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都进行了改良,这是通过景观的途径进行区域综合规划的最早案例之一,颇具世界影响力。
2) 慕尼黑“英国园”风景园林师斯开尔于1804年接手了设计工作。
“英国园”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从一开始就以公园为目的建造的城市绿地,它也是城市规划的杰作,比同样面积的纽约中央公园建设时间早了半个世纪。
3) 柏林和波茨坦的城市绿地系统。
从1816年开始,风景园林师莱内在波茨坦和柏林从事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完成了波茨坦、柏林和德国许多区域的景观规划和城市公共绿地体系规划。
4) 园林展。
自1951年开始,德国每隔2年举办一次“联邦园林展”,每隔10年举办一次世界园艺博览会,德国的16个州也都定期举办州园林展(landesgartenschau)。
5) 棕地景观。
德国的许多传统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留下了大片衰废的工业废弃地。
20世纪80年代后,德国通过对这些棕地的历史保护、生态修复、景观更新、设施再利用,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并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
最重要的实践是鲁尔区的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和科特布斯区域露天矿区的生态修复等。
6) 生态设计。
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视生态和环保的国家之一。
德国的生态技术和生态政策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德国的设计坚持低碳节能,运用绿色屋顶、雨洪管理等技术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非常喜欢德国的风景园林,日耳曼民族的特点是严谨务实,重视理性、秩序与实效,德国的风景园林研究与实践也或多或少地有这些特征。
德国的风景园林一直非常重视风景园林的社会意义和环境价值。
正因如此,德国的风景园林作品鲜有夸张的形态和前卫的艺术,也少有时髦的外表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是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生态价值,重视园艺水准和建造工艺,材料经济,造价合理。
去年暑假结束后的专业实习,我第一次到了辰山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是由德国设计团队主持设计的,那么德国风景园林的思想有没有体现呢?也为唐老师的课做一下准备。
1项目概况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余山山系中,是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占地面积207公顷。
所属地块多为平地,仅有一处独立山体辰山,缺乏地形变化生境过于单调,地下水位较高,水质低劣,土壤偏碱,给植物的引种驯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东西走向的余天昆路和南北走向的辰山塘运河将整个园区分割成3个部分,使各景区间的联系难度增加。
园区由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
中心展示区设置了月季园、旱生植物园、珍稀植物园、矿坑花园、水生植物园、展览温室、观赏草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以及木樨园等26个专类园。
展览温室展览面积为12608平方米,由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组成,为亚洲最大展览温室,其中沙生植物馆为世界最大室内沙生植物展馆。
克里斯多夫? 瓦伦丁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景观设计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研究等领域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由他主导设计的柏林重建项目文化广场规划、慕尼黑旧机场及周边地区改建、瑞恩斯堡旧城改造规划、德国巴伐利亚环保部生态景观规划、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景观、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均获得了国际城市规划、建设和园艺等界的广泛好评,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2定位目标自从帕多瓦(padua)植物园成为世界植物园的范本以来,植物园设计对于风景园林师而言,成为一项艰巨而又荣耀的任务。
它源于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全世界的植物聚集生长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
具有科学的内涵和艺术的外貌。
早期植物园的主要功能为教学和科研。
植物园收集、引种植物。
并按植物的系统分类,进行分区展示:树木园、岩石园、水生园等,如同一个露天的博物馆。
上海辰山植物园处在另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植物种类急剧减少。
此时,植物园的定义也随之产生变化,它不仅仅局限在植物的科学收集和引种,而更转变为构建一个多样性的植物生存空间。
既要展示植物世界的奇妙,也要能够对濒危植物进行保护,并能够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设计者希望借助于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底蕴以及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使辰山植物园具有无与伦比的特质。
在满足教学、科研、保护等植物园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将园区因地制宜地融入现有的山水环境中,保护、保持和恢复场地的自然特性和文脉,为人们提供一处科普启智、科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栖息地。
功能上植物园已经从单纯作为植物收集展示、利用研究的机构,拓展到珍稀濒危植物的保育、科普和游憩等综合性功能于一体的机构。
2规划布局辰山植物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园”的解析,即“园”字的各部首中包含了山、水、植物”和围护界限等要素,从而勾画出能够反映辰山植物园场所精神的3个主要空间构成要素——绿环、山体以及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中心植物专类园区。
植物园附属区如林荫停车场、河水净化场、科研苗圃、果园和宿营地等则分布在绿环外围的4个角上。
总体结构简洁明了,功能分区合理。
符合中国传统的造园格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绿环面积约45hm2。
被城市道路、运河分割的3个地块有机连成一个整体。
形成辰山植物园主次空间的分界以及主要外来植物的引种区,并且植物园的主要建筑——主入口综合建筑、科研中心和展览温室等巧妙地镶嵌在绿环上,丰富的竖向变化形成具有雕塑感的大地艺术景观。
南面主入口的综合建筑将主入口、科普中心、接待服务中心以及行政管理等多项功能巧妙地构筑在一个屋檐下。
节省了用地空间。
科研中心与地形完美结合,屋顶绿化在视觉上与绿环浑然一体。
展览温室采用单层铝合金玻璃网架结构,设3个展馆,展示8个不同气候区的植物。
造型独特、晶莹透彻的温室亦为植物园东入口大堂,和余山主峰交相呼应。
构成一幅具有时代感的动人画卷。
通过绿环上下起伏的地形塑造,形成平均高度约6m,宽度为40~200m不等的环形带状地形。
改变原场地多为平地,仅有一处独立山体辰山的地貌特征,构筑延绵的大尺度山水格局,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生境,形成乔木林、林荫道、疏林草地、孤赏树、林下灌丛以及花境等多层次的植物生长空间,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为植物园引种驯l化奠定了良好的立地基础,基本解决了园区地形缺乏变化、生境过于单调的矛盾。
绿环上的各段将按照与上海相似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分别配置欧洲、美洲及亚洲等不同地理分区具代表性的引种植物。
中心植物专类园区面积约635hm2,被绿环围抱。
由西区植物专类园区、水生植物展示区以及东区华东植物收集展示区等构成。
和绿环大尺度的地形塑造不同,该区基本保持原有农田、水网的尺度和肌理,仅通过微地形处理,专类园相对高程控制在0.8~1.2m左右。
改善地下水位偏高的立地条件,西区专类园边缘由块石垒砌而成,构成能反映江南水乡景观特质的岛屿状植物专类园,具有浓郁的地域风貌。
并且专类园内外空间的植物景观形成精致与粗放,多样与简单的强烈对比。
4特色营建辰山植物园共设置约35个植物专类园,分4种类型,第一类是世界湿生植物专类园3条平行水渠有效构建水生、湿生及早生生境。
展示自然水体沿岸植被分布模式,即形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及深水区无植物的梯度变化特点。
特殊水生植物专类园收集所有能在上海生长的水生植物品种,作为科普科研的场所,29种水生植物类型在这里充分展示,水池大小有3种。
深度各异,通过池中基质断面形态、基质营养条件、酸碱度等因子的变化,模拟了自然条件下的典型11种生境,为收集、展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及沼生植物等4大类型水生植物提供了科学的物质基础。
清晰地表现了它们的生态群落特征、系统进化进程及不同生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各地植物园普遍设置的,按照植物季节特性和观赏类别集中布置展示区,如月季园、春花园、秋色园、观赏草园等;第二类是为增加植物园游园的趣味性,吸引某类特殊人群或为游客科普活动设置的园区,如儿童植物园、能源植物专类园以及染料植物专类园等;第三类是结合植物园的研究方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专类植物收集和引进植物新品种展示区为主,如配合桂花品种国际登录,建设桂花种质资源展示区,收集华东区系植物,建设华东植物收集展示区等;第四类是根据辰山植物园场地特征营建的特色专类园区,如水生植物专类园、沉床花园和岩石草药专类园等。
水是植物园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利用中区现状河道和鱼塘开挖面积适中的湖面,形成湖泊、河道、湿地、溪流、池塘等富有变化的水景序列,突显地带性水乡景致。
水生植物专类园收集、展示不同类群的水生植物品种,着重表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同时强调科普性,展示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景观。
主要通过5个不同主题的专类园系列表现。
鸢尾园位于整个水生植物专类园的东南侧。
东高西低,落差1.3m,结合矮墙形成了适合不同鸢尾——旱生鸢尾、湿生鸢尾及水生鸢尾——生长的3个典型生境,成为国内收集鸢尾种类最多的鸢尾专类园(图8)。